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裏裏外外想起了各種參拜聲,李煦掃了一眼聖旨,將它丟給劉樹,「收好,明日早朝上宣旨。」
劉樹眉開眼笑,寶貝似地塞進懷裏,護的緊緊的,「您放心,奴才今晚不睡覺了,就看著它。」
李煦看時間太晚了,就安排幾位大臣住在宮裏,第二天早朝,皇帝破天荒地來上朝了,他許久不曾來,朝臣們就知道今天絕對有大事發生,加上幾位大臣被連夜召進宮的消息傳了出去,不少人都以為是皇帝身體不行了,沒料到還能看到皇帝走進奉先殿。
「你們說你們的,朕來聽聽朝會。」皇帝一手撐著腦袋,閉上眼睛假寐。
大臣們一開始還放不開,時間長了見他不言不語,果然隻是來旁聽的,這才恢復了往日的生氣,敢吵架敢爭辯,朝會立即變得亂鬧鬧的。
皇帝仔細聽了一段,發現亂歸亂,但一件事情拿出來爭論總會有個結果,隻要順王點個頭,爭吵聲會立即中斷,然後贏的那個人變開心的笑了起來,仿佛得到順王的贊同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一個早朝其實解決不了幾件上,不過能拿到朝會上來議論的都是重大事件,有時候幾天都議論不出結果。
眼看時間要到了,皇帝才睜開眼睛,一點一點地辨認底下的官員,大部分還是他提拔起來的班底,也有不少新麵孔,其中年紀最輕站的最前麵的一個,不知是否就是李煦的心腹紀韓宇。
他出聲問:「哪位是紀韓宇?」
紀韓宇今天很乖很安靜,他事先知道了今天會發生什麽事,一個早朝都忙著掩蓋內心的激動,因此腦子轉的也慢了,聽到皇帝的傳喚立即站出來,「臣,紀韓宇叩見吾皇萬歲。」
「抬起頭來。」
紀韓宇十足的俊朗青年,穿著藍色的官袍,戴著黑色的官帽,英姿勃發,如一支青竹立在大殿上。
皇帝打心眼裏喜歡這樣氣質非凡的青年文士,語氣和悅了幾分,「朕問你個問題,你想好了再回答。」
紀韓宇靜待聽題。
皇帝想了好幾個題目,想考考這個青年,可是一見站在前頭的李煦,突然沒了興致,青年再好也不是他的官員了,這個位置再好很快也不屬於他了。
「罷了,宣旨吧。」
趙公公已經從劉樹那裏取得了聖旨,他知道,這大概是他這輩子宣的最後一份聖旨了,但心中卻有安定的感覺。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即位三十有六年矣,海內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萬邦臣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可比先聖,功更盼後人,然,朕身體有恙,年近花甲,精力大不如從前,順王李煦,人品貴重,甚肖朕躬,堅剛不可奪其誌,巨惑不能動其心。朕欲傳大位於皇二子李煦,望眾臣戮力同心,共戴新君,欽此!」
滿堂靜默,落針可聞,但很快,大臣們紛紛跪拜,對皇帝歌功頌德,對順王臣服叩首,場麵非常和諧。
皇帝憤然離去,留下一眾大臣開始詢問順王何時辦登基大典,這大概是歷史上罕見的父未亡,子登基的例子了。
李煦搖搖頭,「不急,先讓欽天監找幾個合適的日子出來再說。」
散朝後,不少大臣圍著魏丞相幾人,問:「相爺,皇上為何突然禪位?為何不是先立太子呢?皇上身體看著也沒太大的毛病啊。」
魏丞相被問得煩了,翻著白眼說:「這你們得問皇上去,本官如何知道?」他還沉浸順王娶個男妃的事情中無法回神呢,哦,現在是新帝了,那寇驍豈不是……不可不可,萬萬不可!
第367章 離開
進入十月,西北的百姓們發現,街上經常有大批士兵跑過,過了多年的安穩日子,他們差點都忘了,又快到匈奴人南下打草穀的日子了。
以往年年入了秋,豐收前後,匈奴兵總喜歡在這時南下掠奪,搶夠了過冬的糧食才打道回府,難道今年他們又來了?
「怎麽回事?要打仗了?」
「沒聽到風聲,不過這一年西北軍訓練強度提高了許多,我聽我小侄兒說,不少人差點沒熬過去。」
「這麽嚴厲?那不如叫你侄兒回家,如今官府也不強製徵兵征民了,開了荒地,種了糧食和棉花,我們村還試種了幾種新果蔬,官府還給借農具和驢子,他年輕力壯的,回來娶個媳婦兒開幾畝地,保準能過的滋滋潤潤的。」
「嗨,哪那麽容易,軍營也不是想出來就能出來的,之前倒是又被趕走的,可那多沒麵子啊,咱們村不就有一個,全家人頭都抬不起來。」
那人想想也對,不過當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誰願意自己家的孩子去戰場送死呢?這麽一想,平時訓練嚴格點也是好事。
「那你就想開點,畢竟隻是侄子。」
「話可不能這麽說,侄子也是我家的人,總是盼著他好的,不說了,我回去讓他爹送封家書去,免得失了聯繫。」
兩人剛一分開,一隊騎兵縱馬從街上穿過,搖旗吶喊:「所有百姓聽著!自明日起,涼州百姓不得出城門半步!不得與城外通信!不得在城內聚眾鬧事!商隊要出城請盡快離開,自明日起辰時起,城門緊閉,非軍務不得開城門,城內實行宵禁,每日酉時末開始禁止出家門半步,違令者,殺無赦!……」
一整天,幾支騎兵隊伍沿著涼州城大街小巷一遍遍宣讀戰時紀律,另外官府也出動所有衙役挨家挨戶告知,順便清點了人數,每家每戶都要在官府報備家庭成員,以免戰時混進奸細。
</br>
劉樹眉開眼笑,寶貝似地塞進懷裏,護的緊緊的,「您放心,奴才今晚不睡覺了,就看著它。」
李煦看時間太晚了,就安排幾位大臣住在宮裏,第二天早朝,皇帝破天荒地來上朝了,他許久不曾來,朝臣們就知道今天絕對有大事發生,加上幾位大臣被連夜召進宮的消息傳了出去,不少人都以為是皇帝身體不行了,沒料到還能看到皇帝走進奉先殿。
「你們說你們的,朕來聽聽朝會。」皇帝一手撐著腦袋,閉上眼睛假寐。
大臣們一開始還放不開,時間長了見他不言不語,果然隻是來旁聽的,這才恢復了往日的生氣,敢吵架敢爭辯,朝會立即變得亂鬧鬧的。
皇帝仔細聽了一段,發現亂歸亂,但一件事情拿出來爭論總會有個結果,隻要順王點個頭,爭吵聲會立即中斷,然後贏的那個人變開心的笑了起來,仿佛得到順王的贊同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一個早朝其實解決不了幾件上,不過能拿到朝會上來議論的都是重大事件,有時候幾天都議論不出結果。
眼看時間要到了,皇帝才睜開眼睛,一點一點地辨認底下的官員,大部分還是他提拔起來的班底,也有不少新麵孔,其中年紀最輕站的最前麵的一個,不知是否就是李煦的心腹紀韓宇。
他出聲問:「哪位是紀韓宇?」
紀韓宇今天很乖很安靜,他事先知道了今天會發生什麽事,一個早朝都忙著掩蓋內心的激動,因此腦子轉的也慢了,聽到皇帝的傳喚立即站出來,「臣,紀韓宇叩見吾皇萬歲。」
「抬起頭來。」
紀韓宇十足的俊朗青年,穿著藍色的官袍,戴著黑色的官帽,英姿勃發,如一支青竹立在大殿上。
皇帝打心眼裏喜歡這樣氣質非凡的青年文士,語氣和悅了幾分,「朕問你個問題,你想好了再回答。」
紀韓宇靜待聽題。
皇帝想了好幾個題目,想考考這個青年,可是一見站在前頭的李煦,突然沒了興致,青年再好也不是他的官員了,這個位置再好很快也不屬於他了。
「罷了,宣旨吧。」
趙公公已經從劉樹那裏取得了聖旨,他知道,這大概是他這輩子宣的最後一份聖旨了,但心中卻有安定的感覺。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即位三十有六年矣,海內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萬邦臣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可比先聖,功更盼後人,然,朕身體有恙,年近花甲,精力大不如從前,順王李煦,人品貴重,甚肖朕躬,堅剛不可奪其誌,巨惑不能動其心。朕欲傳大位於皇二子李煦,望眾臣戮力同心,共戴新君,欽此!」
滿堂靜默,落針可聞,但很快,大臣們紛紛跪拜,對皇帝歌功頌德,對順王臣服叩首,場麵非常和諧。
皇帝憤然離去,留下一眾大臣開始詢問順王何時辦登基大典,這大概是歷史上罕見的父未亡,子登基的例子了。
李煦搖搖頭,「不急,先讓欽天監找幾個合適的日子出來再說。」
散朝後,不少大臣圍著魏丞相幾人,問:「相爺,皇上為何突然禪位?為何不是先立太子呢?皇上身體看著也沒太大的毛病啊。」
魏丞相被問得煩了,翻著白眼說:「這你們得問皇上去,本官如何知道?」他還沉浸順王娶個男妃的事情中無法回神呢,哦,現在是新帝了,那寇驍豈不是……不可不可,萬萬不可!
第367章 離開
進入十月,西北的百姓們發現,街上經常有大批士兵跑過,過了多年的安穩日子,他們差點都忘了,又快到匈奴人南下打草穀的日子了。
以往年年入了秋,豐收前後,匈奴兵總喜歡在這時南下掠奪,搶夠了過冬的糧食才打道回府,難道今年他們又來了?
「怎麽回事?要打仗了?」
「沒聽到風聲,不過這一年西北軍訓練強度提高了許多,我聽我小侄兒說,不少人差點沒熬過去。」
「這麽嚴厲?那不如叫你侄兒回家,如今官府也不強製徵兵征民了,開了荒地,種了糧食和棉花,我們村還試種了幾種新果蔬,官府還給借農具和驢子,他年輕力壯的,回來娶個媳婦兒開幾畝地,保準能過的滋滋潤潤的。」
「嗨,哪那麽容易,軍營也不是想出來就能出來的,之前倒是又被趕走的,可那多沒麵子啊,咱們村不就有一個,全家人頭都抬不起來。」
那人想想也對,不過當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誰願意自己家的孩子去戰場送死呢?這麽一想,平時訓練嚴格點也是好事。
「那你就想開點,畢竟隻是侄子。」
「話可不能這麽說,侄子也是我家的人,總是盼著他好的,不說了,我回去讓他爹送封家書去,免得失了聯繫。」
兩人剛一分開,一隊騎兵縱馬從街上穿過,搖旗吶喊:「所有百姓聽著!自明日起,涼州百姓不得出城門半步!不得與城外通信!不得在城內聚眾鬧事!商隊要出城請盡快離開,自明日起辰時起,城門緊閉,非軍務不得開城門,城內實行宵禁,每日酉時末開始禁止出家門半步,違令者,殺無赦!……」
一整天,幾支騎兵隊伍沿著涼州城大街小巷一遍遍宣讀戰時紀律,另外官府也出動所有衙役挨家挨戶告知,順便清點了人數,每家每戶都要在官府報備家庭成員,以免戰時混進奸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