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隊友是個古怪的家夥,從他到這裏的第一天我就看出來了。
這並不是因為他長得太醜,恰恰相反,那男人是個漂亮的高個子,輪廓分明,英俊得像希臘雕像,一頭閃閃亮亮的金發,身材挺拔,簡直是標準的雅利安美男子。而且他的出身一定也不差,光看名字“羅斯托克·馮·波特曼”就知道他有貴族的血統。
可就是這樣一個出眾的男人,竟然會和我們這樣普普通通的平民士兵一起待在樸素的營房裏,吃著僅能果腹的飯菜,在刮風下雨的時候照常站崗。有人偷偷議論,他似乎是犯了什麽錯才被發配到這裏來的,不過這消息從來沒有被確認過。
從他第一天到這裏我就知道他不討人喜歡,因為他對任何人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不管是善意或惡意的,他都非常冷淡地三言兩語打發掉了,所以到後來幾乎沒有人跟他打什麽交道。而我之所以能和這位先生產生交集,全都是因為他是我的臨鋪。
那天我回到營房的時候,他正靠在放櫃子的窗前,默默地凝視著落日的暗紅色,麵無表情。我有些不自然地咳嗽了兩聲,然後告訴他我想拿我的杯子。
“啊,真抱歉。”他仿佛是從沉思中醒過來似的,退開了幾步,“請吧,需要我幫忙嗎?”
我看到他俊美的臉上露出了一種令人愉快的笑容,很有魅力。他其實沒有傳說中那麽冷漠,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麽他總是用疏遠的態度對待其他人。
這以後他偶爾也會和我簡單地聊上幾句。他的談吐一點也不像其他人那樣總是圍繞女人和這場戰爭,他會和我談一些古典音樂方麵的知識,還有很多我沒看過的書。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一些以前從未聽過的東西,慢慢地感覺到這個男人也不像我想象中那麽難以相處。
我們逐漸熟識起來以後,我曾經問他為什麽單單和我較為接近,他又露出迷人的笑容:“因為我喜歡你黑色的頭發和藍色的眼睛。”
他好像在敷衍我,又像是真的。他對任何事的態度都是那麽輕飄飄的,似乎沒有什麽東西能引起他的注意。但我又偶然發現他也有重視的東西,那就是每個月會定時出去寄信,每次都是薄薄的一張紙,鄭重地疊好以後放進信封裏,然後寫上某個位於巴黎的地址。這樣的習慣直到我和他分開為止都沒有改變。
柏林不時會有人來見他,但他總是不到五分鍾就回來了,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我曾經旁敲側擊地探過他的口風,可是沒有得到任何答案。
於是我終於放棄了對他的研究,漸漸習慣了他的存在。
我們在法國的逍遙日子在保盧斯第六集團軍被蘇聯人逼入困境的時候結束了,在接到增援命令後,整個師都拔營上路,趕赴東線戰場。雖然對未來的戰鬥有一絲畏懼,但更多的人都認為這是向元首效忠的最好機會,他們滿懷信心,整裝待發,可我發現我的臨鋪在誓師的時候卻帶著厭倦的神情。
“你不想去嗎?”後來我私下問他,“難道你不想為元首贏得這場戰爭?”
“我的要求可不高。”他用開玩笑的口氣跟我說,“我隻想活下去!”
這樣消極的話如果傳到長官的耳朵裏就糟糕了!他一定會被處分的!我很不放心地警告了他,然後開始整理自己的行李。
事實證明,他的話真的非常現實。
當我們趕到斯大林格勒附近的時候,保盧斯第六集團軍和“頓河”集團軍已經被打得一塌糊塗,蘇聯人又氣勢洶洶地朝我們挺進。哈爾科夫的每個陣地的泥土都被炮彈炸翻了,死的人不計其數,我甚至親眼看到在離自己最多十米的地方有人被炸斷了雙腿,血肉模糊地翻滾著。
我怕得要死,卻又告訴自己不能丟黨衛隊的臉,每次的衝鋒都像傻子似的朝前跑。我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蘇聯人,每天晚上我都能聞到自己身上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兒。
我們這個連隊死的人越來越多,然而羅斯托克·馮·波特曼卻一直毫發無傷。我知道他常常待在戰壕裏躲避督戰隊的監視,但是碰上肉搏的時候他卻比誰都勇猛!他能找到最安全的位置,也能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拚出全力!
我知道他不是個膽小鬼,他隻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隻想活下去”。
俄羅斯的天氣冷得讓人發瘋,我們收集了所有的燃料,把能穿的都套在了身上,一個挨一個地擠在一起取暖。這天晚上,我冷得夠嗆,實在睡不著,看見那個金發男人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用裹著布條的手攥住鉛筆困難地寫著什麽,然後又像往常那樣鄭重地疊好,放進信封,揣進了懷裏。我越過熟睡的人,悄悄爬到他身邊。
“你還在寫信嗎?”我掏出殘留的半個煙卷遞給他,“是不是給你的情人?”
他衝我露出微笑:“是我最重要的人。”
“為什麽沒看到有回信?”
“因為現在他不在巴黎。”這個現在滿臉胡子和汙穢的男人告訴我,“不過等我回去就能見到他了。”
“回去?”我冷笑起來,“如果能活著從這鬼地方離開,倒真是謝天謝地!”
“當然,我會回去的!”他輕輕地說道,像描述一件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必須回去,我還得見見他……”
他的藍色眼睛裏流露出一種奇異的光彩,這一瞬間我閃過一個念頭:哪怕我們全都葬身戰場,這個男人依舊能爬出死屍堆,朝著回家的路搖搖晃晃地走下去。
我們沒有像前麵兩個集團軍一樣被消滅在俄羅斯的土地上,但是傷亡慘重,剛出發時為元首立下的誌向一天比一天淡薄。我比以往更加思念遠在慕尼黑的父母和美麗的海倫,而我的隊友依舊保持著他的原則,在一次次的激戰中努力活下去。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竟然也開始效法他。因為……我也想活下去。
不斷有熟悉的麵孔死在我們麵前,戰爭的殘酷能輕易毀掉人的勇氣和理智,隻剩下瘋狂!可我身旁的那個男人卻始終保有著該死的冷靜,細心地分析著一切在戰場上對自己有利的條件,他甚至可以用帶著餘溫的戰友的屍體來為自己擋子彈。
我緊緊跟著他,因為這樣生存的幾率才更大。
好運一直跟隨著我們直到1944年底,在一場大戰後,我們被蘇聯人俘虜了。
戰俘的生活簡直隻能用地獄來形容,我們像狗一樣被圈禁起來,滿腔仇恨的蘇聯人對我們任意打罵,食物冰冷而且稀少,每個人都被指派了繁重的勞動,我們每天都累得倒下就睡著了。戰俘營裏也沒有齊備的醫療設施,傷員們在不斷地死去。
我開始後悔為什麽要來參加這場愚蠢的戰爭,為了一個人的瘋狂理想而葬送了自己的一生。我不斷地祈求上帝一定要讓我有機會回去,我想見見媽媽和海倫,哪怕隻看一眼……
絕望成了這裏的主色調,但還是有一個人例外。
波特曼沉默地忍受著這裏非人的虐待,與在戰場上的堅持一樣,他還是那麽冷靜地分析著周圍的條件,然後抓住一切機會活下去。
他在被俘的時候受了點傷,下頜和脖子上還裹著紗布,可是他依舊照常幹活,對蘇聯士兵的打罵表現出驚人的謙卑,幾乎讓我懷疑以前那個高傲的男人是不是已經死了。但事實證明他比我們都要聰明,沒有一個人比他在這個地方待得更好,有時候他甚至能和看守我們的士兵聊上幾句。
命運終於回報了他的付出。大約在三個月以後,我們聽到了一個交換少量戰俘的消息。某個將軍——我們也不明白是誰——願意用手中的蘇聯戰俘交換一定數量的德國戰俘,受重傷的人和士官優先。
就在那天晚上,我看到波特曼在大家熟睡以後偷偷地溜到了營房外麵,用布條蘸滿燈裏的煤油,然後再若無其事地回來,這樣的情況起碼持續了三天。
一開始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麽,但是一個星期後聽人說他被燒傷了,是在幫夥房做事的時候被竄起的火苗舔著了衣服,原本還沒好的傷就更重了。
我一下子全明白了,但我並不想告訴別人這是怎麽回事。不知道為什麽,我隻是很羨慕他。
又過了兩個星期,交換戰俘的名單下來了,我在第三頁第七行找到了羅斯托克·馮·波特曼的名字。
現在,他終於可以去見自己最重要的人了吧?
我擠出欣喜和失望交雜的人群,抬頭望著灰蒙蒙的天空,突然想到,也許自己得在將來的日子裏更加堅強,因為我也有必須活下去的理由。
這並不是因為他長得太醜,恰恰相反,那男人是個漂亮的高個子,輪廓分明,英俊得像希臘雕像,一頭閃閃亮亮的金發,身材挺拔,簡直是標準的雅利安美男子。而且他的出身一定也不差,光看名字“羅斯托克·馮·波特曼”就知道他有貴族的血統。
可就是這樣一個出眾的男人,竟然會和我們這樣普普通通的平民士兵一起待在樸素的營房裏,吃著僅能果腹的飯菜,在刮風下雨的時候照常站崗。有人偷偷議論,他似乎是犯了什麽錯才被發配到這裏來的,不過這消息從來沒有被確認過。
從他第一天到這裏我就知道他不討人喜歡,因為他對任何人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不管是善意或惡意的,他都非常冷淡地三言兩語打發掉了,所以到後來幾乎沒有人跟他打什麽交道。而我之所以能和這位先生產生交集,全都是因為他是我的臨鋪。
那天我回到營房的時候,他正靠在放櫃子的窗前,默默地凝視著落日的暗紅色,麵無表情。我有些不自然地咳嗽了兩聲,然後告訴他我想拿我的杯子。
“啊,真抱歉。”他仿佛是從沉思中醒過來似的,退開了幾步,“請吧,需要我幫忙嗎?”
我看到他俊美的臉上露出了一種令人愉快的笑容,很有魅力。他其實沒有傳說中那麽冷漠,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麽他總是用疏遠的態度對待其他人。
這以後他偶爾也會和我簡單地聊上幾句。他的談吐一點也不像其他人那樣總是圍繞女人和這場戰爭,他會和我談一些古典音樂方麵的知識,還有很多我沒看過的書。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一些以前從未聽過的東西,慢慢地感覺到這個男人也不像我想象中那麽難以相處。
我們逐漸熟識起來以後,我曾經問他為什麽單單和我較為接近,他又露出迷人的笑容:“因為我喜歡你黑色的頭發和藍色的眼睛。”
他好像在敷衍我,又像是真的。他對任何事的態度都是那麽輕飄飄的,似乎沒有什麽東西能引起他的注意。但我又偶然發現他也有重視的東西,那就是每個月會定時出去寄信,每次都是薄薄的一張紙,鄭重地疊好以後放進信封裏,然後寫上某個位於巴黎的地址。這樣的習慣直到我和他分開為止都沒有改變。
柏林不時會有人來見他,但他總是不到五分鍾就回來了,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我曾經旁敲側擊地探過他的口風,可是沒有得到任何答案。
於是我終於放棄了對他的研究,漸漸習慣了他的存在。
我們在法國的逍遙日子在保盧斯第六集團軍被蘇聯人逼入困境的時候結束了,在接到增援命令後,整個師都拔營上路,趕赴東線戰場。雖然對未來的戰鬥有一絲畏懼,但更多的人都認為這是向元首效忠的最好機會,他們滿懷信心,整裝待發,可我發現我的臨鋪在誓師的時候卻帶著厭倦的神情。
“你不想去嗎?”後來我私下問他,“難道你不想為元首贏得這場戰爭?”
“我的要求可不高。”他用開玩笑的口氣跟我說,“我隻想活下去!”
這樣消極的話如果傳到長官的耳朵裏就糟糕了!他一定會被處分的!我很不放心地警告了他,然後開始整理自己的行李。
事實證明,他的話真的非常現實。
當我們趕到斯大林格勒附近的時候,保盧斯第六集團軍和“頓河”集團軍已經被打得一塌糊塗,蘇聯人又氣勢洶洶地朝我們挺進。哈爾科夫的每個陣地的泥土都被炮彈炸翻了,死的人不計其數,我甚至親眼看到在離自己最多十米的地方有人被炸斷了雙腿,血肉模糊地翻滾著。
我怕得要死,卻又告訴自己不能丟黨衛隊的臉,每次的衝鋒都像傻子似的朝前跑。我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蘇聯人,每天晚上我都能聞到自己身上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兒。
我們這個連隊死的人越來越多,然而羅斯托克·馮·波特曼卻一直毫發無傷。我知道他常常待在戰壕裏躲避督戰隊的監視,但是碰上肉搏的時候他卻比誰都勇猛!他能找到最安全的位置,也能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拚出全力!
我知道他不是個膽小鬼,他隻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隻想活下去”。
俄羅斯的天氣冷得讓人發瘋,我們收集了所有的燃料,把能穿的都套在了身上,一個挨一個地擠在一起取暖。這天晚上,我冷得夠嗆,實在睡不著,看見那個金發男人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用裹著布條的手攥住鉛筆困難地寫著什麽,然後又像往常那樣鄭重地疊好,放進信封,揣進了懷裏。我越過熟睡的人,悄悄爬到他身邊。
“你還在寫信嗎?”我掏出殘留的半個煙卷遞給他,“是不是給你的情人?”
他衝我露出微笑:“是我最重要的人。”
“為什麽沒看到有回信?”
“因為現在他不在巴黎。”這個現在滿臉胡子和汙穢的男人告訴我,“不過等我回去就能見到他了。”
“回去?”我冷笑起來,“如果能活著從這鬼地方離開,倒真是謝天謝地!”
“當然,我會回去的!”他輕輕地說道,像描述一件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必須回去,我還得見見他……”
他的藍色眼睛裏流露出一種奇異的光彩,這一瞬間我閃過一個念頭:哪怕我們全都葬身戰場,這個男人依舊能爬出死屍堆,朝著回家的路搖搖晃晃地走下去。
我們沒有像前麵兩個集團軍一樣被消滅在俄羅斯的土地上,但是傷亡慘重,剛出發時為元首立下的誌向一天比一天淡薄。我比以往更加思念遠在慕尼黑的父母和美麗的海倫,而我的隊友依舊保持著他的原則,在一次次的激戰中努力活下去。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竟然也開始效法他。因為……我也想活下去。
不斷有熟悉的麵孔死在我們麵前,戰爭的殘酷能輕易毀掉人的勇氣和理智,隻剩下瘋狂!可我身旁的那個男人卻始終保有著該死的冷靜,細心地分析著一切在戰場上對自己有利的條件,他甚至可以用帶著餘溫的戰友的屍體來為自己擋子彈。
我緊緊跟著他,因為這樣生存的幾率才更大。
好運一直跟隨著我們直到1944年底,在一場大戰後,我們被蘇聯人俘虜了。
戰俘的生活簡直隻能用地獄來形容,我們像狗一樣被圈禁起來,滿腔仇恨的蘇聯人對我們任意打罵,食物冰冷而且稀少,每個人都被指派了繁重的勞動,我們每天都累得倒下就睡著了。戰俘營裏也沒有齊備的醫療設施,傷員們在不斷地死去。
我開始後悔為什麽要來參加這場愚蠢的戰爭,為了一個人的瘋狂理想而葬送了自己的一生。我不斷地祈求上帝一定要讓我有機會回去,我想見見媽媽和海倫,哪怕隻看一眼……
絕望成了這裏的主色調,但還是有一個人例外。
波特曼沉默地忍受著這裏非人的虐待,與在戰場上的堅持一樣,他還是那麽冷靜地分析著周圍的條件,然後抓住一切機會活下去。
他在被俘的時候受了點傷,下頜和脖子上還裹著紗布,可是他依舊照常幹活,對蘇聯士兵的打罵表現出驚人的謙卑,幾乎讓我懷疑以前那個高傲的男人是不是已經死了。但事實證明他比我們都要聰明,沒有一個人比他在這個地方待得更好,有時候他甚至能和看守我們的士兵聊上幾句。
命運終於回報了他的付出。大約在三個月以後,我們聽到了一個交換少量戰俘的消息。某個將軍——我們也不明白是誰——願意用手中的蘇聯戰俘交換一定數量的德國戰俘,受重傷的人和士官優先。
就在那天晚上,我看到波特曼在大家熟睡以後偷偷地溜到了營房外麵,用布條蘸滿燈裏的煤油,然後再若無其事地回來,這樣的情況起碼持續了三天。
一開始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麽,但是一個星期後聽人說他被燒傷了,是在幫夥房做事的時候被竄起的火苗舔著了衣服,原本還沒好的傷就更重了。
我一下子全明白了,但我並不想告訴別人這是怎麽回事。不知道為什麽,我隻是很羨慕他。
又過了兩個星期,交換戰俘的名單下來了,我在第三頁第七行找到了羅斯托克·馮·波特曼的名字。
現在,他終於可以去見自己最重要的人了吧?
我擠出欣喜和失望交雜的人群,抬頭望著灰蒙蒙的天空,突然想到,也許自己得在將來的日子裏更加堅強,因為我也有必須活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