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自然,薑軍師辛苦了,這人可能是被屈打成招,隨便攀咬草民出來頂事,還望軍師明察。」
「本軍師隻擅長行軍打仗,這查案並非強項,還是移交官府處理吧。」
李煦看到王永連表情更淡定了,客套了幾句就告辭離開了。
李茂盛從頭看到尾,不明白地問李煦,「王爺,難道真不是他?」
李煦肯定地回答:「當然是他。」
「那為何要放他離開?」
薑軍師翻了個白眼,「因為沒有證據啊。」他轉頭問李煦:「王爺可要傳楊家人來問話?」
李煦搖頭,「你對楊家人了解嗎?他們家誰做主?」
「就是楊監察史,到了他這一輩,就屬他最有出息了,其他兄弟也都仰仗著他過日子,老一輩自從上任監察史過世後,就不成氣候了。」
「那他為人如何?和寇驍關係好嗎?」
「他年長寇將軍十幾歲呢,最大的兒子都與將軍同齡了,關係自然算不上親近,應該說,寇府所有的女婿與寇將軍關係都不親近,將軍不喜歡他家那些姐妹,因此很少和姻親走動。」
李煦很能理解,寇驍太獨立了,也不知道是怎麽長大的,感覺就是個被孤立的小可憐,長大後自然也不喜歡親近家裏人。
薑秋明繼續說:「楊大人除了貪財愛美色,沒其他缺點了,不過也沒太大的優點,就是個普通人。」
「愛財還愛美色?那豈不是一個收買一個準?」李煦想到翻看雷家人那一箱子上等的考評,也不知雷家給楊大人送了多少禮。
「小事無妨,大事肯定是不敢做的,楊崇森沒那個膽。」
李煦相信薑秋明的判斷,那這件事八成與楊家沒關係了,還是得從王永連入手啊。
這人大概屬泥鰍的,滑不溜秋又野心勃勃,這樣的人是專門來給他設坎的,得早點打壓下去才行。
李煦明著不敢拿他如何,暗地裏要弄垮一個人還需要證據嗎?當年他報復李夫人時也沒這麽多講究。
第136章 相思之苦
寇驍離開的第十天,李煦終於收到了從災區寄來的第一封信,因為道路阻斷,那邊的消息已經有許久沒有傳來了,大家都在等寇驍的消息。
李煦邊拆信邊問:「那邊情況如何?」
送信的小兵低頭跪在地上,「一路上都有道路被阻斷,我等一路前行,邊走邊通路,到上杭縣時已經是八日後了,剛到縣城將軍就打發小人來給王爺送信,因此具體情況小人也不清楚。」
李煦聽他這麽說,便叫他下去休息,然後認真看起信來。
信中寥寥數語,寫的都是路上的事情,確實如他所說還沒看到災區情況,這封信也隻是給李煦報平安的。
李煦給他回了信,在信中提到,會安排人再運送一批物資過去,按照這一路的情況,恐怕受災的地方比想像中嚴重的多。
安排那小兵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李煦便讓他帶著回信走了,然後去郡守府調度物資。
紀韓宇正忙於第二季播種的事情,也是焦頭爛額,他並不精通農事,能依賴的隻有鍾水清等幾位農事官,但他們隻懂種地,開口便是一畝地要多少糧種,結合上報的荒地畝數,這一算,可把紀韓宇嚇住了。
「往年都是糧食收割後再留種,倉庫裏備有的糧種並不多,雖然已經外購了一部分,但比起開墾出的荒地,數量還是差了許多,這該如何是好?」眼看第二季水稻開播在即,紀韓宇是半點也不能馬虎。
李煦翻了翻帳冊,比起紀韓宇當初報給他的數字幾乎翻了一番,他指了指帳冊後半本問:「當初政令上明明白白寫著,以一個月為期限,這後麵報上來的荒地數量是什麽情況?」
「這各地都有分批次上報,當地縣令隻說是因為之前統計的不及時,這才延誤了。」
李煦單獨拿了一個縣的帳簿出來,又要了筆和紙,算了這個縣的人均耕田數量,這一算,差點沒氣吐血,他又拿了漳宜縣的數據擺在紀韓宇麵前,「你看看這兩個數字,可看出什麽來了?」
兩個數字一大一小自然是一看明了,但這兩個數字代表什麽紀韓宇卻不知,「還請王爺明示。」
「這是當地人均擁有的耕田數量,漳宜縣人均才三畝,這個浦西縣卻達到了二十一畝,這還隻是耕田的數量不含耕地的,本王倒想問問,這一人二十一畝田要靠什麽耕完?漳宜因為有鹽田,不少百姓爭相去做鹽工,種田的百姓相對會少些,但這比例也不可能差太多,更何況,這人均可是包含孩童和老人的,你覺得一個五口之家能種得了上百畝的田嗎?」
紀韓宇深深吸了一口氣,沉著臉說:「下官這就安排人手去各縣重查。」
李煦搖頭說:「查是肯定要查的,但此時開始查太晚了。」他把帳簿翻開,將延誤上報的那一半全部一刀切了,「告訴他們,政令中明確規定了時間,哪怕超出一天都不算數,該嚴格時務必嚴格,咱們已經在做善事了,但卻不能由他們牽著鼻子走,該怎麽給,給多少都是由我們說了算的。」
紀韓宇還是太稚嫩了,論學問他不比其他人差,論政治也算中上,但論實務到底還是差了點經驗。
但這並非一朝一夕能學成的,隻能靠他自己摸索慢慢積累經驗,李煦自己也不是政客更不是專家,懂得的也有限。
</br>
「本軍師隻擅長行軍打仗,這查案並非強項,還是移交官府處理吧。」
李煦看到王永連表情更淡定了,客套了幾句就告辭離開了。
李茂盛從頭看到尾,不明白地問李煦,「王爺,難道真不是他?」
李煦肯定地回答:「當然是他。」
「那為何要放他離開?」
薑軍師翻了個白眼,「因為沒有證據啊。」他轉頭問李煦:「王爺可要傳楊家人來問話?」
李煦搖頭,「你對楊家人了解嗎?他們家誰做主?」
「就是楊監察史,到了他這一輩,就屬他最有出息了,其他兄弟也都仰仗著他過日子,老一輩自從上任監察史過世後,就不成氣候了。」
「那他為人如何?和寇驍關係好嗎?」
「他年長寇將軍十幾歲呢,最大的兒子都與將軍同齡了,關係自然算不上親近,應該說,寇府所有的女婿與寇將軍關係都不親近,將軍不喜歡他家那些姐妹,因此很少和姻親走動。」
李煦很能理解,寇驍太獨立了,也不知道是怎麽長大的,感覺就是個被孤立的小可憐,長大後自然也不喜歡親近家裏人。
薑秋明繼續說:「楊大人除了貪財愛美色,沒其他缺點了,不過也沒太大的優點,就是個普通人。」
「愛財還愛美色?那豈不是一個收買一個準?」李煦想到翻看雷家人那一箱子上等的考評,也不知雷家給楊大人送了多少禮。
「小事無妨,大事肯定是不敢做的,楊崇森沒那個膽。」
李煦相信薑秋明的判斷,那這件事八成與楊家沒關係了,還是得從王永連入手啊。
這人大概屬泥鰍的,滑不溜秋又野心勃勃,這樣的人是專門來給他設坎的,得早點打壓下去才行。
李煦明著不敢拿他如何,暗地裏要弄垮一個人還需要證據嗎?當年他報復李夫人時也沒這麽多講究。
第136章 相思之苦
寇驍離開的第十天,李煦終於收到了從災區寄來的第一封信,因為道路阻斷,那邊的消息已經有許久沒有傳來了,大家都在等寇驍的消息。
李煦邊拆信邊問:「那邊情況如何?」
送信的小兵低頭跪在地上,「一路上都有道路被阻斷,我等一路前行,邊走邊通路,到上杭縣時已經是八日後了,剛到縣城將軍就打發小人來給王爺送信,因此具體情況小人也不清楚。」
李煦聽他這麽說,便叫他下去休息,然後認真看起信來。
信中寥寥數語,寫的都是路上的事情,確實如他所說還沒看到災區情況,這封信也隻是給李煦報平安的。
李煦給他回了信,在信中提到,會安排人再運送一批物資過去,按照這一路的情況,恐怕受災的地方比想像中嚴重的多。
安排那小兵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李煦便讓他帶著回信走了,然後去郡守府調度物資。
紀韓宇正忙於第二季播種的事情,也是焦頭爛額,他並不精通農事,能依賴的隻有鍾水清等幾位農事官,但他們隻懂種地,開口便是一畝地要多少糧種,結合上報的荒地畝數,這一算,可把紀韓宇嚇住了。
「往年都是糧食收割後再留種,倉庫裏備有的糧種並不多,雖然已經外購了一部分,但比起開墾出的荒地,數量還是差了許多,這該如何是好?」眼看第二季水稻開播在即,紀韓宇是半點也不能馬虎。
李煦翻了翻帳冊,比起紀韓宇當初報給他的數字幾乎翻了一番,他指了指帳冊後半本問:「當初政令上明明白白寫著,以一個月為期限,這後麵報上來的荒地數量是什麽情況?」
「這各地都有分批次上報,當地縣令隻說是因為之前統計的不及時,這才延誤了。」
李煦單獨拿了一個縣的帳簿出來,又要了筆和紙,算了這個縣的人均耕田數量,這一算,差點沒氣吐血,他又拿了漳宜縣的數據擺在紀韓宇麵前,「你看看這兩個數字,可看出什麽來了?」
兩個數字一大一小自然是一看明了,但這兩個數字代表什麽紀韓宇卻不知,「還請王爺明示。」
「這是當地人均擁有的耕田數量,漳宜縣人均才三畝,這個浦西縣卻達到了二十一畝,這還隻是耕田的數量不含耕地的,本王倒想問問,這一人二十一畝田要靠什麽耕完?漳宜因為有鹽田,不少百姓爭相去做鹽工,種田的百姓相對會少些,但這比例也不可能差太多,更何況,這人均可是包含孩童和老人的,你覺得一個五口之家能種得了上百畝的田嗎?」
紀韓宇深深吸了一口氣,沉著臉說:「下官這就安排人手去各縣重查。」
李煦搖頭說:「查是肯定要查的,但此時開始查太晚了。」他把帳簿翻開,將延誤上報的那一半全部一刀切了,「告訴他們,政令中明確規定了時間,哪怕超出一天都不算數,該嚴格時務必嚴格,咱們已經在做善事了,但卻不能由他們牽著鼻子走,該怎麽給,給多少都是由我們說了算的。」
紀韓宇還是太稚嫩了,論學問他不比其他人差,論政治也算中上,但論實務到底還是差了點經驗。
但這並非一朝一夕能學成的,隻能靠他自己摸索慢慢積累經驗,李煦自己也不是政客更不是專家,懂得的也有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