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德軍未經宣戰,侵入了中立國波蘭。這讓一直沒有一個正當理理加入大戰的英法兩國終於找到了借口。第二天,法國以德國未宣戰便向中立國發動戰爭的理由,對德國宣戰,同時法國還向奧匈帝國宣戰。
法國的加入無疑讓原本激烈的戰爭變得更加變化難料,德國第一時間給予了法國回應,那就近百萬的大軍迅間越過了普法邊境,向法國發動了快如閃電的戰爭。奧匈帝國沒有想到自己為了一個塞爾維亞,不但惹來了意料之中的俄國人,還同時惹來了意料之外的法國人,而且看樣子,英國也沒有打算置身事外的打算。
見德國已經開始與法國對掐起來了,奧匈帝國不想失去德國這個強大的盟友的支持。在同盟條約之上,當德國與法國發生衝突的時候,奧匈帝國僅僅隻要履行中立的義務就夠了,但是很明顯的如果現在奧匈帝國不對德國加以援手,那麽德軍支援奧匈的實力將會大打折扣。
因此之下,奧匈帝國政府考慮再三之後,決定與德國同仇敵愾,於德國向法國宣戰的第二天,便公開發表了聲言支持德國,並同時向法國宣戰。德軍根本不將法軍放在眼裏,他們一麵對波蘭進行強攻,一麵仍在東路取得巨大的戰果。
由於事先沒有料到奧、塞兩國的戰爭來得這麽突然,更沒有想到德國其實早就已經開始準備著這次大戰了。因此法軍對於德軍的到來,促不及防,被德軍打得連連後退。而在西線,德國也同樣勢如破竹。中立國波蘭,僅管對德軍的入侵,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奈何國家勢威,根本不是強大的德軍的對手。
德軍攻入波蘭之後僅僅十餘天,波蘭政府便被迫向德國政府投降。德軍隨後全線占領了波蘭全境。而另一路進攻比利時的德軍雖然在占領具有高度戰略意義的盧森堡鐵路的時候,付了近兩萬多人的代價,但卻也僅僅隻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徹底占領了比利時全境。
法國驚恐之下,本想派出援軍支援比利時,借此暫時扼製住德軍的強大攻勢。但是法軍的增援速度遠遠比不上德軍的進攻速度。等到德軍全部占領了比利時的時候,法軍才剛剛進入比利時境內。
得勝和德軍馬不停蹄,立馬調轉槍口,對增援而來的法軍予以痛擊。法軍不敵,潰敗而逃,被德軍一路追殺回了法國境內。與此同時,正在幫助塞爾維亞政府與奧匈帝國死掐的俄國見德軍的進攻速如此犀利,不禁有些害怕起來。
俄軍雖然野心很大,但是這些年來,德國的發展遠遠超越了俄國,再加上與大清帝國的兩仗使得俄國國力下降很快,同時又有國內新興的資本主義的反對爆動,使得俄國基本上抽不出什麽時間來打理政務。
如果沒有法國(其實是羅思柴爾德家族)的貸款,俄國現在還在為本國的財政問題而頭疼呢,哪有精力參和到爭奪塞爾維亞的戰爭中去。
德軍剛剛占領了比利時,俄國政府便迫不及待地將其在開到了塞爾維亞的援軍撤回去了大半,布置在邊境之上,以防止德軍的進一步攻擊。這裏,塞爾維亞軍失去了俄國的強大支援,戰鬥頓時吃緊不已。
受到德軍的相繼勝利的消息,奧匈帝國大軍更像是吃了興奮濟一般,對塞爾維亞的進攻變得更加凶猛起來。塞軍在抵擋了奧匈軍隊的強烈進攻十天之後,不得不將戰線再次向後撤退五十公裏,才堪堪穩住了防線。然而這卻隻是一時之策。
德軍並沒有繼續向塞爾維亞邊境推進,他們出兵的目的已經達到。現在俄國的兵力已經被吸引回了國內,以奧匈帝國的強大,對付一個小小的塞爾維亞是鹺鹺有餘的。德軍的重點目標是法國,甚至連一旁虎視自己的俄國,他們都不放在眼裏。
德軍決定放棄對塞爾維亞的軍事威脅,轉而將重心放到了法國的身上。這樣一來普法兩個冤家對頭之間不免便要出現在一場慘烈的生死博殺。
歐洲的戰事打得不可開膠。而在東方,太平洋的兩岸,兩個隔著太平洋相望的巨大國度,卻在歐洲大戰爆發的那一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中立。中美兩國政府一麵在國際上發表聲明,高調地呼喊著希望雙方能夠克製,不要將戰爭擴大開來。而在另一方麵,卻又抓緊時間,將國內在經濟危機時期沒有賣出去的所有滯留工業產品,大批地銷往交戰的雙方。
美國的重心在大西洋,離英法兩國比較近,因此美國的第一選擇就是英法兩國。在美國的西海岸上,一艘艘滿載著各種工業產品的貨輪,緩緩駛離港口,駛向英國。而在大清,由於與德國的親密關係,開戰的第一天,德國駐華大使館便代表政府向大清定購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大清的幾大港口上,同樣排滿了裝貨物我貨輪。
中美兩國的中立宣言,讓交戰的雙方都不由自主的鬆了一口氣。德國並不在乎美國是否會與同盟國為敵。這種帶著濃厚商人氣息的國度,他根本不擔心開戰的期,美國會舍得投入巨大的犧牲。對於美國開往英國的貨輪。德國表麵上睜一隻一眼閉一眼,但是暗地裏,卻開始製定相關的計劃,想將美國支援協約國的物資補給截斷。
德國人知道,就算美國抓住了德國攻擊他們的貨船的把柄,他們也不敢在大清視虎眈眈的情況之下,輕意加入戰爭。這樣一來豈不會白白便宜了中國人?由於大清的強大,世界的中心已經開始漸漸由大西洋轉向太平洋。美國這些年來一直都在加大對太平洋的投入。如果美國提前參戰,損失無疑也會巨大,那麽在一旁坐山觀虎鬥的大清,將一手掌握整個太平洋的控製權,美國休想再從大清手裏奪回與大清不分伯仲的地位。
在另一方,英法兩國見大清帝國並沒有站出來幫助他的“親家“,心中大呼僥幸,由其是與大清接壤的俄國,更是在大大的捏了一把汗之後,大歎與大清接壤,真是很倒黴的事情。而對於大清運往歐洲的貨物,雖然大清名義上是運往中立國,並不直接將貨物運往德國,但是心知肚明的雙方都沒有打算對大清打什麽主意。誰在敢在這個時候惹得大清帝國不高興,那不是自找麻煩嗎?
由其是英法俄三國與大清都有過不同程度的不娛快經曆,更加不敢輕意去惹大清帝國的貨船。反正大清帝國離著歐洲那麽遠,往返一次不知道要用多少時間。為了那一點點的物資而招來大清帝國這樣的煞星,根本就是得不償失的蠢事。
德國人自然樂協約國方麵對大清有所忌憚。大戰剛剛開始不久,德國的戰爭儲奮就銳減了不少,深切感到資源潰乏的德國政府對於大清帝國的援手之恩,大表感謝謝。為此,德國決定用更加犀利的攻勢表達自己對大清帝國的感謝之情。
俄軍撤回國內之後,由於對德國軍隊的強大非常忌憚,一直都沒有對德軍發動任何有威懾力的行動。而德軍卻在西線戰場上節節勝利。繼比利時之後,盧森堡又相繼落入了德軍的掌握之中。
根據德軍總參謀部原先製定的計劃,為了免使德遭俄法兩國的兩麵夾擊,德軍最好的選擇就是利用強大的兵力優勢,在俄軍壓迫過來的之前,迫使法國投降。而這了達到這一計劃,德國在西線集結了一百個師,一百八十萬大軍,分南北兩路向法國縱深快速推進。
與德軍當頭遭遇的法國第五集團軍,被德軍強大的攻勢瞬間擊潰,使得德軍的先頭部隊已經逼近了法國的首都巴黎。法國政府振驚,立即令法軍總參謀長霞飛將軍組建法國第六、第九集團軍,前往與阻擊德軍。而在海的另一邊,英國政府同樣感到振驚,一旦法國被德軍徹底擊敗,那麽協約國將再沒有戰勝的機會。
因此英國政府緊急命令英國陸軍組建了一支遠征軍越過英吉利海峽,開赴巴黎,支援法國政府。
法軍第四、第五集團軍在鹹豐二十七年六月撤退到了馬恩河以南,以巴黎與凡爾登作為陰擊德軍的防線。法軍總參謀長的第六、第九集團軍布置在法軍第四、第五集團軍之間,伺機發動對德軍的反攻。
勝利之下的德軍第一、第二集團軍由於突進太快,卻沒有熟愁地形的法國人帶路,結果偏離方向,將整個德軍的側翼暴露給了法軍。法軍抓住這難得一見的戰機,法軍第六、第九集團軍抓住時機,向德軍側翼發動了猛烈的反擊,結果德軍為了避免第一、第二集團軍被法軍包圍,不得不放棄了向法國發動全線進攻的目標,將戰線撤退至努瓦永至凡爾登一線。
雙方在凡爾登一線大戰數十天,傷亡慘重。英法聯軍傷亡二十五萬多人,德軍以傷亡三十萬人的代價,穩定了自己的防線。至此,德國遭到了大戰開啟以來的第一次失敗。德軍政府想快速擊敗法的目的未能達到。
這是歐洲大戰開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雙方投入兵力將近兩百萬人。而交戰雙方的都在戰爭之間出現了巨在的露洞。德軍總參謀長毛奇遠離戰場,無法快速得到戰場訊息,致使德軍之間的配合出現的露洞,給予了英法聯軍有利的時機。而英法聯軍之間,同樣因為配合的原因,軍隊行進速度過慢,使得德軍第一、第二集團軍有了充足的時間從包圍圈中逃脫出來。
但是總體上來說,此次會戰是協約國之間的一次勝利。英法聯軍在兩百多公裏的戰場上,將戰線向前推進了六十公裏,完全打破了德軍的不敗神話,同時使得德軍遭受開始以來的第一次失敗,大大打擊了德軍的士氣。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德軍的失敗,使得原本處於觀望狀態的俄軍,開始向德軍撲壓了過來。
法國的加入無疑讓原本激烈的戰爭變得更加變化難料,德國第一時間給予了法國回應,那就近百萬的大軍迅間越過了普法邊境,向法國發動了快如閃電的戰爭。奧匈帝國沒有想到自己為了一個塞爾維亞,不但惹來了意料之中的俄國人,還同時惹來了意料之外的法國人,而且看樣子,英國也沒有打算置身事外的打算。
見德國已經開始與法國對掐起來了,奧匈帝國不想失去德國這個強大的盟友的支持。在同盟條約之上,當德國與法國發生衝突的時候,奧匈帝國僅僅隻要履行中立的義務就夠了,但是很明顯的如果現在奧匈帝國不對德國加以援手,那麽德軍支援奧匈的實力將會大打折扣。
因此之下,奧匈帝國政府考慮再三之後,決定與德國同仇敵愾,於德國向法國宣戰的第二天,便公開發表了聲言支持德國,並同時向法國宣戰。德軍根本不將法軍放在眼裏,他們一麵對波蘭進行強攻,一麵仍在東路取得巨大的戰果。
由於事先沒有料到奧、塞兩國的戰爭來得這麽突然,更沒有想到德國其實早就已經開始準備著這次大戰了。因此法軍對於德軍的到來,促不及防,被德軍打得連連後退。而在西線,德國也同樣勢如破竹。中立國波蘭,僅管對德軍的入侵,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奈何國家勢威,根本不是強大的德軍的對手。
德軍攻入波蘭之後僅僅十餘天,波蘭政府便被迫向德國政府投降。德軍隨後全線占領了波蘭全境。而另一路進攻比利時的德軍雖然在占領具有高度戰略意義的盧森堡鐵路的時候,付了近兩萬多人的代價,但卻也僅僅隻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徹底占領了比利時全境。
法國驚恐之下,本想派出援軍支援比利時,借此暫時扼製住德軍的強大攻勢。但是法軍的增援速度遠遠比不上德軍的進攻速度。等到德軍全部占領了比利時的時候,法軍才剛剛進入比利時境內。
得勝和德軍馬不停蹄,立馬調轉槍口,對增援而來的法軍予以痛擊。法軍不敵,潰敗而逃,被德軍一路追殺回了法國境內。與此同時,正在幫助塞爾維亞政府與奧匈帝國死掐的俄國見德軍的進攻速如此犀利,不禁有些害怕起來。
俄軍雖然野心很大,但是這些年來,德國的發展遠遠超越了俄國,再加上與大清帝國的兩仗使得俄國國力下降很快,同時又有國內新興的資本主義的反對爆動,使得俄國基本上抽不出什麽時間來打理政務。
如果沒有法國(其實是羅思柴爾德家族)的貸款,俄國現在還在為本國的財政問題而頭疼呢,哪有精力參和到爭奪塞爾維亞的戰爭中去。
德軍剛剛占領了比利時,俄國政府便迫不及待地將其在開到了塞爾維亞的援軍撤回去了大半,布置在邊境之上,以防止德軍的進一步攻擊。這裏,塞爾維亞軍失去了俄國的強大支援,戰鬥頓時吃緊不已。
受到德軍的相繼勝利的消息,奧匈帝國大軍更像是吃了興奮濟一般,對塞爾維亞的進攻變得更加凶猛起來。塞軍在抵擋了奧匈軍隊的強烈進攻十天之後,不得不將戰線再次向後撤退五十公裏,才堪堪穩住了防線。然而這卻隻是一時之策。
德軍並沒有繼續向塞爾維亞邊境推進,他們出兵的目的已經達到。現在俄國的兵力已經被吸引回了國內,以奧匈帝國的強大,對付一個小小的塞爾維亞是鹺鹺有餘的。德軍的重點目標是法國,甚至連一旁虎視自己的俄國,他們都不放在眼裏。
德軍決定放棄對塞爾維亞的軍事威脅,轉而將重心放到了法國的身上。這樣一來普法兩個冤家對頭之間不免便要出現在一場慘烈的生死博殺。
歐洲的戰事打得不可開膠。而在東方,太平洋的兩岸,兩個隔著太平洋相望的巨大國度,卻在歐洲大戰爆發的那一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中立。中美兩國政府一麵在國際上發表聲明,高調地呼喊著希望雙方能夠克製,不要將戰爭擴大開來。而在另一方麵,卻又抓緊時間,將國內在經濟危機時期沒有賣出去的所有滯留工業產品,大批地銷往交戰的雙方。
美國的重心在大西洋,離英法兩國比較近,因此美國的第一選擇就是英法兩國。在美國的西海岸上,一艘艘滿載著各種工業產品的貨輪,緩緩駛離港口,駛向英國。而在大清,由於與德國的親密關係,開戰的第一天,德國駐華大使館便代表政府向大清定購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大清的幾大港口上,同樣排滿了裝貨物我貨輪。
中美兩國的中立宣言,讓交戰的雙方都不由自主的鬆了一口氣。德國並不在乎美國是否會與同盟國為敵。這種帶著濃厚商人氣息的國度,他根本不擔心開戰的期,美國會舍得投入巨大的犧牲。對於美國開往英國的貨輪。德國表麵上睜一隻一眼閉一眼,但是暗地裏,卻開始製定相關的計劃,想將美國支援協約國的物資補給截斷。
德國人知道,就算美國抓住了德國攻擊他們的貨船的把柄,他們也不敢在大清視虎眈眈的情況之下,輕意加入戰爭。這樣一來豈不會白白便宜了中國人?由於大清的強大,世界的中心已經開始漸漸由大西洋轉向太平洋。美國這些年來一直都在加大對太平洋的投入。如果美國提前參戰,損失無疑也會巨大,那麽在一旁坐山觀虎鬥的大清,將一手掌握整個太平洋的控製權,美國休想再從大清手裏奪回與大清不分伯仲的地位。
在另一方,英法兩國見大清帝國並沒有站出來幫助他的“親家“,心中大呼僥幸,由其是與大清接壤的俄國,更是在大大的捏了一把汗之後,大歎與大清接壤,真是很倒黴的事情。而對於大清運往歐洲的貨物,雖然大清名義上是運往中立國,並不直接將貨物運往德國,但是心知肚明的雙方都沒有打算對大清打什麽主意。誰在敢在這個時候惹得大清帝國不高興,那不是自找麻煩嗎?
由其是英法俄三國與大清都有過不同程度的不娛快經曆,更加不敢輕意去惹大清帝國的貨船。反正大清帝國離著歐洲那麽遠,往返一次不知道要用多少時間。為了那一點點的物資而招來大清帝國這樣的煞星,根本就是得不償失的蠢事。
德國人自然樂協約國方麵對大清有所忌憚。大戰剛剛開始不久,德國的戰爭儲奮就銳減了不少,深切感到資源潰乏的德國政府對於大清帝國的援手之恩,大表感謝謝。為此,德國決定用更加犀利的攻勢表達自己對大清帝國的感謝之情。
俄軍撤回國內之後,由於對德國軍隊的強大非常忌憚,一直都沒有對德軍發動任何有威懾力的行動。而德軍卻在西線戰場上節節勝利。繼比利時之後,盧森堡又相繼落入了德軍的掌握之中。
根據德軍總參謀部原先製定的計劃,為了免使德遭俄法兩國的兩麵夾擊,德軍最好的選擇就是利用強大的兵力優勢,在俄軍壓迫過來的之前,迫使法國投降。而這了達到這一計劃,德國在西線集結了一百個師,一百八十萬大軍,分南北兩路向法國縱深快速推進。
與德軍當頭遭遇的法國第五集團軍,被德軍強大的攻勢瞬間擊潰,使得德軍的先頭部隊已經逼近了法國的首都巴黎。法國政府振驚,立即令法軍總參謀長霞飛將軍組建法國第六、第九集團軍,前往與阻擊德軍。而在海的另一邊,英國政府同樣感到振驚,一旦法國被德軍徹底擊敗,那麽協約國將再沒有戰勝的機會。
因此英國政府緊急命令英國陸軍組建了一支遠征軍越過英吉利海峽,開赴巴黎,支援法國政府。
法軍第四、第五集團軍在鹹豐二十七年六月撤退到了馬恩河以南,以巴黎與凡爾登作為陰擊德軍的防線。法軍總參謀長的第六、第九集團軍布置在法軍第四、第五集團軍之間,伺機發動對德軍的反攻。
勝利之下的德軍第一、第二集團軍由於突進太快,卻沒有熟愁地形的法國人帶路,結果偏離方向,將整個德軍的側翼暴露給了法軍。法軍抓住這難得一見的戰機,法軍第六、第九集團軍抓住時機,向德軍側翼發動了猛烈的反擊,結果德軍為了避免第一、第二集團軍被法軍包圍,不得不放棄了向法國發動全線進攻的目標,將戰線撤退至努瓦永至凡爾登一線。
雙方在凡爾登一線大戰數十天,傷亡慘重。英法聯軍傷亡二十五萬多人,德軍以傷亡三十萬人的代價,穩定了自己的防線。至此,德國遭到了大戰開啟以來的第一次失敗。德軍政府想快速擊敗法的目的未能達到。
這是歐洲大戰開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雙方投入兵力將近兩百萬人。而交戰雙方的都在戰爭之間出現了巨在的露洞。德軍總參謀長毛奇遠離戰場,無法快速得到戰場訊息,致使德軍之間的配合出現的露洞,給予了英法聯軍有利的時機。而英法聯軍之間,同樣因為配合的原因,軍隊行進速度過慢,使得德軍第一、第二集團軍有了充足的時間從包圍圈中逃脫出來。
但是總體上來說,此次會戰是協約國之間的一次勝利。英法聯軍在兩百多公裏的戰場上,將戰線向前推進了六十公裏,完全打破了德軍的不敗神話,同時使得德軍遭受開始以來的第一次失敗,大大打擊了德軍的士氣。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德軍的失敗,使得原本處於觀望狀態的俄軍,開始向德軍撲壓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