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會議開場
廢土種田:文明新紀元 作者:我吃大肉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懷仁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宋揚聽得仔細。
直到他將自己的想法全都說了,宋揚才點點頭道:
“本王會認真考慮你的意見。”
劉懷仁也不打擾宋揚,表達完了心中想法便主動告退。
有了和劉懷仁的這番談話,宋揚原本的思路被進一步完善。
他原本的打算是施行階梯式的分地方法。
比如,江州本地的幸存者分五十畝,外麵逃難來的分十畝。
或者現在已經在江州的分五十畝,以後陸陸續續來的分地也陸陸續續減少。
直到一段時間以後不再分地。
宋揚的這種分法簡單易行,不需要很大的前期工作。
直接按照之前讓人統計人員情況表分地就行。
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分地這項工作,進而快速穩定民情民意。
雖然這樣多少會存在一些偏頗,但勝在效率高行動快且手續簡單易行。
而劉懷仁的辦法,在公平性上顯而易見。
功勞越大,分地越多。
並且盡量多的覆蓋了各個行業,可以為今後的細化社會分工做好鋪墊。
可以充分調動百姓生產生活積極性。
但這種分地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首先就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以統計百姓們的勞動情況。
例如,通過記錄考勤表、記錄功勞簿等方式來決定分地的多少。
這就需要安排相應的統計人員。
其次就是衍生出來的一些貪腐問題。
比如有可能會涉及到一些私相授受、徇私舞弊之類的勾當。
什麽是功勞?
做出多大的貢獻算功勞?
這些都是靠記錄人員的一張嘴。
如果負責記錄功績的人搞外門邪道,那分出去的地也就必然不公正。
再加上各行各業的貢獻方式肯定也不盡相同,統計工作也會增加不少難度。
如果不能行之有效的統計百姓們的貢獻,久而久之這種分地的方式可能會成為新的社會矛盾。
打發走了劉懷仁,宋揚開始在紙上寫寫畫畫,不斷的思考這更加適合現階段的改革方式。
在宋揚斟酌著如何調整土地改革策略時。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
很快六月初六到了。
這幾天各縣的主官也陸陸續續的到齊。
“既然人到齊了,咱們就開始吧!”
這次江州會議的參會人有九位,分別是:
第一位:江州王,宋揚。
第二位:王府長史,方哲。
第三位:江州衛千戶,於明。
第四位:都昌縣令,劉懷仁。
第五位:德安縣令,喬景龍。
第六位:瑞昌縣令,陳福。
第七位:陽新縣令,王然。
第八位:代理彭澤縣令,張恒。
第九位:會議書記員,童倩。
前麵七個不用說,是宋揚之前就定好的與會人員。
張恒是六月初三找的宋揚。
他已經想通了,要徹底投靠宋揚,無論如何分地。
所以宋揚讓他做了代理彭澤縣令,試用期三個月。
如果他能完成彭澤百姓的初步安置工作,就可以去掉代理倆字。
至於童倩,純屬是因為她識文斷字,所以才讓她做個書記員。
童倩雖然是女流之輩,但卻是個全能多麵手。
當年在宮裏成長,靜妃就讓她學了識文斷字和琴棋書畫。
另外她還自學了廚藝、織布等各種小知識。
為的就是能在殘酷的婢女競爭中脫穎而出。
最後她也做到了,成了靜妃的貼身掌事。
所以書記員的人選,讓她來做還是很合適的。
江州營地的東邊新開辟的空地上,新建了一棟二層的木質小樓。
實際上小樓的一層是懸空的結構,隻有二層有一間屋子。
站在二層可以隱約的看到東邊幾裏外的鄱陽湖水麵。
此刻,木樓的二層內,九個人圍坐一張大圓桌。
每個人的麵前都放著一本冊子和一支炭筆。
宋揚沒給大家準備毛筆。
這麽多人開會,光是研磨墨水就得廢不少功夫。
況且在工作效率上,毛筆是趕不上炭筆的。
索性不如直接用炭筆記錄,方便快捷。
大乾朝已經有了炭筆的誕生。
所謂的炭筆,並不是簡單的把木棍燒成炭。
而是將炭磨成粉末,再用鬆脂攪拌塑形,凝固之後包上一層牛皮紙而成。
這種筆更像鉛筆,可以用較長的時間。
而且更為方便的是炭筆是不用削鉛筆的,筆芯用完就將牛皮紙撕開一些即可。
這種筆是在軍隊中誕生,主要目的是為了適應各種野外環境的信息傳遞。
宋揚將炭筆用在了正式會議上,這還是頭一次。
在座這些人都是大乾的官吏文人,他們雖然常用毛筆,但這種炭筆他們是見過的。
不一定用的多好,用來記錄寫字是沒問題。
“諸位大人。本王這次讓大家來,為的就是討論一下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發展方向。”
“稍後大家有什麽問題都可以提出來;有什麽看法都可以暢所欲言。”
“咱們要問題共同解決,策略一起推行。”
“爭取同心協力,把江州建設成繁榮富強的新江州。”
宋揚的會前動員講話很簡單隨意,並沒有長篇大論。
“下麵,咱們正式開會。”
宋揚發表完講話看向眾人。
結果大夥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也不知道誰該第一個發言。
他們雖然大都是官吏出身,但官職都不高。
以前所謂的開會,隻是在大人們麵前聽命行事。
偶爾要討論一些問題,也不可能和大人們平起平坐的正麵議論。
即使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也隻能旁敲側擊,循序漸進的說出來。
或者幹脆隻能通過上表、文書等方式,才能闡明自己的意見。
這種圍坐在一起開會形勢,眾人還是第一次見到。
宋揚看了看眾人,想了想道:
“這樣吧……”
“本王先說說前一陣出巡江州的所見所聞吧。”
“說到哪裏,發現什麽問題就拿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宋揚以前參加的這種正是會議,通常是有一個會議主持人的。
他沒做過這種會議主持人,會議的步驟也並不是很懂。
所以幹脆從自己開始,一點兒點兒的把問題鋪開。
“本王上次出去,是帶著幾個任務目標的。”
“第一個就是虎患……”
直到他將自己的想法全都說了,宋揚才點點頭道:
“本王會認真考慮你的意見。”
劉懷仁也不打擾宋揚,表達完了心中想法便主動告退。
有了和劉懷仁的這番談話,宋揚原本的思路被進一步完善。
他原本的打算是施行階梯式的分地方法。
比如,江州本地的幸存者分五十畝,外麵逃難來的分十畝。
或者現在已經在江州的分五十畝,以後陸陸續續來的分地也陸陸續續減少。
直到一段時間以後不再分地。
宋揚的這種分法簡單易行,不需要很大的前期工作。
直接按照之前讓人統計人員情況表分地就行。
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分地這項工作,進而快速穩定民情民意。
雖然這樣多少會存在一些偏頗,但勝在效率高行動快且手續簡單易行。
而劉懷仁的辦法,在公平性上顯而易見。
功勞越大,分地越多。
並且盡量多的覆蓋了各個行業,可以為今後的細化社會分工做好鋪墊。
可以充分調動百姓生產生活積極性。
但這種分地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首先就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以統計百姓們的勞動情況。
例如,通過記錄考勤表、記錄功勞簿等方式來決定分地的多少。
這就需要安排相應的統計人員。
其次就是衍生出來的一些貪腐問題。
比如有可能會涉及到一些私相授受、徇私舞弊之類的勾當。
什麽是功勞?
做出多大的貢獻算功勞?
這些都是靠記錄人員的一張嘴。
如果負責記錄功績的人搞外門邪道,那分出去的地也就必然不公正。
再加上各行各業的貢獻方式肯定也不盡相同,統計工作也會增加不少難度。
如果不能行之有效的統計百姓們的貢獻,久而久之這種分地的方式可能會成為新的社會矛盾。
打發走了劉懷仁,宋揚開始在紙上寫寫畫畫,不斷的思考這更加適合現階段的改革方式。
在宋揚斟酌著如何調整土地改革策略時。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
很快六月初六到了。
這幾天各縣的主官也陸陸續續的到齊。
“既然人到齊了,咱們就開始吧!”
這次江州會議的參會人有九位,分別是:
第一位:江州王,宋揚。
第二位:王府長史,方哲。
第三位:江州衛千戶,於明。
第四位:都昌縣令,劉懷仁。
第五位:德安縣令,喬景龍。
第六位:瑞昌縣令,陳福。
第七位:陽新縣令,王然。
第八位:代理彭澤縣令,張恒。
第九位:會議書記員,童倩。
前麵七個不用說,是宋揚之前就定好的與會人員。
張恒是六月初三找的宋揚。
他已經想通了,要徹底投靠宋揚,無論如何分地。
所以宋揚讓他做了代理彭澤縣令,試用期三個月。
如果他能完成彭澤百姓的初步安置工作,就可以去掉代理倆字。
至於童倩,純屬是因為她識文斷字,所以才讓她做個書記員。
童倩雖然是女流之輩,但卻是個全能多麵手。
當年在宮裏成長,靜妃就讓她學了識文斷字和琴棋書畫。
另外她還自學了廚藝、織布等各種小知識。
為的就是能在殘酷的婢女競爭中脫穎而出。
最後她也做到了,成了靜妃的貼身掌事。
所以書記員的人選,讓她來做還是很合適的。
江州營地的東邊新開辟的空地上,新建了一棟二層的木質小樓。
實際上小樓的一層是懸空的結構,隻有二層有一間屋子。
站在二層可以隱約的看到東邊幾裏外的鄱陽湖水麵。
此刻,木樓的二層內,九個人圍坐一張大圓桌。
每個人的麵前都放著一本冊子和一支炭筆。
宋揚沒給大家準備毛筆。
這麽多人開會,光是研磨墨水就得廢不少功夫。
況且在工作效率上,毛筆是趕不上炭筆的。
索性不如直接用炭筆記錄,方便快捷。
大乾朝已經有了炭筆的誕生。
所謂的炭筆,並不是簡單的把木棍燒成炭。
而是將炭磨成粉末,再用鬆脂攪拌塑形,凝固之後包上一層牛皮紙而成。
這種筆更像鉛筆,可以用較長的時間。
而且更為方便的是炭筆是不用削鉛筆的,筆芯用完就將牛皮紙撕開一些即可。
這種筆是在軍隊中誕生,主要目的是為了適應各種野外環境的信息傳遞。
宋揚將炭筆用在了正式會議上,這還是頭一次。
在座這些人都是大乾的官吏文人,他們雖然常用毛筆,但這種炭筆他們是見過的。
不一定用的多好,用來記錄寫字是沒問題。
“諸位大人。本王這次讓大家來,為的就是討論一下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發展方向。”
“稍後大家有什麽問題都可以提出來;有什麽看法都可以暢所欲言。”
“咱們要問題共同解決,策略一起推行。”
“爭取同心協力,把江州建設成繁榮富強的新江州。”
宋揚的會前動員講話很簡單隨意,並沒有長篇大論。
“下麵,咱們正式開會。”
宋揚發表完講話看向眾人。
結果大夥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也不知道誰該第一個發言。
他們雖然大都是官吏出身,但官職都不高。
以前所謂的開會,隻是在大人們麵前聽命行事。
偶爾要討論一些問題,也不可能和大人們平起平坐的正麵議論。
即使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也隻能旁敲側擊,循序漸進的說出來。
或者幹脆隻能通過上表、文書等方式,才能闡明自己的意見。
這種圍坐在一起開會形勢,眾人還是第一次見到。
宋揚看了看眾人,想了想道:
“這樣吧……”
“本王先說說前一陣出巡江州的所見所聞吧。”
“說到哪裏,發現什麽問題就拿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宋揚以前參加的這種正是會議,通常是有一個會議主持人的。
他沒做過這種會議主持人,會議的步驟也並不是很懂。
所以幹脆從自己開始,一點兒點兒的把問題鋪開。
“本王上次出去,是帶著幾個任務目標的。”
“第一個就是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