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中原停戰,契番隨後將發兵攻取西域,慕天舉總兵正急躁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本來縣城的兵力就比較薄弱,靖北王楚慕雲出征時又帶走了十五萬兵馬,現在城內僅有不足五萬的兵力了,如何抵抗契番國數十萬的軍隊呢。
令他著急的,一是平西王沒有答應派兵來援,而是讓他火速聯係靖北王楚慕雲搬師回防;二是他想到靖北王楚慕雲一貫是料事如神,前番發兵並不是如平西王所願的南下進攻中原,而是莫名其妙的北上而去,定是早已料到今日局麵,哪裏還會重返火坑呢。
沒想到正在此時,信兵來報,靖北王楚慕雲率部隊返回桐原城了,當下距離縣城不到十裏路途。
慕總兵聞言是又驚又喜,連忙梳妝披掛整齊,帶領一眾人馬,親自出城迎接。
一行人迎至城外二裏,見到靖北王楚慕雲時,慕天舉總兵連忙下馬,上前拱手相迎,想到靖北王能在桐原城危難之時,毅然返回相助的義舉,一時禁不住熱淚盈眶。
雙方一陣寒暄之後,慕總兵才發現靖北王楚慕雲隻帶了五萬人回來,不免心中有些疑慮。
靖北王楚慕雲見狀,對慕總兵歎了口氣說到:“唉,不瞞你說,此次契番來犯,是我等的數倍兵力,且還有一種密秘的攻城利器,桐原城勢必失陷,就算我將人馬全部調回也是守不住的。所以我留了一手,派十萬軍隊將來從後方製敵,以做外應。”
“那大王明知守不住,又為何回來相助呢?”慕總兵大惑不解。
“守不守得住,我也得回來守,平西王於危難之中慷慨相助,慕大人也待我不溥,我不能見死不救,被世人所唾罵吧,所以我回來是取於道義啊。”靖北王楚慕雲拍了拍慕總兵的肩頭說到。
“在下知道大王足智多謀,一定有破解之策,總不至於眼睜睜地看著數十萬百姓慘遭塗炭吧。”聽了靖北王楚慕雲的話,慕總兵既是很感動,又是很著急。
“桐原城守不住,但下馬關還是可以守一下的,我們把全部兵馬和人力都集中到下馬關,利用關城險要的地形地勢,可以跟契番軍隊對抗一番,隻要形成相持局麵,我們就有機會破解,乃至翻盤。”
“您是說要棄守桐原城嗎?”
“是的,這一點上,我們必須統一,保存實力,退守下馬關。但桐原城也不是供手讓給敵人的,我們要‘佯守’”
“‘佯守’?是什麽意思,我倒是隻聽說過‘佯攻’,還沒聽說過‘佯守’。”慕天舉總兵十分不解地問道。
“對,就是擺出一幅要嚴防死守的架勢來,但同時,一麵掩護主力迅速撤退,一麵引誘敵人全力進攻,要讓他們吃點苦頭,不能白白地葬送掉桐原城。具體方案,我們入城後再慢慢商量。”說罷,靖北王楚慕雲繼續率領著部隊向桐原城內昂首挺進。
靖北王楚慕雲進城後一連多日在總兵府與慕總兵大人商討如何排兵布陣,與此同時,派人組織城內百姓有序地向下馬關及周邊縣城進行轉移。
桐原縣城內所有官兵按照製定的方略開始布防準備和演練,城內籠罩在戰前的緊張氛圍中,但一切都悄然有序地進行著。
這天一早,慕總兵急匆匆地來向靖北王楚慕雲報告情況,他遞給靖北王楚慕雲一封信件,說:“這是今天剛收到的。”
靖北王楚慕雲展開信件,見上麵寫著:契番大軍已至青峰崗,距桐原一百多裏,估計二天後將抵達。建議你軍棄守桐原,速撤至下馬關。落款是,許天朗。
“這個許天朗就是先前跟講過的,那個曾幫助桐原擊退朝廷數十萬大軍圍剿的道家弟子。他後來加入朝廷軍隊,在中原抵抗契番侵略,屢立奇功,現在被朝廷委任為曲陽縣的總兵,負責監控西域戰況,任務是阻止西域失守後,西域軍隊向南部轉移,也就是防止我部向南部突圍。”慕總兵介紹到。
靖北王楚慕雲想了想,點頭道:“我知道了,就是令千斤提到過跟我有些貌似的那個年青人吧,這人倒是個熱血青年,也很有見地,我希望有機會能早點見一見他。”說罷,他提筆在信紙上寫下幾個字:多謝,英雄所見。遂令人將信交還給許天朗派來送信的特使。
果然,第二天傍晚,契番的軍隊抵達了桐原縣城,在城外數十裏處紮下了營寨,連綿十多裏,規模之眾,早已超過上次朝廷西征之時。
第三日清晨,數萬名在桐原縣城城頭上嚴陣以待的西域士兵們,都靜靜地注視著前方。
清晨的薄霧遮擋住了遠處的群山和平原,大家都看不見遠方的情況,但每個人都清楚地感受到契番軍隊向前推進的陣列發出的轟鳴和節奏,帶動著空氣和大地都在有規律的抖動著。
終於,在遠處的薄霧中出現了契番軍隊的身影,黑壓壓的一片,整齊而快速地向前推進。在最前麵的是弓弩部隊,後麵緊跟著的是投石車和攻城部隊。
隨著契番軍隊的推進,越來越接近桐原城時,契番大軍開始了衝刺,在一片震耳欲聾的呐喊聲中,打前陣的弓箭部隊衝至了雙方射程範圍內,近萬名弓弩手向著城牆上萬箭齊發。
契番軍沒有想到,城牆之上卻有更為猛烈的還擊,數萬隻弓箭如爆雨般傾泄下來,近千架投石機也同時發射,頓時弓箭和飛石遮天蔽日向城外敵軍飛去,一時間,城下的敵軍隻感到天都黑了下來。
這一輪反擊後,契番軍隊丟下一片傷亡的士兵就向後撤退了,契番士兵雖然退敗了下去,但並沒有倉皇逃竄,而有較為有序地向後方部隊靠攏。
首輪反擊取勝後,西域士兵士氣高昴起來,但上方卻沒有讓他們繼續戰鬥,而是讓守城部隊分組撤離。那些鬥誌正高昂的戰士們不得不按照命令,其中一半的官兵必須馬上從城牆上撤離下來並向西部撤退。
將士們不明白為什麽在這麽大好的形勢下卻要主動撤退呢,但又不得不遵從命令,迅速撒出城中。
剩下的士兵也一分為二,其中一半的士兵仍堅守在城牆上,另一半己退至城下,隨時作好撤退的準備。
這時在城牆上的士兵卻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住了,近百個巨大的物體從敵軍陣營中緩緩走出來。那是什麽?這些巨大的物體渾身閃爍著金屬的光芒,象一個個豎立起來的金屬戰車正緩緩向前推進著。伴隨著這些巨大物體的前進,發出轟隆轟隆的腳步聲,帶動整個大地都在有節奏的抖動著。
隨著這些物體走近,城牆上的戰士們看清楚了,那些物體是一個個從頭到腳覆蓋著金屬鎧甲的巨人們,足足有四個人那麽高,它們整齊而緩慢地向前走著,每個巨人手裏拿著一根樹枝狀的武器,不,不是樹枝,其實就是一棵大樹。有些巨人將手上的大樹舉起來揮舞著,就像揮舞著一根小木棍。
眼前這幕讓城牆上的官兵們不寒而栗,本來還仗著下馬關城高牆厚,但在這些巨人麵前,這城牆似乎一下子矮小了許多,仿弗成了一圈小小的圍欄一般。
每個士兵都不由自主地攥緊了手中的弓箭,看著巨人們一步步向城牆走過來,手心中不由得浸出了汗水。
令他著急的,一是平西王沒有答應派兵來援,而是讓他火速聯係靖北王楚慕雲搬師回防;二是他想到靖北王楚慕雲一貫是料事如神,前番發兵並不是如平西王所願的南下進攻中原,而是莫名其妙的北上而去,定是早已料到今日局麵,哪裏還會重返火坑呢。
沒想到正在此時,信兵來報,靖北王楚慕雲率部隊返回桐原城了,當下距離縣城不到十裏路途。
慕總兵聞言是又驚又喜,連忙梳妝披掛整齊,帶領一眾人馬,親自出城迎接。
一行人迎至城外二裏,見到靖北王楚慕雲時,慕天舉總兵連忙下馬,上前拱手相迎,想到靖北王能在桐原城危難之時,毅然返回相助的義舉,一時禁不住熱淚盈眶。
雙方一陣寒暄之後,慕總兵才發現靖北王楚慕雲隻帶了五萬人回來,不免心中有些疑慮。
靖北王楚慕雲見狀,對慕總兵歎了口氣說到:“唉,不瞞你說,此次契番來犯,是我等的數倍兵力,且還有一種密秘的攻城利器,桐原城勢必失陷,就算我將人馬全部調回也是守不住的。所以我留了一手,派十萬軍隊將來從後方製敵,以做外應。”
“那大王明知守不住,又為何回來相助呢?”慕總兵大惑不解。
“守不守得住,我也得回來守,平西王於危難之中慷慨相助,慕大人也待我不溥,我不能見死不救,被世人所唾罵吧,所以我回來是取於道義啊。”靖北王楚慕雲拍了拍慕總兵的肩頭說到。
“在下知道大王足智多謀,一定有破解之策,總不至於眼睜睜地看著數十萬百姓慘遭塗炭吧。”聽了靖北王楚慕雲的話,慕總兵既是很感動,又是很著急。
“桐原城守不住,但下馬關還是可以守一下的,我們把全部兵馬和人力都集中到下馬關,利用關城險要的地形地勢,可以跟契番軍隊對抗一番,隻要形成相持局麵,我們就有機會破解,乃至翻盤。”
“您是說要棄守桐原城嗎?”
“是的,這一點上,我們必須統一,保存實力,退守下馬關。但桐原城也不是供手讓給敵人的,我們要‘佯守’”
“‘佯守’?是什麽意思,我倒是隻聽說過‘佯攻’,還沒聽說過‘佯守’。”慕天舉總兵十分不解地問道。
“對,就是擺出一幅要嚴防死守的架勢來,但同時,一麵掩護主力迅速撤退,一麵引誘敵人全力進攻,要讓他們吃點苦頭,不能白白地葬送掉桐原城。具體方案,我們入城後再慢慢商量。”說罷,靖北王楚慕雲繼續率領著部隊向桐原城內昂首挺進。
靖北王楚慕雲進城後一連多日在總兵府與慕總兵大人商討如何排兵布陣,與此同時,派人組織城內百姓有序地向下馬關及周邊縣城進行轉移。
桐原縣城內所有官兵按照製定的方略開始布防準備和演練,城內籠罩在戰前的緊張氛圍中,但一切都悄然有序地進行著。
這天一早,慕總兵急匆匆地來向靖北王楚慕雲報告情況,他遞給靖北王楚慕雲一封信件,說:“這是今天剛收到的。”
靖北王楚慕雲展開信件,見上麵寫著:契番大軍已至青峰崗,距桐原一百多裏,估計二天後將抵達。建議你軍棄守桐原,速撤至下馬關。落款是,許天朗。
“這個許天朗就是先前跟講過的,那個曾幫助桐原擊退朝廷數十萬大軍圍剿的道家弟子。他後來加入朝廷軍隊,在中原抵抗契番侵略,屢立奇功,現在被朝廷委任為曲陽縣的總兵,負責監控西域戰況,任務是阻止西域失守後,西域軍隊向南部轉移,也就是防止我部向南部突圍。”慕總兵介紹到。
靖北王楚慕雲想了想,點頭道:“我知道了,就是令千斤提到過跟我有些貌似的那個年青人吧,這人倒是個熱血青年,也很有見地,我希望有機會能早點見一見他。”說罷,他提筆在信紙上寫下幾個字:多謝,英雄所見。遂令人將信交還給許天朗派來送信的特使。
果然,第二天傍晚,契番的軍隊抵達了桐原縣城,在城外數十裏處紮下了營寨,連綿十多裏,規模之眾,早已超過上次朝廷西征之時。
第三日清晨,數萬名在桐原縣城城頭上嚴陣以待的西域士兵們,都靜靜地注視著前方。
清晨的薄霧遮擋住了遠處的群山和平原,大家都看不見遠方的情況,但每個人都清楚地感受到契番軍隊向前推進的陣列發出的轟鳴和節奏,帶動著空氣和大地都在有規律的抖動著。
終於,在遠處的薄霧中出現了契番軍隊的身影,黑壓壓的一片,整齊而快速地向前推進。在最前麵的是弓弩部隊,後麵緊跟著的是投石車和攻城部隊。
隨著契番軍隊的推進,越來越接近桐原城時,契番大軍開始了衝刺,在一片震耳欲聾的呐喊聲中,打前陣的弓箭部隊衝至了雙方射程範圍內,近萬名弓弩手向著城牆上萬箭齊發。
契番軍沒有想到,城牆之上卻有更為猛烈的還擊,數萬隻弓箭如爆雨般傾泄下來,近千架投石機也同時發射,頓時弓箭和飛石遮天蔽日向城外敵軍飛去,一時間,城下的敵軍隻感到天都黑了下來。
這一輪反擊後,契番軍隊丟下一片傷亡的士兵就向後撤退了,契番士兵雖然退敗了下去,但並沒有倉皇逃竄,而有較為有序地向後方部隊靠攏。
首輪反擊取勝後,西域士兵士氣高昴起來,但上方卻沒有讓他們繼續戰鬥,而是讓守城部隊分組撤離。那些鬥誌正高昂的戰士們不得不按照命令,其中一半的官兵必須馬上從城牆上撤離下來並向西部撤退。
將士們不明白為什麽在這麽大好的形勢下卻要主動撤退呢,但又不得不遵從命令,迅速撒出城中。
剩下的士兵也一分為二,其中一半的士兵仍堅守在城牆上,另一半己退至城下,隨時作好撤退的準備。
這時在城牆上的士兵卻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住了,近百個巨大的物體從敵軍陣營中緩緩走出來。那是什麽?這些巨大的物體渾身閃爍著金屬的光芒,象一個個豎立起來的金屬戰車正緩緩向前推進著。伴隨著這些巨大物體的前進,發出轟隆轟隆的腳步聲,帶動整個大地都在有節奏的抖動著。
隨著這些物體走近,城牆上的戰士們看清楚了,那些物體是一個個從頭到腳覆蓋著金屬鎧甲的巨人們,足足有四個人那麽高,它們整齊而緩慢地向前走著,每個巨人手裏拿著一根樹枝狀的武器,不,不是樹枝,其實就是一棵大樹。有些巨人將手上的大樹舉起來揮舞著,就像揮舞著一根小木棍。
眼前這幕讓城牆上的官兵們不寒而栗,本來還仗著下馬關城高牆厚,但在這些巨人麵前,這城牆似乎一下子矮小了許多,仿弗成了一圈小小的圍欄一般。
每個士兵都不由自主地攥緊了手中的弓箭,看著巨人們一步步向城牆走過來,手心中不由得浸出了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