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英、令儀姐,剛剛接到戰報,下稚城遭到江東敵軍的攻擊,我已經決定出兵救援,需要馬上就走。”
劉儼的話語剛落,剛剛還掩嘴輕笑的二女,一時都變了臉色。
“玄之,妾身知道你是做大事的人,但上了戰場,千萬小心,妾身等你回來。”大喬對於這樣的分別,其實早已經習慣。
既然無法阻攔,也隻能坦然麵對。
“夫君,對不起,對不起,以後妾身再也不使性子了。”黃月英的眼淚再次低落,抱著劉儼的手臂,後悔不已。
“傻丫頭,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在我心中,你永遠都是那個美麗聰明的丫頭。”劉儼笑著伸手,為她擦拭著淚珠,笑道:“等我回來,我們再洞房花燭夜,到時候我們一起生兒育女。”
“好……”黃月英更咽著連連點頭,抱著劉儼卻不願鬆手。
“月英妹妹,讓玄之走吧,將士們還在等著他。”大喬雖然不舍,但作為一個過來人,她其實更懂得取舍。
劉儼心懷大誌,注定是要做大事的人,她們作為女人,是不可能攔下男人的步伐。
“夫君,別忘了,我和姐姐在家等你。”第一次體會到分別之苦的黃月英,看著劉儼離去的背影,心痛如絞,眼淚婆娑的痛哭不止。
“傻丫頭,別傷心了,玄之是統軍的大將,他不會有事的,我們安心等他回來便是。”
大喬抱著倚門而立的黃月英,又是好一陣安慰。
黃月英對劉儼用情至深,才會如此傷心難過,大喬自是心中清楚,也為劉儼能夠得到黃月英的真情而高興。
對於大喬來說,這樣的分別,在她的人生之中,早已經習以為常,她相信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姐姐,我就是擔心,害怕……”撲在大喬懷中的黃月英,訴說著心中的擔憂。
“我知道的……”大喬拍著她的後背,柔聲的寬慰著她。
下稚縣城。
經過三日的連番進攻,統率兩千人馬攻城的江東大將,建昌都尉太史慈,一舉攻下下稚縣城。
下稚縣長、縣尉等官吏,城破之下,慘遭俘虜。
臉色蒼白,虛汗如雨落下的太史慈,強撐著身體疾病帶來的痛楚,策馬來到了下稚城門之下。
看著攻入城中的士卒,太史慈強作歡笑的朗聲喊道:“立即審訊投降官吏,把新糧種子帶回去,還有把下稚能夠帶走的所有東西,統統給我收攏帶走。”
身高七尺七寸的太史慈,身形魁梧,高額闊麵,劍眉星目,相貌堂堂,頷下留有一縷長須,更添威嚴神采。
一身魚鱗甲,手持畫戟的太史慈,話語剛剛落下,眼前一黑的他,突然一頭栽下了馬背。
“將軍,將軍……”太史慈突然的落馬,讓城門下的士卒亂成一團。
原來這幾日,太史慈為鼓舞士氣,頂著這秋天的烈日,帶著病體,親自在城下督戰攻城,三日來不曾合眼的他,一直喝著生水,吃著殘羹剩飯,與士卒同甘共苦。
也正是他這份拚命勁頭,激勵著三軍將士,人人爭先,最終攻下下稚縣城。
這次他率軍攻打下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建昌都尉府治下六縣,夏秋幹旱兩個月,數縣顆粒無收。
二是他接到消息,下稚今年推廣種植的新稻種,不但稻穗顆粒飽滿,還耐病蟲,比現在百姓種植的水稻,畝產可以提高一半。
得知這個消息,本身就陷入糧荒的太史慈,也顧不得許多,便率領帳下兩千精兵,對臨近的下稚縣城發動了攻勢。
這場劫掠之戰,對於久經沙場的太史慈來說,不過是一場小的不能再小的戰鬥。
但實際上在出征之前,太史慈就染上熱毒之症,可自幼習武的他,身體素來健壯,所以他壓根都沒當一回事。
然而,自從抵達下稚城下之後,太史慈就一直在發高燒,但他為了攻下城池,他卻一直在強撐。
雖然隨軍的兒子太史亨,也發現父親的身體有變,但太史慈為了不影響軍心士氣,卻下令兒子不可聲張,隻是安排太史亨暗中讓軍中的醫師,給他熬製了一些湯藥。
正所謂病來如山倒,太史慈萬萬沒有想到,正值壯年的他,竟然會被這場疾病奪去生命。
“快,快給我去找醫師來。”焦急的太史亨,抱起昏迷的父親,激動的大聲對左右的親兵吼道。
很快軍中的醫師,以及城中的醫工都陸續請到城門下的哨所。
“老朽無能為力,將軍熱毒攻心,背生癰疽,高燒不退,已然病入膏肓,非藥石能夠生效矣。”
太史亨在便請城中醫師,醫工為父親太史慈診斷之後,得出的結果都是,太史慈的病已經沒救了。
“醫師,敢問吾父,還有多少時日?”太史亨強忍著怒火與哀傷,拉著醫師詢問道。
“最多三五日,將軍還請節哀。”說話的醫師是下稚城中有名的名醫,歎了口氣的他,背著行囊而去。
“父親,父親……”聞言之下的太史亨,一臉慟哭的跪在昏迷不醒的太史慈席子前,哀傷的不能自己。
太史亨今年年僅十七歲,還隻是一個未成家的少年,而他父親太史慈,也才四十一歲,正當年富力強,建功立業的大好年紀。
要知道平日裏,太史慈能夠日食三鬥,身體健壯如牛,更是天生膂力驚人,有百步穿楊之術,能夠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可就是這麽一個如泰山一般的大漢,轉眼就要一命嗚呼,別說身為兒子的太史亨無法接受。
軍中的將士得知這個消息,無不是悲傷不已,紛紛大哭不止,一時下稚城中哀嚎一片。
僅僅過去兩日,病榻上的太史慈,原本紅潤正氣的臉龐,便迅速的黯淡消瘦了下去。
這日,有感生命即將逝去的太史慈,突然醒了過來。
看到跪在麵前的兒子,以及手下的一幫兄弟,太史慈的眼中也充滿不甘之色的歎息吼道。
“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帶著三尺長劍,以升於天子階堂。如今所誌未從,奈何卻要死啊!”
“父親……”太史亨悲戚的磕頭喊道:“父親,父親你一定要撐住啊。”
“孩兒已經派人飛馬前往吳郡,請求吳候派江東名醫,前來為下稚為父親治病。”
“噗!”太史慈一口鮮血噴出,抬手指著太史亨,強忍著病痛吼道:“癡兒糊塗,下稚乃險地,再不走,萬劫不複矣。”
“父親,孩兒並非糊塗,隻是父親的身體,現在根本無法移動,孩兒斷不可讓父親再受如此折磨。”
太史亨滿臉淚痕,雖然年少,但太史亨對待病痛的太史慈,卻是至孝,為了父親,寧死他也無憾。
“天命如此,為之奈何?”太史慈仰天發出一聲長歎,腦海之中忽然想起十年前,他曾在吳郡遇到的太平道人於吉。
太平道人於吉在江東各郡,有神仙之名,往來吳會(吳郡,會稽)各地,為人看相批命,製作符水以治病,為此百姓皆把於吉視作神仙。
當年的太史慈跟隨小霸王孫策征伐吳郡嚴白虎,得知於吉大名,有幸拜會過。
於吉曾給太史慈批命說:“將軍勇武過人,但恐怕壯誌難以施展,若想要一線生機,就要看將軍的運氣了。”
“切記,遇破軍則吉。”
於吉那句‘遇破軍則吉’,太史慈一直以為,是印證在孫策身上,因為曾經有相士給孫策看相時說過,孫策乃是破軍命格。
事實上太史慈在遇上孫策之後,也正如於吉所言,短短三年的時間,他就從一個降將,一路高升到孫策帳下的頭號大將,官居中郎將,並出任建昌都尉,統轄六縣軍政大權。
但自從孫策遇刺,憤怒之下處死傳道受業的於吉,隨之突然而死,轉眼六年過去。
太史慈在建昌都尉這個位置上,也整整坐了七年之久。
(也就是在這一年,太史慈病逝與任上。既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享年四十一歲。)
【作者題外話】:求收藏,求銀票。
劉儼的話語剛落,剛剛還掩嘴輕笑的二女,一時都變了臉色。
“玄之,妾身知道你是做大事的人,但上了戰場,千萬小心,妾身等你回來。”大喬對於這樣的分別,其實早已經習慣。
既然無法阻攔,也隻能坦然麵對。
“夫君,對不起,對不起,以後妾身再也不使性子了。”黃月英的眼淚再次低落,抱著劉儼的手臂,後悔不已。
“傻丫頭,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在我心中,你永遠都是那個美麗聰明的丫頭。”劉儼笑著伸手,為她擦拭著淚珠,笑道:“等我回來,我們再洞房花燭夜,到時候我們一起生兒育女。”
“好……”黃月英更咽著連連點頭,抱著劉儼卻不願鬆手。
“月英妹妹,讓玄之走吧,將士們還在等著他。”大喬雖然不舍,但作為一個過來人,她其實更懂得取舍。
劉儼心懷大誌,注定是要做大事的人,她們作為女人,是不可能攔下男人的步伐。
“夫君,別忘了,我和姐姐在家等你。”第一次體會到分別之苦的黃月英,看著劉儼離去的背影,心痛如絞,眼淚婆娑的痛哭不止。
“傻丫頭,別傷心了,玄之是統軍的大將,他不會有事的,我們安心等他回來便是。”
大喬抱著倚門而立的黃月英,又是好一陣安慰。
黃月英對劉儼用情至深,才會如此傷心難過,大喬自是心中清楚,也為劉儼能夠得到黃月英的真情而高興。
對於大喬來說,這樣的分別,在她的人生之中,早已經習以為常,她相信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姐姐,我就是擔心,害怕……”撲在大喬懷中的黃月英,訴說著心中的擔憂。
“我知道的……”大喬拍著她的後背,柔聲的寬慰著她。
下稚縣城。
經過三日的連番進攻,統率兩千人馬攻城的江東大將,建昌都尉太史慈,一舉攻下下稚縣城。
下稚縣長、縣尉等官吏,城破之下,慘遭俘虜。
臉色蒼白,虛汗如雨落下的太史慈,強撐著身體疾病帶來的痛楚,策馬來到了下稚城門之下。
看著攻入城中的士卒,太史慈強作歡笑的朗聲喊道:“立即審訊投降官吏,把新糧種子帶回去,還有把下稚能夠帶走的所有東西,統統給我收攏帶走。”
身高七尺七寸的太史慈,身形魁梧,高額闊麵,劍眉星目,相貌堂堂,頷下留有一縷長須,更添威嚴神采。
一身魚鱗甲,手持畫戟的太史慈,話語剛剛落下,眼前一黑的他,突然一頭栽下了馬背。
“將軍,將軍……”太史慈突然的落馬,讓城門下的士卒亂成一團。
原來這幾日,太史慈為鼓舞士氣,頂著這秋天的烈日,帶著病體,親自在城下督戰攻城,三日來不曾合眼的他,一直喝著生水,吃著殘羹剩飯,與士卒同甘共苦。
也正是他這份拚命勁頭,激勵著三軍將士,人人爭先,最終攻下下稚縣城。
這次他率軍攻打下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建昌都尉府治下六縣,夏秋幹旱兩個月,數縣顆粒無收。
二是他接到消息,下稚今年推廣種植的新稻種,不但稻穗顆粒飽滿,還耐病蟲,比現在百姓種植的水稻,畝產可以提高一半。
得知這個消息,本身就陷入糧荒的太史慈,也顧不得許多,便率領帳下兩千精兵,對臨近的下稚縣城發動了攻勢。
這場劫掠之戰,對於久經沙場的太史慈來說,不過是一場小的不能再小的戰鬥。
但實際上在出征之前,太史慈就染上熱毒之症,可自幼習武的他,身體素來健壯,所以他壓根都沒當一回事。
然而,自從抵達下稚城下之後,太史慈就一直在發高燒,但他為了攻下城池,他卻一直在強撐。
雖然隨軍的兒子太史亨,也發現父親的身體有變,但太史慈為了不影響軍心士氣,卻下令兒子不可聲張,隻是安排太史亨暗中讓軍中的醫師,給他熬製了一些湯藥。
正所謂病來如山倒,太史慈萬萬沒有想到,正值壯年的他,竟然會被這場疾病奪去生命。
“快,快給我去找醫師來。”焦急的太史亨,抱起昏迷的父親,激動的大聲對左右的親兵吼道。
很快軍中的醫師,以及城中的醫工都陸續請到城門下的哨所。
“老朽無能為力,將軍熱毒攻心,背生癰疽,高燒不退,已然病入膏肓,非藥石能夠生效矣。”
太史亨在便請城中醫師,醫工為父親太史慈診斷之後,得出的結果都是,太史慈的病已經沒救了。
“醫師,敢問吾父,還有多少時日?”太史亨強忍著怒火與哀傷,拉著醫師詢問道。
“最多三五日,將軍還請節哀。”說話的醫師是下稚城中有名的名醫,歎了口氣的他,背著行囊而去。
“父親,父親……”聞言之下的太史亨,一臉慟哭的跪在昏迷不醒的太史慈席子前,哀傷的不能自己。
太史亨今年年僅十七歲,還隻是一個未成家的少年,而他父親太史慈,也才四十一歲,正當年富力強,建功立業的大好年紀。
要知道平日裏,太史慈能夠日食三鬥,身體健壯如牛,更是天生膂力驚人,有百步穿楊之術,能夠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可就是這麽一個如泰山一般的大漢,轉眼就要一命嗚呼,別說身為兒子的太史亨無法接受。
軍中的將士得知這個消息,無不是悲傷不已,紛紛大哭不止,一時下稚城中哀嚎一片。
僅僅過去兩日,病榻上的太史慈,原本紅潤正氣的臉龐,便迅速的黯淡消瘦了下去。
這日,有感生命即將逝去的太史慈,突然醒了過來。
看到跪在麵前的兒子,以及手下的一幫兄弟,太史慈的眼中也充滿不甘之色的歎息吼道。
“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帶著三尺長劍,以升於天子階堂。如今所誌未從,奈何卻要死啊!”
“父親……”太史亨悲戚的磕頭喊道:“父親,父親你一定要撐住啊。”
“孩兒已經派人飛馬前往吳郡,請求吳候派江東名醫,前來為下稚為父親治病。”
“噗!”太史慈一口鮮血噴出,抬手指著太史亨,強忍著病痛吼道:“癡兒糊塗,下稚乃險地,再不走,萬劫不複矣。”
“父親,孩兒並非糊塗,隻是父親的身體,現在根本無法移動,孩兒斷不可讓父親再受如此折磨。”
太史亨滿臉淚痕,雖然年少,但太史亨對待病痛的太史慈,卻是至孝,為了父親,寧死他也無憾。
“天命如此,為之奈何?”太史慈仰天發出一聲長歎,腦海之中忽然想起十年前,他曾在吳郡遇到的太平道人於吉。
太平道人於吉在江東各郡,有神仙之名,往來吳會(吳郡,會稽)各地,為人看相批命,製作符水以治病,為此百姓皆把於吉視作神仙。
當年的太史慈跟隨小霸王孫策征伐吳郡嚴白虎,得知於吉大名,有幸拜會過。
於吉曾給太史慈批命說:“將軍勇武過人,但恐怕壯誌難以施展,若想要一線生機,就要看將軍的運氣了。”
“切記,遇破軍則吉。”
於吉那句‘遇破軍則吉’,太史慈一直以為,是印證在孫策身上,因為曾經有相士給孫策看相時說過,孫策乃是破軍命格。
事實上太史慈在遇上孫策之後,也正如於吉所言,短短三年的時間,他就從一個降將,一路高升到孫策帳下的頭號大將,官居中郎將,並出任建昌都尉,統轄六縣軍政大權。
但自從孫策遇刺,憤怒之下處死傳道受業的於吉,隨之突然而死,轉眼六年過去。
太史慈在建昌都尉這個位置上,也整整坐了七年之久。
(也就是在這一年,太史慈病逝與任上。既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享年四十一歲。)
【作者題外話】:求收藏,求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