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楊玉獨去釣魚,隻留給別人一個背影。


    不時有人在周圍走動,一道道目光逡巡不定,在包裹上轉來轉去。有人欲靠近,被楊延壽所阻,人群來來回回,不甘心離去。


    天色暗下後,城門關閉,草市結束,周圍終於再無一人,徹底安靜下來。


    楊玉伸了個懶腰,掀開草席,露出藏身洞,抱著當路躲了進去。


    夜色漸深,楊玉輾轉反側,難以安眠。楊延壽坐在洞外,懷抱長劍,眸子在黑夜裏如臨淵深潭,鋒芒暗藏。


    “今晚怎無事?”


    楊玉覺得奇怪,遲疑一下,問向楊延壽:“千歲,你昨夜......殺了多少人?”


    “......十幾人吧”楊延壽停頓了一瞬,回答道。


    這段時間接觸下來,從主君的一些表現,比如看到屍體會瞳孔收縮,聽到喊殺慘叫身體會繃緊,楊延壽猜測主君應是沒殺過人。


    怕引起主君不適,他故意少說了人數。


    楊玉無語,總算明白今夜為何沒人來了。遊俠也是人,最是欺善怕惡,死了這麽多人,感情被殺怕了。


    “這個殺神”


    楊玉總算放下心來,安心睡去。


    天還未亮,楊玉醒了過來,不停打著哈欠,草市已經有人聚集。


    楊延壽一夜沒睡,仍然精神飽滿,先打來水服侍楊玉洗漱,又欲去買吃食。


    “不用,等下有人送來。”楊玉製止了他。


    城門處,一青年提著食盒,風風火火走出門來,臉上帶著焦急之色。


    “鄭掾吏,今日休沐?”此人每逢休沐必出城門訪友,守門卒早已認得他,紛紛打招呼。


    “是,諸位辛勞”青年禮儀周到的回應,讓人如沐春風。


    “鄭莊,為何這般急迫?竟是一臉汗水。”有人笑著調侃。


    見是年長之人,青年忙恭敬行禮,還未解釋,旁已有人笑著替他說了:“這是怕吃食涼了,迫不及待見到老友。”


    眾人哈哈大笑。


    青年微囧,團團行禮,正欲離開。


    有遊俠本無所事事的蹲在城門外曬太陽,眼珠轉了轉,湊上來說道:“鄭掾吏,人人皆知你喜老,這近處有一耄耋老人,日日與人博戲,怕不是個博徒,你可要一見?”


    “哦,真是耄耋之年?”青年果然來了興趣:“如此高齡,為何不在家中養老?”


    “不假,不假”遊俠熱情說道:“小人引鄭掾吏前去一見?”


    “也好”青年想了想,點頭。


    遊俠一窩蜂的湧上來,熱情的簇擁著他往前走去。


    青年有些奇怪,覺得這些人熱情的有些過頭。他哪裏知道,自昨日楊玉宣布不再與人博戲,也不再讓人靠近,就把這些人急的不行。


    遊俠大多無業,平日裏偷雞摸狗,犯奸作惡為生。楊玉出手豪爽,每次從他這裏得數百錢,夠遊俠們快活很長一段時間。


    這些人是看青年有些身份,想借他敲開楊玉的大門,若是重新開始博戲就更好了。更有人見楊玉出手大方,打算著投在楊玉門下,依附於他換個吃喝不愁。


    “止步”


    楊玉在優哉遊哉的釣魚,隻是舉動有些奇怪,每釣上一條後剖開魚腹隻保留魚泡,將魚重新扔進水裏。


    突然間後方一聲大喝。


    他回過頭去,這才發現,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向著河邊走來,楊延壽手握劍鞘,神情戒備。


    楊玉盯著被人簇擁著的青年,深深看了好幾眼,將曬的半幹的魚膠收好,整理衣衫,信步走過去。


    “打擾老丈了。”青年有些尷尬,神色卻恭敬。


    “君何人?”楊玉淡淡問道。


    “鄭莊”遊俠大聲喊道。


    “任掾吏,宮中履職,能日日見到天子。”


    “了不得的長吏”


    眾遊俠你一言我一語的抬高著青年的身份。


    青年愈發尷尬,掾吏秩不足百石,算什麽了不得的長吏,他轉身行禮,乞求眾人息聲。


    “晚輩鄭當時,字莊,郎中令任下掾吏,此番貿然前來,打擾老丈了。”鄭莊鄭重行禮,麵色恭敬渾然不似作偽。


    “唔,無妨。”楊玉淡淡點頭,心中暗暗鬆口氣,你終於來了。


    《史記》記載:鄭當時,字莊,生卒年不詳,西漢大臣,鄭桓公(周厲王之子)十九世孫,陳縣人。漢景帝時,任太子舍人。


    如今景帝還未立太子,當然沒有拜太子舍人,他還隻是鬥食小吏,年約三十多歲。唯一值得稱道的是隸屬於郎中令,官署在未央宮中,得以出入宮中罷了。


    其祖父叫鄭君,曾是項羽手下的將領,項羽死後,歸順了漢朝。劉邦為了羞辱項羽,下令所有項羽舊部在提到項羽時都要直呼其名“項藉”,鄭君偏偏不服從詔令。劉邦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項羽名諱的人都拜為大夫,而趕走了鄭君。


    楊玉為何將此人列為晁錯之外的第二條途徑,班固的一句話或許能做出解釋。


    班固:張釋之之守法,馮唐之論將,汲黯之正直,鄭當時之推士,不如是,亦何以成名哉!


    鄭當時之推士,即善於推薦賢才。


    楊玉為何守在城門附近,大張旗鼓的跟人博戲,故意大撒幣引來大群遊俠。也能從史書中找到答案。


    《史記》:鄭莊以任俠自喜,脫張羽於戹,聲聞梁楚之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所謂臭味相投,投其所好,這些遊俠,就是楊玉備下的餌料。


    因為鄭當時年輕時就是遊俠,又經常出入城門,遊俠們必知其人。


    如今人已經引來了,能不能留住呢。


    大概是能的,史載: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少官薄,然其遊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翻譯過來就是,鄭莊喜愛道家學說,仰慕年長者,那種情意殷切的勁兒,就好像惟恐見不到人家一樣。他年紀輕,官職卑微,但交遊的相知友人都是祖父一輩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


    而楊玉所依仗的,就是這一身偽裝出的高齡。


    楊玉猜測,其之所以如此喜歡跟老人交往,可能跟其大父(祖父)鄭君有關。或許是大父帶大的,或許是非常敬佩大父為人,導致他天生喜歡老人,與老人交往為友樂此不疲。


    當然,更可能跟他喜好黃老有關。黃老講究清淨無為順其自然,這跟蛻去了年少激進心態,性格平和穩重的老年人剛好符合。


    這一點,從漢文帝身上也能看出。所謂文帝愛老,武帝愛少,漢文帝就喜歡重用性格穩重的忠厚之人。


    曆史上漢武帝曾有句話:鄭莊遠行,千裏不帶糧。


    說明鄭當時此人交由之廣,朋友之多,遍及天下,都不用準備行囊糧食,到了哪裏都有人接待。


    這樣的人,總歸是喜歡交朋友的,尤其是楊玉這樣的老人。


    聽聞有老人在此,以其為人,沒可能不來拜見。


    然後就掉進了楊玉彀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大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明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明道並收藏漢大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