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大清帝國的海軍艦隊抵達了印度洋孟加拉灣。英國人的印度洋艦隊一聽說大清帝國的四海艦隊,一來就來了三個,而且全都是火力強大的主力戰艦,那些小點型號的都沒好意思跟著一來,就這,那也是一百八十多艘戰艦呢,憑著英國印度洋艦隊那數十艘戰艦,英國士兵再怎麽訓練有素,再怎麽英勇善戰也打不過人家呀。
沒辦法,大清帝國的艦隊一到岸,英國印度洋艦隊就躲在自己的軍港裏,就當看不見一般。當然向上麵匯報一下情況,請求一下支援那是必須做的事情,不過跟大清帝國的艦隊硬碰,那就算了。現在歐洲戰場上,艦隊的兵力還不足呢,這要是把整個印度洋艦隊都丟在這了,今後這印度洋還不成了中國人的澡堂子?
大清帝國在印度的登陸是無比的順利。這得感謝英國人在印度殘酷的統治,以及極度的剝奪。英國人為了防止印度人對英國反抗,造成損失,整個印度的沿海地區竟然沒有設一處海岸炮台陣地,就光禿禿的一片,什麽都沒有。
這讓三個大艦隊的司令感到無比的鬱悶,好不容易千裏迢迢地從大清跑到印度來了,連一炮都沒有開,就把數萬大清帝國的大軍與十萬猶太人複軍給送上了印度的海岸。搞到後來,整個艦隊除了印度洋上四處遊蕩,保保護那些運載著戰略物資的貨輪,就沒有什麽事情可幹了。
大清帝國另一路大軍也在同一天從西藏拉薩出發,越過艱難的中印邊境,殺入了印度的境內。大清帝國突然對印度下手,令英國政府促不及防。他們隻得暫時停止了對土耳其的攻勢,調轉槍頭,向印度增援。
沒辦法,歐洲戰場就像是一部超級粉碎機,把什麽都碾得粉碎,各國的物資資源消耗巨大。印度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有一大部分的物資都需要從印度補充。如果失去了印度,那麽整個協約國都將麵臨物資缺乏的局麵。可是遠水解不了近火。任誰也想不到,戰局的發展是那樣一副令人啼笑皆非的場麵。
西南軍區五萬多人一進入印度就像是如入無人這境一般,這裏的印度守軍本來就少,再加上一向聽到的大清帝國陸軍的強大,印度土軍還沒有與清軍碰麵就逃得不見了蹤影。馮子才帶著他的五萬部下,一路不費一兵一卒就跟登陸部隊匯合了。
在這裏,馮子才讓兩個基本沒有消耗的兩個師補充了一些糧食彈藥之後,便馬不停蹄地出發了,按他的意思來說就是,兵貴神速,戰機不可失。臨走的時候,他還從劉永福的陸戰一師搶走了一個營的重炮部隊。
陸戰一師不讓也不行,人家大老遠從西南老山溝裏跑下來,路不好走,連重武器都沒有帶多少。
印度兵與英軍都跑得很幹脆連印度的鐵路都沒有破壞一下就那麽丟給了清軍。大概他們了認為,就印度那破鐵路,留給清軍也沒有多大的用來。馮子才向陸戰一師借了兩個工兵連一點用場也沒有派上。就那麽一路殺向了印度的第一個重鎮坎普爾。
印度的鐵路果然很垃圾,馮子才將部隊裝車之後,火車就跟烏龜爬似的,一點一點向坎普爾爬去。按照計劃,馮子才覺得自己再怎麽樣也得三天之內趕到坎普爾的,可是結果他卻晚到了兩天,可見印度的鐵路和火車跟牛車沒有什麽樣。
英軍在印度號爾駐軍十萬,其實卻是分布的很廣。印度很大呀,他哪裏能到處都照顧得到,而且實際上,英軍在印度的駐軍在歐洲大戰爆發之後,就抽了大半的兵力增援歐洲去了,現在的印度,英軍實際的兵力隻有四萬餘人,其餘的都是一些印度的土兵。
英國印度總督一聽說大清帝國大舉來攻,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盡快將兵力收縮起來,免得被清軍各個擊破。在清軍前進的道路上,這位總督大人也做好了安排,將三十萬印度士兵布置在這些地方,擋住清渾的進攻,損耗清軍的戰力。
他的這一想法非常清醒,可以說,一般情況是沒有什麽可以指摘的,可是問題卻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失誤,他高估了印度士兵的做戰能力,以及這些被他們常年壓迫的印度士兵對大英帝國的忠誠度。
這位總督閣下原來想的是,整整三十萬印度士兵啊,就是一群鴨子排著隊讓清軍去殺,那也得十天半個月才能殺完吧,有了這十天半個月,英軍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布置防線,阻止清軍的進攻。
可是他卻不知道,一群鴨子要比三十萬印度士兵有用得多了。至少鴨子不會逃跑,清軍得慢慢抓,一群鴨子不會投降,清軍抓起來很費事。而且鴨子也跑不快,清軍不得不停留下來將鴨子都抓幹淨才能繼續上路。
印度士兵不但會跑會投降,而且跑起來非常快,快得清軍連他們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不見的蹤影。馮子才的大軍一路向新德裏殺去,剛剛到了蘭契的時候,留守在這裏的兩上印度師聽說清軍來了,還沒等清軍的火車到達蘭契,就在陣地上開槍了。
一陣吵豆般的槍響之後,馮子才的部下,先頭團的團長餘敢,著實嚇了一跳,急忙停下了慢吞吞的火車,讓士兵們從車上下來,卻發現一個敵人都沒有發現。但是他又不敢確定事情到底是不是自己所看到的那樣,隻得暫時先將蘭契拿下,再與後續部隊匯合了再說。
蘭契的兩個印師在一些英國軍官的指揮下,心驚膽顫的伏在陣裏,天色已經黑了下來,他們什麽都看不見。若非身後有些英軍軍官逼著,按他們的想法,早就跑路了。餘敢隻帶著一個團,兩千多人,在一個重炮營的掩護之下,向印師的陣地殺了過去。就這,他還將一個團分成了兩路,迂回包抄。
印軍在清軍的一頓炮火下,頓時就亂了起來,他們也有火炮,但是同樣要感謝英國人的是,為了防止印軍出現爆動的情況,他們不敢給印軍最好的裝備,印軍的大炮都是些老掉牙的淘汰品,射程和威力都比清軍的重炮差了幾個等級。剛剛沒有叫幾聲就被清軍一零五毫米的榴彈炮看上了,幾炮下去,印軍的火炮就全體啞火了。
印軍的步兵就更差勁了,炮兵至少還還擊了幾下,可是步兵們卻是連槍都沒有放,看到如狼似虎衝上來的清軍,就抱頭逃跑了。清軍的武器太嚇了,清一色的衝峰步槍,一跑上來,就是對著印軍的陣地一陣掃射,打得印軍的陣地塵土飛揚,連頭都抬不起。若身後還有英國軍官拿槍逼著,他們早就跑得沒影了。
印度人膽小,幾萬人不敢對幾個英國佬動粗,可是清軍卻沒有這個顧慮了。炮兵見人家的大炮沒幾下就啞火了,沒事幹了啊。步兵都衝上去了,總不能對著自己的兄弟開火吧?那就延升射擊吧,蘭契一個小城,到處都印度人低矮的民房,一炮就能解決一個。清軍的炮兵也造成多的孽,專撿看起結實一點的,樣子好看一點的轟。
這一轟卻轟出麻煩來了,英國幾個督導印軍的軍官就在城裏最好的一間屋裏。清軍的重炮對著城裏一頓亂炸,起頭的就對準了那間屋子。一陣炮彈下去,幾個英國軍官頓時成了飛灰,不見了影子。
英國軍官死了,下麵那些印軍失去的指揮,頓時更亂了。沒有英國軍官的督促,印軍就開始亡命地逃跑了。這時候,餘敢見印軍這樣不堪一擊,膽子又大了一層,幹脆將一個團以連為單位向印軍的防線突進。
清軍隻用了一個衝峰就把印軍的防線給撕開了,其實與其是說印軍的防線是被清軍撕開的倒不如說是印軍自己主動讓開的還好一些。清帝一上去,印軍就洪水一般丟下武器就跑了,那架勢,連看清軍一眼的時間都欠奉。
清軍這一下是四麵開花,“團團包圍“,被壓縮到城內的印軍見到處都是清軍那暴雨般的槍聲,以為自己被清軍大軍重重包圍了,跑也沒有用了,為了節省一些體力,他們決定不跑了,幹脆看到了清軍就將手中的武器往地上一丟,雙腳一彎,兩手高舉,用印度語大聲高叫著:“我投降,不要殺我!“
餘敢的一個團,在蘭契直忙了一夜,到早上的時候,後續的一個團終於到達了。一進蘭契全都看傻了眼了,到處都是三五個清軍拿著槍看守著一百多印軍降兵的情影。兩個印度師啊,再不滿員的印度師怎麽也得三四萬人吧。
這後到的團長粗略的算計了一下,餘敢光抓俘虜都抓了兩萬多人,他丫的一個團滿打滿算也隻有兩千來人。這******印度師還是不是軍隊啊。餘敢他不知道了,直接回了一句,你丫問印度人自己去。
馮子才的一個團頂得上印軍兩個師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清軍的所有部隊。這還得了,一個團就能頂得上人家兩個師的兵力,還他媽抓了兩萬多俘虜。這大清十萬大軍怎麽著也得頂得上印軍好幾十個師吧。
當下幾位負責印度戰場的將領一合計,決定改變起初的作戰計劃,原來的合作攻擊前進的計劃調開了,分三路朝著英軍匯聚的三個大城市前進。反正情報部門早就說了,印外圍除了印軍,已經沒有英軍了。那還怕什麽,一路隻要有個兩三萬人,來十個印度師也不怕他。
沒辦法,大清帝國的艦隊一到岸,英國印度洋艦隊就躲在自己的軍港裏,就當看不見一般。當然向上麵匯報一下情況,請求一下支援那是必須做的事情,不過跟大清帝國的艦隊硬碰,那就算了。現在歐洲戰場上,艦隊的兵力還不足呢,這要是把整個印度洋艦隊都丟在這了,今後這印度洋還不成了中國人的澡堂子?
大清帝國在印度的登陸是無比的順利。這得感謝英國人在印度殘酷的統治,以及極度的剝奪。英國人為了防止印度人對英國反抗,造成損失,整個印度的沿海地區竟然沒有設一處海岸炮台陣地,就光禿禿的一片,什麽都沒有。
這讓三個大艦隊的司令感到無比的鬱悶,好不容易千裏迢迢地從大清跑到印度來了,連一炮都沒有開,就把數萬大清帝國的大軍與十萬猶太人複軍給送上了印度的海岸。搞到後來,整個艦隊除了印度洋上四處遊蕩,保保護那些運載著戰略物資的貨輪,就沒有什麽事情可幹了。
大清帝國另一路大軍也在同一天從西藏拉薩出發,越過艱難的中印邊境,殺入了印度的境內。大清帝國突然對印度下手,令英國政府促不及防。他們隻得暫時停止了對土耳其的攻勢,調轉槍頭,向印度增援。
沒辦法,歐洲戰場就像是一部超級粉碎機,把什麽都碾得粉碎,各國的物資資源消耗巨大。印度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有一大部分的物資都需要從印度補充。如果失去了印度,那麽整個協約國都將麵臨物資缺乏的局麵。可是遠水解不了近火。任誰也想不到,戰局的發展是那樣一副令人啼笑皆非的場麵。
西南軍區五萬多人一進入印度就像是如入無人這境一般,這裏的印度守軍本來就少,再加上一向聽到的大清帝國陸軍的強大,印度土軍還沒有與清軍碰麵就逃得不見了蹤影。馮子才帶著他的五萬部下,一路不費一兵一卒就跟登陸部隊匯合了。
在這裏,馮子才讓兩個基本沒有消耗的兩個師補充了一些糧食彈藥之後,便馬不停蹄地出發了,按他的意思來說就是,兵貴神速,戰機不可失。臨走的時候,他還從劉永福的陸戰一師搶走了一個營的重炮部隊。
陸戰一師不讓也不行,人家大老遠從西南老山溝裏跑下來,路不好走,連重武器都沒有帶多少。
印度兵與英軍都跑得很幹脆連印度的鐵路都沒有破壞一下就那麽丟給了清軍。大概他們了認為,就印度那破鐵路,留給清軍也沒有多大的用來。馮子才向陸戰一師借了兩個工兵連一點用場也沒有派上。就那麽一路殺向了印度的第一個重鎮坎普爾。
印度的鐵路果然很垃圾,馮子才將部隊裝車之後,火車就跟烏龜爬似的,一點一點向坎普爾爬去。按照計劃,馮子才覺得自己再怎麽樣也得三天之內趕到坎普爾的,可是結果他卻晚到了兩天,可見印度的鐵路和火車跟牛車沒有什麽樣。
英軍在印度號爾駐軍十萬,其實卻是分布的很廣。印度很大呀,他哪裏能到處都照顧得到,而且實際上,英軍在印度的駐軍在歐洲大戰爆發之後,就抽了大半的兵力增援歐洲去了,現在的印度,英軍實際的兵力隻有四萬餘人,其餘的都是一些印度的土兵。
英國印度總督一聽說大清帝國大舉來攻,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盡快將兵力收縮起來,免得被清軍各個擊破。在清軍前進的道路上,這位總督大人也做好了安排,將三十萬印度士兵布置在這些地方,擋住清渾的進攻,損耗清軍的戰力。
他的這一想法非常清醒,可以說,一般情況是沒有什麽可以指摘的,可是問題卻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失誤,他高估了印度士兵的做戰能力,以及這些被他們常年壓迫的印度士兵對大英帝國的忠誠度。
這位總督閣下原來想的是,整整三十萬印度士兵啊,就是一群鴨子排著隊讓清軍去殺,那也得十天半個月才能殺完吧,有了這十天半個月,英軍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布置防線,阻止清軍的進攻。
可是他卻不知道,一群鴨子要比三十萬印度士兵有用得多了。至少鴨子不會逃跑,清軍得慢慢抓,一群鴨子不會投降,清軍抓起來很費事。而且鴨子也跑不快,清軍不得不停留下來將鴨子都抓幹淨才能繼續上路。
印度士兵不但會跑會投降,而且跑起來非常快,快得清軍連他們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不見的蹤影。馮子才的大軍一路向新德裏殺去,剛剛到了蘭契的時候,留守在這裏的兩上印度師聽說清軍來了,還沒等清軍的火車到達蘭契,就在陣地上開槍了。
一陣吵豆般的槍響之後,馮子才的部下,先頭團的團長餘敢,著實嚇了一跳,急忙停下了慢吞吞的火車,讓士兵們從車上下來,卻發現一個敵人都沒有發現。但是他又不敢確定事情到底是不是自己所看到的那樣,隻得暫時先將蘭契拿下,再與後續部隊匯合了再說。
蘭契的兩個印師在一些英國軍官的指揮下,心驚膽顫的伏在陣裏,天色已經黑了下來,他們什麽都看不見。若非身後有些英軍軍官逼著,按他們的想法,早就跑路了。餘敢隻帶著一個團,兩千多人,在一個重炮營的掩護之下,向印師的陣地殺了過去。就這,他還將一個團分成了兩路,迂回包抄。
印軍在清軍的一頓炮火下,頓時就亂了起來,他們也有火炮,但是同樣要感謝英國人的是,為了防止印軍出現爆動的情況,他們不敢給印軍最好的裝備,印軍的大炮都是些老掉牙的淘汰品,射程和威力都比清軍的重炮差了幾個等級。剛剛沒有叫幾聲就被清軍一零五毫米的榴彈炮看上了,幾炮下去,印軍的火炮就全體啞火了。
印軍的步兵就更差勁了,炮兵至少還還擊了幾下,可是步兵們卻是連槍都沒有放,看到如狼似虎衝上來的清軍,就抱頭逃跑了。清軍的武器太嚇了,清一色的衝峰步槍,一跑上來,就是對著印軍的陣地一陣掃射,打得印軍的陣地塵土飛揚,連頭都抬不起。若身後還有英國軍官拿槍逼著,他們早就跑得沒影了。
印度人膽小,幾萬人不敢對幾個英國佬動粗,可是清軍卻沒有這個顧慮了。炮兵見人家的大炮沒幾下就啞火了,沒事幹了啊。步兵都衝上去了,總不能對著自己的兄弟開火吧?那就延升射擊吧,蘭契一個小城,到處都印度人低矮的民房,一炮就能解決一個。清軍的炮兵也造成多的孽,專撿看起結實一點的,樣子好看一點的轟。
這一轟卻轟出麻煩來了,英國幾個督導印軍的軍官就在城裏最好的一間屋裏。清軍的重炮對著城裏一頓亂炸,起頭的就對準了那間屋子。一陣炮彈下去,幾個英國軍官頓時成了飛灰,不見了影子。
英國軍官死了,下麵那些印軍失去的指揮,頓時更亂了。沒有英國軍官的督促,印軍就開始亡命地逃跑了。這時候,餘敢見印軍這樣不堪一擊,膽子又大了一層,幹脆將一個團以連為單位向印軍的防線突進。
清軍隻用了一個衝峰就把印軍的防線給撕開了,其實與其是說印軍的防線是被清軍撕開的倒不如說是印軍自己主動讓開的還好一些。清帝一上去,印軍就洪水一般丟下武器就跑了,那架勢,連看清軍一眼的時間都欠奉。
清軍這一下是四麵開花,“團團包圍“,被壓縮到城內的印軍見到處都是清軍那暴雨般的槍聲,以為自己被清軍大軍重重包圍了,跑也沒有用了,為了節省一些體力,他們決定不跑了,幹脆看到了清軍就將手中的武器往地上一丟,雙腳一彎,兩手高舉,用印度語大聲高叫著:“我投降,不要殺我!“
餘敢的一個團,在蘭契直忙了一夜,到早上的時候,後續的一個團終於到達了。一進蘭契全都看傻了眼了,到處都是三五個清軍拿著槍看守著一百多印軍降兵的情影。兩個印度師啊,再不滿員的印度師怎麽也得三四萬人吧。
這後到的團長粗略的算計了一下,餘敢光抓俘虜都抓了兩萬多人,他丫的一個團滿打滿算也隻有兩千來人。這******印度師還是不是軍隊啊。餘敢他不知道了,直接回了一句,你丫問印度人自己去。
馮子才的一個團頂得上印軍兩個師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清軍的所有部隊。這還得了,一個團就能頂得上人家兩個師的兵力,還他媽抓了兩萬多俘虜。這大清十萬大軍怎麽著也得頂得上印軍好幾十個師吧。
當下幾位負責印度戰場的將領一合計,決定改變起初的作戰計劃,原來的合作攻擊前進的計劃調開了,分三路朝著英軍匯聚的三個大城市前進。反正情報部門早就說了,印外圍除了印軍,已經沒有英軍了。那還怕什麽,一路隻要有個兩三萬人,來十個印度師也不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