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煦也及時給了回復,讓木子瀛報個下半年的預算來,朝廷會分批給足,前提是,木子瀛要在一個月內將西南軍整合完畢,不服管教的該打就打,不用給當地氏族留麵子,獨自為政了那麽多年,也該讓他們知道朝廷是誰家開的了。
幾天後,李煦將幾家的帳冊一起搬到奉先殿,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將審計的結果公布出來,大燕一共有五支邊軍,西南軍、西北軍、正北雲陽軍、東北陸家軍,以及渤州軍,這其中,以西北軍和雲陽軍兵力最雄厚,渤州軍、西南軍僅十萬人,陸家軍二十萬,這些也就組成了大燕邊防係統,也是全國最正規的軍隊。
這五支邊軍連百萬人數都不到,卻每年花費軍費幾千萬兩,而一名普通士兵一年的軍餉也就十兩左右,級別高一些的可能有所上漲,但加的並不多,至於軍糧則是另外算的,而鎧甲武器所需的鐵礦也都由國家供應,需要支付的隻是加工費和配件費而已,而古代的匠人地位低下,打鐵一年所得也沒多少,甚至很多是奴隸、囚犯被發配到兵工坊幹活,除了一日三餐是沒有俸祿的。
李煦根本不怕他們做假帳,朝廷撥付下去的軍餉是有數的,邊軍交上來的帳冊至少總數要對得上,否則我撥給你一千萬兩,結果你隻給我看一百萬兩的帳冊,剩餘的九百萬兩難道是私吞了?
總數對得上,裏頭的內容再怎麽作假都是能顯而易見的,如西北軍,有很大一部分的援助費、贊助費、福利費這樣的支出,幾乎都是大皇子賞給下屬或者拉攏當地世族豪紳的,有錢財開路,大皇子在西北才有話語權。
雲陽軍也有大問題,他們軍費開支中的大頭竟然是撫恤費,也就是給死去的將士家屬發錢,名額年年成倍遞增,一個死難者家屬一年能拿到幾十兩的撫恤金。
幾十兩多嗎?對李煦來說不多,但普通百姓一年都賺不到幾兩銀,撫恤金也不是無限度發放的,何況名單上記載的人數有十幾萬,恐怕歷代戰死沙場的士兵都算上了。
其餘不說也罷,李煦能如此迅速找出各家的假帳也是吳玉峰的功勞,他領著之前那支臨時招聘的審計人員一早就開始預測這些軍隊的帳大概會是什麽樣子,正常開支會有多少,方方麵麵做了個模擬,等真正的帳冊到了,哪裏不合理就一目了然了。
「皇上,以兒臣之見,除了西南軍,其餘邊軍都該裁減軍費,以後撥付軍餉應按月向朝廷提出申請,提前一年做好預算,讓國庫能有充足的時間調配資金,不至於臨到頭來出現國庫空虛的情況。」
一名投向大皇子的武將不贊同地反駁道:「順王殿下說的這些都是您的一麵之詞,您是否該先問問各路將領,也許您以為是對的未必就是對的呢?」
「此話有理。」李煦點頭,「本王與他們的帳房也都交涉過了,論對軍費開支的了解,這些人應該是最清楚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不都是他們親筆寫出來的麽?若是有人有疑問,也可招他們上殿來辯?若是邊軍將領們不服,也可寫摺子回來申訴。」
「可末將聽聞,王爺您是用銀子收買了那些帳房,使得他們順著您的意思辦事而已。」
「哦?本王還需要收買他們?」李煦瞪大眼睛,不可思議地問:「本王是嫌錢太多燙手嗎?向來隻聽說過下臣給上峰送禮,從來沒聽過堂堂王爺還要賄賂這些小帳房的。」
不少文官偷笑出聲,順王這話沒毛病,而且他們一直關注著順王府的動態呢,那些上門的人有些帶了重禮,有些空手而至,但離開時幾乎都是空著手走的,不過每個人出來神色各異就是了,讓人猜不透順王與他們談了什麽。
「你們無需猜疑,本王與他們是說了些經商之道,不過並非用銀子賄賂他們,隻是給了幾條建議,讓他們有自己的財路,如此便可減輕國庫負擔,如此也叫賄賂嗎?」
如今可沒人會懷疑李煦的生財之道,他說能賺錢的專案肯定是能賺錢的,不知多少世族想巴結順王府的管事參與他們的生意,哪怕占點股份也好。
順王如此輕而易舉就把賺錢的方法送出去了,說是賄賂也算是,可他占什麽便宜了?軍費減少了豐盈的是國庫,那些錢又進不了順王的私庫,而且壯大了邊軍,於朝廷是非常有益的。
說白了,順王這是在做大好事啊,大公無私的表率,能如此為國為民為軍著想的,普天之下除了皇上就是順王了。
可以說,順王雖然沒有皇帝的權利卻開始承擔起為君者的義務了,如此看來,應該誇讚順王才是。
不過大臣們沒敢誇出口,龍椅上那位雖然年紀大了,但耳不聾耳不瞎,順王做得多未必能得聖心,有時候,事情辦太好也是不行的。
從李煦提出裁減軍費開始,他就把自己置身於水深火熱中,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如今邊軍將領們一個個都低頭了,大家想像中揭竿而起的畫麵並沒有出現,這已經能證明順王的厲害了。
李煦知道皇帝的癥結在哪,他站出來說:「父皇,兒臣請您下派官員到各路邊軍做監軍,專門負責軍隊的銀錢收支,就當做是朝廷下派的財政專員,隻管財務一事,不參與戰事。」
李煦這話就是要讓皇帝出麵控製手下這些將領了,原本能當上邊疆大帥的都是皇帝的心腹,但信任這種事情是沒有絕對的,皇帝也會擔心這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功高震主,然後起了異心。
</br>
幾天後,李煦將幾家的帳冊一起搬到奉先殿,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將審計的結果公布出來,大燕一共有五支邊軍,西南軍、西北軍、正北雲陽軍、東北陸家軍,以及渤州軍,這其中,以西北軍和雲陽軍兵力最雄厚,渤州軍、西南軍僅十萬人,陸家軍二十萬,這些也就組成了大燕邊防係統,也是全國最正規的軍隊。
這五支邊軍連百萬人數都不到,卻每年花費軍費幾千萬兩,而一名普通士兵一年的軍餉也就十兩左右,級別高一些的可能有所上漲,但加的並不多,至於軍糧則是另外算的,而鎧甲武器所需的鐵礦也都由國家供應,需要支付的隻是加工費和配件費而已,而古代的匠人地位低下,打鐵一年所得也沒多少,甚至很多是奴隸、囚犯被發配到兵工坊幹活,除了一日三餐是沒有俸祿的。
李煦根本不怕他們做假帳,朝廷撥付下去的軍餉是有數的,邊軍交上來的帳冊至少總數要對得上,否則我撥給你一千萬兩,結果你隻給我看一百萬兩的帳冊,剩餘的九百萬兩難道是私吞了?
總數對得上,裏頭的內容再怎麽作假都是能顯而易見的,如西北軍,有很大一部分的援助費、贊助費、福利費這樣的支出,幾乎都是大皇子賞給下屬或者拉攏當地世族豪紳的,有錢財開路,大皇子在西北才有話語權。
雲陽軍也有大問題,他們軍費開支中的大頭竟然是撫恤費,也就是給死去的將士家屬發錢,名額年年成倍遞增,一個死難者家屬一年能拿到幾十兩的撫恤金。
幾十兩多嗎?對李煦來說不多,但普通百姓一年都賺不到幾兩銀,撫恤金也不是無限度發放的,何況名單上記載的人數有十幾萬,恐怕歷代戰死沙場的士兵都算上了。
其餘不說也罷,李煦能如此迅速找出各家的假帳也是吳玉峰的功勞,他領著之前那支臨時招聘的審計人員一早就開始預測這些軍隊的帳大概會是什麽樣子,正常開支會有多少,方方麵麵做了個模擬,等真正的帳冊到了,哪裏不合理就一目了然了。
「皇上,以兒臣之見,除了西南軍,其餘邊軍都該裁減軍費,以後撥付軍餉應按月向朝廷提出申請,提前一年做好預算,讓國庫能有充足的時間調配資金,不至於臨到頭來出現國庫空虛的情況。」
一名投向大皇子的武將不贊同地反駁道:「順王殿下說的這些都是您的一麵之詞,您是否該先問問各路將領,也許您以為是對的未必就是對的呢?」
「此話有理。」李煦點頭,「本王與他們的帳房也都交涉過了,論對軍費開支的了解,這些人應該是最清楚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不都是他們親筆寫出來的麽?若是有人有疑問,也可招他們上殿來辯?若是邊軍將領們不服,也可寫摺子回來申訴。」
「可末將聽聞,王爺您是用銀子收買了那些帳房,使得他們順著您的意思辦事而已。」
「哦?本王還需要收買他們?」李煦瞪大眼睛,不可思議地問:「本王是嫌錢太多燙手嗎?向來隻聽說過下臣給上峰送禮,從來沒聽過堂堂王爺還要賄賂這些小帳房的。」
不少文官偷笑出聲,順王這話沒毛病,而且他們一直關注著順王府的動態呢,那些上門的人有些帶了重禮,有些空手而至,但離開時幾乎都是空著手走的,不過每個人出來神色各異就是了,讓人猜不透順王與他們談了什麽。
「你們無需猜疑,本王與他們是說了些經商之道,不過並非用銀子賄賂他們,隻是給了幾條建議,讓他們有自己的財路,如此便可減輕國庫負擔,如此也叫賄賂嗎?」
如今可沒人會懷疑李煦的生財之道,他說能賺錢的專案肯定是能賺錢的,不知多少世族想巴結順王府的管事參與他們的生意,哪怕占點股份也好。
順王如此輕而易舉就把賺錢的方法送出去了,說是賄賂也算是,可他占什麽便宜了?軍費減少了豐盈的是國庫,那些錢又進不了順王的私庫,而且壯大了邊軍,於朝廷是非常有益的。
說白了,順王這是在做大好事啊,大公無私的表率,能如此為國為民為軍著想的,普天之下除了皇上就是順王了。
可以說,順王雖然沒有皇帝的權利卻開始承擔起為君者的義務了,如此看來,應該誇讚順王才是。
不過大臣們沒敢誇出口,龍椅上那位雖然年紀大了,但耳不聾耳不瞎,順王做得多未必能得聖心,有時候,事情辦太好也是不行的。
從李煦提出裁減軍費開始,他就把自己置身於水深火熱中,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如今邊軍將領們一個個都低頭了,大家想像中揭竿而起的畫麵並沒有出現,這已經能證明順王的厲害了。
李煦知道皇帝的癥結在哪,他站出來說:「父皇,兒臣請您下派官員到各路邊軍做監軍,專門負責軍隊的銀錢收支,就當做是朝廷下派的財政專員,隻管財務一事,不參與戰事。」
李煦這話就是要讓皇帝出麵控製手下這些將領了,原本能當上邊疆大帥的都是皇帝的心腹,但信任這種事情是沒有絕對的,皇帝也會擔心這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功高震主,然後起了異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