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邊軍改製
廢土種田:文明新紀元 作者:我吃大肉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揚等待粟末部回信的時候,大胡子劉懷仁抵達了銀州。
毛平等人已經恭候多時,現在就等著劉懷仁跟他們回九原開始改編生產建設兵團的事情。
劉懷仁出發前,已經和宋揚、老太師等深入的聊過。
邊軍該如何改,朝著那個方向發展,未來應該是什麽樣的形式存在,達到怎樣的規模,以及朝廷可以給予邊軍什麽樣的政策和扶持。
這些問題都討論過了,也拿出了一些初步的方案。
跟著劉懷仁去的還有宋揚的大舅子沈鄲。
劉懷仁和他搭檔的比較順手,讓沈鄲一起去幫著把邊軍改革的架子先搭起來。
宋揚不可能讓劉懷仁和沈鄲一直在北地,基本框架搞好他們就得回來。
中原還是很多事情等著他倆呢。
“劉大人,沈將軍。二位一路辛苦了。”
“三位將軍,我二人奉王命前來,談不上辛苦。大家都是為王爺辦事罷了。”劉懷仁抱拳笑道。
這家夥雖然是個文人,看那大胡子看著跟關公似的。
和毛平這些武人倒也能混到一起。
沈鄲嘛,毛平他們沒見過,本來以為是劉懷仁的護衛。
結果劉懷仁一介紹,沈鄲竟然是宋揚的大舅子。
好家夥,這幾位態度立刻就變了,恨不得把沈鄲當祖宗供起來。
“三位將軍,本將是來幫你們改組邊軍的,你等隻需將我看成同僚即可!”沈鄲義正言辭道。
“對對對!同僚!一定是同僚!沈將軍,您請上座,請啊,快坐……”
沈鄲:“……”
邊軍的改革事宜實,在銀州召開了初步的工作會議。
劉懷仁傳達了宋揚的一些意見,包括改革主旨和改革大方向。
改革的基本主旨是,北地生產建設兵團的土地所有權歸國有。
軍戶隻有使用權,但該使用權為不限製使用權,可以無限期使用,且子孫傳遞,按人頭增加土地麵積。
稅收方麵,每年的隻按照土地產出征收單一的土地使用稅,稅率為10%。
雖然土地不歸個人,但一成的地稅,實在是很低了。
出了北地邊軍以外,隻有江州的稅率在12%,其他地方的農業稅率都是15%。
這還是宋揚當政以來,為了盡快恢複民生,降低了稅率。
天災以前,大乾的農業稅率達到了20%。
看著稅率高,但大乾已經使用了攤丁入畝的收稅方式。
隻收單一農業稅,已經廢棄了人頭稅了。
這一點卻是非常領先的觀念。
對於土地所有權的問題,邊軍四將其實是頗有微詞的。
天災以前,實行的都是私有製土地所有權。
現在除了北地邊軍,各地也都是私有製土地模式。
北地邊軍要改革,竟然是改成公有製土地所有權。
所以邊軍三將一時不太好接受這一點。
劉懷仁看向毛平等人說道:“三位。如果土地還在個人手裏,那時間久了一定會出現土地兼並的現象。”
“邊軍改革,要以長治久安為首要目標。土地所有權歸國家,就可以杜絕土地兼並的情況。”
“王爺給了你們全國最低的稅率,就是讓你們通過土地獲取更大的農業產出利潤。”
“至於土地所有權,隻要是邊軍的人,就可以享有土地使用權。這所有權歸誰其實並不重要。”
“未來邊軍的土地使用權是可以無限製延續的,子孫後代都可以享受土地所有權。即便自己不善打理,也可以將土地使用權租借給他人。不至於因為土地兼並等情況喪失土地,直接導致生活無依。”
劉懷仁的解釋還是有一定說服力的,毛平等人沉默了一番,也都表示會將土地所有權的得失利弊宣傳下去。
當然,他們也是沒得選擇,這是宋揚的決定,他們即便心裏不願意,也隻能這麽執行。
劉懷仁看他們有些不太情願的樣子,便有說道:“三位將軍,這個世道土地多的是,眼光不要糾結於土地的多少,要看土地的產量。”
“現在每個人手裏都有五十畝地,這麽多地,一個人能種的過來?不太可能吧?隻有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出,才能提高自己的收益。”
“這一點江州已經在做了,江州現在有一種收割用的機器,一台可抵十個人。另外還有播種的設備在研製,如果研製出來,一台也可以抵十個人!”
“有這些機器輔助,五十畝地才能種的過來。”
“三位將軍,想得到這種機器,就要得到王爺的信任啊!”
劉懷仁這是又拿出了誘餌。
的確,現在土地多到種不完,糾結於土地所有權,不如將眼光放在產出上。
費勁巴力漫撒五十畝的產出,可能真不如精耕十幾二十畝的產出。
這些東西毛平等人未必清楚,但劉懷仁說的那種機器他們都很好奇。
“三位將軍。邊軍改革安定以後,你們可以去江州看看,有些東西隻有親眼見識到了,才知道他的神奇。”沈鄲笑著說道。
“嗯。沈將軍說的是。”毛平點點頭道。
“劉大人。您放心,我等一定全力配合改革的事情。”
土地的事情敲定,隻有就是建製問題。
第一步就是測繪精確的地圖,以及現在北方各地的百姓聚集地分布情況。
邊軍要建立新的據點,首先要避開原有的地方百姓聚集區。
另外,還要和邊軍大營有一定的聯通性。
最後,確定了以九原為中心,想周圍成蛛網形狀分布的推廣計劃。
初步商定,在九原周邊,建立五十個大大小小的兵團組織。
這些兵團將士北地發展振興的關鍵因素。
三月下旬,所有的計劃都已敲定,邊軍大隊再次北上,回到了九原。
正式的改革也隨之展開。
以九原為中心,黃河為軸線,大大小小的兵團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在這邊人煙稀少的北地,紮下了屏障。
也為大乾其他邊境地圖,提供了可以參考的範例。
與此同時,已經到達柳城的宋揚,終於等來了粟末部的回音。
不隻有回音,還有一顆血淋淋的人頭……
毛平等人已經恭候多時,現在就等著劉懷仁跟他們回九原開始改編生產建設兵團的事情。
劉懷仁出發前,已經和宋揚、老太師等深入的聊過。
邊軍該如何改,朝著那個方向發展,未來應該是什麽樣的形式存在,達到怎樣的規模,以及朝廷可以給予邊軍什麽樣的政策和扶持。
這些問題都討論過了,也拿出了一些初步的方案。
跟著劉懷仁去的還有宋揚的大舅子沈鄲。
劉懷仁和他搭檔的比較順手,讓沈鄲一起去幫著把邊軍改革的架子先搭起來。
宋揚不可能讓劉懷仁和沈鄲一直在北地,基本框架搞好他們就得回來。
中原還是很多事情等著他倆呢。
“劉大人,沈將軍。二位一路辛苦了。”
“三位將軍,我二人奉王命前來,談不上辛苦。大家都是為王爺辦事罷了。”劉懷仁抱拳笑道。
這家夥雖然是個文人,看那大胡子看著跟關公似的。
和毛平這些武人倒也能混到一起。
沈鄲嘛,毛平他們沒見過,本來以為是劉懷仁的護衛。
結果劉懷仁一介紹,沈鄲竟然是宋揚的大舅子。
好家夥,這幾位態度立刻就變了,恨不得把沈鄲當祖宗供起來。
“三位將軍,本將是來幫你們改組邊軍的,你等隻需將我看成同僚即可!”沈鄲義正言辭道。
“對對對!同僚!一定是同僚!沈將軍,您請上座,請啊,快坐……”
沈鄲:“……”
邊軍的改革事宜實,在銀州召開了初步的工作會議。
劉懷仁傳達了宋揚的一些意見,包括改革主旨和改革大方向。
改革的基本主旨是,北地生產建設兵團的土地所有權歸國有。
軍戶隻有使用權,但該使用權為不限製使用權,可以無限期使用,且子孫傳遞,按人頭增加土地麵積。
稅收方麵,每年的隻按照土地產出征收單一的土地使用稅,稅率為10%。
雖然土地不歸個人,但一成的地稅,實在是很低了。
出了北地邊軍以外,隻有江州的稅率在12%,其他地方的農業稅率都是15%。
這還是宋揚當政以來,為了盡快恢複民生,降低了稅率。
天災以前,大乾的農業稅率達到了20%。
看著稅率高,但大乾已經使用了攤丁入畝的收稅方式。
隻收單一農業稅,已經廢棄了人頭稅了。
這一點卻是非常領先的觀念。
對於土地所有權的問題,邊軍四將其實是頗有微詞的。
天災以前,實行的都是私有製土地所有權。
現在除了北地邊軍,各地也都是私有製土地模式。
北地邊軍要改革,竟然是改成公有製土地所有權。
所以邊軍三將一時不太好接受這一點。
劉懷仁看向毛平等人說道:“三位。如果土地還在個人手裏,那時間久了一定會出現土地兼並的現象。”
“邊軍改革,要以長治久安為首要目標。土地所有權歸國家,就可以杜絕土地兼並的情況。”
“王爺給了你們全國最低的稅率,就是讓你們通過土地獲取更大的農業產出利潤。”
“至於土地所有權,隻要是邊軍的人,就可以享有土地使用權。這所有權歸誰其實並不重要。”
“未來邊軍的土地使用權是可以無限製延續的,子孫後代都可以享受土地所有權。即便自己不善打理,也可以將土地使用權租借給他人。不至於因為土地兼並等情況喪失土地,直接導致生活無依。”
劉懷仁的解釋還是有一定說服力的,毛平等人沉默了一番,也都表示會將土地所有權的得失利弊宣傳下去。
當然,他們也是沒得選擇,這是宋揚的決定,他們即便心裏不願意,也隻能這麽執行。
劉懷仁看他們有些不太情願的樣子,便有說道:“三位將軍,這個世道土地多的是,眼光不要糾結於土地的多少,要看土地的產量。”
“現在每個人手裏都有五十畝地,這麽多地,一個人能種的過來?不太可能吧?隻有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出,才能提高自己的收益。”
“這一點江州已經在做了,江州現在有一種收割用的機器,一台可抵十個人。另外還有播種的設備在研製,如果研製出來,一台也可以抵十個人!”
“有這些機器輔助,五十畝地才能種的過來。”
“三位將軍,想得到這種機器,就要得到王爺的信任啊!”
劉懷仁這是又拿出了誘餌。
的確,現在土地多到種不完,糾結於土地所有權,不如將眼光放在產出上。
費勁巴力漫撒五十畝的產出,可能真不如精耕十幾二十畝的產出。
這些東西毛平等人未必清楚,但劉懷仁說的那種機器他們都很好奇。
“三位將軍。邊軍改革安定以後,你們可以去江州看看,有些東西隻有親眼見識到了,才知道他的神奇。”沈鄲笑著說道。
“嗯。沈將軍說的是。”毛平點點頭道。
“劉大人。您放心,我等一定全力配合改革的事情。”
土地的事情敲定,隻有就是建製問題。
第一步就是測繪精確的地圖,以及現在北方各地的百姓聚集地分布情況。
邊軍要建立新的據點,首先要避開原有的地方百姓聚集區。
另外,還要和邊軍大營有一定的聯通性。
最後,確定了以九原為中心,想周圍成蛛網形狀分布的推廣計劃。
初步商定,在九原周邊,建立五十個大大小小的兵團組織。
這些兵團將士北地發展振興的關鍵因素。
三月下旬,所有的計劃都已敲定,邊軍大隊再次北上,回到了九原。
正式的改革也隨之展開。
以九原為中心,黃河為軸線,大大小小的兵團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在這邊人煙稀少的北地,紮下了屏障。
也為大乾其他邊境地圖,提供了可以參考的範例。
與此同時,已經到達柳城的宋揚,終於等來了粟末部的回音。
不隻有回音,還有一顆血淋淋的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