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複州
廢土種田:文明新紀元 作者:我吃大肉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夏走漢江到襄陽,要途經淮南道的沔州,山南東道的複州、荊州、郢州,然後才是襄州的府城襄陽。
之所以選擇去襄陽,也是因為襄陽的水利交通便利。
從江州可以直接坐船抵達。
途經這些地方,也正好可以順手看看這些地方的人文情況。
船隊進入沔州,宋揚眉頭就一直緊皺。
“沔州竟然毫無生氣?”宋同也是麵色沉重。
兩人拿著望遠鏡沿途看了半天了。
一個人影都沒看到。
特別是經過府城漢陽,宋揚還特意讓船隊停下來去附近找找有沒有人居住。
結果戰士們在附近轉了一圈,一點兒生存跡象都沒有。
唯一能看到的是那些高度腐爛的屍首,證明著曾經這裏有人類文明存在過。
“唉。燒了吧。總不能讓野獸啃噬個幹淨。”
宋揚不忍再看,吩咐了一句。
船隊繼續行使,身後的漢陽冒出了滾滾濃煙。
洶湧的烈焰將一切殘破付之一炬。
沔州土地不算肥沃,往年也是靠著交通貿易生存。
現在各地商貿不興,沔州幸存的百姓早就四散逃開了。
鄂州就接收了不少沔州百姓。
當然,大部分沒有過江,他們都往北方去了。
“沔州這裏以後還要站下來,畢竟守著漢江水道,可以與江夏南北呼應。”
宋揚望著遠處的濃煙緩緩說道。
“是啊。沔州若在往常也算戰略要地了。隻可惜天災隻有已經沒人顧得上這裏了。”宋同也感慨的說道。
“這事兒得讓王然想著點兒,就在這邊留個一兩千人守著江口足矣。”宋揚想了想說道。
這樣的操作七叔宋同自然是讚成的,先把地方站下來,後麵再考慮慢慢發展。
兩人又大致商量了一下。
船隊也緩緩的進入了山南東道的地盤。
沔州過來就是複州。
複州這邊的情況明顯要比沔州強的多。
途徑沔陽時,老遠的就看到江麵上漁船來往。
到了沔陽城江麵,縣令朱成國已經等在碼頭那裏了。
“下官沔陽縣令拜見江州王爺。”
宋揚的船一靠岸,朱成國便帶著一行人叩拜。
“你知道本王要來?”宋揚好奇的看向朱成國問道。
“回王爺。下官已經收到了荊州王奔王大人的通知。”朱成國老實回答,搬出了荊州同知王奔。
宋揚前幾天就派人過江先一步去告知了方哲行程,所以峽州和荊州也知道宋揚這次出行。
至於這複州,是三天前才投靠過來。
複州無王,頂頭官員是複州知府來明喜。
房州王兵敗被俘的事情傳開以後,來明喜立刻找到了王奔,表達了要投靠宋揚的心意。
王奔和方哲一說,方哲便答應了下來。
這樣一來宋揚的勢力算是又擴張了一州。
來明喜是太子**,一直就是太子的堅定支持者。
他的老師也是太子的老師,倆人算是同學關係。
太子雖然死了,但他也沒有馬上投靠宋揚的打算。
原本是想拖一天算一天。
沒想到宋揚已經強大到吊打房州王的地步。
來明喜也算識時務,立刻就投靠綠宋揚陣營。
當然,有幾分真心就不得而知了。
宋揚要求的也不多,隻要別給我搗亂,老老實實管好民生,你就能坐穩知府的位置。
這一點方哲明明白白,所以一收到消息,立刻就同意了複州的請求。
甚至對複州沒有提出任何要求。
“將這邊的基本情況說給本王。”
宋揚知道了前因後果,立刻就問起了複州的情況。
複州人口剩餘在六萬到八萬之間,其中六成在鄉間。
縣城隻有沔陽和複州府城兩座。
民生方麵恢複的還算湊合,最起碼前頭過去的這個冬天,幾乎沒有百姓因為挨餓受凍而死。
糧食儲備也還算充足,有漁獵補充,堅持到今年秋收也不是問題。
總體上還算平穩吧。
這來明喜也是有點兒能力,雖然沒做出耀眼政績,但也勉強能維持住局麵。
大乾的官員大多如此,比如陳福、王奔、陳臨、魏觀等人皆是如此。
這才是正常的,像王然、劉懷仁、劉敏這種比較有能力的,總歸還是少數。
得了匯報,宋揚對撫州還算滿意。
表揚了朱成國幾句,算是對他這大半年來安撫百姓拯救黎民的一種讚揚。
“王爺謬讚,都是下官應該做的。王爺,今日天色尚早不如去縣城裏看看?”
之前的匯報都是在碼頭上說的,宋揚本來隻是想看看沔陽怎麽樣了。
沒想到沔陽竟然投靠了自己,那下船去看看也是應該的。
“也好,咱們就去參觀一下朱大人這大半年的成果。嗬嗬。”宋揚笑道。
“不敢不敢。還要情王爺指點一番啊。”朱成國忙的擺手道。
“王爺這邊請,咱們在城裏轉轉,來知府應該下午就能到。”朱成國比了個請的手勢。
宋揚百年跟著他往前走,身後是公孫奇帶著一百名複興軍戰士緊緊跟隨。
七叔宋同沒有下船,宋揚去城裏看情況,船上得留個人守著。
也不是說不相信朱成國吧,這隻是一種安全保障措施。
最重要的是宋揚本身就有極強的武力,於明、公孫奇、魏南三人加一起都不是宋揚的對手。
正所謂藝高人膽大,他自己當然不怕了。
七叔也因此放心他這個戰鬥狂人進城。
朱成國這裏是昨天才得知宋揚要來的。
是知府來明喜送了信過來,並且要求他說如果宋揚在沔陽停留,就盡量留一下,他正在往這邊過來。
宋揚真的來了,朱成國便誠意邀請宋揚入城參觀。
也是等著來明喜來拜見。
跟著朱成國進城,城內廢墟已經基本清理幹淨了。
天災之後,有的地方是重建新城,有的地方是清理廢墟。
這取決於清理廢墟的難度。
沔陽本來也不是什麽大城,城內多是一層的民居,而且木質結構較多。
天火之後本來也沒剩下多少建築廢料,掃一掃推一推也就清理出來了。
好歹縣城的圍牆還剩了三成半,住在城裏也能力用的上。
經過大半年的建設,百姓們幾乎都住上了木屋。
撫州這邊林木覆蓋率很高,百姓們就地取材直接砍樹建屋。
木屋建造比土胚房還方便一些,而且外麵抹上泥灰也很保暖。
“這縣城規劃做的倒是不錯。能看出朱大人的確是有些能力的。”
跟著朱成國一路走來,宋揚大致看了看,城內規劃確實不錯。
也難怪朱成國想邀請宋揚進城,確實有展示一下他政績的打算。
“王爺。這裏的百姓看起來也算有些精神,雖然比不得江州,但是比江北逃難來的流民還是好不少的。”公孫奇小聲的告訴宋揚。
他做水運副總管以後,負責了一段時間江北探查。
經常能接到一些江北的流民。
看了這沔陽的百姓才有直觀對比。
“王爺,這位將軍。沔陽這裏挨著漢水,且又有沔水、通順河等多條漢水支流。漁業非常發達,百姓們靠著捕魚也能維持生計。”
朱成國耳朵倒是好使,聽見了宋揚和公孫奇說話。
剛才船隊過來的時候,就看到江麵上很多漁船。
上了碼頭,又看到許多補網曬網的百姓。
沔陽百姓的確大多從事漁業。
也是因為這樣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複州這個土地不算多肥沃的地方才生存了這些百姓。
在沔陽城裏轉了轉,宋揚大致了解了情況。
朱成國也介紹了很詳細,看著時間差不多黃昏了。
朱成國正要安排晚宴,城南來了三騎快馬。
公孫奇看到快馬過來,立刻擋在宋揚身前,將背後的弓箭抽了出來,直接拉滿了對準那三名騎士。
宋揚則是風輕雲淡的看著,那馬就算直接衝過來也傷不了他。
況且以宋揚的眼力,早就看清了馬上來人。
“莫要放箭,莫要放箭。是來知府!是來知府!”朱成國忙的擺擺手道。
“嘶屢屢~”馬匹嘶鳴,離著還有三十米就停了。
馬上三名騎士同時下馬。
為首一男子看著三十來歲,國字臉長胡須,麵容略顯嚴肅。
這人頭戴官帽,身上身穿官袍,看補子就是知府大人。
“下官來明喜,拜見江州王殿下。殿下千歲千千歲!”
來明喜帶著仆從一路小跑過來,來到宋揚麵前直接撩袍跪倒。
“來大人啊。快快起來吧。咱們也有三年多沒見了吧。”宋揚笑著招呼來明喜起身。
來明喜站起來,臉上換了笑意說道:“是啊。三年半了。王爺成長了許多,也精壯了許多啊!”
來明喜原來是在太仆寺做官,後來拜了太子的老師為師,搭上了太子的線,三年半前放到複州做了知府。
說起來他和宋揚還是一起離開京都的。
宋揚是就藩,他是赴任。
在京城時,兩人沒啥交集,來明喜跟著太子混的,也看不上宋揚。
甚至還把宋揚當成太子的競爭對手,沒少暗中給宋揚使絆子。
宋揚和太子差了四歲,他那時候才十一二歲,哪裏是太子的對手。
還好宋揚的母妃進言,讓宋揚早早的出京就藩,避開權力中心,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當然,宋揚對這來明喜說不上有多痛恨,畢竟不是一個派係的。
各為其主罷了。
“來大人這幾年也是風采依舊,這複州管理的頗為井井有條啊。”
“本王途徑沔陽,卻不想還要折騰來大人跑這一趟。”
來明喜抱拳道:“恭迎王爺是下官分內之事,況且下官還想跟王爺搭個船。”
“搭船?”
“下官給方大人去了信,方大人說讓下官也去襄陽……”
之所以選擇去襄陽,也是因為襄陽的水利交通便利。
從江州可以直接坐船抵達。
途經這些地方,也正好可以順手看看這些地方的人文情況。
船隊進入沔州,宋揚眉頭就一直緊皺。
“沔州竟然毫無生氣?”宋同也是麵色沉重。
兩人拿著望遠鏡沿途看了半天了。
一個人影都沒看到。
特別是經過府城漢陽,宋揚還特意讓船隊停下來去附近找找有沒有人居住。
結果戰士們在附近轉了一圈,一點兒生存跡象都沒有。
唯一能看到的是那些高度腐爛的屍首,證明著曾經這裏有人類文明存在過。
“唉。燒了吧。總不能讓野獸啃噬個幹淨。”
宋揚不忍再看,吩咐了一句。
船隊繼續行使,身後的漢陽冒出了滾滾濃煙。
洶湧的烈焰將一切殘破付之一炬。
沔州土地不算肥沃,往年也是靠著交通貿易生存。
現在各地商貿不興,沔州幸存的百姓早就四散逃開了。
鄂州就接收了不少沔州百姓。
當然,大部分沒有過江,他們都往北方去了。
“沔州這裏以後還要站下來,畢竟守著漢江水道,可以與江夏南北呼應。”
宋揚望著遠處的濃煙緩緩說道。
“是啊。沔州若在往常也算戰略要地了。隻可惜天災隻有已經沒人顧得上這裏了。”宋同也感慨的說道。
“這事兒得讓王然想著點兒,就在這邊留個一兩千人守著江口足矣。”宋揚想了想說道。
這樣的操作七叔宋同自然是讚成的,先把地方站下來,後麵再考慮慢慢發展。
兩人又大致商量了一下。
船隊也緩緩的進入了山南東道的地盤。
沔州過來就是複州。
複州這邊的情況明顯要比沔州強的多。
途徑沔陽時,老遠的就看到江麵上漁船來往。
到了沔陽城江麵,縣令朱成國已經等在碼頭那裏了。
“下官沔陽縣令拜見江州王爺。”
宋揚的船一靠岸,朱成國便帶著一行人叩拜。
“你知道本王要來?”宋揚好奇的看向朱成國問道。
“回王爺。下官已經收到了荊州王奔王大人的通知。”朱成國老實回答,搬出了荊州同知王奔。
宋揚前幾天就派人過江先一步去告知了方哲行程,所以峽州和荊州也知道宋揚這次出行。
至於這複州,是三天前才投靠過來。
複州無王,頂頭官員是複州知府來明喜。
房州王兵敗被俘的事情傳開以後,來明喜立刻找到了王奔,表達了要投靠宋揚的心意。
王奔和方哲一說,方哲便答應了下來。
這樣一來宋揚的勢力算是又擴張了一州。
來明喜是太子**,一直就是太子的堅定支持者。
他的老師也是太子的老師,倆人算是同學關係。
太子雖然死了,但他也沒有馬上投靠宋揚的打算。
原本是想拖一天算一天。
沒想到宋揚已經強大到吊打房州王的地步。
來明喜也算識時務,立刻就投靠綠宋揚陣營。
當然,有幾分真心就不得而知了。
宋揚要求的也不多,隻要別給我搗亂,老老實實管好民生,你就能坐穩知府的位置。
這一點方哲明明白白,所以一收到消息,立刻就同意了複州的請求。
甚至對複州沒有提出任何要求。
“將這邊的基本情況說給本王。”
宋揚知道了前因後果,立刻就問起了複州的情況。
複州人口剩餘在六萬到八萬之間,其中六成在鄉間。
縣城隻有沔陽和複州府城兩座。
民生方麵恢複的還算湊合,最起碼前頭過去的這個冬天,幾乎沒有百姓因為挨餓受凍而死。
糧食儲備也還算充足,有漁獵補充,堅持到今年秋收也不是問題。
總體上還算平穩吧。
這來明喜也是有點兒能力,雖然沒做出耀眼政績,但也勉強能維持住局麵。
大乾的官員大多如此,比如陳福、王奔、陳臨、魏觀等人皆是如此。
這才是正常的,像王然、劉懷仁、劉敏這種比較有能力的,總歸還是少數。
得了匯報,宋揚對撫州還算滿意。
表揚了朱成國幾句,算是對他這大半年來安撫百姓拯救黎民的一種讚揚。
“王爺謬讚,都是下官應該做的。王爺,今日天色尚早不如去縣城裏看看?”
之前的匯報都是在碼頭上說的,宋揚本來隻是想看看沔陽怎麽樣了。
沒想到沔陽竟然投靠了自己,那下船去看看也是應該的。
“也好,咱們就去參觀一下朱大人這大半年的成果。嗬嗬。”宋揚笑道。
“不敢不敢。還要情王爺指點一番啊。”朱成國忙的擺手道。
“王爺這邊請,咱們在城裏轉轉,來知府應該下午就能到。”朱成國比了個請的手勢。
宋揚百年跟著他往前走,身後是公孫奇帶著一百名複興軍戰士緊緊跟隨。
七叔宋同沒有下船,宋揚去城裏看情況,船上得留個人守著。
也不是說不相信朱成國吧,這隻是一種安全保障措施。
最重要的是宋揚本身就有極強的武力,於明、公孫奇、魏南三人加一起都不是宋揚的對手。
正所謂藝高人膽大,他自己當然不怕了。
七叔也因此放心他這個戰鬥狂人進城。
朱成國這裏是昨天才得知宋揚要來的。
是知府來明喜送了信過來,並且要求他說如果宋揚在沔陽停留,就盡量留一下,他正在往這邊過來。
宋揚真的來了,朱成國便誠意邀請宋揚入城參觀。
也是等著來明喜來拜見。
跟著朱成國進城,城內廢墟已經基本清理幹淨了。
天災之後,有的地方是重建新城,有的地方是清理廢墟。
這取決於清理廢墟的難度。
沔陽本來也不是什麽大城,城內多是一層的民居,而且木質結構較多。
天火之後本來也沒剩下多少建築廢料,掃一掃推一推也就清理出來了。
好歹縣城的圍牆還剩了三成半,住在城裏也能力用的上。
經過大半年的建設,百姓們幾乎都住上了木屋。
撫州這邊林木覆蓋率很高,百姓們就地取材直接砍樹建屋。
木屋建造比土胚房還方便一些,而且外麵抹上泥灰也很保暖。
“這縣城規劃做的倒是不錯。能看出朱大人的確是有些能力的。”
跟著朱成國一路走來,宋揚大致看了看,城內規劃確實不錯。
也難怪朱成國想邀請宋揚進城,確實有展示一下他政績的打算。
“王爺。這裏的百姓看起來也算有些精神,雖然比不得江州,但是比江北逃難來的流民還是好不少的。”公孫奇小聲的告訴宋揚。
他做水運副總管以後,負責了一段時間江北探查。
經常能接到一些江北的流民。
看了這沔陽的百姓才有直觀對比。
“王爺,這位將軍。沔陽這裏挨著漢水,且又有沔水、通順河等多條漢水支流。漁業非常發達,百姓們靠著捕魚也能維持生計。”
朱成國耳朵倒是好使,聽見了宋揚和公孫奇說話。
剛才船隊過來的時候,就看到江麵上很多漁船。
上了碼頭,又看到許多補網曬網的百姓。
沔陽百姓的確大多從事漁業。
也是因為這樣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複州這個土地不算多肥沃的地方才生存了這些百姓。
在沔陽城裏轉了轉,宋揚大致了解了情況。
朱成國也介紹了很詳細,看著時間差不多黃昏了。
朱成國正要安排晚宴,城南來了三騎快馬。
公孫奇看到快馬過來,立刻擋在宋揚身前,將背後的弓箭抽了出來,直接拉滿了對準那三名騎士。
宋揚則是風輕雲淡的看著,那馬就算直接衝過來也傷不了他。
況且以宋揚的眼力,早就看清了馬上來人。
“莫要放箭,莫要放箭。是來知府!是來知府!”朱成國忙的擺擺手道。
“嘶屢屢~”馬匹嘶鳴,離著還有三十米就停了。
馬上三名騎士同時下馬。
為首一男子看著三十來歲,國字臉長胡須,麵容略顯嚴肅。
這人頭戴官帽,身上身穿官袍,看補子就是知府大人。
“下官來明喜,拜見江州王殿下。殿下千歲千千歲!”
來明喜帶著仆從一路小跑過來,來到宋揚麵前直接撩袍跪倒。
“來大人啊。快快起來吧。咱們也有三年多沒見了吧。”宋揚笑著招呼來明喜起身。
來明喜站起來,臉上換了笑意說道:“是啊。三年半了。王爺成長了許多,也精壯了許多啊!”
來明喜原來是在太仆寺做官,後來拜了太子的老師為師,搭上了太子的線,三年半前放到複州做了知府。
說起來他和宋揚還是一起離開京都的。
宋揚是就藩,他是赴任。
在京城時,兩人沒啥交集,來明喜跟著太子混的,也看不上宋揚。
甚至還把宋揚當成太子的競爭對手,沒少暗中給宋揚使絆子。
宋揚和太子差了四歲,他那時候才十一二歲,哪裏是太子的對手。
還好宋揚的母妃進言,讓宋揚早早的出京就藩,避開權力中心,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當然,宋揚對這來明喜說不上有多痛恨,畢竟不是一個派係的。
各為其主罷了。
“來大人這幾年也是風采依舊,這複州管理的頗為井井有條啊。”
“本王途徑沔陽,卻不想還要折騰來大人跑這一趟。”
來明喜抱拳道:“恭迎王爺是下官分內之事,況且下官還想跟王爺搭個船。”
“搭船?”
“下官給方大人去了信,方大人說讓下官也去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