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我給你們父子一個機會,現在你寫一份投名狀,今後歸順在我帳下效力,我可以嚐試救回你父親的性命。”


    劉儼查看了一下昏迷不醒的太史慈,發現他渾身發燙,渾身冒著虛汗,一直在發熱高燒。


    其次身上散發著惡臭,這事身患癰疽,膿瘡爆裂,所散發出的味道。


    而且嘴角還有嘔吐物,顯然還伴有腸胃疾病。


    在漢末這個沒有消炎藥的時代,太史慈身患如此重病,不死才怪了。


    估計沒幾個人能夠救回他,即便是神醫華佗,張仲景也未必能夠妙手回春。


    但劉儼卻有些偏方,因為他前世在苗疆山區生活過多年,從而跟著當地的苗醫,學到不少應急治病手段。


    要知道苗疆山區,山高路遠,醫學落後,全靠世代相傳的苗醫,采藥救活當地百姓。


    上次在沔陽,劉儼就是靠自己掌握的偏方,延續了沔陽縣令向聖傳的肺病。


    從而獲得向家的友誼,若不是劉儼的救治,向聖傳這會隻怕已經一命嗚呼了。


    太史亨怔怔的看著劉儼,驚喜的說:“隻要將軍救活家父,我太史亨願意為將軍做牛做馬,在所不辭。”


    太史亨便跪倒在地,當眾起誓,並表示願意寫下效忠的投名狀。


    “那就立即把汝父抬進哨所之內。”劉儼吩咐一聲,對徐庶道:“勞煩軍師處理城中之事。”


    “廖化,你現在去找幾個醫師過來,然後給我準備以下藥材,還有刀線,以及大小水缸,硝石……”


    劉儼接下來又吩咐廖化,準備了一大批所需物品。


    “立即把哨所內的火盆撤下去。”由於太史慈一直高燒發冷,太史亨在城門的哨所內,竟然燒了好幾大盆炭火,把房間烘烤的一陣悶熱。


    熟不知這樣做,反而進一步加劇太史慈病情,並催化了他後背所生的癰疽。


    劉儼的治療方法看似簡單,但在這個時代,絕對是聞所未聞。


    首先他讓廖化找來硝石,說來也是太史慈命不該絕,亦或者有神仙之稱的於吉,真是一個神仙。


    他給太史慈批命,遇破軍命格之人則吉,這點可謂一語中的。


    十幾年前,太史慈初來揚州,有誌難伸,後遇到孫策,一飛衝天,成就名將之名。


    如今病入膏肓的他,若沒有遇上劉儼,他的生命也將落幕在建安十一年,終年四十一歲。


    然而,就在這生命垂危之際,他遇上同樣破軍命格的劉儼,身為一個重生者,劉儼本身就跟授業恩師李當之,學過一些基礎醫術。


    加上前世又學過一些苗醫,雖然不是什麽神醫,但劉儼卻做了一次開天辟地的縫合手術。


    首先他利用硝石成冰的原理,把高燒不退的太史慈,用冰塊進行了物理降溫。


    之後,他用鋒利的匕首,把太史慈後背迸發的一片癰疽挖出,小的傷口上了金瘡藥,大的傷口直接進行縫合。


    再次,開出退燒的藥方,以及調理腸胃的藥方,讓醫工熬製冷卻之後,利用輸液的方式,輸入了太史慈的體內。(劇情需要,請勿噴。)


    經過劉儼這一套眼花繚亂的救治,太史慈身上的高燒,明顯開始在退卻,整個人的氣息也開始平緩了起來。


    但劉儼知道,這隻是表象,太史慈能不能挺過來,還得看,他的求生能力,以及明天能否醒來。


    不管怎麽樣,劉儼的手段,卻讓一直在旁的太史亨,以及那幾名打下手的醫工,看的瞠目結舌,完全不敢相信。


    “老朽行醫三十多年,從未見過將軍這般的醫術,佩服,佩服啊!”下稚有名的名醫周智,事後由衷的向劉儼拱手叩拜,表示著欽佩之意。


    “周醫師過獎了,吾所學比起吾師尊,不過是一些皮毛罷了。”劉儼自謙的一笑,隨即把他師承華佗一脈說了出來。


    實際上這個時候,神醫華佗的名聲,在中原一帶,早已經聲名大噪,即便在荊揚二州,也是頗有聲名。


    “不想明公竟是華神醫門下弟子,是某有眼不識泰山矣。”太史亨本就被劉儼精湛的醫術所折服,這會雖然仍然擔憂著昏迷不醒的父親。


    但卻對劉儼充滿信心,也堅信父親定可闖過這一關。


    太史亨很小的時候,母親早逝,他一直跟著太史慈在軍中長大,父子二人感情深厚。


    太史慈他從小就十分嚴格,就是希望他能夠繼承家業,光耀太史家的門楣。


    故太史亨雖然年輕,卻從小養成堅韌的性格,信守承諾,更是太史家的家風。


    要知道早年太史慈避禍遼東時期,老母尚在東萊老家,因為經常得到北海相孔融的接濟。


    太史慈返家之時,正好遇上黃巾叛軍圍攻北海,太史慈單槍匹馬前往救援,就是為了回報孔融救濟老母之恩。


    幾次往來賊軍之中,為孔融報信,並引來當時的平原劉備援助,從而解了北海之圍。


    事後,太史慈攜老母親投奔揚州刺史劉繇帳下,蹉跎多年不被重用。


    可即便是在劉繇戰敗逃跑之後,太史慈也不離不棄,始終忠心耿耿。


    直至與孫策相遇,二人一場血戰,被孫策義氣折服,而效力與帳下。


    可惜的是,孫策英年早逝,太史慈最終在建昌都尉任上,足足呆了七年之久,直至病死任上,再無所作為。


    “元複,不必客氣,今後你我袍澤也。”劉儼擺手一笑,表達了自己對其父子二人的禮敬之意。


    太史慈的建昌都尉是孫策封的,而太史亨如今身上並沒有官職,隻是作為太史慈的親衛,跟在太史慈身旁學習戰陣統兵之道。


    “承蒙明公厚恩,某必當誓死相報。”太史亨躬身一拜,表麵了他的態度與立場,雖然太史亨沒有喊劉儼主公。


    但在他的心中,卻依舊把劉儼認作了主公,之所以沒有喊主公,自是因為他在等待父親脫離危險的那一刻。


    不久,甘寧率軍平定城中戰事,與徐庶趕到城門哨所。


    “主公,俘虜一千五百敵軍,如何處置?”徐庶請示道。


    “元複,你怎麽看?”劉儼並沒有急著回答,而是看向太史亨。


    太史亨稍作沉吟,開口說:”“於公來說,明公對敗軍俘虜如何處置都不為過,於私某與這些士卒曾為袍澤,自是希望明公可以從輕處置。”


    “那這批士卒,就交由元複處置,去留皆由你定奪。”


    劉儼想要收服太史亨為自己所用,自然需要給予恩澤,也要讓他看到自己的胸襟氣魄。


    太史亨一愣,有些不敢相信,劉儼竟然對自己如此深信不疑。


    “明公心胸如海,讓某折服。”太史亨拱手一拜,說:“吾父就勞煩明公照顧,某這就去說服眾人,歸順明公麾下。”


    “興霸,帶元複前往營地。”劉儼欣然,讓甘寧領太史亨而去。


    “此子仁孝,大義守節,不失為可造之才。”徐庶看著離去的太史亨,頷首稱讚道。


    “還需曆練一二,方堪重用。”劉儼點點頭,太史亨的表現,總體還不錯,但比起其父太史慈來說,顯然相差甚遠。


    說來也是奇怪,年齡相當的甘寧、太史慈二人,都是江東虎將,但膝下子女,卻都有所不如。


    說句虎父犬子或許有些過於貶低,但事實相比起父輩,兩家人的後代,確實相差甚遠。


    “主公,那太史慈乃江東名將,即便主公救下他性命,隻怕此人也未必肯投效啊。”


    徐庶這會早已知道,劉儼一入城,花費精力所救之人,正是江東大將太史慈。


    這樣成名已久,又在孫家效力多年的大將,必然看重名聲氣節,即便有心投效。


    也必然難以逾越心中那道關卡。


    “軍師所言有理,所以咱們必須想個計策,斷了他的後路才是。”對於劉儼來說,太史慈顯然是一條大魚,既然入了他的網兜,豈能讓他溜了的道理?


    【作者題外話】:求收藏,求銀票!


    求收藏,求銀票!


    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我是劉皇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末逐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末逐鹿並收藏三國之我是劉皇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