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劉懷仁
廢土種田:文明新紀元 作者:我吃大肉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六月初一,都昌縣令劉懷仁第一個到了。
原定的會議日期是六月初六,這家夥提早了五天過來。
“下官都昌縣令劉懷仁,拜見王爺!王爺千歲!”
宋揚原身是見過劉懷仁的。
可是記憶中卻沒有他的形象。
宋揚一直納悶,為啥自己記得劉懷仁的字跡,卻不記得他的長相。
這次見到劉懷仁,宋揚終於明白了。
這尼瑪是李逵嗎!
隻見劉懷仁身高一米九以上,膀大腰圓大黑臉。
眼睛瞪得像銅鈴,射出閃電般的機靈。
呲呲個大嘴,還特麽長了一臉蓬蓬鬆鬆的絡腮胡子。
這形象,不是李逵盛是張飛啊!
怪不得原身記不住,估計是害怕這人的長相。
“劉大人啊!快請起吧。”
“來坐下說話。”
宋揚對他笑臉相迎,並沒有因為長相有什麽歧視。
主要是他身為現代人,什麽奇形怪狀的藝術行為沒見過?
況且剛才見到劉懷仁的瞬間,又解鎖了一段記憶。
原來這貨雖然形象不怎麽樣,但卻是正經的文人。
當年是以鄉試解元的身份晉級的。
可是因為長相問題止步會試,沒機會入宮殿試。
“王爺。幾年不見,您越發的龍精虎猛啊!”
劉懷仁老實座下,此時才敢看一眼宋揚,之後便是一陣讚歎。
宋揚歪歪嘴,深受網絡荼毒,龍精虎猛被他當成某些方麵的詞匯。
“劉大人是走水路來的?”
宋揚不想討論是不是龍精虎猛的問題,便岔開話題問道。
“回王爺,下官是走的水路。”
“前幾日波陽的難民駛了幾艘快船來,下官這次便是坐他們的快船來的。”
“波陽?那邊的情況如何?”
波陽是饒州府城,也在鄱陽湖邊不遠。
“情況糟糕,可能比我們江州還難。鄱陽湖、樂水、安江、昌江等境內各條河流湖泊都發了水。”
“幸存的百姓大多逃到了萬年和德興。”
“隻有少數漁民船家從水路到了咱們江州和洪州方向。”
“不過,流民們說饒州王應該還在,但聽說他受了很重的傷。”
劉懷仁把自己知道的消息盡數告知了宋揚。
宋揚隻能歎息一聲,現在實在沒有餘力久遠饒州百姓。
“若有逃難百姓過來盡量安置吧。”
這是宋揚唯一能做的。
從水路聊到了饒州,之後才談起了都昌的發展。
崔強到了以後,已經幫劉懷仁建立了分片安置和隔離區。
幸運的是,都昌並沒有爆發疫病。
目前都昌已有一萬兩千多人口,食物和水源維持到秋收不成問題。
加之鄱陽湖的水產補給,按照劉懷仁的說法,還能再接收個兩三千人。
“城市重建工作開始了嗎?”
“回王爺,已經部分開始了。”
都昌新城在舊址東北二裏的地方。
這邊地勢稍高,北部的洪水並未對此地造成威脅。
都昌新城的重建,正在有序的開展。
按照劉懷仁的計劃,現階段隻進行初步安置工作。
以維護社會穩定和百姓基本生活為主要任務。
等到百姓生活徹底安定了,再進行大規模的城市重建工作。
都昌與江州府城不同。
這邊有宋揚坐鎮,百姓們可以說人心凝聚。
而都昌是江州府湖東唯一幸存的縣城,百姓們在安全感上要差很多。
所以劉懷仁並沒有著急搞重建工作。
“老劉啊!你做的很不錯啊!”
宋揚感覺這個其貌不揚的家夥真是有兩把刷子。
能夠因地製宜的開展都昌的災後生產生活。
“王爺謬讚,下官隻是做好分內之事罷了。”
大胡子縣令站起身恭敬的說道。
劉懷仁這家夥因為長相問題,向來不受上司待見。
但他又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有誌青年。
所以平日裏沒事兒就給宋揚這位王爺寫封信。
希望走王爺的路子發展發展。
宋揚的原身對劉懷仁的信每次都會收,這讓劉懷仁以為王爺對自己的能力還是欣賞的。
實際上原身連他長什麽樣都不想記起來,完全是因為字寫得好看,把他的信當收藏品收了起來……
當然,現在的宋揚對他是真的很欣賞。
“老劉啊。坐,快坐下說話。非常時期,不必多禮。”宋揚笑著壓壓手道。
“老劉啊,本王問你,你可知這次讓你們來開會的主要目的是什麽?”
劉懷仁搖搖頭表示不知。
他知道王爺這麽問肯定是要自己說的,無論自己說知道還是不知道。
“各縣重建和流民安置,還有糧食管控等緊急狀態下的措施是必須要討論的事情。”
“但更重要的是本王想進行土地改革。”
宋揚說道這裏,劉懷仁明顯深情鄭重了一些。
“本王的想法是……”
宋揚把自己原來分地的想法說了出來,然後看向劉懷仁問道:
“老劉啊,你覺得本王這麽做對嗎?”
劉懷仁半晌沒說話,宋揚也沒催他。
直到小倩端來了一壺新茶,劉懷仁才開口道:
“王爺這般做法……對也不對。”
宋揚一愣道:“這是何意?”
他的第一反應劉懷仁是要和稀泥,可是看他想了這麽就也不像。
劉懷仁整理了一下言語,繼續說道:“王爺。當下這般局勢,分地比必然之舉。”
“每人五十畝雖然不少,但也並不算過分。”
“可是王爺,這種分地的方法不能長久。”
“不然整個江州分出去也不夠。”
“而且江州在王爺的帶領下一定會發展的很快,日後必然會成為江南百姓趨之若鶩的匯集地。”
“到時候難道所有百姓都要分地嗎?”
“況且,如此輕易的得到土地,隻會讓百姓們失去動力。”
“久而久之甚至產生不勞而獲的想法。”
劉懷仁巴拉巴拉說了一堆。
宋揚也不插嘴,就靜靜的聽著。
“所以王爺,地咱們要分,但要換一個分法。”
劉懷仁說道這裏終於停頓了下來。
宋揚饒有興致的問道:“換個什麽分法細細說來。”
“獎勵耕織!”
劉懷仁重重的說了四個字。
之後便是一番解釋。
按照劉懷仁的想法,土地是要分給百姓們的。
但是必須是以獎勵的形式分下去。
簡單來說,就是你在災後重建工作中出多大力,就得多少土地。
這出力的方麵包括重建、耕種、紡織等各種工作。
百姓們得到了土地,但卻不會失去主觀能動性。
同時,因為這次分地是獎勵性質的。
也就說這次分地以後,不會在對所有人進行大規模分地。
所以,日後百姓們若是想要更多的土地,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勞動。
積極性這便調動了起來。
原定的會議日期是六月初六,這家夥提早了五天過來。
“下官都昌縣令劉懷仁,拜見王爺!王爺千歲!”
宋揚原身是見過劉懷仁的。
可是記憶中卻沒有他的形象。
宋揚一直納悶,為啥自己記得劉懷仁的字跡,卻不記得他的長相。
這次見到劉懷仁,宋揚終於明白了。
這尼瑪是李逵嗎!
隻見劉懷仁身高一米九以上,膀大腰圓大黑臉。
眼睛瞪得像銅鈴,射出閃電般的機靈。
呲呲個大嘴,還特麽長了一臉蓬蓬鬆鬆的絡腮胡子。
這形象,不是李逵盛是張飛啊!
怪不得原身記不住,估計是害怕這人的長相。
“劉大人啊!快請起吧。”
“來坐下說話。”
宋揚對他笑臉相迎,並沒有因為長相有什麽歧視。
主要是他身為現代人,什麽奇形怪狀的藝術行為沒見過?
況且剛才見到劉懷仁的瞬間,又解鎖了一段記憶。
原來這貨雖然形象不怎麽樣,但卻是正經的文人。
當年是以鄉試解元的身份晉級的。
可是因為長相問題止步會試,沒機會入宮殿試。
“王爺。幾年不見,您越發的龍精虎猛啊!”
劉懷仁老實座下,此時才敢看一眼宋揚,之後便是一陣讚歎。
宋揚歪歪嘴,深受網絡荼毒,龍精虎猛被他當成某些方麵的詞匯。
“劉大人是走水路來的?”
宋揚不想討論是不是龍精虎猛的問題,便岔開話題問道。
“回王爺,下官是走的水路。”
“前幾日波陽的難民駛了幾艘快船來,下官這次便是坐他們的快船來的。”
“波陽?那邊的情況如何?”
波陽是饒州府城,也在鄱陽湖邊不遠。
“情況糟糕,可能比我們江州還難。鄱陽湖、樂水、安江、昌江等境內各條河流湖泊都發了水。”
“幸存的百姓大多逃到了萬年和德興。”
“隻有少數漁民船家從水路到了咱們江州和洪州方向。”
“不過,流民們說饒州王應該還在,但聽說他受了很重的傷。”
劉懷仁把自己知道的消息盡數告知了宋揚。
宋揚隻能歎息一聲,現在實在沒有餘力久遠饒州百姓。
“若有逃難百姓過來盡量安置吧。”
這是宋揚唯一能做的。
從水路聊到了饒州,之後才談起了都昌的發展。
崔強到了以後,已經幫劉懷仁建立了分片安置和隔離區。
幸運的是,都昌並沒有爆發疫病。
目前都昌已有一萬兩千多人口,食物和水源維持到秋收不成問題。
加之鄱陽湖的水產補給,按照劉懷仁的說法,還能再接收個兩三千人。
“城市重建工作開始了嗎?”
“回王爺,已經部分開始了。”
都昌新城在舊址東北二裏的地方。
這邊地勢稍高,北部的洪水並未對此地造成威脅。
都昌新城的重建,正在有序的開展。
按照劉懷仁的計劃,現階段隻進行初步安置工作。
以維護社會穩定和百姓基本生活為主要任務。
等到百姓生活徹底安定了,再進行大規模的城市重建工作。
都昌與江州府城不同。
這邊有宋揚坐鎮,百姓們可以說人心凝聚。
而都昌是江州府湖東唯一幸存的縣城,百姓們在安全感上要差很多。
所以劉懷仁並沒有著急搞重建工作。
“老劉啊!你做的很不錯啊!”
宋揚感覺這個其貌不揚的家夥真是有兩把刷子。
能夠因地製宜的開展都昌的災後生產生活。
“王爺謬讚,下官隻是做好分內之事罷了。”
大胡子縣令站起身恭敬的說道。
劉懷仁這家夥因為長相問題,向來不受上司待見。
但他又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有誌青年。
所以平日裏沒事兒就給宋揚這位王爺寫封信。
希望走王爺的路子發展發展。
宋揚的原身對劉懷仁的信每次都會收,這讓劉懷仁以為王爺對自己的能力還是欣賞的。
實際上原身連他長什麽樣都不想記起來,完全是因為字寫得好看,把他的信當收藏品收了起來……
當然,現在的宋揚對他是真的很欣賞。
“老劉啊。坐,快坐下說話。非常時期,不必多禮。”宋揚笑著壓壓手道。
“老劉啊,本王問你,你可知這次讓你們來開會的主要目的是什麽?”
劉懷仁搖搖頭表示不知。
他知道王爺這麽問肯定是要自己說的,無論自己說知道還是不知道。
“各縣重建和流民安置,還有糧食管控等緊急狀態下的措施是必須要討論的事情。”
“但更重要的是本王想進行土地改革。”
宋揚說道這裏,劉懷仁明顯深情鄭重了一些。
“本王的想法是……”
宋揚把自己原來分地的想法說了出來,然後看向劉懷仁問道:
“老劉啊,你覺得本王這麽做對嗎?”
劉懷仁半晌沒說話,宋揚也沒催他。
直到小倩端來了一壺新茶,劉懷仁才開口道:
“王爺這般做法……對也不對。”
宋揚一愣道:“這是何意?”
他的第一反應劉懷仁是要和稀泥,可是看他想了這麽就也不像。
劉懷仁整理了一下言語,繼續說道:“王爺。當下這般局勢,分地比必然之舉。”
“每人五十畝雖然不少,但也並不算過分。”
“可是王爺,這種分地的方法不能長久。”
“不然整個江州分出去也不夠。”
“而且江州在王爺的帶領下一定會發展的很快,日後必然會成為江南百姓趨之若鶩的匯集地。”
“到時候難道所有百姓都要分地嗎?”
“況且,如此輕易的得到土地,隻會讓百姓們失去動力。”
“久而久之甚至產生不勞而獲的想法。”
劉懷仁巴拉巴拉說了一堆。
宋揚也不插嘴,就靜靜的聽著。
“所以王爺,地咱們要分,但要換一個分法。”
劉懷仁說道這裏終於停頓了下來。
宋揚饒有興致的問道:“換個什麽分法細細說來。”
“獎勵耕織!”
劉懷仁重重的說了四個字。
之後便是一番解釋。
按照劉懷仁的想法,土地是要分給百姓們的。
但是必須是以獎勵的形式分下去。
簡單來說,就是你在災後重建工作中出多大力,就得多少土地。
這出力的方麵包括重建、耕種、紡織等各種工作。
百姓們得到了土地,但卻不會失去主觀能動性。
同時,因為這次分地是獎勵性質的。
也就說這次分地以後,不會在對所有人進行大規模分地。
所以,日後百姓們若是想要更多的土地,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勞動。
積極性這便調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