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確實好。」
等幾間屋子收拾幹淨,青年去馬車旁扶了母親妻兒出來,小聲與他們說著話,看著就是其樂融融的一家子。
等用了熱水洗漱,吃過熱騰騰的菜肉粥,天色也晚了,青年將家人安頓妥當,這才和師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大人,咱們這一路走來,看到的都是民生啊,您為何不走閩州那條路,順道去拜訪順王呢?有他指點一二,咱們在嶺南也能更快站穩腳跟。」
喬安搖搖頭,「如今咱們明麵上是趙氏派係的人,走的也是趙家的關係,怎敢去叨擾王爺,徒增事端,有事還是書信往來為好。」
「那您真要給趙家做耳目?」
喬安笑了起來,「師爺想多了,這不過是釣魚的餌罷了,至於到時候送什麽消息給他們,有王爺操心,咱們隻管送就是了。」
「如此一來,咱們兩頭逢源,倒是好事一樁啊。」
喬安嘆了口氣,「換做數年前,本官怎麽也不會做這等事情,就像本官怎麽也想不到堂堂一個皇子敢草菅人命一樣,都是時事所迫,將來就算要承擔一世罵名也值了。」
「大人也是為了這天下百姓。」師爺安慰道。
喬安卻笑著搖頭:「可沒敢想那麽遠,不過是為了能幫順王一把而已,你也看到了,順王執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如若他能上位,本官死也瞑目了。」
「對了,剛才老鄉說的辣椒和棉花,趕明兒咱們也去看看,如果好種,也引到嶺南去,辣椒先不說,棉花可是好東西。」
「是,王爺送您的棉襖可暖和著呢。」師爺低聲笑起來。
******
過完秋收,李煦與寇驍也喬裝出行往南走了,帶上了錢林等十幾名隨從,輕車熟路的邊走邊觀察民情。
錢林上回來南越是坐船,還是第一次探訪南越鄉鎮,越走越心驚,南越何時變得如此安穩祥和了,早幾年隻聽說這邊缺衣少糧,海賊肆虐,百姓們過的並不比嶺南好多少。
上行下效,官府要推廣一項政令隻要上下一條心,嚴格推行到底,再加以利誘,百姓的行動力是很強的。
其實讓李煦來看,閩州城附近還算不錯,但深入外圍的村鎮就還是破破爛爛的,隻是剛獲得了豐收,百姓們臉上掛著喜慶的笑容,才讓人覺得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過完了秋收,許多地方都開始組織役夫清理路麵了,水泥路一時半刻不可能村村通,但李煦讓工匠做了不少壓路機,清理好的路麵倒上泥土碎石,用壓路機壓一壓,也比原來的爛泥路好走的多。
這些壓路機被分散到各地,哪個村鎮要用就借去,隻要組織人手修路就行,泥土碎石山上河邊就能挖到,不用花費什麽本錢,因此村民也很樂意修路。
不過如果是住在深山裏的小村子,有壓路機也很難修路,畢竟山路十八彎,而且距離又遠,想修好一條路可不容易。
如今南越人口還是不多,李煦鼓勵小村子合併成大村鎮,也鼓勵山中零散的村戶搬離原地,到人多的村子入戶,但這時代一個村子基本就是一個大家族,並不喜歡接受外來者,因此這項政令推行的並不順利。
李煦與錢林聊天時提到這事,後者想了想說:「宗族宗旨高於律法是普遍存在的事,在一個大家族中,族長的話比聖旨還管用,為了保證宗族的團結和凝聚力,他們不止排外,甚至不許與外族通婚,久而久之,這個家族隻會越來越腐朽落後。
但要改變百姓的這個觀點並不容易,女子出嫁要靠娘家撐腰,男子出門也要靠家族子弟相互幫助提攜,人到老了,若是沒有子女贍養,還有宗族庇護著,族人能給他們帶來好處,因此他們樂意受此約束,如若沒了宗族祠堂,人就仿佛沒了根。」
錢林是罪犯之子,沒有家人族人,自然是羨慕能群居一起的大家族,哪怕族人之間有磕磕碰碰,哪怕族規苛刻殘酷,他也願意,總比他這樣無根可尋的好。
李煦點點頭,這是千古以來的文化傳統,要改變不容易,他想要的也不是徹底改變,而是要讓國家律法高於宗族族規,讓他們別一遇到自家人犯事就來一句:家醜不可外揚,然後就自己處理了。
李煦遇到過不少這種事,懷疑媳婦子與人通姦,便私自沉塘,他甚至遇到過一個村婦,就因為一連生了四個女兒,沒有生出兒子,就被家婆和丈夫鎖在家中,喝符水、喝各種奇怪的藥水,最後把人毒死了。
而人死後,他們非但沒覺得愧疚,反而覺得是她命不好,就連族人也沒覺得這麽做有什麽不對,甚至唾棄那婦人死了都沒給她男人家留個後。
真是可笑至極,可是這樣的案例在民間數不勝數,李煦看都看不過來,更管不過來。
寇驍沒有參與他們的討論,但聽到他們談起這個話題,突然插了一句:「為何你們這些文官總想管這管那,他們愛怎麽生活是他們的事,想要得到宗族的便利就要遵守族規,想要得到官府的優惠就要遵守官府法規,以前他們偏向宗族,是因為官府靠不住,若官府靠得住,他們為何要靠族人?
你就讓他們選,是要聽王爺的還是要聽族長的,哪日王爺與他們族長起衝突了,他們是站哪邊?人都是朝著利益去的,誰給的好處多就偏誰,血脈關係不過起到很微小的一點作用而已,所以王爺想要做的事情一點不難,您隻要用錢砸,準能砸的他們暈頭轉向,什麽都聽您的。」
</br>
等幾間屋子收拾幹淨,青年去馬車旁扶了母親妻兒出來,小聲與他們說著話,看著就是其樂融融的一家子。
等用了熱水洗漱,吃過熱騰騰的菜肉粥,天色也晚了,青年將家人安頓妥當,這才和師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大人,咱們這一路走來,看到的都是民生啊,您為何不走閩州那條路,順道去拜訪順王呢?有他指點一二,咱們在嶺南也能更快站穩腳跟。」
喬安搖搖頭,「如今咱們明麵上是趙氏派係的人,走的也是趙家的關係,怎敢去叨擾王爺,徒增事端,有事還是書信往來為好。」
「那您真要給趙家做耳目?」
喬安笑了起來,「師爺想多了,這不過是釣魚的餌罷了,至於到時候送什麽消息給他們,有王爺操心,咱們隻管送就是了。」
「如此一來,咱們兩頭逢源,倒是好事一樁啊。」
喬安嘆了口氣,「換做數年前,本官怎麽也不會做這等事情,就像本官怎麽也想不到堂堂一個皇子敢草菅人命一樣,都是時事所迫,將來就算要承擔一世罵名也值了。」
「大人也是為了這天下百姓。」師爺安慰道。
喬安卻笑著搖頭:「可沒敢想那麽遠,不過是為了能幫順王一把而已,你也看到了,順王執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如若他能上位,本官死也瞑目了。」
「對了,剛才老鄉說的辣椒和棉花,趕明兒咱們也去看看,如果好種,也引到嶺南去,辣椒先不說,棉花可是好東西。」
「是,王爺送您的棉襖可暖和著呢。」師爺低聲笑起來。
******
過完秋收,李煦與寇驍也喬裝出行往南走了,帶上了錢林等十幾名隨從,輕車熟路的邊走邊觀察民情。
錢林上回來南越是坐船,還是第一次探訪南越鄉鎮,越走越心驚,南越何時變得如此安穩祥和了,早幾年隻聽說這邊缺衣少糧,海賊肆虐,百姓們過的並不比嶺南好多少。
上行下效,官府要推廣一項政令隻要上下一條心,嚴格推行到底,再加以利誘,百姓的行動力是很強的。
其實讓李煦來看,閩州城附近還算不錯,但深入外圍的村鎮就還是破破爛爛的,隻是剛獲得了豐收,百姓們臉上掛著喜慶的笑容,才讓人覺得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過完了秋收,許多地方都開始組織役夫清理路麵了,水泥路一時半刻不可能村村通,但李煦讓工匠做了不少壓路機,清理好的路麵倒上泥土碎石,用壓路機壓一壓,也比原來的爛泥路好走的多。
這些壓路機被分散到各地,哪個村鎮要用就借去,隻要組織人手修路就行,泥土碎石山上河邊就能挖到,不用花費什麽本錢,因此村民也很樂意修路。
不過如果是住在深山裏的小村子,有壓路機也很難修路,畢竟山路十八彎,而且距離又遠,想修好一條路可不容易。
如今南越人口還是不多,李煦鼓勵小村子合併成大村鎮,也鼓勵山中零散的村戶搬離原地,到人多的村子入戶,但這時代一個村子基本就是一個大家族,並不喜歡接受外來者,因此這項政令推行的並不順利。
李煦與錢林聊天時提到這事,後者想了想說:「宗族宗旨高於律法是普遍存在的事,在一個大家族中,族長的話比聖旨還管用,為了保證宗族的團結和凝聚力,他們不止排外,甚至不許與外族通婚,久而久之,這個家族隻會越來越腐朽落後。
但要改變百姓的這個觀點並不容易,女子出嫁要靠娘家撐腰,男子出門也要靠家族子弟相互幫助提攜,人到老了,若是沒有子女贍養,還有宗族庇護著,族人能給他們帶來好處,因此他們樂意受此約束,如若沒了宗族祠堂,人就仿佛沒了根。」
錢林是罪犯之子,沒有家人族人,自然是羨慕能群居一起的大家族,哪怕族人之間有磕磕碰碰,哪怕族規苛刻殘酷,他也願意,總比他這樣無根可尋的好。
李煦點點頭,這是千古以來的文化傳統,要改變不容易,他想要的也不是徹底改變,而是要讓國家律法高於宗族族規,讓他們別一遇到自家人犯事就來一句:家醜不可外揚,然後就自己處理了。
李煦遇到過不少這種事,懷疑媳婦子與人通姦,便私自沉塘,他甚至遇到過一個村婦,就因為一連生了四個女兒,沒有生出兒子,就被家婆和丈夫鎖在家中,喝符水、喝各種奇怪的藥水,最後把人毒死了。
而人死後,他們非但沒覺得愧疚,反而覺得是她命不好,就連族人也沒覺得這麽做有什麽不對,甚至唾棄那婦人死了都沒給她男人家留個後。
真是可笑至極,可是這樣的案例在民間數不勝數,李煦看都看不過來,更管不過來。
寇驍沒有參與他們的討論,但聽到他們談起這個話題,突然插了一句:「為何你們這些文官總想管這管那,他們愛怎麽生活是他們的事,想要得到宗族的便利就要遵守族規,想要得到官府的優惠就要遵守官府法規,以前他們偏向宗族,是因為官府靠不住,若官府靠得住,他們為何要靠族人?
你就讓他們選,是要聽王爺的還是要聽族長的,哪日王爺與他們族長起衝突了,他們是站哪邊?人都是朝著利益去的,誰給的好處多就偏誰,血脈關係不過起到很微小的一點作用而已,所以王爺想要做的事情一點不難,您隻要用錢砸,準能砸的他們暈頭轉向,什麽都聽您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