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穀一役取得大捷,退敵近百裏,但並未對契番軍隊造成嚴重打擊,德擁所率大軍在青水河一帶整飭修養過後,又從北域調來援軍十五萬,共率兵四十萬,又向慶豐州進攻過來。
這次契番軍在人數上絕對占優勢,大興軍隊自知難以抵擋抗衡,隻好全部收縮回慶豐州城內,據險死守。同時飛馬報信,要朝廷增派援兵。
此時,在西域的桐源城中卻是一番異常熱鬧的景象,北域失地的流亡百姓,此時已把小小的縣城塞了個滿滿當當。拖家帶口的難民們硬是把縣城內所有的空地兒都給占滿了。
這些從北域逃過來的難民們,本來很多都是逃往南邊的,但南北大通道上雙方正在激戰,而其他通往南方的通道也被大興國切斷,凡是能通往南方的城池守兵都不讓難民們進入,說是怕混入契番細作。
大批難民集結城外,無處安身,甚至一些南撤下來的官兵也被拒之門外,一時群情激奮,對朝廷十分不滿,很多地方發生了騷亂和暴動。
後來聽說西域的縣城可以接納難民,那些南逃的難民們很紛紛改道向西而去,奔著桐源縣城和下馬關而來。
很多難民到了桐源縣才發現這裏已是平西王的領地了,本來這些人就很痛恨大興國的無能,害得他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加之桐源城對難民非常人道,每天發放救濟糧,還提供義診,對願意去下馬關外的還予以免費的車馬運送,因此難民們都絡繹不斷的投奔而來。
由於整個西域地區地廣人稀,特別是下馬關外的縣城接納幾十萬的難民都不成問題,而且也是十分歡迎這些難民前來安家落戶的。
在靖北王的指揮下,桐源縣城一麵妥善安置難民,一麵積極招兵買馬。難民中的青壯年們也正愁沒有生計,紛紛投奔軍營而來,很多敗逃下來的官兵也加入了西域軍隊,這些人中有些是對朝廷十分痛恨的,一心想要改朝換代的,有此人則是不管跟誰幹,隻要有口飯吃就行。
趙一彪正是忙得不亦樂乎,短短數天內,已經招募了新兵近兩萬人,照此下去,一兩月內即可將城內兵力擴展至十多萬左右。
趙一彪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對新兵進行了仔細的甄別,將招募的新兵與原部隊混編,以老帶新,分別訓練。城內掀起了一股大練兵的熱潮。
平西王聽聞風聲以後,忌憚楚軍隊借此迅速發展壯大,對他形成威脅,就立馬下令,發布了針對南逃難民的優惠待遇,歡迎難民們到下馬關外安家落戶,配發土地,安家費,對從戎的青壯年給予重金賞賜。
在此政策的驅使下,下馬關城也一下變得熱鬧非凡了,征兵數量直線上升,整個西域境內的民心軍心都大為提振。但平西王好象並高興不起來,還整日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
軍師王簡一明白其中原由,一日他覲見平西王,說道:“主公近日悶悶不樂,何以為憂?”
“唉,無他,隻怕養虎為患也。”平西王搖搖頭答到。
“大王若是顧慮於此,我倒是有一計,可緩大王之憂。”
“軍師有何妙計,不妨道來。”
“大王可知,現在中原戰事緊迫,契番四十萬大軍圍困慶豐州城,朝廷也急命幾個番王調兵支援,雙方已經苦占近一個月,不相上下。現在京城周邊的防務已然空虛,幾成孤城一座,大王可乘機發兵直逼京城,逼當今皇上讓位於先祖欽命的嫡傳太子武時正,則讓皇室回歸正統,天下歸心,共同抵禦外族入侵。”
“說是容易,你可知京城六十萬禁軍並未曾調動,何來防務空虛之說?”
“大王所言極是,然五十萬禁軍長期隅守京城,養尊處優,不善征戰,不足為懼。而從現在起,稍假時日,大王和靖北王共同舉兵五十萬應該不成問題,屆時請靖北王率部為前鋒,大王壓後,共同發兵,直向京城,圍朝逼宮。事成,則可遂大王廢庶立嫡之宏願,光複皇室,若事敗,大王仍可及時抽身,退守西域,以保全身。但靖北王則必將遭受重創,甚至有被朝廷剿滅的危險,如此以來,亦算了卻大王的心腹之患吧。這樣無論成敗,大王都有利可圖,大王覺得是否可為呢?”王簡一說完,很是得意地晃晃了自己的腦袋。
平西王聽他說完後,沉思了半晌,然後他向軍師豎起了一隻大姆指,說:“此計甚妙,隻是你覺得他楚慕雲會同意進兵京師嗎?”
“他若不肯出兵的話,大王也可將桐源城的兵力全部調出,讓慕大人擔任前鋒就是,靖北王他總不能也不同意讓大王出兵吧?這樣不就架空了靖北王的兵權了嗎。”
“所言極是,這樣,我看明日就有勞你親自去一趟桐源城,勸說靖北王與本王共同進兵京師,逼宮廢帝。”說罷,平西王重重地一掌拍在案台上,仿佛一時順了心氣,眉頭頓時舒展開來。
翌日,軍師王簡一帶領十來個隨從,輕車快馬直奔桐源城而來。
快到桐源城時,遠遠就聽見軍號嘹亮,軍鼓擂動,隻見桐源城外旗幟招展,人潮湧動,似有軍隊集結。
原來靖北王正在桐源城外集結隊伍,近十五萬人馬的軍隊在城下排列整齊,分布有致,行動劃一,士氣高昂,好一派威嚴的軍風。
得到傳令兵匯報後,靖北王和慕總兵親自迎至陣前,與王大人相會。
“敢問何事驚動王大人新臨敝城,有何指教?”靖北王座騎上拱手問道。
王簡一早已從馬車上下來,快步至前,作揖拜道:“在下不敢,隻是受平西王之托,前來與楚大王有要事商議。”
“哈,哈。。”靖北王爽聲笑道:“平西王之意,我已領受,你看我不是正在集結隊伍,即刻就將出兵。不知我揣度大王之意對否?”
“靖北王高見,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此乃正是大王這意,也是我此行之目的,不料早被大人洞悉,微臣不得不服啊。”
“所幸此舉與大王所謀相同,吾等倍感榮幸,也信心倍增,此去必將建功立業,但請回稟大王,靜待捷報。”靖北王說完,即調轉馬頭,向著王簡一等揮了揮手:“兵貴神速,時辰已到,我等即刻發兵,恕不相送,王大人請回。”
未等王軍師答話,靖北王即率慕總兵等一行人策馬回營,絕塵而去,隻留下王簡一等一行人在原地,王簡一隻好把還要說的話咽回肚裏,一行人悻悻地打道回府,去向平西王匯報了。
這次契番軍在人數上絕對占優勢,大興軍隊自知難以抵擋抗衡,隻好全部收縮回慶豐州城內,據險死守。同時飛馬報信,要朝廷增派援兵。
此時,在西域的桐源城中卻是一番異常熱鬧的景象,北域失地的流亡百姓,此時已把小小的縣城塞了個滿滿當當。拖家帶口的難民們硬是把縣城內所有的空地兒都給占滿了。
這些從北域逃過來的難民們,本來很多都是逃往南邊的,但南北大通道上雙方正在激戰,而其他通往南方的通道也被大興國切斷,凡是能通往南方的城池守兵都不讓難民們進入,說是怕混入契番細作。
大批難民集結城外,無處安身,甚至一些南撤下來的官兵也被拒之門外,一時群情激奮,對朝廷十分不滿,很多地方發生了騷亂和暴動。
後來聽說西域的縣城可以接納難民,那些南逃的難民們很紛紛改道向西而去,奔著桐源縣城和下馬關而來。
很多難民到了桐源縣才發現這裏已是平西王的領地了,本來這些人就很痛恨大興國的無能,害得他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加之桐源城對難民非常人道,每天發放救濟糧,還提供義診,對願意去下馬關外的還予以免費的車馬運送,因此難民們都絡繹不斷的投奔而來。
由於整個西域地區地廣人稀,特別是下馬關外的縣城接納幾十萬的難民都不成問題,而且也是十分歡迎這些難民前來安家落戶的。
在靖北王的指揮下,桐源縣城一麵妥善安置難民,一麵積極招兵買馬。難民中的青壯年們也正愁沒有生計,紛紛投奔軍營而來,很多敗逃下來的官兵也加入了西域軍隊,這些人中有些是對朝廷十分痛恨的,一心想要改朝換代的,有此人則是不管跟誰幹,隻要有口飯吃就行。
趙一彪正是忙得不亦樂乎,短短數天內,已經招募了新兵近兩萬人,照此下去,一兩月內即可將城內兵力擴展至十多萬左右。
趙一彪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對新兵進行了仔細的甄別,將招募的新兵與原部隊混編,以老帶新,分別訓練。城內掀起了一股大練兵的熱潮。
平西王聽聞風聲以後,忌憚楚軍隊借此迅速發展壯大,對他形成威脅,就立馬下令,發布了針對南逃難民的優惠待遇,歡迎難民們到下馬關外安家落戶,配發土地,安家費,對從戎的青壯年給予重金賞賜。
在此政策的驅使下,下馬關城也一下變得熱鬧非凡了,征兵數量直線上升,整個西域境內的民心軍心都大為提振。但平西王好象並高興不起來,還整日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
軍師王簡一明白其中原由,一日他覲見平西王,說道:“主公近日悶悶不樂,何以為憂?”
“唉,無他,隻怕養虎為患也。”平西王搖搖頭答到。
“大王若是顧慮於此,我倒是有一計,可緩大王之憂。”
“軍師有何妙計,不妨道來。”
“大王可知,現在中原戰事緊迫,契番四十萬大軍圍困慶豐州城,朝廷也急命幾個番王調兵支援,雙方已經苦占近一個月,不相上下。現在京城周邊的防務已然空虛,幾成孤城一座,大王可乘機發兵直逼京城,逼當今皇上讓位於先祖欽命的嫡傳太子武時正,則讓皇室回歸正統,天下歸心,共同抵禦外族入侵。”
“說是容易,你可知京城六十萬禁軍並未曾調動,何來防務空虛之說?”
“大王所言極是,然五十萬禁軍長期隅守京城,養尊處優,不善征戰,不足為懼。而從現在起,稍假時日,大王和靖北王共同舉兵五十萬應該不成問題,屆時請靖北王率部為前鋒,大王壓後,共同發兵,直向京城,圍朝逼宮。事成,則可遂大王廢庶立嫡之宏願,光複皇室,若事敗,大王仍可及時抽身,退守西域,以保全身。但靖北王則必將遭受重創,甚至有被朝廷剿滅的危險,如此以來,亦算了卻大王的心腹之患吧。這樣無論成敗,大王都有利可圖,大王覺得是否可為呢?”王簡一說完,很是得意地晃晃了自己的腦袋。
平西王聽他說完後,沉思了半晌,然後他向軍師豎起了一隻大姆指,說:“此計甚妙,隻是你覺得他楚慕雲會同意進兵京師嗎?”
“他若不肯出兵的話,大王也可將桐源城的兵力全部調出,讓慕大人擔任前鋒就是,靖北王他總不能也不同意讓大王出兵吧?這樣不就架空了靖北王的兵權了嗎。”
“所言極是,這樣,我看明日就有勞你親自去一趟桐源城,勸說靖北王與本王共同進兵京師,逼宮廢帝。”說罷,平西王重重地一掌拍在案台上,仿佛一時順了心氣,眉頭頓時舒展開來。
翌日,軍師王簡一帶領十來個隨從,輕車快馬直奔桐源城而來。
快到桐源城時,遠遠就聽見軍號嘹亮,軍鼓擂動,隻見桐源城外旗幟招展,人潮湧動,似有軍隊集結。
原來靖北王正在桐源城外集結隊伍,近十五萬人馬的軍隊在城下排列整齊,分布有致,行動劃一,士氣高昂,好一派威嚴的軍風。
得到傳令兵匯報後,靖北王和慕總兵親自迎至陣前,與王大人相會。
“敢問何事驚動王大人新臨敝城,有何指教?”靖北王座騎上拱手問道。
王簡一早已從馬車上下來,快步至前,作揖拜道:“在下不敢,隻是受平西王之托,前來與楚大王有要事商議。”
“哈,哈。。”靖北王爽聲笑道:“平西王之意,我已領受,你看我不是正在集結隊伍,即刻就將出兵。不知我揣度大王之意對否?”
“靖北王高見,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此乃正是大王這意,也是我此行之目的,不料早被大人洞悉,微臣不得不服啊。”
“所幸此舉與大王所謀相同,吾等倍感榮幸,也信心倍增,此去必將建功立業,但請回稟大王,靜待捷報。”靖北王說完,即調轉馬頭,向著王簡一等揮了揮手:“兵貴神速,時辰已到,我等即刻發兵,恕不相送,王大人請回。”
未等王軍師答話,靖北王即率慕總兵等一行人策馬回營,絕塵而去,隻留下王簡一等一行人在原地,王簡一隻好把還要說的話咽回肚裏,一行人悻悻地打道回府,去向平西王匯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