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這麽安排了。”伊春秋道,結束了插科打諢,“事不宜遲,行舟你們北上還要趕路,趁著今夜漲潮離開吧,在海邊歇一晚,明日便可啟程。”
幾人紛紛應下,也不再廢言,起身離開。
深秋將至,離開水榭時,柳十七忽然嗅到了一股極輕的桂花香。
他不記得此處有桂花,詫異地環顧四周。仔細地看了一圈,柳十七才發現在青竹與芭蕉之後,果真新栽了一株半人高的桂花,墨綠色的葉片間已點綴著米粒大小的淺黃花蕾。
原來在望月島,桂花竟能開得這麽早嗎?
柳十七的東西不多,這些年在望月島上他過得雖不富裕,但也算吃穿不愁了。內島中有幾位老僕,據說是伺候過伊春秋的師父的,他們話不多,對柳十七非常周到,把他當最小的孫輩看待。
他正忙著將衣物裝好,突兀地響起了叩門聲。
柳十七轉過頭,見是平日照顧自己的一位姓張的老婆子,連忙放下手中的事,將人扶進了屋裏:“張婆婆,怎麽您親自過來了?”
“聽說小柳要和行舟出遠門,老婆子想著你早些時候受過苦,長身體都比別的孩子晚,如今還在長個兒呢,這一去啊,不知道何時才能回來……便連夜做了新衣裳,免得你長了個兒,現在的衣裳又穿不下了。”張婆婆沒有坐,反而將身上挎著的一個布包放在桌案邊,打開來讓柳十七看。
看清了當中物事,柳十七一愣,險些失言:“這……”
那布包袱是老人自己縫的,年紀大了針腳便不那麽密,最頂上是個香囊,壓著一疊整整齊齊的新衣。料子入手摸著十分舒服,柳十七隻稍微一翻,便看出這不止一套,從中衣到外衫,甚至護腕、靴子都應有盡有,鼓囊囊的一大堆。
他眼底一酸,連忙擠出個燦爛的笑:“這……這怎麽好意思麻煩您……”
張婆婆擺手道:“小柳可千萬別這麽說,當年行舟、聽雲出遠門的時候,還不是老婆子給做的衣裳。出遠門得要新衣新鞋,穿得齊齊整整的,這不是怕你離得久了,冬衣、春衣都備好了——哎,小柳,趕緊把這身外衫脫了,你看肩膀後頭都破了洞了,我帶了針線給你補補,趕緊的!”
她算得上望月島中除了師門幾人外,與柳十七說話最多的人了,聞言柳十七又是好笑又是感動,連忙把外衫除下,自己則站到一邊,將那新衣收拾進了包袱。
張婆婆把這些盡收眼底,連連笑道:“這可就對啦,小柳年紀最輕,這回出去要多加小心,別招惹外麵的壞人……”
他聽張婆婆說一句,便點一次頭,耐心地應了一聲又一聲,胸口泛起溫暖。白天室內沒有點燈,窗欞外漏下陽光,東風輕拂,還帶著朝雨的腥味。
“哦,對了,差點沒想起這一趟的要緊事。”張婆婆補好衣裳,又站起來,從懷中摸出一個白玉瓶,遞給十七,“小柳,你的藥,別忘記帶走。”
柳十七接過,雙眼又彎成了小橋的弧度:“還是您有心,我真忘了。”
張婆婆微怒道:“自己的身體都不保重,難道還指望日後你媳婦兒給你照顧著麽?”
柳十七說不過她,笑著聽了許多慈祥長輩的叮囑,好不容易將意猶未盡的張婆婆送走,他掩上遠門,抬頭看了眼天光——離出發約莫還有半個時辰。
手中的玉瓶冰涼,柳十七想了想,回身前往榻邊,從枕頭下摸出了另一個瓶子。這兩個瓶子長得極像,都是十分樸素的款式,若不看當中物事,不熟悉的人定然區分不出。柳十七索性將它們一起放進了包袱深處。
自從那年落入溪水染了寒毒,後來雖得封聽雲相助,拔除了大半,仍有一些留在柳十七的經脈中,隻好以性溫和的中藥調理,至今也尚未痊癒。趕路自不能每日喝一帖的,隻好製成藥丸隨身攜帶。
“這想來並非孫婆婆的主意,不是大師兄就是師父囑咐的吧。”柳十七暗想。
而另一個常年被他枕在榻上的瓶子,是他與西秀山唯一的牽絆——渡心丹。
整整七年,他時常從封聽雲和解行舟往返中原之後的談話中聽見隻言片語,所有人都找翻了天,有傳言說已經被毀去了,後來十二樓正在設法重製渡心丹,沸沸揚揚地四處傳。可他們惟獨想不到這寶物還在他身上。
柳十七單手拎著包袱,出門時另一隻手拿過掛在牆上的一把長刀。
臨走時還需跟師父打一聲招呼,如此耽擱,待到他行至灘邊,已是日落黃昏了。
一身黑衣裹得跟煤球似的解行舟正在放開小船纜繩,他抬頭見到柳十七,又瞥了眼他的刀,嗤笑一聲,道:“小師弟,我就納悶了,你要什麽武器沒有?非拎著這把殘次品不放,很喜歡嗎?”
柳十七習慣了他的脾氣,知道這人向來沒法好好說話,於是不和他一般見識:“用著趁手,就不換了,免得麻煩大師兄。”
其實解行舟說得不無道理,柳十七的長刀雪亮鋒利,刀柄足有成年女子一臂長,必須雙手交替握住才能發力。若是完整復原了,刀身可長達五尺,幾乎能和尋常十四五歲的少年一樣高。但壞就壞在這把刀是一把斷刀——
</br>
幾人紛紛應下,也不再廢言,起身離開。
深秋將至,離開水榭時,柳十七忽然嗅到了一股極輕的桂花香。
他不記得此處有桂花,詫異地環顧四周。仔細地看了一圈,柳十七才發現在青竹與芭蕉之後,果真新栽了一株半人高的桂花,墨綠色的葉片間已點綴著米粒大小的淺黃花蕾。
原來在望月島,桂花竟能開得這麽早嗎?
柳十七的東西不多,這些年在望月島上他過得雖不富裕,但也算吃穿不愁了。內島中有幾位老僕,據說是伺候過伊春秋的師父的,他們話不多,對柳十七非常周到,把他當最小的孫輩看待。
他正忙著將衣物裝好,突兀地響起了叩門聲。
柳十七轉過頭,見是平日照顧自己的一位姓張的老婆子,連忙放下手中的事,將人扶進了屋裏:“張婆婆,怎麽您親自過來了?”
“聽說小柳要和行舟出遠門,老婆子想著你早些時候受過苦,長身體都比別的孩子晚,如今還在長個兒呢,這一去啊,不知道何時才能回來……便連夜做了新衣裳,免得你長了個兒,現在的衣裳又穿不下了。”張婆婆沒有坐,反而將身上挎著的一個布包放在桌案邊,打開來讓柳十七看。
看清了當中物事,柳十七一愣,險些失言:“這……”
那布包袱是老人自己縫的,年紀大了針腳便不那麽密,最頂上是個香囊,壓著一疊整整齊齊的新衣。料子入手摸著十分舒服,柳十七隻稍微一翻,便看出這不止一套,從中衣到外衫,甚至護腕、靴子都應有盡有,鼓囊囊的一大堆。
他眼底一酸,連忙擠出個燦爛的笑:“這……這怎麽好意思麻煩您……”
張婆婆擺手道:“小柳可千萬別這麽說,當年行舟、聽雲出遠門的時候,還不是老婆子給做的衣裳。出遠門得要新衣新鞋,穿得齊齊整整的,這不是怕你離得久了,冬衣、春衣都備好了——哎,小柳,趕緊把這身外衫脫了,你看肩膀後頭都破了洞了,我帶了針線給你補補,趕緊的!”
她算得上望月島中除了師門幾人外,與柳十七說話最多的人了,聞言柳十七又是好笑又是感動,連忙把外衫除下,自己則站到一邊,將那新衣收拾進了包袱。
張婆婆把這些盡收眼底,連連笑道:“這可就對啦,小柳年紀最輕,這回出去要多加小心,別招惹外麵的壞人……”
他聽張婆婆說一句,便點一次頭,耐心地應了一聲又一聲,胸口泛起溫暖。白天室內沒有點燈,窗欞外漏下陽光,東風輕拂,還帶著朝雨的腥味。
“哦,對了,差點沒想起這一趟的要緊事。”張婆婆補好衣裳,又站起來,從懷中摸出一個白玉瓶,遞給十七,“小柳,你的藥,別忘記帶走。”
柳十七接過,雙眼又彎成了小橋的弧度:“還是您有心,我真忘了。”
張婆婆微怒道:“自己的身體都不保重,難道還指望日後你媳婦兒給你照顧著麽?”
柳十七說不過她,笑著聽了許多慈祥長輩的叮囑,好不容易將意猶未盡的張婆婆送走,他掩上遠門,抬頭看了眼天光——離出發約莫還有半個時辰。
手中的玉瓶冰涼,柳十七想了想,回身前往榻邊,從枕頭下摸出了另一個瓶子。這兩個瓶子長得極像,都是十分樸素的款式,若不看當中物事,不熟悉的人定然區分不出。柳十七索性將它們一起放進了包袱深處。
自從那年落入溪水染了寒毒,後來雖得封聽雲相助,拔除了大半,仍有一些留在柳十七的經脈中,隻好以性溫和的中藥調理,至今也尚未痊癒。趕路自不能每日喝一帖的,隻好製成藥丸隨身攜帶。
“這想來並非孫婆婆的主意,不是大師兄就是師父囑咐的吧。”柳十七暗想。
而另一個常年被他枕在榻上的瓶子,是他與西秀山唯一的牽絆——渡心丹。
整整七年,他時常從封聽雲和解行舟往返中原之後的談話中聽見隻言片語,所有人都找翻了天,有傳言說已經被毀去了,後來十二樓正在設法重製渡心丹,沸沸揚揚地四處傳。可他們惟獨想不到這寶物還在他身上。
柳十七單手拎著包袱,出門時另一隻手拿過掛在牆上的一把長刀。
臨走時還需跟師父打一聲招呼,如此耽擱,待到他行至灘邊,已是日落黃昏了。
一身黑衣裹得跟煤球似的解行舟正在放開小船纜繩,他抬頭見到柳十七,又瞥了眼他的刀,嗤笑一聲,道:“小師弟,我就納悶了,你要什麽武器沒有?非拎著這把殘次品不放,很喜歡嗎?”
柳十七習慣了他的脾氣,知道這人向來沒法好好說話,於是不和他一般見識:“用著趁手,就不換了,免得麻煩大師兄。”
其實解行舟說得不無道理,柳十七的長刀雪亮鋒利,刀柄足有成年女子一臂長,必須雙手交替握住才能發力。若是完整復原了,刀身可長達五尺,幾乎能和尋常十四五歲的少年一樣高。但壞就壞在這把刀是一把斷刀——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