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時分。
都城,大將軍府。
天色陰沉,深秋的夜晚已是添了幾絲涼意,空氣中瀰漫著蕭瑟的味道。
一道道身影在夜色的遮掩下,從偏門小心翼翼的進了大將軍府。
大將軍府門前一直以來都是絡繹不絕,畢竟王大將軍可是當今太皇太後娘娘的親弟弟,手掌重兵,又深得太皇太後娘娘的信任。
隻不過這些都是之前的事跡了。
現在的王大將軍在太皇太後麵前的地位可是愈發的岌岌可危起來,太皇太後對他手掌重兵已經是愈發的不滿了起來。
太皇太後多次明示暗示的想要王大將軍交出一半以上的兵權,甚至安排了幾個她的心腹到王大將軍的兵營之中,美其名曰副軍使,實則處處給他添堵。
王大將軍隱忍了許久,直到最近太皇太後娘娘大肆打壓王氏中人,他終於控製不住了。
這一天,他也已經等了很久了。
王大將軍微微一笑,看著密室中桌案旁圍著的眾人,“諸位,今日你我相聚在此,共謀大事,並非不義之師,不過為自保罷了……”
王大將軍說著,一飲而盡杯中的烈酒,嘴角恰到好處的泛起濃濃的苦笑,眼眶更是泛上幾絲紅意。
並非我們不仁,隻是你太皇太後身居高位,過於不義,想將我們逼死,我們不過是想為自己和子孫後代們爭條活路罷了。
眾人一一起身,舉杯暢飲,熱烈響應著王大將軍的發話。
卻忘了,若是沒有他們口中無比痛恨的太皇太後娘娘的存在,流落鄉野之間的他們哪裏有什麽初入朝堂,登堂入室的機會……
太皇太後若是在此,看到在這裏秘密聚會反她的人,必是會發現,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她極為熟悉之人,都是她從掌權以來一一提拔上來的人。
有先帝在位時期,有她垂簾聽政時期……
李潛的影衛四散分布在南國都城之中,無孔不入,悄無聲息的收集著數不清的各皇親貴族、臣子學士的家事訊息。
王大將軍卻是如此肆無忌憚的暗中聚會,籌集人手,他如何不知道李潛影衛的力量。
隻是如今羽翼已豐的他,早已不懼了李潛的調查,甚至不懼了太皇太後的怒火。
“趙家當年也暗中幫襯過那位掌權的,隻不過一直未曾在明麵上站隊,如今卻是被逮住機會直接滅門,那位還真是心狠手辣,絲毫不留餘地啊。”一老者縷縷鬍鬚,有些淒涼的說道。
“趙家的遭遇真的是慘啊……全家幾百口人,說沒就沒了,聽說跑出去的幾個小的也被查到了……”
第104章 謀逆
“所以說,如今的我們根本就沒有退路,若還想安安穩穩的活著,繼續著現在的悠閑日子,隻有跟著大將軍這一條路了。”
“否則,下一個‘趙家’就在你我中間!”這麽一席話倒是堅定了那些尚有些搖擺不定的人。
“是啊,拚了!而今上麵那位是絲毫不肯給我們留活路。”
“諸位大人你們瞧瞧,那些被抓進去的嚴刑拷打的人,被抓的理由都是有多荒誕,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被逮進去了。而今老夫上朝前都要與家中妻女告別一番,生怕此一別無再見之日。”
……
眾人訴起苦來,都像是打開了話匣子一般,初入此的侷促也已經盡數消散不見了。
你一句,我一句,盡是太皇太後做出的攪得民不聊生不得安寧之事。
酒過三巡,王大將軍靜靜看著談完正事之後觥籌交錯的眾人,未曾參與進去,他隻是默默的看著。
他甚至有些期待那一天的真正到來了。
他看著遠處,眼神之中閃爍著莫名的神色。那眼神,多少的倒是有些像太皇太後,一樣的堅定和狠厲。
宴罷,諸人紛紛向王大將軍告辭離去。有一人卻是單單留在了最後,王大將軍如何看不出他的意圖。
而他卻是裝作不知,上前迷茫地問道:“侍郎大人可是找在下有何事?”
“大將軍有所不知,在下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侍郎語速極慢,一邊說著,一邊打量著大將軍的神色。
王將軍神色無異,隻不做聲的引著侍郎向著書房方向走去。
“此處無人,但講無妨。”
王將軍一邊聽著,神色也慢慢的嚴肅了起來。
又過了數日,朝堂之上,太皇太後對著一張摺子大發雷霆。
北郡大旱,糧食顆粒無收,災民成群,餓殍遍野。
諸多的災民流落到了南國京都門前,哭嚎呼喊著想要進城,卻被京城驛的守衛統統轟了出去。
災民暴動,動亂之下,直接打傷了京城驛的諸守衛,強行衝進了京都。
災民四散流竄,將原本就不安寧的京都攪得一片烏煙瘴氣。數不清的搶劫、偷竊,案子冬日的雪花一般紛紛飄進京城驛,驛守一邊查案,一邊安撫諸人,忙的焦頭爛額。
事情傳到太皇太後那裏的時候,流竄的災民已經構成了一定的規模,整日潛伏在城中,趁亂作案。
而真正令太皇太後氣憤的是,一群目不識丁,食不果腹,流竄一路的災民,若是沒有有心之人在背後攛掇,哪裏能有如今這般本事。
什麽災民不災民的,尊貴的太皇太後娘娘向來不在乎,但她的京城覺不容他人染指。
太皇太後大筆一揮,要求朝廷開倉救濟,戶部尚書聽聞卻是顫顫巍巍的上前,哭訴著:“回稟太皇太後娘娘,國庫實在無銀啊……”
“此話怎講!”
“自打前年開始,就未曾有過大豐收的年歲了,再加上先帝之事,新帝登基……國庫一直入不敷出。老臣無能,實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銀子了……”
“罷了,罷了……”太皇太後不耐煩的揮揮手製止了戶部尚書的哭訴。
他沒有開口的部分,自是太皇太後的驕奢無度,耗費了無數的國庫存儲。
“哪位愛卿有所提議?”太皇太後壓住語氣中的怒火,耐心的看向台下的諸人,問道。
回應她的卻隻有沉默,所有人低著頭,恭敬的站著,卻是沒有一人站出來說些什麽。
太皇太後氣的有些想笑,正待她壓不住自己的怒火就要爆發之際,一向默默無聞的禮部侍郎卻是站了出來。
“臣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
太皇太後眼前一亮,連忙應道:“愛卿盡管講便是。”
禮部侍郎低著頭,狀似恭敬無比的樣子,實則眼神之中一閃而過的狡黠和恨意,太皇太後卻是未曾瞧見。
“諸位大臣皆是心繫天下之人,此等國之難事,還望諸位共同慷慨解囊,共渡難關。”禮部侍郎鏗鏘有力的一席話,太皇太後聽得眼中異彩連連。
“此計甚妙,不知諸位愛卿是為何意?”
一幹臣子聽罷,麵色卻是發苦,暗暗看向禮部侍郎的眼神都有些厭惡。
這等世道,政局本就不穩,人人都是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往自個兒的錢囊裏搗鼓,隻想著哪天朝堂大亂,能安然脫身。
</br>
都城,大將軍府。
天色陰沉,深秋的夜晚已是添了幾絲涼意,空氣中瀰漫著蕭瑟的味道。
一道道身影在夜色的遮掩下,從偏門小心翼翼的進了大將軍府。
大將軍府門前一直以來都是絡繹不絕,畢竟王大將軍可是當今太皇太後娘娘的親弟弟,手掌重兵,又深得太皇太後娘娘的信任。
隻不過這些都是之前的事跡了。
現在的王大將軍在太皇太後麵前的地位可是愈發的岌岌可危起來,太皇太後對他手掌重兵已經是愈發的不滿了起來。
太皇太後多次明示暗示的想要王大將軍交出一半以上的兵權,甚至安排了幾個她的心腹到王大將軍的兵營之中,美其名曰副軍使,實則處處給他添堵。
王大將軍隱忍了許久,直到最近太皇太後娘娘大肆打壓王氏中人,他終於控製不住了。
這一天,他也已經等了很久了。
王大將軍微微一笑,看著密室中桌案旁圍著的眾人,“諸位,今日你我相聚在此,共謀大事,並非不義之師,不過為自保罷了……”
王大將軍說著,一飲而盡杯中的烈酒,嘴角恰到好處的泛起濃濃的苦笑,眼眶更是泛上幾絲紅意。
並非我們不仁,隻是你太皇太後身居高位,過於不義,想將我們逼死,我們不過是想為自己和子孫後代們爭條活路罷了。
眾人一一起身,舉杯暢飲,熱烈響應著王大將軍的發話。
卻忘了,若是沒有他們口中無比痛恨的太皇太後娘娘的存在,流落鄉野之間的他們哪裏有什麽初入朝堂,登堂入室的機會……
太皇太後若是在此,看到在這裏秘密聚會反她的人,必是會發現,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她極為熟悉之人,都是她從掌權以來一一提拔上來的人。
有先帝在位時期,有她垂簾聽政時期……
李潛的影衛四散分布在南國都城之中,無孔不入,悄無聲息的收集著數不清的各皇親貴族、臣子學士的家事訊息。
王大將軍卻是如此肆無忌憚的暗中聚會,籌集人手,他如何不知道李潛影衛的力量。
隻是如今羽翼已豐的他,早已不懼了李潛的調查,甚至不懼了太皇太後的怒火。
“趙家當年也暗中幫襯過那位掌權的,隻不過一直未曾在明麵上站隊,如今卻是被逮住機會直接滅門,那位還真是心狠手辣,絲毫不留餘地啊。”一老者縷縷鬍鬚,有些淒涼的說道。
“趙家的遭遇真的是慘啊……全家幾百口人,說沒就沒了,聽說跑出去的幾個小的也被查到了……”
第104章 謀逆
“所以說,如今的我們根本就沒有退路,若還想安安穩穩的活著,繼續著現在的悠閑日子,隻有跟著大將軍這一條路了。”
“否則,下一個‘趙家’就在你我中間!”這麽一席話倒是堅定了那些尚有些搖擺不定的人。
“是啊,拚了!而今上麵那位是絲毫不肯給我們留活路。”
“諸位大人你們瞧瞧,那些被抓進去的嚴刑拷打的人,被抓的理由都是有多荒誕,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被逮進去了。而今老夫上朝前都要與家中妻女告別一番,生怕此一別無再見之日。”
……
眾人訴起苦來,都像是打開了話匣子一般,初入此的侷促也已經盡數消散不見了。
你一句,我一句,盡是太皇太後做出的攪得民不聊生不得安寧之事。
酒過三巡,王大將軍靜靜看著談完正事之後觥籌交錯的眾人,未曾參與進去,他隻是默默的看著。
他甚至有些期待那一天的真正到來了。
他看著遠處,眼神之中閃爍著莫名的神色。那眼神,多少的倒是有些像太皇太後,一樣的堅定和狠厲。
宴罷,諸人紛紛向王大將軍告辭離去。有一人卻是單單留在了最後,王大將軍如何看不出他的意圖。
而他卻是裝作不知,上前迷茫地問道:“侍郎大人可是找在下有何事?”
“大將軍有所不知,在下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侍郎語速極慢,一邊說著,一邊打量著大將軍的神色。
王將軍神色無異,隻不做聲的引著侍郎向著書房方向走去。
“此處無人,但講無妨。”
王將軍一邊聽著,神色也慢慢的嚴肅了起來。
又過了數日,朝堂之上,太皇太後對著一張摺子大發雷霆。
北郡大旱,糧食顆粒無收,災民成群,餓殍遍野。
諸多的災民流落到了南國京都門前,哭嚎呼喊著想要進城,卻被京城驛的守衛統統轟了出去。
災民暴動,動亂之下,直接打傷了京城驛的諸守衛,強行衝進了京都。
災民四散流竄,將原本就不安寧的京都攪得一片烏煙瘴氣。數不清的搶劫、偷竊,案子冬日的雪花一般紛紛飄進京城驛,驛守一邊查案,一邊安撫諸人,忙的焦頭爛額。
事情傳到太皇太後那裏的時候,流竄的災民已經構成了一定的規模,整日潛伏在城中,趁亂作案。
而真正令太皇太後氣憤的是,一群目不識丁,食不果腹,流竄一路的災民,若是沒有有心之人在背後攛掇,哪裏能有如今這般本事。
什麽災民不災民的,尊貴的太皇太後娘娘向來不在乎,但她的京城覺不容他人染指。
太皇太後大筆一揮,要求朝廷開倉救濟,戶部尚書聽聞卻是顫顫巍巍的上前,哭訴著:“回稟太皇太後娘娘,國庫實在無銀啊……”
“此話怎講!”
“自打前年開始,就未曾有過大豐收的年歲了,再加上先帝之事,新帝登基……國庫一直入不敷出。老臣無能,實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銀子了……”
“罷了,罷了……”太皇太後不耐煩的揮揮手製止了戶部尚書的哭訴。
他沒有開口的部分,自是太皇太後的驕奢無度,耗費了無數的國庫存儲。
“哪位愛卿有所提議?”太皇太後壓住語氣中的怒火,耐心的看向台下的諸人,問道。
回應她的卻隻有沉默,所有人低著頭,恭敬的站著,卻是沒有一人站出來說些什麽。
太皇太後氣的有些想笑,正待她壓不住自己的怒火就要爆發之際,一向默默無聞的禮部侍郎卻是站了出來。
“臣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
太皇太後眼前一亮,連忙應道:“愛卿盡管講便是。”
禮部侍郎低著頭,狀似恭敬無比的樣子,實則眼神之中一閃而過的狡黠和恨意,太皇太後卻是未曾瞧見。
“諸位大臣皆是心繫天下之人,此等國之難事,還望諸位共同慷慨解囊,共渡難關。”禮部侍郎鏗鏘有力的一席話,太皇太後聽得眼中異彩連連。
“此計甚妙,不知諸位愛卿是為何意?”
一幹臣子聽罷,麵色卻是發苦,暗暗看向禮部侍郎的眼神都有些厭惡。
這等世道,政局本就不穩,人人都是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往自個兒的錢囊裏搗鼓,隻想著哪天朝堂大亂,能安然脫身。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