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軍在美國在奧地利在俄羅斯一路上勢如破竹的時候,在北德意誌地區,拿破侖正在進行第三次反法戰爭的重要環節,也正是第三次反法戰爭的重要之戰!
正如前麵所說,因為意大利問題而憤然加入了第三次反法同盟的奧地利,已經退出了最前線抵抗拿破侖的地區,並且調回了自己最為精銳的大軍和卡爾大公,但是如果有了解曆史的朋友的話,就一定知道相對於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還有著一個事情同樣的重要!
他或許隻是被掩蓋在反法戰爭的陰霾下,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件足以震驚整個歐洲的事件!
總所周知,整個德意誌地區和奧地利地區,還有諸多的中歐城邦國,他們在他們的國名之上還有這一個更加重要的稱呼,那就是:“神聖羅馬帝國”!
而就在第三次的反法戰爭失敗之後,有著上千年曆史的神聖羅馬帝國終於迎來了他的徹底消亡,當奧地利的國王因為失敗而被迫宣布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之後,神聖羅馬帝國也走到了盡頭,對於任何一個了解神聖羅馬帝國的人來說,神聖羅馬帝國完全有著不屬於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榮光與崇拜!
而就在眼下的這一戰,英普聯軍在德意誌外的戰爭,將決定奧地利是否要退出與拿破侖之間的戰爭,雖然按照眼下的曆史劇本來說,過不了多久,英普聯軍將再一次的失敗,而奧地利也將退出反法同盟,轉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明軍的身上,而作為退出戰爭的代價,奧地利大公,將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而神聖羅馬帝國,也將正式的退出曆史舞台!
曾經有人這麽評價神聖羅馬帝國:
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不是帝國!這樣的一句話曾經刺痛了無數帝國子民的心,而帝國子民也讓所有做出如此評價的敵人,付出了他們應有的代價,如果說歐洲有哪一個國家從出現就一直伴隨著戰爭的話,那麽就一定是神聖羅馬帝國,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神聖羅馬帝國就在與自己接壤的任何一個國家同時開戰!
說整個歐洲都在進攻神聖羅馬帝國也毫不過分,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在對自己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堅持了上千年之久,期內更是出現了巴巴羅薩這樣的豪傑人物!
神聖羅馬帝國也有著一個別稱,相信很多人都在好奇為什麽元首的德國要稱之為德意誌第三帝國,因為在中歐德意誌民族的概念之中,德意誌的帝國,是按輩分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別稱德意誌第一帝國!
而人類曆史上,也唯有神聖羅馬帝國能夠被稱之為帝國,其他的國家,再強大,那也隻能稱之為強大的國度,而非帝國,因為帝國,從不會妥協!神聖羅馬帝國,也從未妥協,他與大明有一點非常的像,那就是從建國之初,麵對任何的帝國,哪怕對方的實力遠遠高於己方,神聖羅馬帝國也從不妥協!
神聖羅馬帝國版圖以德意誌地區為核心,大致相當於今日的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丹麥、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大部,法國東部、波蘭西部和意大利北部。橫跨阿爾卑斯山南北,是中世紀歐洲唯一擁有帝號的大國。帝國疆域在霍亨斯陶芬王朝亨利六世皇帝在位時達到最廣,愈百萬平方公裏。大空位時代帝國疆域日益縮小,直至哈布斯堡王朝腓特烈三世時改國名為“德意誌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表明帝國疆域僅限於德意誌一隅。查理五世時代帝國版圖再度擴張,但已無力挽回帝國衰敗的頹勢。1806年,拿破侖大軍推翻帝國。此時帝國疆域大致隻包括以奧地利為中心的60萬平方公裏哈布斯堡王朝領地。
說實在的,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並沒有任何的直接關係,他的建立也完全不受東羅馬帝國的承認,但是如果非要說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沒有關係的也不好說,這其中也是頗有淵源!
前509年,羅馬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軍事將領凱撒奪取了政權。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製,羅馬從此進入羅馬帝國時期。
前1世紀,就有凱爾特人在萊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也被羅馬人稱為高盧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國、比利時、意大利一帶,被稱為高盧。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蘇之後、羅馬共和國後來的國家元首凱撒率軍征服高盧,使之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一部分。3世紀後,羅馬帝國勢力開始衰退。
前5世紀,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居住著另外一些部落,他們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人。後來,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的廣闊地區,這一地區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尼亞。
公元395年,羅馬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在羅馬,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但耐人尋味的是,東、西羅馬帝國彼此並非敵對關係,反而在很多方麵密切合作,同聲共氣。此後100年間,羅馬城多次被外族攻占和血洗,西羅馬帝國的實力和威嚴一落千丈。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解體,末任羅馬皇帝自己發出退位詔書,宣布西羅馬帝國不複存在,帝國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獨立。東羅馬帝國卻得以保留,即後來史稱的“拜占庭帝國”。
隨後時間向後推移,到了840年,查理大帝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843年,路易一世的三個兒子訂立凡爾登條約,分全國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長孫洛塔爾承襲皇帝稱號,並領有自萊茵河下遊以南、經羅納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區的疆域,稱為中法蘭克王國。而他的弟弟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萊茵河以東地區,稱為東法蘭克王國。另一個弟弟禿頭查理則領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區,稱為西法蘭克王國。這些基本上是後來意大利、德國和法國三國的雛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時候的9世紀早期,於5世紀從歐洲大陸進入不列顛的日耳曼人盎格魯?薩克遜等部落的後裔也在不列顛島上形成統一的英格蘭王國。
查理曼死後,西羅馬帝國皇帝這個頭銜,始終由東法蘭克王國和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君主輪流擁有。然而,胖子查理於887年被廢黜之後,加洛林帝國自此瓦解,再也沒有統一。自胖子查理之後,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擁有者大多是由教宗加冕的意大利國王,意大利國王的實際統治範圍極其有限,僅限於意大利東北部,而那些國王幾乎是清一色的意大利本土貴族,最後一位本土國王是貝倫加爾一世。大約在900年,東法蘭克王國地方勢力崛起,形成了四大公國,它們是:薩克森、法蘭克尼亞、士瓦本和巴伐利亞。當加洛林家族的最後一位國王孩童路易於911年去世後,東法蘭克貴族沒有選擇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家族作為路易的繼任者,而是選舉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為新一任國王。康拉德臨終之時,指定宿敵捕鳥者亨利為繼任者。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在眾多東法蘭克王國的公爵當中,被推舉為東法蘭克王國國王,亨利去世後其子奧托繼位為東法蘭克國王。962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到973年在位,成為羅馬的監護人與皇帝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
1157年,這一帝國得到了“神聖帝國”的稱號。1254年,帝國第一次開始使用頭銜“神聖羅馬帝國”,1512年的科隆帝國會議後頒布敕令,使用“德意誌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此後作為官方名稱沿用直至1806年。
所以說經過百般的推延,帝國最終成立了自己的稱號,而至此,神聖羅馬帝國也正式的出現在了曆史上!
不過其後隨著帝國的最大合夥人教廷與帝國皇帝的決裂,再加之皇帝權威日漸衰落,帝國最終分裂成為了多達390多個公國侯國宗教貴族領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騎士領地等,隨之而來的,就是直接導致整個帝國分崩離析的30年戰爭,也正是因為這一場的三十年戰爭,使得神聖羅馬帝國,正式的全麵衰落,成為了一個可悲的代名詞而已!
隨後,就是第三次反法戰爭,拿破侖擊敗了反法同盟,然後奧地利大公為了保住隻記得額王位,被迫宣布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到了這裏,持續了千年之久的神聖羅馬帝國也就迎來了自己的最後覆滅!
正如前麵所說,因為意大利問題而憤然加入了第三次反法同盟的奧地利,已經退出了最前線抵抗拿破侖的地區,並且調回了自己最為精銳的大軍和卡爾大公,但是如果有了解曆史的朋友的話,就一定知道相對於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還有著一個事情同樣的重要!
他或許隻是被掩蓋在反法戰爭的陰霾下,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件足以震驚整個歐洲的事件!
總所周知,整個德意誌地區和奧地利地區,還有諸多的中歐城邦國,他們在他們的國名之上還有這一個更加重要的稱呼,那就是:“神聖羅馬帝國”!
而就在第三次的反法戰爭失敗之後,有著上千年曆史的神聖羅馬帝國終於迎來了他的徹底消亡,當奧地利的國王因為失敗而被迫宣布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之後,神聖羅馬帝國也走到了盡頭,對於任何一個了解神聖羅馬帝國的人來說,神聖羅馬帝國完全有著不屬於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榮光與崇拜!
而就在眼下的這一戰,英普聯軍在德意誌外的戰爭,將決定奧地利是否要退出與拿破侖之間的戰爭,雖然按照眼下的曆史劇本來說,過不了多久,英普聯軍將再一次的失敗,而奧地利也將退出反法同盟,轉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明軍的身上,而作為退出戰爭的代價,奧地利大公,將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而神聖羅馬帝國,也將正式的退出曆史舞台!
曾經有人這麽評價神聖羅馬帝國:
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不是帝國!這樣的一句話曾經刺痛了無數帝國子民的心,而帝國子民也讓所有做出如此評價的敵人,付出了他們應有的代價,如果說歐洲有哪一個國家從出現就一直伴隨著戰爭的話,那麽就一定是神聖羅馬帝國,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神聖羅馬帝國就在與自己接壤的任何一個國家同時開戰!
說整個歐洲都在進攻神聖羅馬帝國也毫不過分,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在對自己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堅持了上千年之久,期內更是出現了巴巴羅薩這樣的豪傑人物!
神聖羅馬帝國也有著一個別稱,相信很多人都在好奇為什麽元首的德國要稱之為德意誌第三帝國,因為在中歐德意誌民族的概念之中,德意誌的帝國,是按輩分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別稱德意誌第一帝國!
而人類曆史上,也唯有神聖羅馬帝國能夠被稱之為帝國,其他的國家,再強大,那也隻能稱之為強大的國度,而非帝國,因為帝國,從不會妥協!神聖羅馬帝國,也從未妥協,他與大明有一點非常的像,那就是從建國之初,麵對任何的帝國,哪怕對方的實力遠遠高於己方,神聖羅馬帝國也從不妥協!
神聖羅馬帝國版圖以德意誌地區為核心,大致相當於今日的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丹麥、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大部,法國東部、波蘭西部和意大利北部。橫跨阿爾卑斯山南北,是中世紀歐洲唯一擁有帝號的大國。帝國疆域在霍亨斯陶芬王朝亨利六世皇帝在位時達到最廣,愈百萬平方公裏。大空位時代帝國疆域日益縮小,直至哈布斯堡王朝腓特烈三世時改國名為“德意誌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表明帝國疆域僅限於德意誌一隅。查理五世時代帝國版圖再度擴張,但已無力挽回帝國衰敗的頹勢。1806年,拿破侖大軍推翻帝國。此時帝國疆域大致隻包括以奧地利為中心的60萬平方公裏哈布斯堡王朝領地。
說實在的,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並沒有任何的直接關係,他的建立也完全不受東羅馬帝國的承認,但是如果非要說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沒有關係的也不好說,這其中也是頗有淵源!
前509年,羅馬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軍事將領凱撒奪取了政權。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製,羅馬從此進入羅馬帝國時期。
前1世紀,就有凱爾特人在萊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也被羅馬人稱為高盧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國、比利時、意大利一帶,被稱為高盧。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蘇之後、羅馬共和國後來的國家元首凱撒率軍征服高盧,使之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一部分。3世紀後,羅馬帝國勢力開始衰退。
前5世紀,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居住著另外一些部落,他們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人。後來,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的廣闊地區,這一地區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尼亞。
公元395年,羅馬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在羅馬,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但耐人尋味的是,東、西羅馬帝國彼此並非敵對關係,反而在很多方麵密切合作,同聲共氣。此後100年間,羅馬城多次被外族攻占和血洗,西羅馬帝國的實力和威嚴一落千丈。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解體,末任羅馬皇帝自己發出退位詔書,宣布西羅馬帝國不複存在,帝國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獨立。東羅馬帝國卻得以保留,即後來史稱的“拜占庭帝國”。
隨後時間向後推移,到了840年,查理大帝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843年,路易一世的三個兒子訂立凡爾登條約,分全國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長孫洛塔爾承襲皇帝稱號,並領有自萊茵河下遊以南、經羅納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區的疆域,稱為中法蘭克王國。而他的弟弟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萊茵河以東地區,稱為東法蘭克王國。另一個弟弟禿頭查理則領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區,稱為西法蘭克王國。這些基本上是後來意大利、德國和法國三國的雛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時候的9世紀早期,於5世紀從歐洲大陸進入不列顛的日耳曼人盎格魯?薩克遜等部落的後裔也在不列顛島上形成統一的英格蘭王國。
查理曼死後,西羅馬帝國皇帝這個頭銜,始終由東法蘭克王國和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君主輪流擁有。然而,胖子查理於887年被廢黜之後,加洛林帝國自此瓦解,再也沒有統一。自胖子查理之後,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擁有者大多是由教宗加冕的意大利國王,意大利國王的實際統治範圍極其有限,僅限於意大利東北部,而那些國王幾乎是清一色的意大利本土貴族,最後一位本土國王是貝倫加爾一世。大約在900年,東法蘭克王國地方勢力崛起,形成了四大公國,它們是:薩克森、法蘭克尼亞、士瓦本和巴伐利亞。當加洛林家族的最後一位國王孩童路易於911年去世後,東法蘭克貴族沒有選擇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家族作為路易的繼任者,而是選舉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為新一任國王。康拉德臨終之時,指定宿敵捕鳥者亨利為繼任者。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在眾多東法蘭克王國的公爵當中,被推舉為東法蘭克王國國王,亨利去世後其子奧托繼位為東法蘭克國王。962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到973年在位,成為羅馬的監護人與皇帝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
1157年,這一帝國得到了“神聖帝國”的稱號。1254年,帝國第一次開始使用頭銜“神聖羅馬帝國”,1512年的科隆帝國會議後頒布敕令,使用“德意誌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此後作為官方名稱沿用直至1806年。
所以說經過百般的推延,帝國最終成立了自己的稱號,而至此,神聖羅馬帝國也正式的出現在了曆史上!
不過其後隨著帝國的最大合夥人教廷與帝國皇帝的決裂,再加之皇帝權威日漸衰落,帝國最終分裂成為了多達390多個公國侯國宗教貴族領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騎士領地等,隨之而來的,就是直接導致整個帝國分崩離析的30年戰爭,也正是因為這一場的三十年戰爭,使得神聖羅馬帝國,正式的全麵衰落,成為了一個可悲的代名詞而已!
隨後,就是第三次反法戰爭,拿破侖擊敗了反法同盟,然後奧地利大公為了保住隻記得額王位,被迫宣布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到了這裏,持續了千年之久的神聖羅馬帝國也就迎來了自己的最後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