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成功!
事實證明,隻要選擇的正確的法印,思維就可以轉化為物理要素!
廣義層麵上,大多數施法其實都可以這麽理解。
比如“火球術”,就可以看做思維通過火元素轉化成了熱量。
但“思維導入”完全不在一個層級上。
其實,莫林可以通過將光元素均勻散布在屏幕上,然後“手操”控製其亮度和顏色,讓屏幕上出現自己想要的圖像,就像之前給雷德中將和戴維斯中將展示地形全息投影那樣。
但這樣做的原理,相當於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點亮屏幕,隻是一種沒有更好替代方案時的“笨辦法”,對法力和精神的消耗都較大。
而“思維導入”著實有些不講道理。
這玩意說白了,相當於一個信息容量較小的外置法術大腦。
屏幕上的顯像效果,隻是為了提供可供肉眼觀察的結果。“hello,world”這一結果的形式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思維可以脫離大腦、脫離靈魂、脫離智性生物,完全依附於法力和法印存在。
這絕對顛覆了學界的傳統認知!
莫林穩定住法術構型,停止對字符圖像的想象,隻提供少量法力,屏幕上顯示的內容並未改變。
這說明思維被固化了,被儲存在了“思維導入”法印自帶的“緩存”空間裏……
到目前為止,一切的發展都如他事前預料,甚至更好。
莫林停止施法,休息片刻,帶上減緩施法精神疲勞的翡翠戒指,將之前的發現都記錄在了筆記本上。
五分鍾後,他開始進行不同方向的思維實驗。
莫林最終希望達成的,並不隻是通過“思維導入”法印,向另一個人的大腦傳遞圖片、影像和聲音。
這或許是“深海”學派進行戰鬥和交流的方式,經過那位神選親自拿頭演示,也確實證明了自身的高效、簡潔和易上手。
但這種用法,缺少功能上的拓展性。
莫林希望達成的效果,是將清晰的因果邏輯寫入到法印中。
這將改變人類對“法術”的定義。
這一次,他腦海中的思維是“1+1=2”,既包含運算法則,也包含對應的算式圖像。
一加一為什麽等於二?這個世界上,或許沒人能真正講清楚道理。
把一個蘋果和另一個蘋果放在一起,總數量就是兩個,既不會憑空多出來一個,也不會憑空減少,整個物質宇宙便是建立在這樣的公理法則之下。
幾乎一瞬間,屏幕上也跟著出現了“1+1=2”。
接下來是第二步實驗的關鍵,莫林穩定當前的各項法術參數,盡全力不再去想一加一等於幾,用其他毫不相幹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番茄、土豆,番茄,土豆……”
與此同時,他繼續向那一連串法印供給法力
在缺少人類思維輸入的情況下,屏幕上依然顯示“1+1=2”。
這說明加法法則固化在了“思維導入”法印中,對應的最簡單邏輯回路通過法力被構建了出來,純粹的法印序列和法術造物“學會”了“1+1=2,並且能通過輸出端口將其表達出來。
莫林的心情越來越激動,他也越來越確信,法術可以實現自動化乃至人工智能,至少是最基礎的弱人工智能!
緊接著,實驗第三步。
莫林拉上舷窗遮光簾,在一片昏暗中進入精神高度集中的冥想狀態。
除開“1+1=2”的基礎累加邏輯,這次,他把十進製的計數邏輯、加號和等號的意義及用法,以及各個數字代表的含義和寫法也一並灌進了“思維導入”法印,並依照這些基礎邏輯,在拓展出來的思維空間中書寫運算樣例。
2+1=3
3+1=4
4+1=5
……
9+1=10
10+1=11
……
19+1=20
20+1=21
……
99+1=100
100+1=101
……
困頓而黑暗的思維之海中,莫林感受到了顯著的阻力,學習數學時的那種痛苦湧了上來。
“……數學不會欺騙你的,數學不會就是不會……”似有魔音入耳,伴隨著光之主的聖耀。
但他始終沒有失去指引,一條條的邏輯鏈路接連打通,清晰的邏輯結構逐漸在“外置大腦”中成型。
最終,法力的流動趨於穩定,莫林添上最後一步。
17482123+48389287=
即便以他當前被“因果之樹”強化過的數理能力,這也不是個能一眼得出結果的加法算式。
莫林沒有嚐試進行口算,隻是為法術實驗體注入法力,供給能量,保持“插電”狀態。
微小、快速而清晰的法術波動不斷產生,大約一點五秒後,藍色的法術屏幕一角,出現了歪七扭八、大小不一的一串數字。
65871410
不是吧……好快!
莫林暗自吃了一驚,連忙盯著手表指針,全神貫注進行心算,發現法術運算得到的結果準確無誤,並且很明確地比自己的心算速度更快。
“怎麽可能比我本人還快……難道我的外置大腦,比本體更加給力?”
他先是在心底升起一股法術ai統治法師的寒意,隨後意識到了這背後的原因。
隻是運算機理不同而已。
人類的大腦,基本可以看做一台高度發達的“濕件計算機”。軟件和硬件高度融合,巨量神經元所構成的神經網絡,既是支撐思維活動的硬件,也是複雜、混沌、任務多樣性極高的軟件本體。
這有好有壞。
最顯著的壞處之一,就是數學運算的速度,大大受限於神經元細胞的神經衝動傳導速率。
其實這個速度並不慢,但跟以光速傳播的電流比起來,就真的比烏龜爬還不如了。
所以單論計算速度,數學神童也比不過路邊50塊錢買來的計算器,但普通人就算是用最好的計算器,在數學奧賽上也拿不到成績。
具體到莫林的法術計算實驗,道理近似。
“思維導入”法印,在架構層麵上肯定跟插電的馮諾依曼式計算機不同,但它的數學邏輯回路運行速度顯著快於人腦,原因就在於法力波動的傳導速度大於神經衝動傳導速率。
當然,對比電子計算機,1.5秒算個加法,也是慢到可以。
這提醒了莫林,不要完全用人腦類比“思維”領域的法術,也不要完全用編程思想去理解。
這麽做的確可以產生一定程度的認知輔助,但二者的本質並不等同。
如果用法印實現的“人工智能”真實存在,那它的樣貌,很可能介於人腦和後世的電子計算機之間。
並且很可能更偏向人腦。
這意味著,後世一些用程序代碼很難達成的效果,對法術編程來說可能很容易。
“法師‘編程’的過程本身,其實就是最明顯的證據。”莫林在筆記本上寫下。
“它無需專門的程序語言,甚至無需二進製機器碼,我可以直接將思維內容導入法印,過程近似於使用自然語言,這簡直就是我穿越前那個時代的夢想……
“法力的波動是豐富的、信息密度極高的。對比以高低電平區分二進製信號的電子原件,天生的優勢顯而易見。
“地球曆史上,雖然有國家嚐試過研製三進製計算機,把電壓的正負也作為一種信息,但相比法力波動的千變萬化和高識別靈敏度,還是完全不夠看……
“法術‘程序’另一個可能大幅超越電子計算機的領域,就是圖像識別。
“人類的思維模式,有著很強的模糊運算能力,我們很少認錯貓和狗,可以在看不到動物麵部的情況下,通過體型特征準確判斷。
“但計算機卻不行……它甚至能把奶牛貓錯認成熊貓,或者把公交車上的廣告人物錯認成違反交規的行人……”
思路越是整理,莫林對法術的智能化發展就越是有信心。
他需要的不單純是射程極大、威力極強的法術。
地球上,二戰時依靠轟炸機高空目測投彈,幾白上千噸航彈都未必能癱瘓一條橋梁。
而到了20世紀末期,通常隻需要投擲兩枚千磅激光製導炸彈,便能達到95%以上的命中率。
究其原因,當然不是航空炸彈的威力提高了上千倍,而是技術革新帶來了命中率的質變。
莫林需要的,是不依賴“靈智鏡麵”的實時遙控、真正能自行追蹤目標的“法術導彈”;是能解算自身彈道曲線、計算目標運動方向和距離,計算“封裝”法印啟動時機的“智能法術引信”;需要的是能靈敏感應法術、槍彈乃至彈片來襲路線,並自動在對應方向上生成法術護盾,乃至即時反製手段的“法術反應裝甲”。
以及受惠於“軍轉民”效應,所誕生出的民用法術,勘探、導航、工程計算、工業控製……
所有這一切,隨著一場與隱藏的“深海”學派成員的意外衝突,終於展現出了曙光。
事實證明,隻要選擇的正確的法印,思維就可以轉化為物理要素!
廣義層麵上,大多數施法其實都可以這麽理解。
比如“火球術”,就可以看做思維通過火元素轉化成了熱量。
但“思維導入”完全不在一個層級上。
其實,莫林可以通過將光元素均勻散布在屏幕上,然後“手操”控製其亮度和顏色,讓屏幕上出現自己想要的圖像,就像之前給雷德中將和戴維斯中將展示地形全息投影那樣。
但這樣做的原理,相當於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點亮屏幕,隻是一種沒有更好替代方案時的“笨辦法”,對法力和精神的消耗都較大。
而“思維導入”著實有些不講道理。
這玩意說白了,相當於一個信息容量較小的外置法術大腦。
屏幕上的顯像效果,隻是為了提供可供肉眼觀察的結果。“hello,world”這一結果的形式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思維可以脫離大腦、脫離靈魂、脫離智性生物,完全依附於法力和法印存在。
這絕對顛覆了學界的傳統認知!
莫林穩定住法術構型,停止對字符圖像的想象,隻提供少量法力,屏幕上顯示的內容並未改變。
這說明思維被固化了,被儲存在了“思維導入”法印自帶的“緩存”空間裏……
到目前為止,一切的發展都如他事前預料,甚至更好。
莫林停止施法,休息片刻,帶上減緩施法精神疲勞的翡翠戒指,將之前的發現都記錄在了筆記本上。
五分鍾後,他開始進行不同方向的思維實驗。
莫林最終希望達成的,並不隻是通過“思維導入”法印,向另一個人的大腦傳遞圖片、影像和聲音。
這或許是“深海”學派進行戰鬥和交流的方式,經過那位神選親自拿頭演示,也確實證明了自身的高效、簡潔和易上手。
但這種用法,缺少功能上的拓展性。
莫林希望達成的效果,是將清晰的因果邏輯寫入到法印中。
這將改變人類對“法術”的定義。
這一次,他腦海中的思維是“1+1=2”,既包含運算法則,也包含對應的算式圖像。
一加一為什麽等於二?這個世界上,或許沒人能真正講清楚道理。
把一個蘋果和另一個蘋果放在一起,總數量就是兩個,既不會憑空多出來一個,也不會憑空減少,整個物質宇宙便是建立在這樣的公理法則之下。
幾乎一瞬間,屏幕上也跟著出現了“1+1=2”。
接下來是第二步實驗的關鍵,莫林穩定當前的各項法術參數,盡全力不再去想一加一等於幾,用其他毫不相幹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番茄、土豆,番茄,土豆……”
與此同時,他繼續向那一連串法印供給法力
在缺少人類思維輸入的情況下,屏幕上依然顯示“1+1=2”。
這說明加法法則固化在了“思維導入”法印中,對應的最簡單邏輯回路通過法力被構建了出來,純粹的法印序列和法術造物“學會”了“1+1=2,並且能通過輸出端口將其表達出來。
莫林的心情越來越激動,他也越來越確信,法術可以實現自動化乃至人工智能,至少是最基礎的弱人工智能!
緊接著,實驗第三步。
莫林拉上舷窗遮光簾,在一片昏暗中進入精神高度集中的冥想狀態。
除開“1+1=2”的基礎累加邏輯,這次,他把十進製的計數邏輯、加號和等號的意義及用法,以及各個數字代表的含義和寫法也一並灌進了“思維導入”法印,並依照這些基礎邏輯,在拓展出來的思維空間中書寫運算樣例。
2+1=3
3+1=4
4+1=5
……
9+1=10
10+1=11
……
19+1=20
20+1=21
……
99+1=100
100+1=101
……
困頓而黑暗的思維之海中,莫林感受到了顯著的阻力,學習數學時的那種痛苦湧了上來。
“……數學不會欺騙你的,數學不會就是不會……”似有魔音入耳,伴隨著光之主的聖耀。
但他始終沒有失去指引,一條條的邏輯鏈路接連打通,清晰的邏輯結構逐漸在“外置大腦”中成型。
最終,法力的流動趨於穩定,莫林添上最後一步。
17482123+48389287=
即便以他當前被“因果之樹”強化過的數理能力,這也不是個能一眼得出結果的加法算式。
莫林沒有嚐試進行口算,隻是為法術實驗體注入法力,供給能量,保持“插電”狀態。
微小、快速而清晰的法術波動不斷產生,大約一點五秒後,藍色的法術屏幕一角,出現了歪七扭八、大小不一的一串數字。
65871410
不是吧……好快!
莫林暗自吃了一驚,連忙盯著手表指針,全神貫注進行心算,發現法術運算得到的結果準確無誤,並且很明確地比自己的心算速度更快。
“怎麽可能比我本人還快……難道我的外置大腦,比本體更加給力?”
他先是在心底升起一股法術ai統治法師的寒意,隨後意識到了這背後的原因。
隻是運算機理不同而已。
人類的大腦,基本可以看做一台高度發達的“濕件計算機”。軟件和硬件高度融合,巨量神經元所構成的神經網絡,既是支撐思維活動的硬件,也是複雜、混沌、任務多樣性極高的軟件本體。
這有好有壞。
最顯著的壞處之一,就是數學運算的速度,大大受限於神經元細胞的神經衝動傳導速率。
其實這個速度並不慢,但跟以光速傳播的電流比起來,就真的比烏龜爬還不如了。
所以單論計算速度,數學神童也比不過路邊50塊錢買來的計算器,但普通人就算是用最好的計算器,在數學奧賽上也拿不到成績。
具體到莫林的法術計算實驗,道理近似。
“思維導入”法印,在架構層麵上肯定跟插電的馮諾依曼式計算機不同,但它的數學邏輯回路運行速度顯著快於人腦,原因就在於法力波動的傳導速度大於神經衝動傳導速率。
當然,對比電子計算機,1.5秒算個加法,也是慢到可以。
這提醒了莫林,不要完全用人腦類比“思維”領域的法術,也不要完全用編程思想去理解。
這麽做的確可以產生一定程度的認知輔助,但二者的本質並不等同。
如果用法印實現的“人工智能”真實存在,那它的樣貌,很可能介於人腦和後世的電子計算機之間。
並且很可能更偏向人腦。
這意味著,後世一些用程序代碼很難達成的效果,對法術編程來說可能很容易。
“法師‘編程’的過程本身,其實就是最明顯的證據。”莫林在筆記本上寫下。
“它無需專門的程序語言,甚至無需二進製機器碼,我可以直接將思維內容導入法印,過程近似於使用自然語言,這簡直就是我穿越前那個時代的夢想……
“法力的波動是豐富的、信息密度極高的。對比以高低電平區分二進製信號的電子原件,天生的優勢顯而易見。
“地球曆史上,雖然有國家嚐試過研製三進製計算機,把電壓的正負也作為一種信息,但相比法力波動的千變萬化和高識別靈敏度,還是完全不夠看……
“法術‘程序’另一個可能大幅超越電子計算機的領域,就是圖像識別。
“人類的思維模式,有著很強的模糊運算能力,我們很少認錯貓和狗,可以在看不到動物麵部的情況下,通過體型特征準確判斷。
“但計算機卻不行……它甚至能把奶牛貓錯認成熊貓,或者把公交車上的廣告人物錯認成違反交規的行人……”
思路越是整理,莫林對法術的智能化發展就越是有信心。
他需要的不單純是射程極大、威力極強的法術。
地球上,二戰時依靠轟炸機高空目測投彈,幾白上千噸航彈都未必能癱瘓一條橋梁。
而到了20世紀末期,通常隻需要投擲兩枚千磅激光製導炸彈,便能達到95%以上的命中率。
究其原因,當然不是航空炸彈的威力提高了上千倍,而是技術革新帶來了命中率的質變。
莫林需要的,是不依賴“靈智鏡麵”的實時遙控、真正能自行追蹤目標的“法術導彈”;是能解算自身彈道曲線、計算目標運動方向和距離,計算“封裝”法印啟動時機的“智能法術引信”;需要的是能靈敏感應法術、槍彈乃至彈片來襲路線,並自動在對應方向上生成法術護盾,乃至即時反製手段的“法術反應裝甲”。
以及受惠於“軍轉民”效應,所誕生出的民用法術,勘探、導航、工程計算、工業控製……
所有這一切,隨著一場與隱藏的“深海”學派成員的意外衝突,終於展現出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