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成功嗎?」李煦問。
「如果他膽子夠大,還真有可能成,幾萬士兵兵變不是最嚴重的,潁川城的百姓有好幾十萬,如果百姓集體鬧著要朝廷給個說法,甚至指明要處理薛寧兩家,朝廷也會陷入兩難之境。」
李煦瞭然,就算這件事與這兩家無關,但百姓不會信,他們隻會以為朝廷要包庇高官,隻要安慶平再引導輿論,煽動士兵和百姓的情緒,朝廷迫於壓力,可能真的會順應民意。
「這應該就是安慶平的目的了,殺陳大人隻是隨手而已,也是給寧家一個警告。」李煦不得不說,安慶平夠狠,也夠大膽,應該也有足夠的謀略,是個狠人。
寇驍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對付仇人,是否會用這整座城的百姓做個局,達成自己的目的,不過他閱曆始終比不上在朝廷沉浮幾十年的老狐狸,應該很難做到盡善盡美。
如果換成李煦……他要報復一個人應該不需要這麽大費周章。
李煦聽他這麽說,握住他的手,摸著他掌心的老繭,說:「其實要看是什麽樣的仇恨,又是什麽樣的環境,如果我是安慶平,我壓根不可能把女兒嫁入寧家,成親前居然連成親的人是誰都沒查清楚就胡亂嫁了,這場事故他也要負一部分的責任。」
「聽說安慶平挺寵愛這個女兒的,應該是大意了。」
「不管如何,他要做的不僅是報復寧家人,而是將女兒接回來,可我似乎並沒有聽說安小姐回家的消息。」
寇驍在京城也有密探,他也搖頭說:「是沒有回去,據說是安小姐自己的意思,也不知道她怎麽想的。」
李煦沒見過這位安小姐,也不想知道她要做什麽,「潁川不能成為安慶平報仇的工具,那些士兵和百姓更不能成為他利用的對象,本王這就給葉長青寫信,讓他想辦法把安寧兩家的仇怨宣傳出去。」
「有用嗎?」
「一步一步來吧,我們的人不多,能做的事情也不多,先看看效果再說。」
「不如直接殺了安慶平,他野心勃勃,又滿心黑暗,這樣的人留在朝廷不是好事。」寇驍以前不會管朝廷上有什麽樣的官員,但和李煦在一起久了,漸漸的也會想要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第264章 朱永樂是誰?
「這下子想要安慶平的命不容易了,他身邊肯定有叛軍守護,要麽讓皇帝招他回去,要麽他自己想回京,否則一時半刻還真沒好辦法。」
李煦給京城那邊寫了封信,讓雷駱盡快將安家的消息查清楚寄來,同時,讓他聯繫上傅大人,讓他給皇帝進言,看能否把安慶平換回去。
李煦能想到這,京城裏的大官們也想到了,尤其在安慶平將罪名冠在薛寧兩家後,朝中不少人都看出他這是要公報私仇。
安家與寧家的仇人人都知道,但與薛家什麽什麽有仇了呢?不少人私下去問薛太尉。
薛太尉自己還一臉胡塗呢,安慶平能有今天還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結果對方居然恩將仇報。
也有人想,安慶平之所以提到薛太尉,應該是為了把火燒的更大些,等查明真相,羽希讀佳薛太尉可以是無辜的,寧家可以是罪魁禍首。
薛太尉不耐煩聽這樣的解釋,「這種時候,將本官推至風尖浪口,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都是陷本官於不義。」
再說了,誰敢說自己的手就一定幹淨,薛太尉總管全大燕軍馬,敢說自己沒收過一分賄賂,敢說自己沒剋扣過一文軍餉嗎?就算沒有這些,他作為三皇子的丈人,敢說自己沒有做過一點損人利己的事情嗎?
「這安慶平真該死!」薛太尉急得團團轉,最終想到的法子也是先讓人給皇帝遞話,看看能不能把安大人換回來。
他給的理由很中正,說:「安慶平在潁川無憑無據斬殺了陳大人,又教唆叛軍和百姓聯名上書,不達目的誓不甘休,他與寧家的仇人盡皆知,為報仇不擇手段,實在無法想像,若是目的沒有達到,他是否會煽動叛軍造反,如果讓這批叛軍走出潁川,那大燕就真的要亂了。」
皇帝近來一直處於精神不濟的狀態,腦子有些胡塗,耳根子有點軟,安慶平要當欽差去降服叛軍是他自己站出來自薦的,當時也沒人願意接這個爛攤子,皇帝欣然同意,如今初見成效了,又有人要將他換回來。
理由聽上去是很中肯,可誰都知道,隻是有人怕死才不敢讓安慶平繼續做下去而已。
「這案子查還未查呢,以何理由將安卿撤回來呢?那陳述死了就死了,作為潁川郡守,他本就該為此次兵變負責,不死朕也要問罪於他,至於寧大人和薛大人,先讓人查吧,清者自清,總要給百姓和將士們一個交代。」皇帝一點也不想得罪這群叛軍,這群人雖然不是好東西,但也情有可原,如果查清此事就能解決兵亂,他肯定同意。
至於安慶平把矛頭對準薛寧兩位大人,也許這就是真相呢?死兩個當官的而已,他再任命兩個就是了,如果與他們無關,那就把罪魁禍首查出來,殺了他,這件事也就了結了。
皇帝懶洋洋地瞥了眼跪在下首的禦史中丞,「你也起來吧,有時間跪在這裏勸諫,不如多去查案,朕賦予你們監察百官的權利,你們卻能讓這些蛀蟲侵吞軍餉,禍害百姓,等這件事了,你們也該給朕一個說法了。」
禦史中丞沒料到引火燒身,唯唯諾諾地應承下來,然後退出門外,等出了宮,立即讓隨從給薛太尉遞話,這事是不可能完成了,如今為今之計,隻有盡快找個罪人給潁川一個交代。
</br>
「如果他膽子夠大,還真有可能成,幾萬士兵兵變不是最嚴重的,潁川城的百姓有好幾十萬,如果百姓集體鬧著要朝廷給個說法,甚至指明要處理薛寧兩家,朝廷也會陷入兩難之境。」
李煦瞭然,就算這件事與這兩家無關,但百姓不會信,他們隻會以為朝廷要包庇高官,隻要安慶平再引導輿論,煽動士兵和百姓的情緒,朝廷迫於壓力,可能真的會順應民意。
「這應該就是安慶平的目的了,殺陳大人隻是隨手而已,也是給寧家一個警告。」李煦不得不說,安慶平夠狠,也夠大膽,應該也有足夠的謀略,是個狠人。
寇驍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對付仇人,是否會用這整座城的百姓做個局,達成自己的目的,不過他閱曆始終比不上在朝廷沉浮幾十年的老狐狸,應該很難做到盡善盡美。
如果換成李煦……他要報復一個人應該不需要這麽大費周章。
李煦聽他這麽說,握住他的手,摸著他掌心的老繭,說:「其實要看是什麽樣的仇恨,又是什麽樣的環境,如果我是安慶平,我壓根不可能把女兒嫁入寧家,成親前居然連成親的人是誰都沒查清楚就胡亂嫁了,這場事故他也要負一部分的責任。」
「聽說安慶平挺寵愛這個女兒的,應該是大意了。」
「不管如何,他要做的不僅是報復寧家人,而是將女兒接回來,可我似乎並沒有聽說安小姐回家的消息。」
寇驍在京城也有密探,他也搖頭說:「是沒有回去,據說是安小姐自己的意思,也不知道她怎麽想的。」
李煦沒見過這位安小姐,也不想知道她要做什麽,「潁川不能成為安慶平報仇的工具,那些士兵和百姓更不能成為他利用的對象,本王這就給葉長青寫信,讓他想辦法把安寧兩家的仇怨宣傳出去。」
「有用嗎?」
「一步一步來吧,我們的人不多,能做的事情也不多,先看看效果再說。」
「不如直接殺了安慶平,他野心勃勃,又滿心黑暗,這樣的人留在朝廷不是好事。」寇驍以前不會管朝廷上有什麽樣的官員,但和李煦在一起久了,漸漸的也會想要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第264章 朱永樂是誰?
「這下子想要安慶平的命不容易了,他身邊肯定有叛軍守護,要麽讓皇帝招他回去,要麽他自己想回京,否則一時半刻還真沒好辦法。」
李煦給京城那邊寫了封信,讓雷駱盡快將安家的消息查清楚寄來,同時,讓他聯繫上傅大人,讓他給皇帝進言,看能否把安慶平換回去。
李煦能想到這,京城裏的大官們也想到了,尤其在安慶平將罪名冠在薛寧兩家後,朝中不少人都看出他這是要公報私仇。
安家與寧家的仇人人都知道,但與薛家什麽什麽有仇了呢?不少人私下去問薛太尉。
薛太尉自己還一臉胡塗呢,安慶平能有今天還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結果對方居然恩將仇報。
也有人想,安慶平之所以提到薛太尉,應該是為了把火燒的更大些,等查明真相,羽希讀佳薛太尉可以是無辜的,寧家可以是罪魁禍首。
薛太尉不耐煩聽這樣的解釋,「這種時候,將本官推至風尖浪口,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都是陷本官於不義。」
再說了,誰敢說自己的手就一定幹淨,薛太尉總管全大燕軍馬,敢說自己沒收過一分賄賂,敢說自己沒剋扣過一文軍餉嗎?就算沒有這些,他作為三皇子的丈人,敢說自己沒有做過一點損人利己的事情嗎?
「這安慶平真該死!」薛太尉急得團團轉,最終想到的法子也是先讓人給皇帝遞話,看看能不能把安大人換回來。
他給的理由很中正,說:「安慶平在潁川無憑無據斬殺了陳大人,又教唆叛軍和百姓聯名上書,不達目的誓不甘休,他與寧家的仇人盡皆知,為報仇不擇手段,實在無法想像,若是目的沒有達到,他是否會煽動叛軍造反,如果讓這批叛軍走出潁川,那大燕就真的要亂了。」
皇帝近來一直處於精神不濟的狀態,腦子有些胡塗,耳根子有點軟,安慶平要當欽差去降服叛軍是他自己站出來自薦的,當時也沒人願意接這個爛攤子,皇帝欣然同意,如今初見成效了,又有人要將他換回來。
理由聽上去是很中肯,可誰都知道,隻是有人怕死才不敢讓安慶平繼續做下去而已。
「這案子查還未查呢,以何理由將安卿撤回來呢?那陳述死了就死了,作為潁川郡守,他本就該為此次兵變負責,不死朕也要問罪於他,至於寧大人和薛大人,先讓人查吧,清者自清,總要給百姓和將士們一個交代。」皇帝一點也不想得罪這群叛軍,這群人雖然不是好東西,但也情有可原,如果查清此事就能解決兵亂,他肯定同意。
至於安慶平把矛頭對準薛寧兩位大人,也許這就是真相呢?死兩個當官的而已,他再任命兩個就是了,如果與他們無關,那就把罪魁禍首查出來,殺了他,這件事也就了結了。
皇帝懶洋洋地瞥了眼跪在下首的禦史中丞,「你也起來吧,有時間跪在這裏勸諫,不如多去查案,朕賦予你們監察百官的權利,你們卻能讓這些蛀蟲侵吞軍餉,禍害百姓,等這件事了,你們也該給朕一個說法了。」
禦史中丞沒料到引火燒身,唯唯諾諾地應承下來,然後退出門外,等出了宮,立即讓隨從給薛太尉遞話,這事是不可能完成了,如今為今之計,隻有盡快找個罪人給潁川一個交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