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父親,想讓幼子放棄修道,轉而修武。
那時候年紀尚小的莫常遠滿眼不敢置信,聲嘶力竭地哭喊道:
“我爹修道,我娘修道,就連我的兄長也能修道,為何唯獨隻有我?被大道所棄?”
稚子不知事,最易生偏執。
從那之後,“道”就成了莫常遠心中的一根刺。
直到後來,他無意間聽見他人說了這麽一句話:“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莫家出了一位大道奇才,隻怕這莫家次子,註定將與其分庭抗禮,對峙以待。”
與“道”對峙的存在,是什麽呢?
天仙,上天問道者;天魔,上天試道者。
大道給不了的,妖魔來給,求不得的,就自己來奪。
後來,父親為衝破多年瓶頸而閉了死關,渡劫之日難抗雷霆,身死道消,一時間莫家成了一些心懷不軌之人眼裏的香饃饃。
隻是修道之人中終究以煉心為主,會趁人之危的多半是心境崩阻難以進境的宵小之輩,不是那時早已煉虛合道的莫家長子一合之敵。
隻是誰也沒想到,莫長離辛辛苦苦挑起了莫家的重擔,一轉頭,莫家幼子竟然聯合魔道中人奪走了莫家的秘籍秘寶,還錯手重傷了沅芷仙子。
道侶身死道消之後,身為道途相係的道侶,沅芷仙子幾乎也去掉了半條命。
雖然莫常遠沒有下死手,但是魔氣入侵靈體,沅芷仙子終究沒能熬過去。
母親臨終前,拉著早已長大成為軒昂公子的長子,告訴他,仙者仙緣在身,是以寡情緣親緣,叫他不必放在心上。
“吾兒為大道所鍾,故而父母不可陪你長久。自此後,一心修道,不必掛懷。”
這是母親給少言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可是少言知道,母親不僅是成全了他,也原諒了弟弟,因為莫常遠不是別人,他是沅芷最疼愛的幼子,是她的“九難”。
——愛恨情仇難,及夫愛者妻兒,惜者父母,恩枷情紐,每日增添。火院愁車,無時休歇。縱有清靜之心,難敵愁煩之境。
沅芷並非不知曉這道劫數,但是因為這個劫數名為“莫常遠”,所以她不肯去渡。
於是,從那時起少言就知曉,放不下的後果,就是與大道錯失。
“你不怨恨你弟弟嗎?”少女輕聲詢問著,話語中並無多少困惑,似乎早已心裏有數。
“眾生疾苦,莫常遠是母親的劫數,母親又何嚐不是莫常遠的劫數?”少言搖了搖頭,“一飲一啄,不過天數。母親原諒了他,我沒有資格去怨恨什麽。”
少言生來心性淡漠,跟誰都不親近,從誕生之初就不哭不笑,稍微長大點也不言不語,張口的第一句話,是伸著小手指著蒼穹,道:“空。”
莫常遠跟在沅芷仙子身邊長大,他活潑狡黠,是母親的心頭肉,比起少言這個沉默寡言的長子,沅芷自然會更偏愛更有人情味的幼子。
正道修本我,魔道修本心。沅芷隻要能看淡這段血緣親情,學會放手,她就能得道,可是她沒有。
而莫常遠呢?他以為自己隻要能狠下心殺掉自己最愛的母親,就能成為窮兇惡極的魔——可卻沒有料到,他不僅下不了死手,最後還違背了“本心”。
那個說要教他修魔的人在騙他,意識到這一點的莫常遠恨得發狂。
他後來滌盪了魔界十三層慾海,殺得滿地流血漂櫓,登臨十八魔尊之位,可“母親”二字卻從此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夢魘。
他想得道,魔道正道都好,大道長生,比什麽都重要。但是這不代表,過去的溫情與嗬護,在他心裏一點地位都沒有。
而那時候的少言呢?
身無羈縛的莫家長子消失在所有人的眼中,不知去向,仙魔兩界的血雨腥風似乎都與他無關。
他埋葬了父親與母親之後,既不去搶回莫家的秘籍珍寶,也不去手刃那個殺母的幼弟,而是孤身一人走入了凡間界。
“我想,一切天災人禍皆在凡間,既然仙界已經找不到我的道了,我就應該去人間走一趟。”
“我去了山地險峻而難以種植食物的草原,去見了明君治世的繁華中原。我看見過戰火紛飛顛沛流離的百姓,也見識過饑荒年間易子而食的滿目瘡痍。”
“有生有死,有好有壞,有快樂與希望,也有絕望與悲傷。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人間是這般模樣。”
少言在人間行走了百年,最後回到了天界,恰巧那時走至上清山。
他在上清山的山巔,抬頭看著這片撐在黎民百姓與無數問道者頭上的蒼天,就像兒時仰著小腦袋的自己一樣。
不過不同的是,年幼的他因不識而無邪,可如今,他閱盡而又放下,因釋然而忘卻。
在那一瞬間,他本應閱盡滄桑的眼中是那樣的潔淨無垢,就像浮世三千的生生滅滅。
道主少言,在上清山上頓悟,入九霄清虛道。
之後,少言在上清山上設立了道場,開壇講道。
他講道七日,天現異象,雲蒸霞蔚,枯木生花,有林間未開智的生靈被點化成人,當場跪倒拜謝在堂前。
少言講道結束後,群仙來賀,在所有人的見證下,少言開山立派,與千仞涯壁上刻下“問道”二字。
</br>
那時候年紀尚小的莫常遠滿眼不敢置信,聲嘶力竭地哭喊道:
“我爹修道,我娘修道,就連我的兄長也能修道,為何唯獨隻有我?被大道所棄?”
稚子不知事,最易生偏執。
從那之後,“道”就成了莫常遠心中的一根刺。
直到後來,他無意間聽見他人說了這麽一句話:“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莫家出了一位大道奇才,隻怕這莫家次子,註定將與其分庭抗禮,對峙以待。”
與“道”對峙的存在,是什麽呢?
天仙,上天問道者;天魔,上天試道者。
大道給不了的,妖魔來給,求不得的,就自己來奪。
後來,父親為衝破多年瓶頸而閉了死關,渡劫之日難抗雷霆,身死道消,一時間莫家成了一些心懷不軌之人眼裏的香饃饃。
隻是修道之人中終究以煉心為主,會趁人之危的多半是心境崩阻難以進境的宵小之輩,不是那時早已煉虛合道的莫家長子一合之敵。
隻是誰也沒想到,莫長離辛辛苦苦挑起了莫家的重擔,一轉頭,莫家幼子竟然聯合魔道中人奪走了莫家的秘籍秘寶,還錯手重傷了沅芷仙子。
道侶身死道消之後,身為道途相係的道侶,沅芷仙子幾乎也去掉了半條命。
雖然莫常遠沒有下死手,但是魔氣入侵靈體,沅芷仙子終究沒能熬過去。
母親臨終前,拉著早已長大成為軒昂公子的長子,告訴他,仙者仙緣在身,是以寡情緣親緣,叫他不必放在心上。
“吾兒為大道所鍾,故而父母不可陪你長久。自此後,一心修道,不必掛懷。”
這是母親給少言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可是少言知道,母親不僅是成全了他,也原諒了弟弟,因為莫常遠不是別人,他是沅芷最疼愛的幼子,是她的“九難”。
——愛恨情仇難,及夫愛者妻兒,惜者父母,恩枷情紐,每日增添。火院愁車,無時休歇。縱有清靜之心,難敵愁煩之境。
沅芷並非不知曉這道劫數,但是因為這個劫數名為“莫常遠”,所以她不肯去渡。
於是,從那時起少言就知曉,放不下的後果,就是與大道錯失。
“你不怨恨你弟弟嗎?”少女輕聲詢問著,話語中並無多少困惑,似乎早已心裏有數。
“眾生疾苦,莫常遠是母親的劫數,母親又何嚐不是莫常遠的劫數?”少言搖了搖頭,“一飲一啄,不過天數。母親原諒了他,我沒有資格去怨恨什麽。”
少言生來心性淡漠,跟誰都不親近,從誕生之初就不哭不笑,稍微長大點也不言不語,張口的第一句話,是伸著小手指著蒼穹,道:“空。”
莫常遠跟在沅芷仙子身邊長大,他活潑狡黠,是母親的心頭肉,比起少言這個沉默寡言的長子,沅芷自然會更偏愛更有人情味的幼子。
正道修本我,魔道修本心。沅芷隻要能看淡這段血緣親情,學會放手,她就能得道,可是她沒有。
而莫常遠呢?他以為自己隻要能狠下心殺掉自己最愛的母親,就能成為窮兇惡極的魔——可卻沒有料到,他不僅下不了死手,最後還違背了“本心”。
那個說要教他修魔的人在騙他,意識到這一點的莫常遠恨得發狂。
他後來滌盪了魔界十三層慾海,殺得滿地流血漂櫓,登臨十八魔尊之位,可“母親”二字卻從此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夢魘。
他想得道,魔道正道都好,大道長生,比什麽都重要。但是這不代表,過去的溫情與嗬護,在他心裏一點地位都沒有。
而那時候的少言呢?
身無羈縛的莫家長子消失在所有人的眼中,不知去向,仙魔兩界的血雨腥風似乎都與他無關。
他埋葬了父親與母親之後,既不去搶回莫家的秘籍珍寶,也不去手刃那個殺母的幼弟,而是孤身一人走入了凡間界。
“我想,一切天災人禍皆在凡間,既然仙界已經找不到我的道了,我就應該去人間走一趟。”
“我去了山地險峻而難以種植食物的草原,去見了明君治世的繁華中原。我看見過戰火紛飛顛沛流離的百姓,也見識過饑荒年間易子而食的滿目瘡痍。”
“有生有死,有好有壞,有快樂與希望,也有絕望與悲傷。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人間是這般模樣。”
少言在人間行走了百年,最後回到了天界,恰巧那時走至上清山。
他在上清山的山巔,抬頭看著這片撐在黎民百姓與無數問道者頭上的蒼天,就像兒時仰著小腦袋的自己一樣。
不過不同的是,年幼的他因不識而無邪,可如今,他閱盡而又放下,因釋然而忘卻。
在那一瞬間,他本應閱盡滄桑的眼中是那樣的潔淨無垢,就像浮世三千的生生滅滅。
道主少言,在上清山上頓悟,入九霄清虛道。
之後,少言在上清山上設立了道場,開壇講道。
他講道七日,天現異象,雲蒸霞蔚,枯木生花,有林間未開智的生靈被點化成人,當場跪倒拜謝在堂前。
少言講道結束後,群仙來賀,在所有人的見證下,少言開山立派,與千仞涯壁上刻下“問道”二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