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解剖的結果是:化驗結果——每1毫升血液中含有2.5至3.5毫克的酒精。這是足以使人酩酊大醉的量。
警察署的推測如下:名原在事故發生前曾經喝得爛醉如泥。將車子停在事故現場附近的坡道上以後沒有掛好手閘便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以至於沒有注意到手閘的開脫。於是,車子便順著坡道向下滑去,正好撞到了橫道上行駛過來的柴油發動機大貨車上。
岸田卻不以為然。他認為:
“如果名原是在車內喝的酒,那麽車內就應該有個酒瓶。更何況名原停車的坡道一帶根本就沒有賣酒的店鋪。其親戚朋友也沒有誰住在那一帶。因此,毫無疑問是在別處喝了酒以後,才把車子開到了現場附近的坡道上。
“然而,既然已經喝得爛醉如泥,又怎麽可能自己將車子開到坡道上來呢?很有可能是有人先將名原灌醉,再把他拖到車上,把車子開到了坡道上。”
可是,領導層卻做出了如下解釋:
“如果距離不遠的話,即便酩酊大醉,有的人也能夠繼續駕駛。正因為喝得爛醉,才沒能意識到自己把車子停到了危險的坡道正中間。手閘也沒能掛上。也正是因為被害人喝得爛醉如泥,所以才釀成了這場事故。因為被害人喝得不醒人事,所以這一事件很難說有犯罪因素在內。”
“在迄今為止的調查過程中,我們已經弄清了下述事實——那就是名原下班離開大口房地產後到事故發生時為止的這段時間內,他的所在是不清楚的。這段期間內,他既沒到過常去的商店,也沒在他經常轉悠的地方出現過,更沒有發現他在哪兒喝醉過。”
“酒這東西在哪裏不能喝?可能是在自己家裏喝的,也可能是在情人那裏或是朋友家裏喝的。”
“如果是在自己家裏喝的話,怎麽可能外出呢?再有,如果是在情人或者朋友家裏喝得爛醉如泥的話,人家根本不可能攆他自己開車回家啊。”
“也可能是剛剛喝完酒,人家並沒有發現他已經喝過了頭。而在回家的途中酒勁兒就上來了呢?”
雙方各執己見,莫衷一是。
岸田強調:名原喝酒的地點一直未能查清。隻要查不出喝酒的地點,名原的死因就永遠是個謎。
而領導層卻不同意他的見解。
加害車的駕駛員在經過一番調查取證以後,於當天即被釋放回家。警察當局認為大貨車的司機毫無責任可言。因為大貨車當時正行駛在擁有優先權的橫道丁字路口上,而與橫道垂直相交的坡道上的汽車是突然急速滑行下來的,根本無法事先做出預測。因此,大貨車的駕駛員並無過失。
岸田前去拜會大貨車的駕駛員小木弘。對方隻不過是受了一點皮外傷而已,已經開始恢復正常的工作。
島野運輸在縣裏是一家運輸大戶。岸田在運輸公司的辦事處見到了剛從業務地點返回公司的小木。於是便向他詢問起當天發生事故時的一些細節。
“我已經全都說過了。”小木的表情十分不悅。
“我想再問你一下。雖然警察署已經認定你並無過失,但你畢竟是撞死了一個人啊!無論問你多少遍也並不為過吧?”
“你可不要血口噴人啊!我並沒有撞死人。是他的車子撞了我。我可是有優先行駛權的。再說汽車這東西也不可能想停立刻就停住啊。”小木憤憤地回應道。
“他的車前燈沒有亮嗎?”
“這我也說過了。燈也沒亮就猛地從岔道上沖了下來。就是神仙也剎不住車啊。”小木嘔氣地說。
“好傢夥,把神仙搬出來嚇唬我呀!就算是沒有開亮汽車前燈,可是別的跡象就一點都沒有嗎?”
“連發動機都沒有開動,抽冷子就沖了下來。你說能有什麽跡象?”
“你怎麽知道發動機沒有開動呢?”小木被藤中逼問得有些慌神。
“那,那是,那是因為聽不到發動機的聲音嘛。”
“你駕駛的是十二噸重的柴油發動機汽車吧?柴油發動機的聲音大得很,其他車輛的聲音還不都被它給淹沒下去了?”
“不亮前車燈就突然從坡道上衝下來,任何人都會以為沒有開動發動機嘛。”
“現場那兒不是有反視鏡嗎?通過那麵鏡子你就沒看到有車輛正從坡道上滑下來?”
“反視鏡已經壞了,所以我沒有看到。”
“什麽?反視鏡壞了?”
“是啊!反視鏡已經壞了。”
“我去現場查看時,反視鏡可是好好的呀!”
“那可能是事故發生後又重新修好了吧。”
丁字路口的反視鏡已經破損一事供狀上隻字未提。
“發生事故那天你是為了運送什麽貨物才必須通過那個地點呢?”岸田改變了提問的方式。
“有一戶人家往福原市搬家,運完貨回家的途中便路過了那裏。”
“搬家怎麽會搞得那麽晚呢?”
“因為裝運貨物時耽擱了一些時間,所以晚了。”
“是什麽人委託你搬家呢?”
“連這個也需要告訴你嗎?”
“怎麽,告訴我會對你有什麽不便嗎?”
“那倒沒有。”
“既然如此,那你就說吧。”
“他叫鬆山直人,從n市往福原市搬家。”
“他住在什麽地方?”
“市內弁天町。”
供狀上並沒有寫明搬家委託人。調查報告書乃一紙杜撰之文。
“按你方才的說法,是在運完搬家的貨物以後,在回家的途中路過了那個地點。是這樣嗎?”
“那又怎麽了?”小木顯示出一種不安的神色。
“你的證詞上可是寫著發生事故時車上裝著一整車貨物啊!”
“那,那是卸完搬家物品後,又把另外一個人的貨物裝到回程車上了。這樣做不是高效率嗎?”
“那另外一個委託人是誰呢?”
“是一個住在n市的人。”
“他的住址和姓名呢?”
小木被逼問得走投無路,隻好吞吞吐吐地說出了另外一個委託人的姓名。他是居住在縣府n市的永澤。
“都是些什麽貨物呢?”
“鬆山是搬家的貨物,而永澤則是一些產品。再具體的我就說不清楚了。你可以直接去問他們本人。”
“你在發生事故後和警察進行了聯繫,為什麽沒有叫救護車呢?”
“因為我一眼就看出來人已經不行了。救護車是不會搬運屍體的。”
“你一眼就能夠看出人的死活?”
“我認為他已經死了。”
“你很冷靜嘛!”
“因為當時很慌亂,所以就沒想起叫救護車而是通知了警察。”
見過小木以後,岸田產生了如下印象:對方的話不是留有餘地就是近乎謊言。通過簡短的對話已經可以看出一些矛盾之點。
</br>
警察署的推測如下:名原在事故發生前曾經喝得爛醉如泥。將車子停在事故現場附近的坡道上以後沒有掛好手閘便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以至於沒有注意到手閘的開脫。於是,車子便順著坡道向下滑去,正好撞到了橫道上行駛過來的柴油發動機大貨車上。
岸田卻不以為然。他認為:
“如果名原是在車內喝的酒,那麽車內就應該有個酒瓶。更何況名原停車的坡道一帶根本就沒有賣酒的店鋪。其親戚朋友也沒有誰住在那一帶。因此,毫無疑問是在別處喝了酒以後,才把車子開到了現場附近的坡道上。
“然而,既然已經喝得爛醉如泥,又怎麽可能自己將車子開到坡道上來呢?很有可能是有人先將名原灌醉,再把他拖到車上,把車子開到了坡道上。”
可是,領導層卻做出了如下解釋:
“如果距離不遠的話,即便酩酊大醉,有的人也能夠繼續駕駛。正因為喝得爛醉,才沒能意識到自己把車子停到了危險的坡道正中間。手閘也沒能掛上。也正是因為被害人喝得爛醉如泥,所以才釀成了這場事故。因為被害人喝得不醒人事,所以這一事件很難說有犯罪因素在內。”
“在迄今為止的調查過程中,我們已經弄清了下述事實——那就是名原下班離開大口房地產後到事故發生時為止的這段時間內,他的所在是不清楚的。這段期間內,他既沒到過常去的商店,也沒在他經常轉悠的地方出現過,更沒有發現他在哪兒喝醉過。”
“酒這東西在哪裏不能喝?可能是在自己家裏喝的,也可能是在情人那裏或是朋友家裏喝的。”
“如果是在自己家裏喝的話,怎麽可能外出呢?再有,如果是在情人或者朋友家裏喝得爛醉如泥的話,人家根本不可能攆他自己開車回家啊。”
“也可能是剛剛喝完酒,人家並沒有發現他已經喝過了頭。而在回家的途中酒勁兒就上來了呢?”
雙方各執己見,莫衷一是。
岸田強調:名原喝酒的地點一直未能查清。隻要查不出喝酒的地點,名原的死因就永遠是個謎。
而領導層卻不同意他的見解。
加害車的駕駛員在經過一番調查取證以後,於當天即被釋放回家。警察當局認為大貨車的司機毫無責任可言。因為大貨車當時正行駛在擁有優先權的橫道丁字路口上,而與橫道垂直相交的坡道上的汽車是突然急速滑行下來的,根本無法事先做出預測。因此,大貨車的駕駛員並無過失。
岸田前去拜會大貨車的駕駛員小木弘。對方隻不過是受了一點皮外傷而已,已經開始恢復正常的工作。
島野運輸在縣裏是一家運輸大戶。岸田在運輸公司的辦事處見到了剛從業務地點返回公司的小木。於是便向他詢問起當天發生事故時的一些細節。
“我已經全都說過了。”小木的表情十分不悅。
“我想再問你一下。雖然警察署已經認定你並無過失,但你畢竟是撞死了一個人啊!無論問你多少遍也並不為過吧?”
“你可不要血口噴人啊!我並沒有撞死人。是他的車子撞了我。我可是有優先行駛權的。再說汽車這東西也不可能想停立刻就停住啊。”小木憤憤地回應道。
“他的車前燈沒有亮嗎?”
“這我也說過了。燈也沒亮就猛地從岔道上沖了下來。就是神仙也剎不住車啊。”小木嘔氣地說。
“好傢夥,把神仙搬出來嚇唬我呀!就算是沒有開亮汽車前燈,可是別的跡象就一點都沒有嗎?”
“連發動機都沒有開動,抽冷子就沖了下來。你說能有什麽跡象?”
“你怎麽知道發動機沒有開動呢?”小木被藤中逼問得有些慌神。
“那,那是,那是因為聽不到發動機的聲音嘛。”
“你駕駛的是十二噸重的柴油發動機汽車吧?柴油發動機的聲音大得很,其他車輛的聲音還不都被它給淹沒下去了?”
“不亮前車燈就突然從坡道上衝下來,任何人都會以為沒有開動發動機嘛。”
“現場那兒不是有反視鏡嗎?通過那麵鏡子你就沒看到有車輛正從坡道上滑下來?”
“反視鏡已經壞了,所以我沒有看到。”
“什麽?反視鏡壞了?”
“是啊!反視鏡已經壞了。”
“我去現場查看時,反視鏡可是好好的呀!”
“那可能是事故發生後又重新修好了吧。”
丁字路口的反視鏡已經破損一事供狀上隻字未提。
“發生事故那天你是為了運送什麽貨物才必須通過那個地點呢?”岸田改變了提問的方式。
“有一戶人家往福原市搬家,運完貨回家的途中便路過了那裏。”
“搬家怎麽會搞得那麽晚呢?”
“因為裝運貨物時耽擱了一些時間,所以晚了。”
“是什麽人委託你搬家呢?”
“連這個也需要告訴你嗎?”
“怎麽,告訴我會對你有什麽不便嗎?”
“那倒沒有。”
“既然如此,那你就說吧。”
“他叫鬆山直人,從n市往福原市搬家。”
“他住在什麽地方?”
“市內弁天町。”
供狀上並沒有寫明搬家委託人。調查報告書乃一紙杜撰之文。
“按你方才的說法,是在運完搬家的貨物以後,在回家的途中路過了那個地點。是這樣嗎?”
“那又怎麽了?”小木顯示出一種不安的神色。
“你的證詞上可是寫著發生事故時車上裝著一整車貨物啊!”
“那,那是卸完搬家物品後,又把另外一個人的貨物裝到回程車上了。這樣做不是高效率嗎?”
“那另外一個委託人是誰呢?”
“是一個住在n市的人。”
“他的住址和姓名呢?”
小木被逼問得走投無路,隻好吞吞吐吐地說出了另外一個委託人的姓名。他是居住在縣府n市的永澤。
“都是些什麽貨物呢?”
“鬆山是搬家的貨物,而永澤則是一些產品。再具體的我就說不清楚了。你可以直接去問他們本人。”
“你在發生事故後和警察進行了聯繫,為什麽沒有叫救護車呢?”
“因為我一眼就看出來人已經不行了。救護車是不會搬運屍體的。”
“你一眼就能夠看出人的死活?”
“我認為他已經死了。”
“你很冷靜嘛!”
“因為當時很慌亂,所以就沒想起叫救護車而是通知了警察。”
見過小木以後,岸田產生了如下印象:對方的話不是留有餘地就是近乎謊言。通過簡短的對話已經可以看出一些矛盾之點。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