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探推理] 《心理神探(出書版)》作者:[美] 約翰·道格拉斯【完結】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副標題: 美國聯邦調查局係列犯罪破案揭秘


    原作名: mindhunter : inside the fbis elite serial crime unit


    譯者: 閻衛平 / 王春生


    簡介:


    美國聯邦調查局具有傳奇色彩的特工、《沉默的羔羊》中的特工傑克·克勞福德的原型、被譽為“現代歇洛克·福爾摩斯”的約翰·道格拉斯通過縝密的心理分析、驚人的細節,向你展示了他在辦案生涯中遇到的最撲朔迷離、最險象環生、最具有挑戰性的大案要案的破案過程。


    大千世界,精彩紛呈。“萬花筒”三字,雖難以涵括,卻也道出幾分意思。


    “萬”者,數量之巨也,無窮無盡;“花”者,形形色色,各異其趣;“筒”者,乃觀世界之視野。達·芬奇說得好:繪畫是“教導人們學會看”。我想,“萬花筒”譯叢的初衷亦是如此。


    我們生活於其中的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早在1827年,歌德預言了“世界文學”時代的到來;後來,馬克思進一步確證了世界的一體化,從世界市場的形成,到“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他有力論證了“民族的片麵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這一主題在西方知識界近來非常熱門。我們的地區生活和全球的聯繫再明顯不過了。綠色和平運動的主題——“想著全球,從身邊做起”——道出了全球化進程的真諦。1990年,地理學家大衛·哈維在其走紅一時的《後現代性條件》一書中指出,假如說1500年的世界還是一個巨大的星球的話,那麽從馬車速度到噴氣機的速度,地球明顯縮小了。他把這個全球化和現代化的過程描述為“時一空凝縮”。“凝縮”反映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縮短,但它卻揭櫫了我們用以理解世界的方式的深刻變化,以至於我們不得不去(有時是以激進的方式)改變我們描繪世界的方式。正像“地球村”(麥克盧漢)這個時髦的說法所昭示的那樣,我們生活在一個多種文化共存的全球化時代。“老死不相往來”的前現代遺風一去不復返矣,互動共存,乃是現實世界之遊戲規則。遙想當年,先輩“冷眼向洋看世界”,而今,世界正在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遠處的事件侵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吉登斯)。全球化把整個世界凝結成一個整體。外麵的世界真精彩,“萬花筒”譯叢的麵世,不啻是把我們和世界連接起來的又一橋樑。


    晚近歐盟(eu)正在實施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也叫“萬花筒計劃”,旨在鼓勵保留各民族的文化遺產和特色,推動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和理解。譯林出版社巧思精構,策劃這套“萬花筒”譯叢,不知是“英雄所見略同”的巧合,還是有意為之的踐履,體現出敏銳的文化意識和深遂的交流理性。古人雲:知己知彼。顛倒一下陳述更是有趣:知彼知己。換言之,了解世界進而更深入地理解自己。莊子日,河伯順流東行至北海,方知四海之大。“萬花筒”就是讓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世界之廣袤,其文化之豐富,各種想法之複雜,諸種成功之懸殊,未來之種種可能性。


    我們不僅麵對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更是麵對一個媒介文化時代。或者說,全球化正是通過媒介化實現的。電子媒介和圖像對傳統的印刷文化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有人提出了頗有點聳人聽聞的說法:數位化讀物將取代傳統的印刷書籍。如果真的沒了書籍,這前景著實有點讓人喪氣。近聞美國召開了圖書館數位化的討論會,對未來的預言著實讓人在振奮中略帶點兒不安。另外,晚近蔚為大觀文化研究,“視覺文化”風頭正健,於是有人預言:以圖像為代表的視覺文化將取代以文字為本的印刷文化。這話聽來也不免讓人泄氣,且疑竇叢生。“萬花筒”譯叢一些篇目的發行業績已表明,書籍的生命力很是頑強,讀書的樂趣歷久不衰。從文字上理解世界,別有一番意蘊和樂趣,圖像永遠無法取文字而代之。於是我想,“萬花筒”譯叢不但推進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而且進一步提高了我們讀書的樂趣,因為它向我們敞開了一條逍遙於“好書之林”的幽徑。在一個把節約時間和提高效率奉為圭臬的時代,在一個圖書良莠混雜的時代,用有限時間來讀好書,的確成為一個惱人的難題。我相信,精心遴選翻譯的“萬花筒”譯叢,必是上乘精品,讀來有所收穫,有所心得。


    是為序。


    1999年盛夏序於古城金陵


    “現代福爾摩斯”和他的司法心理學


    (代譯序)


    美國聯邦調查局裏有一個創立時間不長卻建樹頗多的行為科學調查支援科,將心理分析的方法運用到重大的係列犯罪案件的偵破、調查和審訊過程中,從而使撲朔迷離的案情水落石出,處心積慮的兇手原形畢露。本書的主要作者約翰·道格拉斯曾在該科工作了二十多年,這是他以切身經歷為藍本而創作的紀實兼議論性的作品。約翰·道格拉斯所運用的“行為科學”方法與虛構故事中的神探福爾摩斯的破案技巧一脈相承而又有所完善。他所處理的案件都有犯罪行徑令人髮指和犯罪動機難於捕捉的特點。他屢建奇功,《聖路易斯環球民主報》盛讚他是“聯邦調查局的現代歇洛克·福爾摩斯”。約翰·道格拉斯在本書中生動細緻地講述了一個個真實的懸念故事,鮮活而精彩地展示了司法心理學的奧妙。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神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 約翰·道格拉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 約翰·道格拉斯並收藏心理神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