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嗎?”我臉上神色如舊,心裏卻不免失落。但想及他日還有重逢之時,也算有幾分寬慰。我就這樣離開了長安。
我剛到袞州不過半月,就聽聞鄭夫人的死訊,我寄書信給婉兒,卻不曾有過回應,我瘋狂的打聽著有關長安的一切事,自鄭夫人死後,傳聞中的婉兒與韋後一同更加無節製的興風作浪。
顯的死訊傳來時,我花了整整一天才緩過神。我要回長安,心裏強烈的念頭讓我勉強振作起精神來,我不顧眾人阻攔,啟程往長安去。在半途的驛站休息時,遇上了意想不到的人。
“璧斐,你怎麽在這兒?”崔璧斐帶了彌霜還有幾個昔日我門下的人也在驛站休息。
崔璧斐換了男裝,風塵僕僕的樣子。“還好趕上了。”她說。
“這話是什麽意思?”我問她。
她並沒有先回答我,隻是心疼的看著我。“好久不見,你憔悴了很多。”
我看見故人,落下淚來。
“殿下還不能回長安。”她扶我坐下,堅決地說道。
“聖上去的突然,眼下朝中定然大亂。而且我們終究兄弟一場,哪怕是墳前的一杯薄酒,我也該去看看他。”聽聞他暴病而亡,我一時竟反應不過來,也許他不是個好皇帝,可他有情,他一直念著別人的好,他最後也沒學會狠心,妻子兒女,弟兄姊妹他哪一個也不願意放棄,所以隻能在中間庸庸碌碌。
“我們也都老了,遲早也會有這一天的。誰先送誰走,隻是時間的問題。”她勸慰我。“是上官昭容讓我前來見殿下的。”
“婉兒?她叫你來做什麽?”她倆人本沒有什麽交集。
“上官昭容本想送書信來要殿下沉住氣,但怕殿下感情用事,所以聖上駕崩當日就來找了我,要我來阻攔殿下回長安。”她說完,拿出婉兒的親筆信來給我。
顯離世,幼子李重茂理所當然的繼承皇位,韋後效仿則天皇帝的野心早已表露出來,如今藉此機會,名正言順的幹預朝政。既要效仿則天皇帝,皇室中的絆腳石不可不除,我們兄妹三人首當其衝,婉兒不讓我回去,定然是為此。
我知道歷史大的走向,可我不知道,到底還要送走多少人才能平息這些紛爭。
在袞州等待的日子,每一天都是煎熬,我的日子平靜無波瀾,但我知道遠在長安,那些我牽掛的人們正在驚濤駭浪中掙紮。
太平也會寄書信來,她和婉兒向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我心如火焚,食不下咽,崔璧斐和彌霜留了下來,如過去一樣照顧我起居。她也不過多打擾我,隻是在看我煩躁不安時,陪我說說話,讓我好過些。
我每日都會站在府邸的大門外,等待長安來的信使,來信的頻率不高,大多時候都是空手而歸。日子一天天的走,李唐皇室和韋後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衝突是遲早的事。
當年七月中,我終於收到婉兒要我回長安的來信,就在我準備行裝之際,忽然又收到了太平的來信,奇怪的是,她也要我秘密回長安。我本以為太平和婉兒聯手,但細細一想,如果她們兩人當真合作,我就不會收到兩封書信。她二人的信中,都沒有說具體的緣由,但就在我回長安的路上,發現韋後和安樂毒死顯的傳聞流傳甚廣。顯是病亡確定無疑,太平曾在信中提到過,這時候傳出殺夫弒君的傳聞,怕是李氏皇族為起事造勢。
我心焦火燎的趕路,到達長安之時正是早上,因為不想驚動旁人,所以隻去崔璧斐長安的家中匆匆忙忙的梳洗換衣後,就立刻趕去昭容府邸,同時派人去通知太平和旦我回來的消息。到昭容府邸之時,得知婉兒一早已經入宮,我有些失望,但也無暇多想,立刻去見了太平。
太平有些反常,見我回來雖然開心,但欲言又止的樣子讓我覺得她一定有事隱瞞。我本想去見旦和隆基,但被太平阻攔,說我既是秘密回來,就不該讓太多人見到我,她說已經差人去請旦來,但到了下午,也還不見蹤影。我問及要我匆忙回來的原因,太平也隻是說她與隆基計劃近日起兵誅殺韋後一黨,我問起具體計劃,她隻要我先休息,等明日再細說。我讓周通在昭容府邸等待,婉兒一旦回府就立刻告知我,但也遲遲沒有消息。也對,婉兒白日裏忙於政事,一般都會在夜裏回來。但我始終心神不寧,太平就陪在一旁,說起顯,我倆又忍不住抱頭痛哭。
夜幕降臨,太平坐如針氈的樣子讓我起了疑心,“你老實對五哥說,你是不是有什麽事瞞著我?”我這一問,太平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了。
“五哥,我……”她說不出口,急的跺腳。
“到底怎麽了?”我心裏有了不詳的預感,抓著她的肩膀追問。
她嘆了口氣,“你快入宮,晚了,就……”
“就怎麽了?你說清楚。”我心裏咯噔一下,還是強做鎮靜。我萬萬不曾想到,隆基會殺婉兒。
“隆基今夜起兵,他有心誅殺婉兒,婉兒與你我自小相識,我自然不情願,但隆基執拗,我隻好告知婉兒,可她卻…”我沒聽完太平的話。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是唐隆政變,也基本是古代部分的結束。
第68章 第六十七章
</br>
我剛到袞州不過半月,就聽聞鄭夫人的死訊,我寄書信給婉兒,卻不曾有過回應,我瘋狂的打聽著有關長安的一切事,自鄭夫人死後,傳聞中的婉兒與韋後一同更加無節製的興風作浪。
顯的死訊傳來時,我花了整整一天才緩過神。我要回長安,心裏強烈的念頭讓我勉強振作起精神來,我不顧眾人阻攔,啟程往長安去。在半途的驛站休息時,遇上了意想不到的人。
“璧斐,你怎麽在這兒?”崔璧斐帶了彌霜還有幾個昔日我門下的人也在驛站休息。
崔璧斐換了男裝,風塵僕僕的樣子。“還好趕上了。”她說。
“這話是什麽意思?”我問她。
她並沒有先回答我,隻是心疼的看著我。“好久不見,你憔悴了很多。”
我看見故人,落下淚來。
“殿下還不能回長安。”她扶我坐下,堅決地說道。
“聖上去的突然,眼下朝中定然大亂。而且我們終究兄弟一場,哪怕是墳前的一杯薄酒,我也該去看看他。”聽聞他暴病而亡,我一時竟反應不過來,也許他不是個好皇帝,可他有情,他一直念著別人的好,他最後也沒學會狠心,妻子兒女,弟兄姊妹他哪一個也不願意放棄,所以隻能在中間庸庸碌碌。
“我們也都老了,遲早也會有這一天的。誰先送誰走,隻是時間的問題。”她勸慰我。“是上官昭容讓我前來見殿下的。”
“婉兒?她叫你來做什麽?”她倆人本沒有什麽交集。
“上官昭容本想送書信來要殿下沉住氣,但怕殿下感情用事,所以聖上駕崩當日就來找了我,要我來阻攔殿下回長安。”她說完,拿出婉兒的親筆信來給我。
顯離世,幼子李重茂理所當然的繼承皇位,韋後效仿則天皇帝的野心早已表露出來,如今藉此機會,名正言順的幹預朝政。既要效仿則天皇帝,皇室中的絆腳石不可不除,我們兄妹三人首當其衝,婉兒不讓我回去,定然是為此。
我知道歷史大的走向,可我不知道,到底還要送走多少人才能平息這些紛爭。
在袞州等待的日子,每一天都是煎熬,我的日子平靜無波瀾,但我知道遠在長安,那些我牽掛的人們正在驚濤駭浪中掙紮。
太平也會寄書信來,她和婉兒向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我心如火焚,食不下咽,崔璧斐和彌霜留了下來,如過去一樣照顧我起居。她也不過多打擾我,隻是在看我煩躁不安時,陪我說說話,讓我好過些。
我每日都會站在府邸的大門外,等待長安來的信使,來信的頻率不高,大多時候都是空手而歸。日子一天天的走,李唐皇室和韋後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衝突是遲早的事。
當年七月中,我終於收到婉兒要我回長安的來信,就在我準備行裝之際,忽然又收到了太平的來信,奇怪的是,她也要我秘密回長安。我本以為太平和婉兒聯手,但細細一想,如果她們兩人當真合作,我就不會收到兩封書信。她二人的信中,都沒有說具體的緣由,但就在我回長安的路上,發現韋後和安樂毒死顯的傳聞流傳甚廣。顯是病亡確定無疑,太平曾在信中提到過,這時候傳出殺夫弒君的傳聞,怕是李氏皇族為起事造勢。
我心焦火燎的趕路,到達長安之時正是早上,因為不想驚動旁人,所以隻去崔璧斐長安的家中匆匆忙忙的梳洗換衣後,就立刻趕去昭容府邸,同時派人去通知太平和旦我回來的消息。到昭容府邸之時,得知婉兒一早已經入宮,我有些失望,但也無暇多想,立刻去見了太平。
太平有些反常,見我回來雖然開心,但欲言又止的樣子讓我覺得她一定有事隱瞞。我本想去見旦和隆基,但被太平阻攔,說我既是秘密回來,就不該讓太多人見到我,她說已經差人去請旦來,但到了下午,也還不見蹤影。我問及要我匆忙回來的原因,太平也隻是說她與隆基計劃近日起兵誅殺韋後一黨,我問起具體計劃,她隻要我先休息,等明日再細說。我讓周通在昭容府邸等待,婉兒一旦回府就立刻告知我,但也遲遲沒有消息。也對,婉兒白日裏忙於政事,一般都會在夜裏回來。但我始終心神不寧,太平就陪在一旁,說起顯,我倆又忍不住抱頭痛哭。
夜幕降臨,太平坐如針氈的樣子讓我起了疑心,“你老實對五哥說,你是不是有什麽事瞞著我?”我這一問,太平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了。
“五哥,我……”她說不出口,急的跺腳。
“到底怎麽了?”我心裏有了不詳的預感,抓著她的肩膀追問。
她嘆了口氣,“你快入宮,晚了,就……”
“就怎麽了?你說清楚。”我心裏咯噔一下,還是強做鎮靜。我萬萬不曾想到,隆基會殺婉兒。
“隆基今夜起兵,他有心誅殺婉兒,婉兒與你我自小相識,我自然不情願,但隆基執拗,我隻好告知婉兒,可她卻…”我沒聽完太平的話。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是唐隆政變,也基本是古代部分的結束。
第68章 第六十七章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