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熱的車騎將軍張溫拿著一本兵書在深思,臨出發前的一幕,總是時不時的在他腦海中浮現。
張玄,一個多次拒絕他征辟的人,在他即將奔赴戰場的時候到府中拜訪,張溫甚至都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張玄依然穿著粗布麻衣,這是真正的名士,身上的隱士之風令人敬仰。
“處虛(張玄表字)先生,快快上座。原本我還擔心此次平叛成敗,現在有處虛先生相助,此次定會馬到成功啊!”
張溫的激動表現的很明顯。張玄乃名士,若是張玄被自己征辟成功,那自己花錢買三公的汙點甚至都可以洗白了,接下來大批士人肯定都會接受自己的征辟,自己成為中興名臣那就指日可待了。
張玄微微一笑,毫不在意的說道:“區區叛賊何足掛齒,覆滅隻在旦夕之間!”
張溫聞言大喜,“哦,處虛先生何以教我?”
“在下聽聞將軍明日出征,陛下要親自送行?”張玄答非所問。
張溫頗為自得,這種榮耀就是皇甫嵩也沒享受過,拱拱手說道:“陛下之恩,天高地厚,老臣唯有以死相報!”
張玄皺了皺眉頭接著問道:“既然陛下送行,那些中常侍與小黃門自然也跟隨了?”
“嗯,那些人去不去不太重要吧?但估計張讓與趙忠應該回去,處虛先生難道想與其結交一番?”張溫不解其意,揣摩著問道。
張玄哈哈大笑,“如今將軍掌權,是否願意解生民之倒懸,救蒼生於水火?”
張溫點點頭,“此次我領兵出征,就是為了平滅涼州叛軍,還天下太平啊。”
張玄搖搖頭,“非也,非也,天下生民非是苦叛軍,而是苦宦官亂政耳。如今將軍手握重兵,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明日送行之時,趁機將張讓與趙忠等中常侍一網打盡,那才是真正的天下太平。涼州叛軍何足道也,到時候不攻自潰,將軍名垂史冊矣!”
張溫聽完“嘶”地吸了一口涼氣,原本以為張玄是來助自己平叛的,現在看來還是為了誅殺宦官。而且出的主意卻是如此凶險,這是讓自己站在刀尖上跳舞啊。此事若是不做,自己仍是車騎將軍,隻要敗的不是很慘,回來花點錢仍然不失三公之位。此事若是做了,成功了自己肯定名耀千古。但若是失敗了,那後果不堪想象。而且這些宦官耳目眾多,若是自己謀事不密,很容易被其識破,這個主意不好!
“處虛先生,此事需要從長計議。你的計策也不是不好,隻不過太過凶險,我實在是做不了啊。若是謀事不密,殺不了宦官是小,牽連了處虛先生是大!”
張溫苦著臉說道,張玄也得罪不起,所以也不敢直接反駁。若是得罪了張玄,那麽天下士人都要對自己失望了。那時候即使做了三公,又能怎樣?
“砰!”張玄從懷中掏出一壺酒放在桌子上,心中歎息一聲說道,“此事若成,公為天下第一功臣。此事不成,那與反賊無異!既然將軍擔心連累我,那我張玄先走一步!”說著,拔出瓶塞就要一飲而盡。
張溫被唬了一跳,聽這意思張玄帶來的是毒酒,忙上前將酒壺奪下。這張玄要是死在自己府中,傳出去的話自己裏外都甭想做人了。
“處虛先生何必如此為難老夫!宦官誤國,老夫也很痛心,但是誅殺宦官老夫確實無能為力啊。若是處虛先生死在這裏,那我真是百口莫辯了。不如這樣,此事出的你口,入的我耳,再無第三個人知道,請處虛先生自便吧。”
張溫無奈,隻能認慫了,不僅認慫而且還直接送客了。
張玄就這樣失望的走了,就如同不曾來過一樣,但是此事留在張溫心中的漣漪,卻遲遲沒有消退。
先有閻忠說皇甫嵩,後有韓遂勸何進,現在又有張玄逼張溫。黨錮之禍因宦官而起,解除黨禁後,士子們並沒有因為十八年的劫難而磨平了棱角,反而越挫越勇,大有與宦官們不死不休的勁頭。士子們自身實力不夠,他們就紛紛策反這些掌握兵權與實權的權貴。一次次策反又一次次失敗,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士子們屢敗屢戰終要將宦官一網打盡!
張溫慢慢地看著兵書,其餘眾將也都坐在下首默默等著。
破虜將軍董卓對張溫不屑一顧,一個連兵都沒帶過的文官竟然來指揮打仗,真讓人笑掉大牙。偏偏他每日還拿著一本兵書裝模作樣的看,每每軍議說出的話簡直幼稚可笑。
揚武都尉陶謙與董卓年紀相當,想法也差不多。當初跟著皇甫嵩時,往往以少勝多,這才是身為武將的榮耀。像張溫這種沒膽子的人也配做將軍,朝廷簡直將平叛當做兒戲。
蕩寇將軍周慎與董卓官職相當,對於張溫他倒沒什麽惡感。隻是心中一直盤算如何立功,如果打贏這場仗,自己這個五品將軍能升任個四品吧。
佐軍司馬孫堅在這些人中年紀最小,還不到三十歲。當然官職也是最小,不值一提。但是若論勇猛,在座的諸人都比不上他。自朱儁征調他為佐軍司馬後,孫堅每戰必爭先,是一位出色的先鋒官。人有優點就有缺點,而且往往優點與缺點是同一點。孫堅的優點就是勇猛,缺點就是太勇猛,這種人往往被上級認為是不服從將令。所以即使立下汗馬功勞,孫堅至今仍然還隻是個佐軍司馬,原地踏步。
張溫也是聽說其作戰勇猛,所以征調其作為參軍跟在身邊。孫堅來了後反而覺得處處受到束縛,與叛軍交戰失利了一兩次,張溫便嚴禁眾人出兵,隻說要調天下之兵與叛軍決一死戰。
孫堅自覺一身本領無用武之地,憋的十分難受。
其餘人都還算雲淡風輕,隻有他走來走去,見到張溫老神在在的讀兵書,孫堅更是焦躁。
“將軍,咱們都在美陽窩著,叛軍囂張的氣焰會越來越高,此消彼長,我們的士氣就一落千丈了!請將軍給我三千兵馬前去破敵,如若不勝,末將願獻上項上人頭!”孫堅抱拳行禮說道。
張溫眼皮都不抬一下,慢吞吞地說道:“文台(孫堅表字)勇則勇矣,就是太莽撞了。這叛軍十幾萬人,豈是你說破就能破的?現在叛軍勢大,我們必須集結足夠的兵力才能一舉破賊。”
董卓聞言嘿嘿冷笑,也不知道是嘲笑張溫還是孫堅。
陶謙也是搖搖頭,不置可否。
張溫卻渾然不覺,沉聲問道:“恭祖(陶謙表字),幽州三千突騎與巴郡三千蠻兵都到哪兒了?”
“今日剛收到軍報,本來公孫瓚已經率三千突騎到薊中了,但張純叛亂,所以無奈之下隻得先去平叛了,此路援軍恐怕到不了了。不過,討寇將軍周倉已率三千蠻兵出了儻駱道,估計不日將抵達。”
陶謙有些敷衍的答道,仿佛這三千突騎根本就起不了什麽作用,所以也就有些漫不經心。
張溫聞言氣得將兵書重重的扔在桌子上,“張純反了?就因為率領三千突騎我選了公孫瓚沒選他,他就反了?”
董卓與陶謙都是暗自翻翻白眼,這張溫蠢的可以,這主動背黑鍋的勇氣實在可嘉。
“估計其早存了反叛之心,正好以此借口反叛。若是當時將軍答應讓其領兵,估計這三千突騎就一同參與叛變了。”孫堅勇猛但是不傻,出言安慰道。
張溫點點頭,仍然是懊悔不已,“若是少了這三千突騎,這破賊兵一事又平添許多變數啊!”
……
【作者題外話】:在漢朝文武不分家,不像宋明那樣文官與武官很明顯。
漢朝太守與領軍將領之間可以無縫切換,皇甫嵩與董卓等都是這樣,上馬可以領軍,下馬可以管民。
漢朝繼承的孔孟文化還是比較正統的,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應該是宋朝以後才出現。
張溫的資料比較少,但是我相信他之前肯定是領過兵的,而且很可能立過軍功。此處將他視作文官是一種藝術對比的手法,請諒解。
張玄,一個多次拒絕他征辟的人,在他即將奔赴戰場的時候到府中拜訪,張溫甚至都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張玄依然穿著粗布麻衣,這是真正的名士,身上的隱士之風令人敬仰。
“處虛(張玄表字)先生,快快上座。原本我還擔心此次平叛成敗,現在有處虛先生相助,此次定會馬到成功啊!”
張溫的激動表現的很明顯。張玄乃名士,若是張玄被自己征辟成功,那自己花錢買三公的汙點甚至都可以洗白了,接下來大批士人肯定都會接受自己的征辟,自己成為中興名臣那就指日可待了。
張玄微微一笑,毫不在意的說道:“區區叛賊何足掛齒,覆滅隻在旦夕之間!”
張溫聞言大喜,“哦,處虛先生何以教我?”
“在下聽聞將軍明日出征,陛下要親自送行?”張玄答非所問。
張溫頗為自得,這種榮耀就是皇甫嵩也沒享受過,拱拱手說道:“陛下之恩,天高地厚,老臣唯有以死相報!”
張玄皺了皺眉頭接著問道:“既然陛下送行,那些中常侍與小黃門自然也跟隨了?”
“嗯,那些人去不去不太重要吧?但估計張讓與趙忠應該回去,處虛先生難道想與其結交一番?”張溫不解其意,揣摩著問道。
張玄哈哈大笑,“如今將軍掌權,是否願意解生民之倒懸,救蒼生於水火?”
張溫點點頭,“此次我領兵出征,就是為了平滅涼州叛軍,還天下太平啊。”
張玄搖搖頭,“非也,非也,天下生民非是苦叛軍,而是苦宦官亂政耳。如今將軍手握重兵,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明日送行之時,趁機將張讓與趙忠等中常侍一網打盡,那才是真正的天下太平。涼州叛軍何足道也,到時候不攻自潰,將軍名垂史冊矣!”
張溫聽完“嘶”地吸了一口涼氣,原本以為張玄是來助自己平叛的,現在看來還是為了誅殺宦官。而且出的主意卻是如此凶險,這是讓自己站在刀尖上跳舞啊。此事若是不做,自己仍是車騎將軍,隻要敗的不是很慘,回來花點錢仍然不失三公之位。此事若是做了,成功了自己肯定名耀千古。但若是失敗了,那後果不堪想象。而且這些宦官耳目眾多,若是自己謀事不密,很容易被其識破,這個主意不好!
“處虛先生,此事需要從長計議。你的計策也不是不好,隻不過太過凶險,我實在是做不了啊。若是謀事不密,殺不了宦官是小,牽連了處虛先生是大!”
張溫苦著臉說道,張玄也得罪不起,所以也不敢直接反駁。若是得罪了張玄,那麽天下士人都要對自己失望了。那時候即使做了三公,又能怎樣?
“砰!”張玄從懷中掏出一壺酒放在桌子上,心中歎息一聲說道,“此事若成,公為天下第一功臣。此事不成,那與反賊無異!既然將軍擔心連累我,那我張玄先走一步!”說著,拔出瓶塞就要一飲而盡。
張溫被唬了一跳,聽這意思張玄帶來的是毒酒,忙上前將酒壺奪下。這張玄要是死在自己府中,傳出去的話自己裏外都甭想做人了。
“處虛先生何必如此為難老夫!宦官誤國,老夫也很痛心,但是誅殺宦官老夫確實無能為力啊。若是處虛先生死在這裏,那我真是百口莫辯了。不如這樣,此事出的你口,入的我耳,再無第三個人知道,請處虛先生自便吧。”
張溫無奈,隻能認慫了,不僅認慫而且還直接送客了。
張玄就這樣失望的走了,就如同不曾來過一樣,但是此事留在張溫心中的漣漪,卻遲遲沒有消退。
先有閻忠說皇甫嵩,後有韓遂勸何進,現在又有張玄逼張溫。黨錮之禍因宦官而起,解除黨禁後,士子們並沒有因為十八年的劫難而磨平了棱角,反而越挫越勇,大有與宦官們不死不休的勁頭。士子們自身實力不夠,他們就紛紛策反這些掌握兵權與實權的權貴。一次次策反又一次次失敗,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士子們屢敗屢戰終要將宦官一網打盡!
張溫慢慢地看著兵書,其餘眾將也都坐在下首默默等著。
破虜將軍董卓對張溫不屑一顧,一個連兵都沒帶過的文官竟然來指揮打仗,真讓人笑掉大牙。偏偏他每日還拿著一本兵書裝模作樣的看,每每軍議說出的話簡直幼稚可笑。
揚武都尉陶謙與董卓年紀相當,想法也差不多。當初跟著皇甫嵩時,往往以少勝多,這才是身為武將的榮耀。像張溫這種沒膽子的人也配做將軍,朝廷簡直將平叛當做兒戲。
蕩寇將軍周慎與董卓官職相當,對於張溫他倒沒什麽惡感。隻是心中一直盤算如何立功,如果打贏這場仗,自己這個五品將軍能升任個四品吧。
佐軍司馬孫堅在這些人中年紀最小,還不到三十歲。當然官職也是最小,不值一提。但是若論勇猛,在座的諸人都比不上他。自朱儁征調他為佐軍司馬後,孫堅每戰必爭先,是一位出色的先鋒官。人有優點就有缺點,而且往往優點與缺點是同一點。孫堅的優點就是勇猛,缺點就是太勇猛,這種人往往被上級認為是不服從將令。所以即使立下汗馬功勞,孫堅至今仍然還隻是個佐軍司馬,原地踏步。
張溫也是聽說其作戰勇猛,所以征調其作為參軍跟在身邊。孫堅來了後反而覺得處處受到束縛,與叛軍交戰失利了一兩次,張溫便嚴禁眾人出兵,隻說要調天下之兵與叛軍決一死戰。
孫堅自覺一身本領無用武之地,憋的十分難受。
其餘人都還算雲淡風輕,隻有他走來走去,見到張溫老神在在的讀兵書,孫堅更是焦躁。
“將軍,咱們都在美陽窩著,叛軍囂張的氣焰會越來越高,此消彼長,我們的士氣就一落千丈了!請將軍給我三千兵馬前去破敵,如若不勝,末將願獻上項上人頭!”孫堅抱拳行禮說道。
張溫眼皮都不抬一下,慢吞吞地說道:“文台(孫堅表字)勇則勇矣,就是太莽撞了。這叛軍十幾萬人,豈是你說破就能破的?現在叛軍勢大,我們必須集結足夠的兵力才能一舉破賊。”
董卓聞言嘿嘿冷笑,也不知道是嘲笑張溫還是孫堅。
陶謙也是搖搖頭,不置可否。
張溫卻渾然不覺,沉聲問道:“恭祖(陶謙表字),幽州三千突騎與巴郡三千蠻兵都到哪兒了?”
“今日剛收到軍報,本來公孫瓚已經率三千突騎到薊中了,但張純叛亂,所以無奈之下隻得先去平叛了,此路援軍恐怕到不了了。不過,討寇將軍周倉已率三千蠻兵出了儻駱道,估計不日將抵達。”
陶謙有些敷衍的答道,仿佛這三千突騎根本就起不了什麽作用,所以也就有些漫不經心。
張溫聞言氣得將兵書重重的扔在桌子上,“張純反了?就因為率領三千突騎我選了公孫瓚沒選他,他就反了?”
董卓與陶謙都是暗自翻翻白眼,這張溫蠢的可以,這主動背黑鍋的勇氣實在可嘉。
“估計其早存了反叛之心,正好以此借口反叛。若是當時將軍答應讓其領兵,估計這三千突騎就一同參與叛變了。”孫堅勇猛但是不傻,出言安慰道。
張溫點點頭,仍然是懊悔不已,“若是少了這三千突騎,這破賊兵一事又平添許多變數啊!”
……
【作者題外話】:在漢朝文武不分家,不像宋明那樣文官與武官很明顯。
漢朝太守與領軍將領之間可以無縫切換,皇甫嵩與董卓等都是這樣,上馬可以領軍,下馬可以管民。
漢朝繼承的孔孟文化還是比較正統的,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應該是宋朝以後才出現。
張溫的資料比較少,但是我相信他之前肯定是領過兵的,而且很可能立過軍功。此處將他視作文官是一種藝術對比的手法,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