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鞘上滿刻春日百花,溫柔得與那劍身太不相稱,遠遠望去,像是沉甸甸的花枝。
他手間一動,握住劍柄,抽出一寸鋒芒。
劍刃雪亮,霎時光華如朝陽初起!
葉棠不由得讚嘆一聲果然好劍,站起身走了幾勢最簡單的三才劍法,覺得這孤煙劍十分符合“大巧若拙”四字。看似笨重,但劍式卻能兼收並蓄,可惜落在自己手中卻是浪費,如果是一名天才劍者得之,興許能有大收穫。
大象希形,大音希聲,武學練至最高境界,恐怕也是不在藉助有形之物才能發揮效用。但而今武林,恐怕能達到這樣程度的人寥寥無幾。
十二樓的折花手,或可以之相稱……
正在沉思,眼前有人靠近,葉棠一抬頭,聽見鍾不厭問他:“劍如何?”
“是一把好劍。”葉棠道,還劍入鞘,重新放在桌案上,“可惜我不會劍法,它在我手中發揮不出效用——你此前說為孤煙覓得良主,現在後悔了嗎?”
鍾不厭神色淡淡的,看不出情緒,隻道:“一十七歲而已,倘若你哪天又想學劍也不遲。左右此劍已經是你所有,日後要送人也好,自用也罷,留著吧。”
葉棠笑著說好,把那劍拿回屋內。
他再出來時換了身幹練裝束,興致勃勃道:“鍾大哥,清早便出去,是知道了怎麽上山吧?現在天色正好,我看咱們今日也能去煙霞山。”
鍾不厭被他說破行蹤也不鬧,隻把長河刀負在背後,叫他跟上。
煙霞山在江寧城東南方,這天撞上休沐,前往賞楓的人絡繹不絕。官家少爺騎著高頭大馬,太太小姐們則坐在軟轎中緩慢前行,又有丫鬟隨從捧著食盒、衣裳跟在後方,而普通人家大都結伴而行,一路優哉遊哉。
習武之人大可不必“腳踏實地”,鍾不厭提議騎馬,被葉棠否決,以為太過招搖。
於是與平民百姓無異地走,少年最初還有興致緩步而行,走了一會兒又耐不住性子,腳下一點,施展輕功如飛燕投林般地走了。
鍾不厭無奈,隻得隨他而去。
煙霞山的原名已不可考,前朝文人一篇《煙霞賦》名滿天下,故而後人提及此地,也都以賦為名。江寧城本是前朝都城,改朝換代後雖皇家遷都,但仍舊有許多富商大賈、貴族後人居住在此。
因那篇賦名聲大噪,煙霞山也跟著天下皆知,慕名而來的遊人絡繹不絕。父母官順應民意,不僅修築遊山步道,更是於山腳、山腰與山頂共建涼亭一十二座,東南西北麵對的又有不同風光,可謂之移步換景,甚是巧妙。
“……秋光美極,流連忘返。”葉棠順著山頂涼亭外的石碑一路念下來,小聲嘀咕,“這些讀書人,寫個石碑也拗口得很,不過一句風光好,竟能寫滿一百多字,可歸根結底,我覺得還不如少年時看的那些俠客遊記寫得好呢!”
鍾不厭見那落款是當代的翰林編修,從前還當過北川學宮的教書先生,料想葉棠不明白這層關係,順著他道:“詞賦是好的,但此間遊人登頂者能有幾個看得懂——你瞧那些官家子弟,走到山腰都走不動了。”
“所以上頭是說這個亭子正對青龍湖水,盛夏時節楊柳依依,而秋天也可俯瞰全山紅楓。”葉棠極目遠眺,“青龍湖在那邊嗎?”
護城河環繞石牆而過,煙霞山位於高地,葉棠與鍾不厭站立的地方正對護城河引水的湖泊,湖畔遍植楊柳,但眼下枯黃葉落,不是觀賞湖水的好時節。
楓葉紅透了,俯瞰全山,遍野被楓樹染成濃艷赤色,遠處的青黛山脈輪廓模糊,樹葉隨風泛起層層波浪,宛如一片血海——鍾不厭暗想,與其說是浪漫,卻有些不祥。
與這念頭幾乎同時跳出來的,有一年前那樁血案。
西秀山極少涉世,但那場慘劇卻令當年專心鑄劍鍛刀的鍾不厭都心驚膽戰。
拜月教主華霓將一個青年男子在煙霞山頂殺害,手段極其殘忍。人還清醒的時候,她便活生生剖開對方胸腹,取出心髒,在男子眼皮底下撕碎,隨後以佩劍一一削下此人四肢,冷眼旁觀,終至血流盡而亡。
後來聽聞,那男子乃華山劍派的一位長老弟子,醉心劍術,無意中結識華霓,不知身份,隻覺得此女子是天人之姿,甚至背著師父與她私定終身。
但當他發現真相,立刻害怕了,便要與華霓斷絕聯繫。
華霓假意答應,提出要求叫他來煙霞山相會,說此地是他們初見之地,若在此作別,她也沒有任何遺憾。那男子不疑有他,拒絕師兄弟的保護,孤身赴約,釀成災禍。
他的屍身被發現時已經剁成了塊狀,手段極其暴戾,流血一直染紅了楓樹——那時正值夏日,楓葉未紅。
可從那以後,煙霞山的楓葉似乎更加艷麗了。
葉棠的話語還迴蕩在耳側,“我阿姐說那裏的楓葉很好看,見過一次,終身難忘。”
鍾不厭皺起眉,這場景讓他不太舒服,他側頭看向葉棠,對方看得入迷。
他們出門比預定時間晚些,抵達後又在山腰轉了半晌,而今登頂,不足三刻,已有夕陽西下的預兆了。
鍾不厭問:“回去麽?”
</br>
他手間一動,握住劍柄,抽出一寸鋒芒。
劍刃雪亮,霎時光華如朝陽初起!
葉棠不由得讚嘆一聲果然好劍,站起身走了幾勢最簡單的三才劍法,覺得這孤煙劍十分符合“大巧若拙”四字。看似笨重,但劍式卻能兼收並蓄,可惜落在自己手中卻是浪費,如果是一名天才劍者得之,興許能有大收穫。
大象希形,大音希聲,武學練至最高境界,恐怕也是不在藉助有形之物才能發揮效用。但而今武林,恐怕能達到這樣程度的人寥寥無幾。
十二樓的折花手,或可以之相稱……
正在沉思,眼前有人靠近,葉棠一抬頭,聽見鍾不厭問他:“劍如何?”
“是一把好劍。”葉棠道,還劍入鞘,重新放在桌案上,“可惜我不會劍法,它在我手中發揮不出效用——你此前說為孤煙覓得良主,現在後悔了嗎?”
鍾不厭神色淡淡的,看不出情緒,隻道:“一十七歲而已,倘若你哪天又想學劍也不遲。左右此劍已經是你所有,日後要送人也好,自用也罷,留著吧。”
葉棠笑著說好,把那劍拿回屋內。
他再出來時換了身幹練裝束,興致勃勃道:“鍾大哥,清早便出去,是知道了怎麽上山吧?現在天色正好,我看咱們今日也能去煙霞山。”
鍾不厭被他說破行蹤也不鬧,隻把長河刀負在背後,叫他跟上。
煙霞山在江寧城東南方,這天撞上休沐,前往賞楓的人絡繹不絕。官家少爺騎著高頭大馬,太太小姐們則坐在軟轎中緩慢前行,又有丫鬟隨從捧著食盒、衣裳跟在後方,而普通人家大都結伴而行,一路優哉遊哉。
習武之人大可不必“腳踏實地”,鍾不厭提議騎馬,被葉棠否決,以為太過招搖。
於是與平民百姓無異地走,少年最初還有興致緩步而行,走了一會兒又耐不住性子,腳下一點,施展輕功如飛燕投林般地走了。
鍾不厭無奈,隻得隨他而去。
煙霞山的原名已不可考,前朝文人一篇《煙霞賦》名滿天下,故而後人提及此地,也都以賦為名。江寧城本是前朝都城,改朝換代後雖皇家遷都,但仍舊有許多富商大賈、貴族後人居住在此。
因那篇賦名聲大噪,煙霞山也跟著天下皆知,慕名而來的遊人絡繹不絕。父母官順應民意,不僅修築遊山步道,更是於山腳、山腰與山頂共建涼亭一十二座,東南西北麵對的又有不同風光,可謂之移步換景,甚是巧妙。
“……秋光美極,流連忘返。”葉棠順著山頂涼亭外的石碑一路念下來,小聲嘀咕,“這些讀書人,寫個石碑也拗口得很,不過一句風光好,竟能寫滿一百多字,可歸根結底,我覺得還不如少年時看的那些俠客遊記寫得好呢!”
鍾不厭見那落款是當代的翰林編修,從前還當過北川學宮的教書先生,料想葉棠不明白這層關係,順著他道:“詞賦是好的,但此間遊人登頂者能有幾個看得懂——你瞧那些官家子弟,走到山腰都走不動了。”
“所以上頭是說這個亭子正對青龍湖水,盛夏時節楊柳依依,而秋天也可俯瞰全山紅楓。”葉棠極目遠眺,“青龍湖在那邊嗎?”
護城河環繞石牆而過,煙霞山位於高地,葉棠與鍾不厭站立的地方正對護城河引水的湖泊,湖畔遍植楊柳,但眼下枯黃葉落,不是觀賞湖水的好時節。
楓葉紅透了,俯瞰全山,遍野被楓樹染成濃艷赤色,遠處的青黛山脈輪廓模糊,樹葉隨風泛起層層波浪,宛如一片血海——鍾不厭暗想,與其說是浪漫,卻有些不祥。
與這念頭幾乎同時跳出來的,有一年前那樁血案。
西秀山極少涉世,但那場慘劇卻令當年專心鑄劍鍛刀的鍾不厭都心驚膽戰。
拜月教主華霓將一個青年男子在煙霞山頂殺害,手段極其殘忍。人還清醒的時候,她便活生生剖開對方胸腹,取出心髒,在男子眼皮底下撕碎,隨後以佩劍一一削下此人四肢,冷眼旁觀,終至血流盡而亡。
後來聽聞,那男子乃華山劍派的一位長老弟子,醉心劍術,無意中結識華霓,不知身份,隻覺得此女子是天人之姿,甚至背著師父與她私定終身。
但當他發現真相,立刻害怕了,便要與華霓斷絕聯繫。
華霓假意答應,提出要求叫他來煙霞山相會,說此地是他們初見之地,若在此作別,她也沒有任何遺憾。那男子不疑有他,拒絕師兄弟的保護,孤身赴約,釀成災禍。
他的屍身被發現時已經剁成了塊狀,手段極其暴戾,流血一直染紅了楓樹——那時正值夏日,楓葉未紅。
可從那以後,煙霞山的楓葉似乎更加艷麗了。
葉棠的話語還迴蕩在耳側,“我阿姐說那裏的楓葉很好看,見過一次,終身難忘。”
鍾不厭皺起眉,這場景讓他不太舒服,他側頭看向葉棠,對方看得入迷。
他們出門比預定時間晚些,抵達後又在山腰轉了半晌,而今登頂,不足三刻,已有夕陽西下的預兆了。
鍾不厭問:“回去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