我搭上了一輛小卡車回到了西冷鎮。但去上海的那一班大巴已經開走了,下一班車要等到下午四點。
下午,趁著還有幾個小時的空檔,我來到了西冷鎮文化館,冒失地找到了館長。我沿用小枝給我編造的身份,自稱是來此考察歷史和民俗的,館長儼然被我蒙住了,我把關於荒村貞節牌坊的疑問全都說了出來。
胭脂的另一個版本
更新時間2009-10-18 13:26:02 字數:4548
文化館長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他沉思了片刻,從倉庫裏取出了一張拓片。所謂拓片,就是把碑文或石板用紙和墨複印下來的文本,相當於古代的複印件。我粗看了一下這張拓片,密密麻麻很長的文字,是從古代的碑刻上拓下來的,自然沒有一個標點符號,讀起來很極費眼神。我凝神屏息,像是在推理破案一樣,逐字逐句地研究,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總算看白了這張拓片。
現在,我用白話文簡要敘述一下拓片記載的內容——
明朝嘉靖年間,東南倭患嚴重,荒村人歐陽安被徵召入伍,他在臨行前與新婚不久的妻子約定,三年後的重陽節必然回鄉團聚,若不能鄉間,則雙雙殉情一明誌。然而,三年後的重陽之期已至,歐陽安仍在千裏之外的廣東打仗,他知道自己已無法履行約定,便決心在戰場上求死以殉情。重陽之夜,官軍與倭寇戰事激烈,歐陽安沖在最前列,結果身中數箭,當即倒地不起。但歐陽安並沒有戰死,隻是身受重傷昏了過去,後來被當地的漁民救起,撿回了一條命。當歐陽安傷勢痊癒準備回家時,官軍與倭寇有發生了激戰,一名倭寇大首領落荒而逃,正好與歐陽安狹路相逢。歐陽安一刀砍下了倭寇首領的人頭,沒想到因此立了大功,被朝廷賞賜了一個官位。不久,倭寇之亂平定,歐陽安衣錦還鄉,當他回到荒村老家時,卻發現妻子已按照他們的約定,在重陽之夜懸樑自盡而死了。歐陽安痛不欲生,肝腸寸斷,無法再獨自苟活與世。但他還想最後再看妻子一眼,便偷偷地挖開了妻子的墳墓,打開棺材一看,卻發現妻子的屍體居然完好無損,旁邊還有一支笛子。於是,歐陽安蓋起了深宅大院,把妻子的棺材抬回家中。此後幾年,歐陽安一直深居簡出,把妻子的棺材藏在家裏,每年重陽節及春節前後,他都會在半夜裏吹響那支從妻子棺材裏取出的笛子。就這樣過了好幾年,在一個大雪紛飛的的小年夜,歐陽安又一次吹響了笛子,奇蹟終於出現,從妻子的棺材裏發出某種奇怪的聲音,他打開棺材蓋一看,妻子竟然已悠悠地醒了過來。歐陽安欣喜若狂,他把妻子抱到床上,每日餵她以稀粥,終於使妻子恢復了健康。復活後的妻子依然年輕美麗,他們夫婦重新過起了平靜的生活。甚至還生了一個兒子。後來,他們的兒子考中了進士,在京城殿試中名列前茅,皇帝聽說這個故事後也感動不已,便禦賜了一塊貞潔牌坊給荒村,牌坊上“貞節陰陽”四字正式嘉靖皇帝親筆提寫,牌坊樹立不久,歐陽安和妻子便幾乎同時去世。
看完拓片,我完全被震懾住了,眼前總晃動著那寫模糊的碑文,我揉了揉眼睛:“這張拓片是從哪裏來的?”
“這是一篇墓誌銘。”
“墓誌銘?”我馬上聯想到了荒村附近的一座明代的古墓,“是歐陽安的墓誌銘?”
館長點了點頭說:“二十年前,荒村附近有一座明代的古墓,遭到了盜墓賊的盜掘。荒村的小學教師歐陽先生報了案,考古隊立刻趕來進行搶救性挖掘。歐陽先生是墓主人的後代,又是報案人,所以他隨同考古隊一起參與了發掘,當時我也在場。考古發掘發現,古墓裏葬著一男一女兩具骨骸,還有一塊保存相對完整的墓誌銘。刻有墓誌銘的石碑被送到了市博物館收藏,當時我給這塊墓誌銘做了一張拓片,保存在鎮文化館裏,就是你看到的這一張。
一男一女兩具骨骸?那就是歐陽安和胭脂了?原來他們真的存在,竟連屍骨都發現了,想到這裏我就不寒而慄了:“墓裏還有其他東西發現嗎?”
“大部分隨葬品都被盜墓者拿走了。但在發掘現場還找到了一支笛子,就防哪個在兩具墓主人的旁邊,保存相當完好。”館長忽然嘆了一口氣,“可惜的是,當時發掘現場很混亂,我們沒有控製好局麵,那支笛子出土不久就神秘地失蹤了,是那次發掘最大的遺憾。”
一支幾百年的笛子?我的後背心有些發毛了:“館長,歐陽先生看過這篇墓誌銘嗎?”
“他當然看過,他是墓主人的後代,參與了所有的發掘過程,做這張墓誌銘的時候他也來幫過忙。我記得他當時非常驚訝,因為這篇墓誌銘裏記載的內容,是所有光於荒村貞節牌坊的傳說中所沒有的。”
“也就是關於胭脂的傳說?”
“是的,荒村以及附近許多地方,都流傳著關於胭脂的故事,這個傳說有幾十個版本,大都帶有神秘詭異的色彩,人們相信胭脂的鬼魂還依然存在。但這篇歐陽安墓誌銘的出土,使其他所有傳說都黯然失色。也許,隻有從墳墓裏才能發現真相。”
“你相信這篇墓誌銘上的記載是真的嗎?”
“不知道。但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看,墓誌銘的可信度要比文獻資料高很多,更要遠遠超過各種民間傳說。因為——死人和墳墓是不會說謊的。”
</br>
下午,趁著還有幾個小時的空檔,我來到了西冷鎮文化館,冒失地找到了館長。我沿用小枝給我編造的身份,自稱是來此考察歷史和民俗的,館長儼然被我蒙住了,我把關於荒村貞節牌坊的疑問全都說了出來。
胭脂的另一個版本
更新時間2009-10-18 13:26:02 字數:4548
文化館長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他沉思了片刻,從倉庫裏取出了一張拓片。所謂拓片,就是把碑文或石板用紙和墨複印下來的文本,相當於古代的複印件。我粗看了一下這張拓片,密密麻麻很長的文字,是從古代的碑刻上拓下來的,自然沒有一個標點符號,讀起來很極費眼神。我凝神屏息,像是在推理破案一樣,逐字逐句地研究,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總算看白了這張拓片。
現在,我用白話文簡要敘述一下拓片記載的內容——
明朝嘉靖年間,東南倭患嚴重,荒村人歐陽安被徵召入伍,他在臨行前與新婚不久的妻子約定,三年後的重陽節必然回鄉團聚,若不能鄉間,則雙雙殉情一明誌。然而,三年後的重陽之期已至,歐陽安仍在千裏之外的廣東打仗,他知道自己已無法履行約定,便決心在戰場上求死以殉情。重陽之夜,官軍與倭寇戰事激烈,歐陽安沖在最前列,結果身中數箭,當即倒地不起。但歐陽安並沒有戰死,隻是身受重傷昏了過去,後來被當地的漁民救起,撿回了一條命。當歐陽安傷勢痊癒準備回家時,官軍與倭寇有發生了激戰,一名倭寇大首領落荒而逃,正好與歐陽安狹路相逢。歐陽安一刀砍下了倭寇首領的人頭,沒想到因此立了大功,被朝廷賞賜了一個官位。不久,倭寇之亂平定,歐陽安衣錦還鄉,當他回到荒村老家時,卻發現妻子已按照他們的約定,在重陽之夜懸樑自盡而死了。歐陽安痛不欲生,肝腸寸斷,無法再獨自苟活與世。但他還想最後再看妻子一眼,便偷偷地挖開了妻子的墳墓,打開棺材一看,卻發現妻子的屍體居然完好無損,旁邊還有一支笛子。於是,歐陽安蓋起了深宅大院,把妻子的棺材抬回家中。此後幾年,歐陽安一直深居簡出,把妻子的棺材藏在家裏,每年重陽節及春節前後,他都會在半夜裏吹響那支從妻子棺材裏取出的笛子。就這樣過了好幾年,在一個大雪紛飛的的小年夜,歐陽安又一次吹響了笛子,奇蹟終於出現,從妻子的棺材裏發出某種奇怪的聲音,他打開棺材蓋一看,妻子竟然已悠悠地醒了過來。歐陽安欣喜若狂,他把妻子抱到床上,每日餵她以稀粥,終於使妻子恢復了健康。復活後的妻子依然年輕美麗,他們夫婦重新過起了平靜的生活。甚至還生了一個兒子。後來,他們的兒子考中了進士,在京城殿試中名列前茅,皇帝聽說這個故事後也感動不已,便禦賜了一塊貞潔牌坊給荒村,牌坊上“貞節陰陽”四字正式嘉靖皇帝親筆提寫,牌坊樹立不久,歐陽安和妻子便幾乎同時去世。
看完拓片,我完全被震懾住了,眼前總晃動著那寫模糊的碑文,我揉了揉眼睛:“這張拓片是從哪裏來的?”
“這是一篇墓誌銘。”
“墓誌銘?”我馬上聯想到了荒村附近的一座明代的古墓,“是歐陽安的墓誌銘?”
館長點了點頭說:“二十年前,荒村附近有一座明代的古墓,遭到了盜墓賊的盜掘。荒村的小學教師歐陽先生報了案,考古隊立刻趕來進行搶救性挖掘。歐陽先生是墓主人的後代,又是報案人,所以他隨同考古隊一起參與了發掘,當時我也在場。考古發掘發現,古墓裏葬著一男一女兩具骨骸,還有一塊保存相對完整的墓誌銘。刻有墓誌銘的石碑被送到了市博物館收藏,當時我給這塊墓誌銘做了一張拓片,保存在鎮文化館裏,就是你看到的這一張。
一男一女兩具骨骸?那就是歐陽安和胭脂了?原來他們真的存在,竟連屍骨都發現了,想到這裏我就不寒而慄了:“墓裏還有其他東西發現嗎?”
“大部分隨葬品都被盜墓者拿走了。但在發掘現場還找到了一支笛子,就防哪個在兩具墓主人的旁邊,保存相當完好。”館長忽然嘆了一口氣,“可惜的是,當時發掘現場很混亂,我們沒有控製好局麵,那支笛子出土不久就神秘地失蹤了,是那次發掘最大的遺憾。”
一支幾百年的笛子?我的後背心有些發毛了:“館長,歐陽先生看過這篇墓誌銘嗎?”
“他當然看過,他是墓主人的後代,參與了所有的發掘過程,做這張墓誌銘的時候他也來幫過忙。我記得他當時非常驚訝,因為這篇墓誌銘裏記載的內容,是所有光於荒村貞節牌坊的傳說中所沒有的。”
“也就是關於胭脂的傳說?”
“是的,荒村以及附近許多地方,都流傳著關於胭脂的故事,這個傳說有幾十個版本,大都帶有神秘詭異的色彩,人們相信胭脂的鬼魂還依然存在。但這篇歐陽安墓誌銘的出土,使其他所有傳說都黯然失色。也許,隻有從墳墓裏才能發現真相。”
“你相信這篇墓誌銘上的記載是真的嗎?”
“不知道。但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看,墓誌銘的可信度要比文獻資料高很多,更要遠遠超過各種民間傳說。因為——死人和墳墓是不會說謊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