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小心翼翼地回答:「秉王爺,餘杭今年遭了洪災,收穫不豐,糧倉存糧並不多,怕是……」
「哦?今年遭了災啊,那去年呢?」李煦好笑地看著那名官員,他擺擺手,指了指那個年輕的縣丞,「本王記得你,你來說。」
那年輕縣丞詫異地看過來,然後上前一步,說:「回王爺,去年風調雨順,但……一大半的糧食都被郡守府徵收上去了,餘杭並無多少存糧。」
李煦氣笑了:「風調雨順時徵收一大半?那不知今年又徵收了多少?往年這可有定例?」
「並無。」一句話,全憑郡守大人高興,他想要糧的時候,你們就得給,否則別怪他動手搶。
「好的很,那不知揚州府的糧倉裏有多少糧,本王手書一份,你派幾個騎兵速速送去揚州府,找萬郡守要糧。」
那年輕縣丞抬頭看了李煦一眼,目光複雜,帶著一絲嘲弄,顯然不看好李煦的所作所為。
李煦靠近他,問:「你是覺得本王瘋了,還是覺得萬郡守會抗命?」
「微臣不敢。」
「嗬,不急,事情要一步一步做,先把底下的災民安置好了再說。」
「可是……糧食……如此多災民,餘杭供養不起。」
「那就先找本地鄉紳富豪借一些。」
年輕縣丞又看了李煦一眼,神色一如既往的嘲弄,「怕是有些困難。」
李煦卻覺得是他傻,「你覺得本王出馬,會有人不肯借糧?」
年輕縣丞保守地回答:「王爺身份貴重是不假,但鄉紳們也許各有拒絕的理由。」
「那就試試看吧。」
李煦見其他官員一個個無動於衷地站在城牆上,仿佛底下聚攏的災民都是一群螻蟻,於是給他們都分派了活計。
「分出兩個人去登記災民信息,籍貫、年齡、家中人口、以何為生、有何特長,都登記清楚給本王過目。」
「分兩個人去督促城外搭建的大棚,還有災民入城後的管理、他們的吃穿,善後的一切事宜都自個領一塊任務去做,不用本王一一點名指派吧?」
李煦目光一掃,根本不用多說話,官員們立即點頭應承下來,見識過順王殺人的本領,他們覺得,做點事情也沒什麽好怕的,而且賑災嘛,哪一年不在做,這些手續也都是做熟了的。
等那些人都下去了,李煦問年輕縣丞:「你的姓名。」
年輕人猶豫了一會兒,回答:「下官喬安。」
李煦詫異地看向他,「喬安啊,那喬縣令可是你本家?」
年輕人臉上露出幾分鄙夷來,「隻是巧合罷了,下官與喬縣令並無任何關係。」
李煦是不太信的,不過暫時不打算追究這個,「本王也給你個任務,去寫一份災後賑災的策論來,要有理有據,不要華而不實的東西。」
喬安不太服氣,「任何官員都知道賑災的法子,可要落實就得有錢有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下官寫的再好,無錢無糧也是空話。」
「所以本王的意思是讓你寫有用的東西,聽不懂嗎?」這書呆子怕是走後門才上任的吧?
喬安憤怒地看著他,卻沒跟李煦頂嘴,施施然地行了禮然後甩袖走了,怎麽看都不像是個聽話的孩子。
等喬安離開,李煦也下了城牆,迎麵見劉樹快馬趕來,懷抱期望地問:「如何,喬瑞家中抄出了多少東西?」
劉樹跳下馬,從懷裏掏出一份清單遞給李煦,氣呼呼地說:「這喬瑞真是貪官汙吏,家中金銀成箱,糧食滿倉,比咱們的日子好過多了。」
老話說得好: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喬瑞不知道當了幾年的官,而且一看就不是清官,累積下來的財富確實比較驚人。
這麽一想,李煦突然就想知道,南越寇家世代為官,家裏是不是也金山銀山地堆著呢?
「阿嚏!」南越的某個山林裏,一個身著軟甲的年輕人打了個大大的噴嚏,他揉了揉鼻子,小聲罵道:「他娘的,這種日子沒法過了,凍死個人了,快讓人去前頭探探路,本將軍這次一定要滅了這群蠻夷!」
李煦大致算了算從喬家抄出來的糧食和金銀能用幾天,越算越心驚,這麽龐大的財產竟然隻能讓這些災民安熱度過半個月,而且這還是算上金銀能夠買到糧食的情況。
李煦以前當老總,知道每個月的員工工資福利支出是多少,但卻不知道他名下的員工一天要吃多少米,要喝多少水,要穿幾件衣服,真正落實到細節上,他發現自己對民生的了解還不夠。
眼下湧進城的災民有上千人,這些人目前最缺的就是糧食和保暖的衣裳,還有可供他們取暖的木柴,上千人一天的消耗可不是個小數字。
「先把喬家所有的糧食都歸入糧倉,再讓管理糧倉的小吏算個數字給我,每人每天該吃多少糧食由他掌握,告訴他,隻要災民中無一人餓死,本王重重有賞。」
一個管著糧倉的小吏哪裏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承擔如此重任,嚇得六神無主,好在糧食是他精通的東西,隻要靜下心來算一算,也不是很難,難的是,他要如何安排這每日出倉的糧食,多了糧倉供應不上,少了勢必有人挨餓。
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限的,李煦深知這一點,他一個人不可能包攬所有的活,一個完整的企業要運作起來肯定需要不同崗位的人,餘杭縣如今也是這樣,任何一個小人物都可以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br>
「哦?今年遭了災啊,那去年呢?」李煦好笑地看著那名官員,他擺擺手,指了指那個年輕的縣丞,「本王記得你,你來說。」
那年輕縣丞詫異地看過來,然後上前一步,說:「回王爺,去年風調雨順,但……一大半的糧食都被郡守府徵收上去了,餘杭並無多少存糧。」
李煦氣笑了:「風調雨順時徵收一大半?那不知今年又徵收了多少?往年這可有定例?」
「並無。」一句話,全憑郡守大人高興,他想要糧的時候,你們就得給,否則別怪他動手搶。
「好的很,那不知揚州府的糧倉裏有多少糧,本王手書一份,你派幾個騎兵速速送去揚州府,找萬郡守要糧。」
那年輕縣丞抬頭看了李煦一眼,目光複雜,帶著一絲嘲弄,顯然不看好李煦的所作所為。
李煦靠近他,問:「你是覺得本王瘋了,還是覺得萬郡守會抗命?」
「微臣不敢。」
「嗬,不急,事情要一步一步做,先把底下的災民安置好了再說。」
「可是……糧食……如此多災民,餘杭供養不起。」
「那就先找本地鄉紳富豪借一些。」
年輕縣丞又看了李煦一眼,神色一如既往的嘲弄,「怕是有些困難。」
李煦卻覺得是他傻,「你覺得本王出馬,會有人不肯借糧?」
年輕縣丞保守地回答:「王爺身份貴重是不假,但鄉紳們也許各有拒絕的理由。」
「那就試試看吧。」
李煦見其他官員一個個無動於衷地站在城牆上,仿佛底下聚攏的災民都是一群螻蟻,於是給他們都分派了活計。
「分出兩個人去登記災民信息,籍貫、年齡、家中人口、以何為生、有何特長,都登記清楚給本王過目。」
「分兩個人去督促城外搭建的大棚,還有災民入城後的管理、他們的吃穿,善後的一切事宜都自個領一塊任務去做,不用本王一一點名指派吧?」
李煦目光一掃,根本不用多說話,官員們立即點頭應承下來,見識過順王殺人的本領,他們覺得,做點事情也沒什麽好怕的,而且賑災嘛,哪一年不在做,這些手續也都是做熟了的。
等那些人都下去了,李煦問年輕縣丞:「你的姓名。」
年輕人猶豫了一會兒,回答:「下官喬安。」
李煦詫異地看向他,「喬安啊,那喬縣令可是你本家?」
年輕人臉上露出幾分鄙夷來,「隻是巧合罷了,下官與喬縣令並無任何關係。」
李煦是不太信的,不過暫時不打算追究這個,「本王也給你個任務,去寫一份災後賑災的策論來,要有理有據,不要華而不實的東西。」
喬安不太服氣,「任何官員都知道賑災的法子,可要落實就得有錢有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下官寫的再好,無錢無糧也是空話。」
「所以本王的意思是讓你寫有用的東西,聽不懂嗎?」這書呆子怕是走後門才上任的吧?
喬安憤怒地看著他,卻沒跟李煦頂嘴,施施然地行了禮然後甩袖走了,怎麽看都不像是個聽話的孩子。
等喬安離開,李煦也下了城牆,迎麵見劉樹快馬趕來,懷抱期望地問:「如何,喬瑞家中抄出了多少東西?」
劉樹跳下馬,從懷裏掏出一份清單遞給李煦,氣呼呼地說:「這喬瑞真是貪官汙吏,家中金銀成箱,糧食滿倉,比咱們的日子好過多了。」
老話說得好: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喬瑞不知道當了幾年的官,而且一看就不是清官,累積下來的財富確實比較驚人。
這麽一想,李煦突然就想知道,南越寇家世代為官,家裏是不是也金山銀山地堆著呢?
「阿嚏!」南越的某個山林裏,一個身著軟甲的年輕人打了個大大的噴嚏,他揉了揉鼻子,小聲罵道:「他娘的,這種日子沒法過了,凍死個人了,快讓人去前頭探探路,本將軍這次一定要滅了這群蠻夷!」
李煦大致算了算從喬家抄出來的糧食和金銀能用幾天,越算越心驚,這麽龐大的財產竟然隻能讓這些災民安熱度過半個月,而且這還是算上金銀能夠買到糧食的情況。
李煦以前當老總,知道每個月的員工工資福利支出是多少,但卻不知道他名下的員工一天要吃多少米,要喝多少水,要穿幾件衣服,真正落實到細節上,他發現自己對民生的了解還不夠。
眼下湧進城的災民有上千人,這些人目前最缺的就是糧食和保暖的衣裳,還有可供他們取暖的木柴,上千人一天的消耗可不是個小數字。
「先把喬家所有的糧食都歸入糧倉,再讓管理糧倉的小吏算個數字給我,每人每天該吃多少糧食由他掌握,告訴他,隻要災民中無一人餓死,本王重重有賞。」
一個管著糧倉的小吏哪裏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承擔如此重任,嚇得六神無主,好在糧食是他精通的東西,隻要靜下心來算一算,也不是很難,難的是,他要如何安排這每日出倉的糧食,多了糧倉供應不上,少了勢必有人挨餓。
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限的,李煦深知這一點,他一個人不可能包攬所有的活,一個完整的企業要運作起來肯定需要不同崗位的人,餘杭縣如今也是這樣,任何一個小人物都可以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