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了雨停了,洪水現在不行了……


    天氣漸漸好轉,端州的洪水也很快退去。


    在宋景的帶領下,端州上下一體,抗洪搶險自救減災。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徹底戰勝了洪災。


    生活秩序也恢複了正常。


    三叔宋景在宋揚抵達廣州的第七天,從高要回到了廣州。


    這七天裏,宋蘭一直陪著宋揚一行在廣州城和附近地區參觀。


    宋揚一邊懷古一邊看今,穿梭在廣州尋找記憶中的一些東西。


    可惜時代相差久遠,沒有絲毫記憶片段能與現在的景象重合。


    似乎身處兩個不同的地方,就連珠江都比宋揚記憶中更大更寬廣。


    而珠江口的位置也與那個時代有很大差異。


    此時的珠江三角洲遠不及宋揚原本那個時代的麵積。


    廣州城就建在海邊,後世的什麽順德、珠海大多還在水裏泡著呢。


    懷古沒處可懷,宋揚隻能看今。


    走在府城的大街小巷,看著繁華的街道,車水馬龍的人群。


    宋揚直觀的感覺到了廣州城的繁華。


    這種繁華不似江州那種已經蘊含了一些現代化元素的繁華。


    而是這個時代應該有的,也是這個時代必須有的繁華。


    市井氣息濃鬱,熱鬧、嘈雜且生機勃勃。


    宋景在治理民生方麵做的是非常不錯的。


    特別是城市建設方麵,整個廣州城的設施已經比較完善了。


    原本天災造成的廢墟,經過近十年的治理,完全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繁華和車水馬龍的街道集市,還有嶄新的居民區。


    城中很多建築已經用上了水泥,特別是街道的水泥化,使城內的衛生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這個時代,僅有少數的幾座城市擁有水泥路,這種整潔,不是沙土路麵能比的。


    作為嶺南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廣州城人口也是嶺南道最多的。


    城中百姓四萬七千戶,人口超過十五萬。


    這還是常駐人口,還有些周邊地區來這裏謀生的臨時性人口,少說也得四五萬。


    這個時代,天災以後的時代。


    超過十五萬人的大城,整個大乾都不超過十個。


    連江州現在也才八萬多人。


    天災減員實在太大了,更何況頭前幾年還經曆了幾場戰亂。


    雖然天災已經過去了十年,但人口數量也還遠遠沒有恢複過來。


    宋揚掌控下的大乾,經過初步統計現在總人口大約在一千萬上下。


    其中將近七成是農村人口。


    人口稀少使城市發展很受限製,宋揚曾想過很多人口集中政策。


    可惜,故土難離是絕大多數人的秉性。


    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始終提升不上來,這也讓宋揚的一些理想實現的非常緩慢。


    這一點急不來,是個漫長的過程。


    宋揚不想讓這個過程發展的太快,不然也可能會有其他的後遺症出現。


    廣州的人口較多,也是因為嶺南地區山地多平原少,農村人口賴以生存的農田也少。


    再加上水利設施不算完善,開發出來的耕地就更少。


    為了謀生,很多鄉村百姓選擇到城市中闖蕩,所以城市人口比例才要高一些。


    “三叔。嶺南道的發展多虧了你啊!”在城裏看了幾天,宋揚對宋景這些年的工作成果是十分肯定的。


    民生方麵,如果不是他有百科全書做參考,肯定不會比三叔做的更好了。


    這三天裏,宋揚還曾微服私訪,與城中百姓聊過。


    從百姓們質樸的言語中,他發現大家對宋景都是佩服的。


    有魄力,有手段,對百姓也還不錯。


    民間流傳一句俗語:跟著王爺混,一天吃三頓。


    當年鬧造反的那些勢力也都被宋景收編了,現在也都恢複成了普通百姓。


    百姓有飯吃,也就沒幾個人想著造反了。


    有了民心支持,廣州的發展才會如此迅速、順利。


    宋景如此得民心,這也就是碰到宋揚,不然但凡換一個人主政大乾,都得對宋景忌憚猜疑。


    這是時代的局限,也是人性的必然。


    宋揚不會如此,因為他有自己的自信。


    江州始終掌握著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和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這就是他的底氣,可以鎮壓一切不服,不必擔心有人有這個實力推翻大乾的統治。


    因此,手下的人越有能力他就越輕鬆,反正沒有人能超越江州的發展。


    “唉!阿揚啊。三叔這幾年是累的我渾身難受啊!要是能早點退休就好了!”聊著聊著,宋景重重歎了口氣說道。


    天災以後,宋景強打精神,挑起嶺南道的振興與發展。


    為了不讓嶺南道分崩離析,宋景勞心勞力東征西討才有了現在的局麵。


    最近幾年,大乾的局勢穩定,嶺南道的發展也走上了正軌。


    宋景便想著退休。


    而且這事兒他已經和宋揚說過好幾次了。


    宋景這麽做,心中是有自己的擔心的。


    他擔心宋揚怕他勢力太大,這種事情他在宋揚的老爹那裏遭遇過一次了。


    另一方麵,宋景也實在是太累了。


    特別是前幾年對嶺南道西部的征討戰爭,宋景積勞成疾身上留下了病根,導致這幾年宋景的身體狀況並不好。


    這是勞碌人的通病,連歲數小很多的七叔都一身毛病,別說老三宋景了。


    “三叔啊。現在正是用人荒的時候,你現在退了誰能接手?難道又要蘭兒一個女流之輩接手嶺南道政務?”


    “堅持堅持吧,好歹堅持到小岩再大一些。”


    宋揚也是沒辦法,嶺南道的情況複雜,換一個人真就未必又宋景管的好。


    嶺南道西邊那些山野部族,現在還就服宋景一個人。


    不是說宋揚搞不定那些山野部族,隻是不想再費二遍事折騰一回。


    所以他現在隻能勸三叔堅持幾年。


    三叔臉色變了變,說起他這個兒子宋岩,三叔便心情鬱悶。


    “唉!人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三叔我自認有幾分本事,但這混蛋小子真是屁事不懂!就知道調皮搗蛋!是一點兒我的能耐都沒學著啊!”宋景歎了口氣搖搖頭說道。


    “他還小,很多事情是要教的。”宋揚隻能寬慰道。


    宋景提起這個事兒就窩火,發起了牢騷道:“本王手裏的事情太多,根本抽不出空管他。蘭兒也寵著他,他娘更是當個寶兒一樣護著。現在這小子屁事兒沒學會,整天吃了睡睡了吃,跟特麽豬一樣!你說這小子以後可怎麽辦啊!”


    “唉!”宋景又是歎息一聲。


    宋揚也微微搖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他隻能寬慰幾句。


    “唉?阿揚啊。要不我把這混小子送江州去吧!江州的學堂可是大乾第一流的,讓他去受幾年管教,學學做人也好!”宋景突然抬頭看向宋揚說道。


    宋揚捏捏下巴,想了一下道:“太遠了吧,到時候想家了也回不來啊。”


    宋景想退休退不了,他擔心宋揚會對他有忌憚。


    便順勢提出讓兒子去江州,這樣宋岩就成了質子。


    這種事情宋揚是不拒絕的,不是他想要什麽質子保障。


    而是他真的想讓家裏的子弟去江州學真本事。


    江州學堂教的東西都是現代化的東西,能從江州畢業了,好歹以後不會是個二世祖。


    隻不過千裏迢迢從廣州去江州求學,對於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說也是夠為難的。


    “這個……”


    宋景雖然想到讓兒子去江州,但宋揚說的也沒錯,太遠了。


    他想見兒子也不容易。


    “不行!還得去!為了他以後的成長,也得為了老子以後能清閑省心點兒!”


    “必須得去!讓蘭兒帶他去吧!”宋景下定決心,同時也給女兒宋蘭派了個活。


    宋蘭現在逐漸退居幕後,已經不需要拋頭露麵了。


    讓她帶著宋岩去江州求學倒也還好。


    隻不過宋蘭要是去了,那就得好幾個人。


    宋蘭已經成家,丈夫是嶺南道大族的長子。


    雖然這裏麵有政治婚姻的因素,但宋蘭與他丈夫也是自幼相識,算是青梅竹馬。


    兩人去年成婚,現在沒有子女,讓他們帶著宋岩去江州,一來宋岩能接受江州先進教育,二來宋蘭兩口子在江州也能進修進修。


    宋揚琢磨了一下便應了這事兒。


    說到底還是宋景的家事,他非要這麽安排,宋揚也不會反對。


    叔侄倆聊了一會兒,話題聊到了嶺南道商路之事。


    現在南北交通主要是通過水運,海船從廣州出發,經泉州、福州等地到達江南地區。


    沿途的港口建設的都比較完善。


    宋揚從北向南一路過來,對港口的建設是比較滿意的。


    “對了,三叔。咱們以後要開展海貿,港口方麵,還要往南考慮考慮。”說到港口,宋揚開口道。


    “往南?你說崖州那邊?舍城早些年就有港口,停靠海船不是問題。”宋景說道。


    他所說的崖州就是海南島海口周邊的州府。


    此時的海南島已經有崖州、儋州、萬安州、振州四個州府。


    環繞海南島也有一些城鎮,發展程度比灣灣好了太多。


    崖州位於海南島北部,舍城是崖州府城,在後世海口的東邊一些,沿著舍城水建設。


    舍城水入海口有海港,福成也有小港,都可可以停靠大型海船。


    舍城港口對麵的徐聞港口也早就存在,這兩個港口一南一北控製著瓊州海峽。


    嶺南道東西兩邊的物資交流,都得靠這兩個重要的中轉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土種田:文明新紀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吃大肉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吃大肉串並收藏廢土種田:文明新紀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