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跟著內閣一塊進來的左都禦史李邦華拱手站了出來。


    “皇上,臣有一個建議!”


    “愛卿說來聽聽?”


    左都禦史李邦華的話,崇禎還是很愛聽的。


    因為李邦華是個忠臣,而且還是個能臣,素來知兵善戰,崇禎前些日子,還想用他來收朱慈烺的兵權呢,結果沒收成。


    所以,見李邦華提出建議,朱由檢瞬間就朝他投以了希冀的目光。


    心說。


    李邦華,你是個忠臣。


    你可一定要提出來一個好辦法啊!


    崇禎正期望著李邦華能提出什麽好主意呢!


    李邦華接下來的話,卻是讓朱由檢臉色鐵青起來。


    “皇上,臣沒有辦法,臣隻是覺得,如今我大明朝,畿輔不安,流寇從西來,寧武關,居庸關,大同,宣府,雖然號稱強將雲集,兵馬甚眾,但臣觀之,實在難以倚靠,何況,流寇也不見得,非從西來啊,李大學士督師於保定,已經來報,流寇大將,劉芳亮正於南,殺向畿輔!”


    “所以,臣的意思是,不如令太子及諸王先行南下!”


    “若是畿輔有失,太子及諸王,亦可以於江南,重整河山……”


    李邦華話一出口,朱由檢的臉都綠了。


    他心說。


    好你個李邦華啊!


    原來你也是個奸臣!


    你提這個建議,是想幹什麽?


    是不是想著,讓朕死在京城,殉了社稷,好讓逆子在南京登基?


    隻見到,崇禎掃視著在場的官員們,期待著有忠臣站出來,反對李邦華。


    殿內的內閣次輔魏藻德,當注意到崇禎的眼神從自己等人身上掃過後,他當即就意識到是自己挺身而出的時候了。


    他清了清嗓子,隨即站出來反駁。


    “李邦華,你這是禍國之言,難不成,想讓我大明朝,重演唐肅宗靈武舊事?”


    “我……”


    這頂大帽子李邦華可吃不住,他連連反駁。


    “臣不過是謀國之言,萬一總要有個應對!”


    見有“忠臣”站出來反對李邦華的“邪說”了,朱由檢也沒有揪著李邦華的小辮子不放。


    他朝李邦華說。


    “愛卿所憂,朕當然明白,朕經營天下十幾年尚不能濟,慈烺孩子家做得了甚事?諸位愛卿還是早講戰守之策,此外不必多言……”


    李邦華被這麽一說,也隻好閉嘴不言。


    不過,這老頭心裏還是憤憤不平極了——誰說太子做不了甚事?


    太子這幾天擱京城幹的,可是有目共睹啊。


    李邦華昨日親自到京營去看過禦前親軍還有京營兵馬,發現這些軍隊雖然不太嚴整,但訓練起來格外賣力,而且,朱慈烺還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再看太子,輕而易舉地收了京中兵權。


    還封鎖了內七外九幾座城門,一副要禁止官員出城,死守京師的模樣。


    這哪裏像幹不成事的樣子?


    這也是李邦華會提出這個建議的原因。


    在他看來。


    大明朝要是交給朱慈烺來治理,肯定比朱由檢治理得好。


    李邦華對曆史很有研究。


    他知道,曆史上,但凡是有為之君。


    哪怕是年輕,哪怕是沒有經驗,施政之初,亦能大刀闊斧,幹出一番事業。


    反倒是那些個庸碌之人,才會排資曆。


    排年齡。


    自以為經驗豐富,實則水平也就那樣。


    似崇禎這樣的,再讓他治個一百年國,水平也就是這樣……


    戰守之策肯定是議不出來的——內閣要是能議出來甚有用的戰守之策,大明朝也不至於如此啊。


    而當內閣在這裏議事的同時。


    朱慈烺則正在端本宮內,拿著一大本冊子在翻看。


    而東宮講官穀瀚源,陳睿智則站在他的麵前,畢恭畢敬地稟報。


    “殿下,這些都是臣等,這些時日,統計出來的京中諸官名錄,還有官員家眷的數目,就連勳貴的數目,也一並統計妥當了!”


    “大抵,加一塊的話,如果全部帶走,哪怕是諸官勳貴,不攜帶仆役,隻帶親眷,也有個兩萬六千餘人……”


    “再算上,皇上的行在隨同的嬪妃,還有宮裏的幾位先皇老妃,以及隨駕伺候的宮女太監,怕是人數得有個快三萬了……”


    “太多了,太多了!”


    翻閱著這些冊子,聽著一旁穀瀚源稟報的數字,朱慈烺隻感覺頭疼異常。


    因為這些人太多了啊!


    這都有三萬人了,如果再算上淨軍三千人馬,還有大漢將軍一千五百人,以及京營一標,禦前親軍前三標,還有兵杖局那邊的工匠,及其家眷的話!


    還有隨軍運送物資的馬夫車夫。


    南遷的總人數,怕是有五萬人了吧?


    規模太大了!


    更甭提,朱慈烺這一次可不僅僅是帶人走,他還要帶走整個北京城的財富!


    哪怕是按照曆史上李自成拷餉的數字來看,也有七千萬兩啊——實際上肯定比這個數字高。


    李自成手底下軍兵,也不是特殊材料打造出來的戰士,他們也有貪欲,在拷餉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私下拿點,再加上,還有一部分官員勳貴,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朱由檢禁止百官出城之前,悄悄的把財富給轉移走了些。


    所以,北京城內的金銀數量,絕對不止七千萬兩。


    一億兩估摸著都有。


    不過,朱慈烺也不可能全部帶走——一則是他帶不走這麽多,二則是他要留下點銀子給李自成。


    嗯,聽起來不可思議是吧?


    大明的皇子朱慈烺,竟然要給李自成這個農民起義者留下點銀子花!


    不知道的人,聽到這個消息,估摸著還以為朱慈烺腦子有問題呢!


    但朱慈烺卻必須要給咱老李同誌留點銀子——未來一年時間內,還需要李自成幫忙吸引韃子的注意力啊,要是李自成費盡力氣打下了京師,結果一點銀子也沒拷到。


    他拿啥養兵?


    拿什麽來激勵麾下士卒們跟韃子拚命啊?


    但即便是要給李自成留點,朱慈烺這一次,至少也會帶走個幾千萬兩銀子。


    幾千萬兩銀子可不輕啊。


    再算是,從北京到天津一路上需要的馬料糧草,還有幾萬人的規模,朱慈烺覺得,這支南遷的規模太大了。


    所以,他必須要削減規模,隻見到,朱慈烺朝一旁的穀瀚源與陳睿智說。


    “人太多了,現在咱們得削減名額!”


    “削減,怎麽削減?”


    一聽這話,穀瀚源還有陳睿智二人臉色微變,看向了朱慈烺,而朱慈烺卻是捧著冊子說。


    “具體怎麽削減,本宮回頭細細考慮!”


    朱慈烺對於怎麽削減這個名錄,實際上也很頭疼,幾萬人裏麵,除了出了名的貳臣奸臣外,他一概不知忠奸啊,誰帶走,誰不帶走,真是個大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


    朱慈烺必須得好生的斟酌一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雲散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雲散盡並收藏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