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農村分田與教育計劃
廢土種田:文明新紀元 作者:我吃大肉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新兵訓練看的宋揚蛋疼。
坐那思想向後又想到了軍校。
接著又從軍校想到了教育。
“王爺。府內各村集的情況統計匯總出來了。”
方哲的聲音打斷了宋揚的思緒。
宋揚抬頭看看,方哲手裏拿了一疊資料。
結果資料一看,宋揚麵上露出了喜色。
“竟然這麽多!”
宋揚都沒想到,江州府的鄉村人口真的達到了六萬!
之前隻是估算個六到十萬,但現在是確定了有這多人。
這可比現在宋揚所掌控的城市人口還多!
“果然是古代啊!鄉下人竟然這麽多!”宋揚不禁感慨。
方哲一頭霧水,古代?
古代人咋了?
和古代人啥關係?
“怎麽樣,百姓們願意來城鎮嗎?”
放下材料,宋揚問道。
“大多是不願意來的,特別是偏遠地方的百姓,一輩子沒有走出過村子。”方哲搖搖頭道。
“不願意來城裏……那遷村會不會有什麽問題?”
在宋揚看來,農人們不願意來城裏,那遷村可能也就成了問題。
宋揚已經打算強製遷移了。
但方哲卻說道:“王爺,遷村的阻力不大。”
“咱們江州的各個村落實際上離得也不算遠,很多村子與周邊村子是相互認識的,還有很多是聯姻的村子。”
“現在各村的人都減少,如果把就近的村子遷到一起,鄉民們的反應不會太激烈。”
“而且就近遷移,也不會離自己的土地太遠,咱們在適當的做一下土地規劃,就能讓百姓們順利遷移。”
宋揚聽了方哲的話,滿意的點點頭囑咐道:
“那盡快組織就遷村吧。這個事兒你來總負責,各縣的鄉民也讓幾位縣令自己納一份計劃出來。”
“等到新的村子遷好,要把地圖及時更新好。”
“對了,遷村的時候要做好區位交通方麵的考慮。”
宋揚的心態從一開始就一直在變化。
剛剛天災的時候,希望把所有人遷到府城。
到了豆坪村又不打算遷移百姓。
看過德安了,便徹底放棄遷移縣城的打算。
這種思想變化,可能也算是一種與時俱進吧。
“王爺。遷村的事情下官一定會辦妥。”
“這裏麵還有件事需要王爺的支持。”
“說吧,啥事?”
“王爺,有幾戶村子的糧食不足以支撐到秋收,他們又不想到城裏來……”
方哲又提出了一個難題。
鄉民如果來城裏,官府會安排大家從事重建工作,也會得到相應的口糧。
最次最次也有個吊命粥喝喝。
可是即不來城裏,又沒有糧食,這種就比較難搞。
難道想啥也不幹混吃混喝?
還得城裏的官府給你送到村子裏去?
哪有這好事兒!
宋揚想了一會兒說道:
“這樣吧。通知所有的鄉民,糧食不夠的朝廷可以借糧給他們!”
“借一斤還兩斤。”
方哲一聽,立刻就明白了,宋揚這招太妙了。
現在江州府麵臨的最大問題是秋收人力短缺。
地裏的糧食根本不可能完全收回來。
農村人口現在借了糧,可以等到秋收的時候去收割田地。
反正現在無主的農田多的是,盡管去收好了。
糧食多了,今年年底說不定就能解除緊急狀態了。
……
現在農村人口已經調查出來了,那剩餘的農村土地也就出來了。
二百多萬畝土地,六萬人!
按照上次會議的討論,每人十五畝,才九十萬畝。
又多出了一百多萬畝公田。
“有幸存的地主不必管他們,強推分地政策即可!”
宋揚想到一個問題,補充說道。
鄉下地主就算有一些,也根本擋不住分地的熱情。
況且鄉下地主家裏也未必就能人均十五畝地。
百畝土地的地主,一家子十幾號人,平均不到十畝。
“是。下官一定辦妥。”方哲點頭應了,這事兒不算難辦。
“對了,還得流出一些地方,以後流民來的多了說不定還要分一些下去的。”宋揚突然想到這點。
鄉村人口遷移合並後,會空出大片的土地。
以後肯定還要往這些空著的土地上遷人。
“下官明白。”
這一點方哲其實也想到了,不過宋揚的囑咐他自然要應了。
“鄉村工作就交給你全權負責了。另外新城這邊的工作你也要漸漸抓起來。”
“於明那裏以後的中心會轉向行伍,政務這邊就由你來負責。”
聊完了鄉村工作,宋揚又說起政務的事情。
之前因為方哲得了傷寒瘟疫,新城營地的所有事務都由於明管著。
但於明始終是個武將,他的特長並不是治理民生。
能將新城管理到現在的程度,已經讓他費勁心力。
宋揚出巡回來後,於明不止一次和他提起要把民治交給方哲。
“下官明白。但是下官就怕事情多了……”方哲有些猶豫。
他畢竟沒有主政經驗,不像其他幾個縣令,都是老油條。
就連張恒都是當地有名望的地主豪紳。
“又不是讓你一個人管所有事情!”
“那些縣令知府們不也有縣丞主簿之類的佐官幫襯。”
“這樣吧。你挑幾個不錯的人來幫你。”
關於人才的短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宋揚。
不然他也不用揪著於明方哲倆人使勁用。
“百姓們大多不識字,實在是不堪用啊。”方哲有些為難道。
大乾朝的平民識字率著實太低了。
當個打雜小吏還行,管政務終究差了些。
宋揚一聽識字,立刻說道:
“說到識字,本王剛才就在想這個事兒。”
“這幾天你把所有六歲以上,十四歲以下的孩子情況統計一下。”
“現在世道基本穩定下來,學堂要辦起來了。”
“另外,對於那些成年人,想要學認字的也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
“本王打算辦個夜校,百姓們下工以後可以到夜校認字。”
“也不求他們做文章,隻要能識文斷字即可。”
“既然百姓們不識字,咱們就要培養他們識字嘛。”
關於開始學校和夜校,方哲也沒啥意見。
之前趙文斌的出逃,將府城的讀書人全都帶走了。
剩下的人即便認字,也不是正路子教出來的,大多是一知半解。
為了以後的發展,是該重新培養一批讀書人了。
宋揚又和方哲討論了一番關於學校的事情。
最終定下由宋揚、方哲以及魏南領銜,其他識字的成人輪流授課。
說到魏南,他算是衛軍之中最有學問的一個。
雖然僅限於衛軍之中,但識文斷字不在話下。
聊完了教育,宋揚突然說道:
“唉?對了,讓魏南去幫你吧,這小子不是正好也識字來著?”
坐那思想向後又想到了軍校。
接著又從軍校想到了教育。
“王爺。府內各村集的情況統計匯總出來了。”
方哲的聲音打斷了宋揚的思緒。
宋揚抬頭看看,方哲手裏拿了一疊資料。
結果資料一看,宋揚麵上露出了喜色。
“竟然這麽多!”
宋揚都沒想到,江州府的鄉村人口真的達到了六萬!
之前隻是估算個六到十萬,但現在是確定了有這多人。
這可比現在宋揚所掌控的城市人口還多!
“果然是古代啊!鄉下人竟然這麽多!”宋揚不禁感慨。
方哲一頭霧水,古代?
古代人咋了?
和古代人啥關係?
“怎麽樣,百姓們願意來城鎮嗎?”
放下材料,宋揚問道。
“大多是不願意來的,特別是偏遠地方的百姓,一輩子沒有走出過村子。”方哲搖搖頭道。
“不願意來城裏……那遷村會不會有什麽問題?”
在宋揚看來,農人們不願意來城裏,那遷村可能也就成了問題。
宋揚已經打算強製遷移了。
但方哲卻說道:“王爺,遷村的阻力不大。”
“咱們江州的各個村落實際上離得也不算遠,很多村子與周邊村子是相互認識的,還有很多是聯姻的村子。”
“現在各村的人都減少,如果把就近的村子遷到一起,鄉民們的反應不會太激烈。”
“而且就近遷移,也不會離自己的土地太遠,咱們在適當的做一下土地規劃,就能讓百姓們順利遷移。”
宋揚聽了方哲的話,滿意的點點頭囑咐道:
“那盡快組織就遷村吧。這個事兒你來總負責,各縣的鄉民也讓幾位縣令自己納一份計劃出來。”
“等到新的村子遷好,要把地圖及時更新好。”
“對了,遷村的時候要做好區位交通方麵的考慮。”
宋揚的心態從一開始就一直在變化。
剛剛天災的時候,希望把所有人遷到府城。
到了豆坪村又不打算遷移百姓。
看過德安了,便徹底放棄遷移縣城的打算。
這種思想變化,可能也算是一種與時俱進吧。
“王爺。遷村的事情下官一定會辦妥。”
“這裏麵還有件事需要王爺的支持。”
“說吧,啥事?”
“王爺,有幾戶村子的糧食不足以支撐到秋收,他們又不想到城裏來……”
方哲又提出了一個難題。
鄉民如果來城裏,官府會安排大家從事重建工作,也會得到相應的口糧。
最次最次也有個吊命粥喝喝。
可是即不來城裏,又沒有糧食,這種就比較難搞。
難道想啥也不幹混吃混喝?
還得城裏的官府給你送到村子裏去?
哪有這好事兒!
宋揚想了一會兒說道:
“這樣吧。通知所有的鄉民,糧食不夠的朝廷可以借糧給他們!”
“借一斤還兩斤。”
方哲一聽,立刻就明白了,宋揚這招太妙了。
現在江州府麵臨的最大問題是秋收人力短缺。
地裏的糧食根本不可能完全收回來。
農村人口現在借了糧,可以等到秋收的時候去收割田地。
反正現在無主的農田多的是,盡管去收好了。
糧食多了,今年年底說不定就能解除緊急狀態了。
……
現在農村人口已經調查出來了,那剩餘的農村土地也就出來了。
二百多萬畝土地,六萬人!
按照上次會議的討論,每人十五畝,才九十萬畝。
又多出了一百多萬畝公田。
“有幸存的地主不必管他們,強推分地政策即可!”
宋揚想到一個問題,補充說道。
鄉下地主就算有一些,也根本擋不住分地的熱情。
況且鄉下地主家裏也未必就能人均十五畝地。
百畝土地的地主,一家子十幾號人,平均不到十畝。
“是。下官一定辦妥。”方哲點頭應了,這事兒不算難辦。
“對了,還得流出一些地方,以後流民來的多了說不定還要分一些下去的。”宋揚突然想到這點。
鄉村人口遷移合並後,會空出大片的土地。
以後肯定還要往這些空著的土地上遷人。
“下官明白。”
這一點方哲其實也想到了,不過宋揚的囑咐他自然要應了。
“鄉村工作就交給你全權負責了。另外新城這邊的工作你也要漸漸抓起來。”
“於明那裏以後的中心會轉向行伍,政務這邊就由你來負責。”
聊完了鄉村工作,宋揚又說起政務的事情。
之前因為方哲得了傷寒瘟疫,新城營地的所有事務都由於明管著。
但於明始終是個武將,他的特長並不是治理民生。
能將新城管理到現在的程度,已經讓他費勁心力。
宋揚出巡回來後,於明不止一次和他提起要把民治交給方哲。
“下官明白。但是下官就怕事情多了……”方哲有些猶豫。
他畢竟沒有主政經驗,不像其他幾個縣令,都是老油條。
就連張恒都是當地有名望的地主豪紳。
“又不是讓你一個人管所有事情!”
“那些縣令知府們不也有縣丞主簿之類的佐官幫襯。”
“這樣吧。你挑幾個不錯的人來幫你。”
關於人才的短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宋揚。
不然他也不用揪著於明方哲倆人使勁用。
“百姓們大多不識字,實在是不堪用啊。”方哲有些為難道。
大乾朝的平民識字率著實太低了。
當個打雜小吏還行,管政務終究差了些。
宋揚一聽識字,立刻說道:
“說到識字,本王剛才就在想這個事兒。”
“這幾天你把所有六歲以上,十四歲以下的孩子情況統計一下。”
“現在世道基本穩定下來,學堂要辦起來了。”
“另外,對於那些成年人,想要學認字的也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
“本王打算辦個夜校,百姓們下工以後可以到夜校認字。”
“也不求他們做文章,隻要能識文斷字即可。”
“既然百姓們不識字,咱們就要培養他們識字嘛。”
關於開始學校和夜校,方哲也沒啥意見。
之前趙文斌的出逃,將府城的讀書人全都帶走了。
剩下的人即便認字,也不是正路子教出來的,大多是一知半解。
為了以後的發展,是該重新培養一批讀書人了。
宋揚又和方哲討論了一番關於學校的事情。
最終定下由宋揚、方哲以及魏南領銜,其他識字的成人輪流授課。
說到魏南,他算是衛軍之中最有學問的一個。
雖然僅限於衛軍之中,但識文斷字不在話下。
聊完了教育,宋揚突然說道:
“唉?對了,讓魏南去幫你吧,這小子不是正好也識字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