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都那天早上,章美玲又給青山收拾了好大一行李箱東西,全是青山愛吃的連市特產,烤魚片、魷魚絲、幹海苔、蟹足棒等等,讓女兒帶回學校慢慢吃,還能分給同學們嚐嚐。
陳建國一大早去海產市場,買了好多新鮮海貨,裝了四個大保鮮箱,給駱老爺子帶回家。駱聞遠開著那輛商務車,載著駱振天、陳青山和狼狗銀耳,外加大包小包一堆特產食品,在陳家人的目送下,駛出花園小區,踏上歸程。
第444章
又是一年濃春,杏花微雨,柳樹垂絛。首都郊區景山山腳處,有一塊地勢平坦的開闊地,臨著永定河,靠著景山根,可謂是前有照後有靠,兩邊有抱,是一處上風上水的吉地,所以從青朝開始這裏就有人建屋居住,後來人越聚越多,就形成一個規模不小的村莊。
因為村子內外自然生長了很多杏樹,每年春季杏花綻放,香飄十裏,所以這個村子就被人稱為杏花村。
在村子靠後的位置有一間寬敞的四合院,第一進院子是倒座房和門樓窄院,穿過垂花門就是對外使用的廳房和廂房,一共十二間,為二進院子。再穿過一道垂花門就是主人居住的正房、遊廊和東西廂房,是主院所在的第三進院子,也是十二間。在正房東側的耳房開一道門,連通第三和第四進院子。第四進院子就是後罩房,照樣是十二間。
四進院子用高大的院牆包圍,白牆琉璃瓦,紅門紫銅釘,既隱秘又不失莊嚴。大宅門的門楣上高高掛著一塊匾額,上麵用金漆寫著幾個鬥方大字:“慈醫門醫館”,筆力渾厚,氣勢磅礴。
四合院離村子裏其他人家較遠,離山坡倒是很近,出了後院的小門走不多遠就能進景山的一座偏峰。四合院周圍和山坡上錯落有致地生長著許多杏樹。現在正是杏花盛開的時節,紅粉嬌媚,胭脂萬點,花繁姿俏,占盡春風。遠遠望去,四合院的琉璃瓦在花海繁雲裏若隱若現,讓人感覺鬧市紅塵,名利熙攘,不如這裏的一方淨土。
天剛蒙蒙亮,杏花村就迎來第一批訪客,四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背著包,在村子裏東瞧西看,對什麽都好奇。走在最前麵的是四人當中唯一一個男生,身材偏瘦,戴副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一股書卷氣。
男生翻來覆去地看著手裏的地圖,好像有些拿不準,正好有個早起的村民,挑著兩桶水經過他們身邊,男孩趕緊喊了一聲把人攔下問路。
“唉,這位小哥,您知道這裏有個醫館嗎?”
挑水的是個二十五六歲的小夥兒,身材敦實,膚色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土裏刨食的農民。小夥兒一看對麵這幾個年輕人的穿著打扮,就知道他們定是從首都城裏來的,放下擔子,對眼鏡男生笑道:
“小兄弟,你們是來找慈醫門醫館的吧?”
另一個紮馬尾,臉上很多青春痘的女生大喜道:“對對對!小哥,我們沒找錯地方吧?”
小夥兒擦了把汗,點點頭道:“沒錯,就在這個村裏!你們順著這條路一直走到頭,然後右拐直走,經過第三棵大槐樹的時候往西南方向的岔道口去,看見門口有兩棵老杏樹那戶人家後,從他家門口那條路往北,一直走就能看見了!快去吧!”
眼鏡男生看了看手裏那副手繪路線圖,又想了想小夥兒的話,感覺大腦一片空白,更迷糊了。
“呃,小哥,您能不能再說一遍,我、我沒記住……”
挑水的小夥兒樂了,一邊挑起擔子一邊說道:“要不你們幾個在這裏等等我,我把水先送回家,等會兒我帶你們去!”
幾個人大喜,謝過小哥,在原地等候。大約十分鍾之後,挑水小夥重新出現,手裏還拿著一個竹籃,裏麵是滿滿一籃子土雞蛋,四人跟著小夥兒,朝醫館的方向走去。
第445章
眼鏡男生見小夥兒身上的衣服換了,不是挑水時候的輕便裝束,而是白襯衫加牛仔褲,雖然衣服款式老舊,但洗得幹幹淨淨,還散發出洗衣服的香味。
“小哥,你這是要去走親戚啊?”
小夥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答道:“我也是去醫館,給陳大夫送點土雞蛋!”
紮馬尾的女生一聽,來了興致,問道:“小哥,你跟那個女中醫認識?她真的像網上說的那麽神奇嗎?能不能給我們透漏點內幕消息啊!”
另外兩個女生也嘰嘰喳喳地附和道:“對呀對呀,我們也是在網上看到的帖子,說這裏有個女中醫,什麽病都能治,可靈了,我們才大老遠從首都找過來。可現在網上消息真真假假,誰知道是不是水軍炒作的呀,萬一上當了怎麽辦!”
“對呀,要是被騙點診金也沒什麽大不了,可要是吃的藥不對症,還有副作用,那真是得不償失了!”
小夥兒聽這幾個女孩質疑陳大夫的醫術,有點不高興了,臉沉下來,冷聲道:“你們別亂說!自從陳大夫來我們杏花村開醫館,這一年多的時間登門求醫問藥的人沒有一萬也有八千,要是她開的藥不靈,怎麽會有人絡繹不絕地找來?大半年之前還有洋人來看病嘞,據說是千裏迢迢從俄國來的,我們村長說那些洋人對陳大夫態度恭敬極了,恨不能跪下磕頭。村裏孤寡老人住的老舊房屋和你們現在走的柏油馬路,都是陳大夫掏錢修的,人家那麽有錢,用得著騙你們仨瓜倆棗的診金?”
</br>
陳建國一大早去海產市場,買了好多新鮮海貨,裝了四個大保鮮箱,給駱老爺子帶回家。駱聞遠開著那輛商務車,載著駱振天、陳青山和狼狗銀耳,外加大包小包一堆特產食品,在陳家人的目送下,駛出花園小區,踏上歸程。
第444章
又是一年濃春,杏花微雨,柳樹垂絛。首都郊區景山山腳處,有一塊地勢平坦的開闊地,臨著永定河,靠著景山根,可謂是前有照後有靠,兩邊有抱,是一處上風上水的吉地,所以從青朝開始這裏就有人建屋居住,後來人越聚越多,就形成一個規模不小的村莊。
因為村子內外自然生長了很多杏樹,每年春季杏花綻放,香飄十裏,所以這個村子就被人稱為杏花村。
在村子靠後的位置有一間寬敞的四合院,第一進院子是倒座房和門樓窄院,穿過垂花門就是對外使用的廳房和廂房,一共十二間,為二進院子。再穿過一道垂花門就是主人居住的正房、遊廊和東西廂房,是主院所在的第三進院子,也是十二間。在正房東側的耳房開一道門,連通第三和第四進院子。第四進院子就是後罩房,照樣是十二間。
四進院子用高大的院牆包圍,白牆琉璃瓦,紅門紫銅釘,既隱秘又不失莊嚴。大宅門的門楣上高高掛著一塊匾額,上麵用金漆寫著幾個鬥方大字:“慈醫門醫館”,筆力渾厚,氣勢磅礴。
四合院離村子裏其他人家較遠,離山坡倒是很近,出了後院的小門走不多遠就能進景山的一座偏峰。四合院周圍和山坡上錯落有致地生長著許多杏樹。現在正是杏花盛開的時節,紅粉嬌媚,胭脂萬點,花繁姿俏,占盡春風。遠遠望去,四合院的琉璃瓦在花海繁雲裏若隱若現,讓人感覺鬧市紅塵,名利熙攘,不如這裏的一方淨土。
天剛蒙蒙亮,杏花村就迎來第一批訪客,四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背著包,在村子裏東瞧西看,對什麽都好奇。走在最前麵的是四人當中唯一一個男生,身材偏瘦,戴副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一股書卷氣。
男生翻來覆去地看著手裏的地圖,好像有些拿不準,正好有個早起的村民,挑著兩桶水經過他們身邊,男孩趕緊喊了一聲把人攔下問路。
“唉,這位小哥,您知道這裏有個醫館嗎?”
挑水的是個二十五六歲的小夥兒,身材敦實,膚色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土裏刨食的農民。小夥兒一看對麵這幾個年輕人的穿著打扮,就知道他們定是從首都城裏來的,放下擔子,對眼鏡男生笑道:
“小兄弟,你們是來找慈醫門醫館的吧?”
另一個紮馬尾,臉上很多青春痘的女生大喜道:“對對對!小哥,我們沒找錯地方吧?”
小夥兒擦了把汗,點點頭道:“沒錯,就在這個村裏!你們順著這條路一直走到頭,然後右拐直走,經過第三棵大槐樹的時候往西南方向的岔道口去,看見門口有兩棵老杏樹那戶人家後,從他家門口那條路往北,一直走就能看見了!快去吧!”
眼鏡男生看了看手裏那副手繪路線圖,又想了想小夥兒的話,感覺大腦一片空白,更迷糊了。
“呃,小哥,您能不能再說一遍,我、我沒記住……”
挑水的小夥兒樂了,一邊挑起擔子一邊說道:“要不你們幾個在這裏等等我,我把水先送回家,等會兒我帶你們去!”
幾個人大喜,謝過小哥,在原地等候。大約十分鍾之後,挑水小夥重新出現,手裏還拿著一個竹籃,裏麵是滿滿一籃子土雞蛋,四人跟著小夥兒,朝醫館的方向走去。
第445章
眼鏡男生見小夥兒身上的衣服換了,不是挑水時候的輕便裝束,而是白襯衫加牛仔褲,雖然衣服款式老舊,但洗得幹幹淨淨,還散發出洗衣服的香味。
“小哥,你這是要去走親戚啊?”
小夥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答道:“我也是去醫館,給陳大夫送點土雞蛋!”
紮馬尾的女生一聽,來了興致,問道:“小哥,你跟那個女中醫認識?她真的像網上說的那麽神奇嗎?能不能給我們透漏點內幕消息啊!”
另外兩個女生也嘰嘰喳喳地附和道:“對呀對呀,我們也是在網上看到的帖子,說這裏有個女中醫,什麽病都能治,可靈了,我們才大老遠從首都找過來。可現在網上消息真真假假,誰知道是不是水軍炒作的呀,萬一上當了怎麽辦!”
“對呀,要是被騙點診金也沒什麽大不了,可要是吃的藥不對症,還有副作用,那真是得不償失了!”
小夥兒聽這幾個女孩質疑陳大夫的醫術,有點不高興了,臉沉下來,冷聲道:“你們別亂說!自從陳大夫來我們杏花村開醫館,這一年多的時間登門求醫問藥的人沒有一萬也有八千,要是她開的藥不靈,怎麽會有人絡繹不絕地找來?大半年之前還有洋人來看病嘞,據說是千裏迢迢從俄國來的,我們村長說那些洋人對陳大夫態度恭敬極了,恨不能跪下磕頭。村裏孤寡老人住的老舊房屋和你們現在走的柏油馬路,都是陳大夫掏錢修的,人家那麽有錢,用得著騙你們仨瓜倆棗的診金?”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