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聖旨的傷不起
夢天下:美人江山琴一曲 作者:檀香墨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寫聖旨的傷不起啊,有木有!有木有!姐就在第六十二章寫了這段聖旨就掉了好多根頭發啊,有木有!
“奉天承運
皇帝敕曰:朕惟治國以孝,結友邦以義。夫無孝無以齊家,無義難以平天下。
清郡王慕容珣,其性之義,其行之良,敦厚賢德,四方之綱。奈何良臣難覓,英才天妒,卿之早逝,朕何其痛哉!凜乃其子,樂才昭世,少年俊逸,定不負君恩。
而北國蒙狄,素以親善,姻親之邦,世代交好。今蒙狄王子來使,宮中盛宴款待以示厚恩,凜本應入宮參席國宴。然則乃父新逝,尚在喪中,朕體察卿情,準免於行。
夫幕僚尤悠,翰墨奇香,時行則行,時止則止,處事得體,才華卓絕。特命尤悠今日酉時,代慕容凜入宮出席國宴,以全臣子孝名、友邦親義,不得有誤。
欽哉。”
好了,就不咆哮體了,我寫不來咆哮體……我還是正常語氣吐吐槽吧。
第一,電視劇裏鋪天蓋地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是清代戲文裏的說辭,被沿用至今的。其實聖旨開頭用這句話的隻在明清時出現,且不是萬能通用。那些什麽唐宋時期古裝劇的聖旨就用這句話開頭的,編劇都應該被拉出去噴死,純屬誤導觀眾。
第二,“詔曰”是詔告天下。凡國家大事須布告臣民的,詔書的格式起首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始,最後以“布告天下,鹹使聞知”結束,文尾書下詔的年月日,加蓋“皇帝之寶”。
“製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分封五品以上官員用製。凡是聖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製曰”開頭。“製曰”隻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誡的意識,用於六品及以下官員或庶人。皇帝在給官員加官進爵的時,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自滿,恃寵而驕。
(全文鏈接:)
本文中的這段聖旨雖然牽扯到慕容凜,但主要目的是宣尤悠入宮,個人感覺用“製曰”不大合適,故此用敕。楓兒不通文墨,也是現查的資料,理解若有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各位讀者指正。
第三,我曾經在魯迅的文裏看過明成祖朱棣的小白聖旨:“~~~鐵鉉妻楊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茅大芳妻張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張氏病故,教坊司安政於奉天門奏。~~~奉聖旨:吩咐上元縣抬出門去,著狗吃了。欽此。”當時還以為聖旨都是這般愛咋寫咋寫,後來一查資料才發現不是這樣滴。
譬如清代書寫聖旨的人都是由皇帝從進士中親自評點選拔出來的最優秀者——“庶吉士”來承擔。由於聖旨從擬稿到繕寫均由頂尖文化高手來完成,所以行文精悍洗練,幾乎達到了增一字則嫌其累贅,減一字則達意不確的程度。因此這些聖旨在頗富史料價值的同時,更具有極大的藝術欣賞價值。
我文中寫的這段,格式模仿了關於畢諴之父贈承德郎翰林院學士,母葛氏封恭人的聖旨。
奉天承運
皇帝敕曰: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後不振者也。朕豈吝於褒貺哉。爾畢矩乃翰林學士,畢諴之父,其性之義,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綱,慶延乃子,翰墨奇香,甚悼爾之,弗躬者也。是宜褒編,以彰潛德。茲特贈爾:承德郎,翰林院學士。爾靈不昧,其尚知榮。
敕曰:德之在人,親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錫之典並逮之,爾翰林院學士畢諴之母葛氏,孝敬勤儉,貞靜淑懿,篤生哲嗣,克舉其官。茲特贈爾為恭人,九原有知,欽承無數。
敕命大中四年五月二十八日之寶
這段聖旨大致說的是,畢諴,你那已經故去的父親畢矩很不錯,給他追封個翰林院學士;故去的母親葛氏也很不錯,追封個恭人。他倆泉下有知也會感激皇恩浩蕩滴。
聖旨意思簡單,但是這話不能直接說。兩段追贈的開頭還都要說一番道理。什麽“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後不振者也。朕豈吝於褒貺哉”。還有“德之在人,親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錫之典並逮之。”看來聖旨的邏輯很是嚴謹,做事情都要說出個道理來。於是我文中這段聖旨的開頭也就很小白的講了點道理,算是表達個意思吧。
第四,史料真心難找啊,聖旨原文在網上流傳的實在太少,我又不可能為了寫一小段聖旨就奔去圖書館查資料。若是文中,不僅僅是這段聖旨,還有什麽不嚴謹,不合乎邏輯的,大家一定要指出來啊!
第五,古文真難寫,我的這段半古文,隻有255個字,可從找資料到寫出來花了超過半個小時。以後就不再自虐寫聖旨了,親們多擔待……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奉天承運
皇帝敕曰:朕惟治國以孝,結友邦以義。夫無孝無以齊家,無義難以平天下。
清郡王慕容珣,其性之義,其行之良,敦厚賢德,四方之綱。奈何良臣難覓,英才天妒,卿之早逝,朕何其痛哉!凜乃其子,樂才昭世,少年俊逸,定不負君恩。
而北國蒙狄,素以親善,姻親之邦,世代交好。今蒙狄王子來使,宮中盛宴款待以示厚恩,凜本應入宮參席國宴。然則乃父新逝,尚在喪中,朕體察卿情,準免於行。
夫幕僚尤悠,翰墨奇香,時行則行,時止則止,處事得體,才華卓絕。特命尤悠今日酉時,代慕容凜入宮出席國宴,以全臣子孝名、友邦親義,不得有誤。
欽哉。”
好了,就不咆哮體了,我寫不來咆哮體……我還是正常語氣吐吐槽吧。
第一,電視劇裏鋪天蓋地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是清代戲文裏的說辭,被沿用至今的。其實聖旨開頭用這句話的隻在明清時出現,且不是萬能通用。那些什麽唐宋時期古裝劇的聖旨就用這句話開頭的,編劇都應該被拉出去噴死,純屬誤導觀眾。
第二,“詔曰”是詔告天下。凡國家大事須布告臣民的,詔書的格式起首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始,最後以“布告天下,鹹使聞知”結束,文尾書下詔的年月日,加蓋“皇帝之寶”。
“製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分封五品以上官員用製。凡是聖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製曰”開頭。“製曰”隻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誡的意識,用於六品及以下官員或庶人。皇帝在給官員加官進爵的時,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自滿,恃寵而驕。
(全文鏈接:)
本文中的這段聖旨雖然牽扯到慕容凜,但主要目的是宣尤悠入宮,個人感覺用“製曰”不大合適,故此用敕。楓兒不通文墨,也是現查的資料,理解若有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各位讀者指正。
第三,我曾經在魯迅的文裏看過明成祖朱棣的小白聖旨:“~~~鐵鉉妻楊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茅大芳妻張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張氏病故,教坊司安政於奉天門奏。~~~奉聖旨:吩咐上元縣抬出門去,著狗吃了。欽此。”當時還以為聖旨都是這般愛咋寫咋寫,後來一查資料才發現不是這樣滴。
譬如清代書寫聖旨的人都是由皇帝從進士中親自評點選拔出來的最優秀者——“庶吉士”來承擔。由於聖旨從擬稿到繕寫均由頂尖文化高手來完成,所以行文精悍洗練,幾乎達到了增一字則嫌其累贅,減一字則達意不確的程度。因此這些聖旨在頗富史料價值的同時,更具有極大的藝術欣賞價值。
我文中寫的這段,格式模仿了關於畢諴之父贈承德郎翰林院學士,母葛氏封恭人的聖旨。
奉天承運
皇帝敕曰: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後不振者也。朕豈吝於褒貺哉。爾畢矩乃翰林學士,畢諴之父,其性之義,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綱,慶延乃子,翰墨奇香,甚悼爾之,弗躬者也。是宜褒編,以彰潛德。茲特贈爾:承德郎,翰林院學士。爾靈不昧,其尚知榮。
敕曰:德之在人,親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錫之典並逮之,爾翰林院學士畢諴之母葛氏,孝敬勤儉,貞靜淑懿,篤生哲嗣,克舉其官。茲特贈爾為恭人,九原有知,欽承無數。
敕命大中四年五月二十八日之寶
這段聖旨大致說的是,畢諴,你那已經故去的父親畢矩很不錯,給他追封個翰林院學士;故去的母親葛氏也很不錯,追封個恭人。他倆泉下有知也會感激皇恩浩蕩滴。
聖旨意思簡單,但是這話不能直接說。兩段追贈的開頭還都要說一番道理。什麽“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後不振者也。朕豈吝於褒貺哉”。還有“德之在人,親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錫之典並逮之。”看來聖旨的邏輯很是嚴謹,做事情都要說出個道理來。於是我文中這段聖旨的開頭也就很小白的講了點道理,算是表達個意思吧。
第四,史料真心難找啊,聖旨原文在網上流傳的實在太少,我又不可能為了寫一小段聖旨就奔去圖書館查資料。若是文中,不僅僅是這段聖旨,還有什麽不嚴謹,不合乎邏輯的,大家一定要指出來啊!
第五,古文真難寫,我的這段半古文,隻有255個字,可從找資料到寫出來花了超過半個小時。以後就不再自虐寫聖旨了,親們多擔待……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