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心猿現通背展宏圖,尋道難帝羿指三星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且說仙元會散,天上一天,地上便是一年。石猴在山中尋野果,飲山泉,食了草木,破了先天混沌,添了五穀之氣。外看和普通猢猻倒也無異。
遂與狼蟲相伴,虎豹為群,獐鹿做友,獼猿認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
那花果山端的是仙山寶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丹崖鳳棲,麒麟獨臥於峭壁奇峰,晨時常聽錦雞鳴叫,石窟每觀偉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鬆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
隻因是仙地,異獸也開了靈智,石猴日漸入了其中。
明悟子時得陽氣,醜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有日出。辰時食後,而巳便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向西蹉,申時晡,日落酉,戌黃昏,人定亥。
一朝夏熱,與群猴避暑,鬆陰下玩樂。
世人皆知釋迦摩尼修道於菩提樹下,達摩在雙林樹下修道。卻不知花果仙山的這顆滿身鬆針,崢嶸巨鬆便是石猴的修道之始。
石猴混在群猴中嬉戲玩耍,時長日久漸有六欲七情。從攀爬樹枝,采花覓果這種基礎的生存技能學習。
到不愁吃喝,便開始拋彈子,邷幺兒遊戲享樂,漸入跑沙坑,砌寶塔,參老天,拜菩薩。無憂無疑,肆意灑脫。
群猴玩耍了一會,便去山中澗泉戲水。
忽有一猴喊道:“這澗水也不知是哪裏的水,我們今日無事何不尋流而上好好探探這源流。”眾猴皆應,於是拖家帶口喊兄呼弟,一同動身探查。
順澗爬山,眾猴四散奔走,好不快活,精神滿滿直至澗流之源。
若修道有心之人至此,定會大呼這猴群行跡,竟似打坐冥想之時氣脈貫通流轉之功法。自這顆巨鬆之下,氣運傳流到澗水源頭。
那源流之處乃是一處瀑布飛泉。
如同人體連接腦幹的中樞一樣,冷氣分青嶂,餘流潤翠微。雖是瀑布,但水流潺湲緩慢竟似流淌的血液一般飽含生機。
眾猴皆以為奇,驚呼好水。這水一路順流到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哪個有本事的,敢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者,我等即拜他為王。”有猴大呼。
因為猴群數目太多,石猴一時也沒找到是哪個好事的,真真是個賴種。
然而似有預謀一般,當大王這等無聊要求,那隱於群猴的竟連呼三聲。
這可真真激怒了石猴。此時群猴麵麵相覷,一時無人動身,偌大的瀑布邊,雖是天瀑如幕,但因水流遲緩,倒也無落水擊石之聲。這猴群本就從來無主,被這要求一震,更顯寂靜。
初生牛犢不怕虎,本就肆意慣了,石猴起身跳出便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今日芳名顯,時來大運通。有緣居此地,王遣入仙宮。
石猴蹲身瞑目,將身一躍。徑跳入瀑布泉中。一時泉流如急矢,轟鳴之聲大作,氤氳之氣布滿瀑布。
然瀑中石猴,則是猛然睜眼抬頭觀看,那瀑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石猴一時也是有些發愣,定住了身,穩了穩神,仔細看來。
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若不是石猴有大勇氣敢縱身一躍,又有大氣運傍身,單是落位之地偏離,也定要留個傷。
如若石猴不是如此,斷是不能發現這橋的。
石猴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
但見那石橋對頭,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鍋灶傍崖存火跡,樽器靠案見肴渣,石座石床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鬆常帶雨,渾然個人家。
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又見橋口正當中有一碣石,鐫著行楷大字曰“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勝,急忙抽身往外便走,蹲身閉目,跳出水外,奈不住性子便急切出聲道:
“大造化!大造化!”
眾猴見其出,便將團團圍住,問道:“裏麵如何?水有多深?”
石猴則是笑道:“沒水,沒水,裏麵就是一座鐵板橋而已,但橋的那邊,卻是天造地設的一座家當。”
眾猴疑惑,石猴則笑著講述了自己進入瀑中所見之景,複又說道:
“裏麵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省得受老天之氣。”
然群猴則無一入過其中,故眼界有限,覺得水中自然是水,哪會有什麽神仙寶地。眾猴之中隻有石猴進入過瀑中,當知此間玄妙,五分炫耀,五分真切地講述著此中真意。
人生在世外,有風有雨,無處避躲藏身。霜寒時有浸體,雷聲常有所聞。而一入此中福地洞天,則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鬆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眾猴聽的也是滿心歡喜,遂讓石猴引路,便要入這境界。
石猴則是交代一番,需怎樣閉目蹲身,便起身向瀑中一跳,高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
隻看這群猴,有膽大的,都跳了進去。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
也虧的是有石猴引路,若讓這群猴皆第一次嚐試。
試的多了,或有一二可入。但大部分總得落不得一個好下場。即使進入此中的那一二,也斷不會如石猴這般大公無私,傾囊相向,必會占為己有。
這也說不得是石猴見識淺薄,未經苦事。卻是石猴這些時日相處來,並不覺得霜寒痛苦,風雨難忍,雷聲駭人了。單隻是見不得群猴勞苦,大善所至也。
合的是:
眾而當產麒麟子,善意加身本赤誠。造化命裏天自定,一人得道百家名。
進了水簾洞,群猴性子頑劣自是顯現,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再無一個寧時,隻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人言有道“人之初,性本善。”然石猴此時見此景,則感不同。隨即端坐於上麵道:
“列位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
有了禮製綱常,則有了秩序。眾猴當是對己有了約束。美猴王則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遊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
美猴王享樂天真,未期時日。真道是:
富貴人間無人,情隨心猿失心。王權看盡繁華落,終知此意在本身。
隻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石猴忽然憂惱,墮下淚來。
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
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
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
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
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麵悲啼,俱以無常為慮。
人世中又何嚐不是如此,窮苦人家求個衣食溫飽,得了富貴便縱橫享樂。真當從確君王,接著就是想長生,永掌權赫。如若不此,便也存著為後人鋪路搭橋,傳個二三世罷了。
正當群猴意隨王主,隻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
猴王聽此聲嗓,心中自是有所熟念,這通背不就是當初那無聊的賴種,此時悲上心頭,聽此猿有計,便也懶得追究,出聲問尋道:“你知那三等人?”
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猴王壓住心中喜追問道:“此三者居於何所?”
猿猴道:“他隻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
猴王聞之,心喜更勝。自是心猿急動,不肯停歇,但相處日久,本就有了定所之心,與群猴富貴享樂,難舍之意。但眼前繁華猴王說是膩過顯矯情,唯追道之心更為切,隨即開口便言:
“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也與你們個富貴長久來!”
眾猴鼓掌稱揚,雖有猴子猴孫舍不得這個平日裏亦無架子,也可嬉戲打鬧的大王。但稍顯挽留之意,卻被自家長輩決然拉住,以越嶺登山,廣尋果品,設宴送大王為由一一勸走。
猴王出走,則是一下成了定數。
痛飲了一日。次日,美猴王早起,教:“小的們,替我折些枯鬆,編作筏子,取個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類,我將去也。”
眾猴接應,自是從洞府仙山尋來材料,不肖片刻,便成舟做筏。
猴王也果獨自登筏,盡力撐開,飄飄蕩蕩,徑向大海波中,趁天風,來渡南贍部洲地界。當此時,猴王尋仙心切,也顧不得都是生於這孤島仙山,為何單這通背老猿知曉這麽多。
看著猴王意氣風發,乘水而下。群猴中,猴王早已忘卻的通背老猿,卻雙膝跪下。並為朝一路飛馳的猴王,反而背麵向北位叩拜,口中喃喃道:
“主上善福仁大,老奴不辱聖命。”
且看猴王,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
尋了處水淺之地,跳上岸來。隻見海邊有人捕魚。他走近前,見奇心喜。
潑猴脾性盡顯,弄個把戲。嚇得那些人丟筐棄網,四散奔跑。
猴王則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搖搖擺擺,穿州過府,在市塵中,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一心裏訪問佛仙神聖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
紅塵曆練,猴王花果仙山已是稱王。如今入世看這人間繁華,雖吃食住所不同,但醃臢事,兄弟情,父子孝,生死離。弱肉強食,周天複始。與在洞天仙山中規律也是並無大差。
隻見這世人皆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可謂是: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隻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於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餘。
忽行至西洋大海,多年遊曆,俗人中都傳著海外必有神仙。
求道無果,猴王也隻得獨自個依前作筏,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
途中自是隨浪逐波,合得該此猿赤子之心不改,求道之意不疑。筏上瓜果吃食盡耗一空,本本魁梧俊美的猴相,此時受苦挨餓,風吹其麵皮,雨浪澆他筋骨。已是失了風範,蜷坐在筏上,唯一雙睛目,堅定且充滿希望。
一日霧起,浪波減緩。待驕陽驅霧,猴王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幽深。
當即驅舟上岸,他也不怕狼蟲,不懼虎豹,登山頂上觀看。
果是好山:起伏巒頭龍脈好,必有高人隱姓名。
正觀看間,忽聞得林深之處,有人言語,急忙趨步,穿入林中,側耳而聽,原來是歌唱之聲。歌曰: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穀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逕秋高,對月枕鬆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
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美猴王聽得此言,滿心歡喜道:“神仙原來真真藏在這裏!”
急忙跳入裏麵,仔細再看,乃是一個樵子,在那裏舉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
頭上戴箬笠,乃是新筍初脫之籜。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綿撚就之紗。腰間係環絛,乃是老蠶口吐之絲。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執一鋼斧,擔挽火麻繩。扳鬆劈枯樹,爭似此樵能!
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
那樵漢慌忙丟了斧,轉身答禮道:“不當人!不當人!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
樵夫明顯是慌了神,此前上身,當是好好打扮了一番,這潑猴豈能一眼認出真身。立覺心中不好,怕是要此子起疑,壞了前程。是身上這采辦的樵夫行頭過新?還是那猴嗬聲老神仙,我丟斧漏了馬腳?
一時這樵夫模樣的男子,似是與猴王也似是與自己這般暗暗生氣。斧也不撿,柴也不拾。
二者當是無言。隻留猴王心中暗惱自己尋仙心切,怕是激怒了麵前的神仙,但想想自己似乎也無任何禮數不周之地。隨即也是有些氣急,開口便道:
“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
樵夫聽此言語,在看那猴神態不似作偽,並無異樣,隨即也是試探的出聲道:
“我說甚麽神仙話?”
猴王道:“我才來至林邊,隻聽的你說:‘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
樵夫聽此,心中得知這廝並未識破自己真身,隻是得歌中之字。此番發問倒也合情合理,反而是自己太過不沉穩。但事關重大,自己也是反應使然。
隨即笑嗬嗬地,似是討好,似是賠罪說著自己早已斟酌推演過幾遍的話:
“實不瞞你說,這個詞名做滿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
猴王見此人轉變如此之快,也是心中起疑不由問道:
“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
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隻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隻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塵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猴王也是不傻,自有念神以來這些年月增長,加之紅塵中尋仙奔走九年。也是因自己尋仙心切,被那些好事無聊之徒戲耍過的。
麵前此人言語漏洞頗多,一副我實話盡出,你必要信我的神態。世人皆羨成仙,既與神仙為鄰,學個一招半式,哪怕不成仙,也定能求個富貴,何需還要在這駭獸橫行的深山中斫柴求生?
唯此人一句滿庭芳,端是盡道真意。
且深山古林,若是凡人俗體,早就被異獸吞吃幹淨了。還與神仙為鄰?這仙山孤島的。正經人家哪個不是期居鬧市,況且家中尚有老母,居於市井,那方便頗多才是,何必讓老母也在這山林中受此勞累。
看來此樵夫定是個仙神,隻不過真人不露相,似有怪癖,故意喬裝打扮,試探自己是否求仙心誠罷了。
想通此中緣由,猴王便不打算點破麵前這個看似對自己毫不在意,有意沒有正對自己反而側身而立,實則眼神時不時打量自己的老神仙。
猴王心中意念通達,隨即順著老神仙的意思擺出一副麵對凡人的姿態說道:
“據你說起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向後必有好處。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拜訪去也。”
樵夫看著猴頭全然相信自己所說,頓時滿眼欣喜,急道:
“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裏遠近,即是他家了。”
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
猴子也不是那種任人欺淩的貨色,俗世中那幾個騙過猴王的凡夫俗子,每次待猴王確定了神仙所在為虛之後,定要打的那些醃臢貨一個個成了豬頭。麵前此人雖是神仙,言語中盡是自賣自誇,猴子邀其一同前去,也是存心看一會到了地方,這老神仙不得已漏出真身的笑話。就算他是神仙,也得臊了麵皮,當的是個小難堪。
誰知樵夫一聽此話,頓時怒罵道:“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說罷便拾斧撿柴,看都不看猴子,樂嗬地哼著不知名的小曲,一溜煙便閃入深林,不見身影。唯有那林中,還有輕哼回蕩。
猴王看此人作態與如此蹩腳的借口,更加堅信自己所猜無疑。攤上這樣一個不要麵皮的老神仙,猴王心中也是有些許無奈。
但既然尋到了,定是要前去訪一訪的。念頭至此,猴王也不複再想。眼前道途已定,隨即輕身上路,方向:
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本章完)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且說仙元會散,天上一天,地上便是一年。石猴在山中尋野果,飲山泉,食了草木,破了先天混沌,添了五穀之氣。外看和普通猢猻倒也無異。
遂與狼蟲相伴,虎豹為群,獐鹿做友,獼猿認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
那花果山端的是仙山寶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丹崖鳳棲,麒麟獨臥於峭壁奇峰,晨時常聽錦雞鳴叫,石窟每觀偉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鬆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
隻因是仙地,異獸也開了靈智,石猴日漸入了其中。
明悟子時得陽氣,醜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有日出。辰時食後,而巳便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向西蹉,申時晡,日落酉,戌黃昏,人定亥。
一朝夏熱,與群猴避暑,鬆陰下玩樂。
世人皆知釋迦摩尼修道於菩提樹下,達摩在雙林樹下修道。卻不知花果仙山的這顆滿身鬆針,崢嶸巨鬆便是石猴的修道之始。
石猴混在群猴中嬉戲玩耍,時長日久漸有六欲七情。從攀爬樹枝,采花覓果這種基礎的生存技能學習。
到不愁吃喝,便開始拋彈子,邷幺兒遊戲享樂,漸入跑沙坑,砌寶塔,參老天,拜菩薩。無憂無疑,肆意灑脫。
群猴玩耍了一會,便去山中澗泉戲水。
忽有一猴喊道:“這澗水也不知是哪裏的水,我們今日無事何不尋流而上好好探探這源流。”眾猴皆應,於是拖家帶口喊兄呼弟,一同動身探查。
順澗爬山,眾猴四散奔走,好不快活,精神滿滿直至澗流之源。
若修道有心之人至此,定會大呼這猴群行跡,竟似打坐冥想之時氣脈貫通流轉之功法。自這顆巨鬆之下,氣運傳流到澗水源頭。
那源流之處乃是一處瀑布飛泉。
如同人體連接腦幹的中樞一樣,冷氣分青嶂,餘流潤翠微。雖是瀑布,但水流潺湲緩慢竟似流淌的血液一般飽含生機。
眾猴皆以為奇,驚呼好水。這水一路順流到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哪個有本事的,敢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者,我等即拜他為王。”有猴大呼。
因為猴群數目太多,石猴一時也沒找到是哪個好事的,真真是個賴種。
然而似有預謀一般,當大王這等無聊要求,那隱於群猴的竟連呼三聲。
這可真真激怒了石猴。此時群猴麵麵相覷,一時無人動身,偌大的瀑布邊,雖是天瀑如幕,但因水流遲緩,倒也無落水擊石之聲。這猴群本就從來無主,被這要求一震,更顯寂靜。
初生牛犢不怕虎,本就肆意慣了,石猴起身跳出便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今日芳名顯,時來大運通。有緣居此地,王遣入仙宮。
石猴蹲身瞑目,將身一躍。徑跳入瀑布泉中。一時泉流如急矢,轟鳴之聲大作,氤氳之氣布滿瀑布。
然瀑中石猴,則是猛然睜眼抬頭觀看,那瀑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石猴一時也是有些發愣,定住了身,穩了穩神,仔細看來。
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若不是石猴有大勇氣敢縱身一躍,又有大氣運傍身,單是落位之地偏離,也定要留個傷。
如若石猴不是如此,斷是不能發現這橋的。
石猴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
但見那石橋對頭,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鍋灶傍崖存火跡,樽器靠案見肴渣,石座石床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鬆常帶雨,渾然個人家。
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又見橋口正當中有一碣石,鐫著行楷大字曰“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勝,急忙抽身往外便走,蹲身閉目,跳出水外,奈不住性子便急切出聲道:
“大造化!大造化!”
眾猴見其出,便將團團圍住,問道:“裏麵如何?水有多深?”
石猴則是笑道:“沒水,沒水,裏麵就是一座鐵板橋而已,但橋的那邊,卻是天造地設的一座家當。”
眾猴疑惑,石猴則笑著講述了自己進入瀑中所見之景,複又說道:
“裏麵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省得受老天之氣。”
然群猴則無一入過其中,故眼界有限,覺得水中自然是水,哪會有什麽神仙寶地。眾猴之中隻有石猴進入過瀑中,當知此間玄妙,五分炫耀,五分真切地講述著此中真意。
人生在世外,有風有雨,無處避躲藏身。霜寒時有浸體,雷聲常有所聞。而一入此中福地洞天,則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鬆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眾猴聽的也是滿心歡喜,遂讓石猴引路,便要入這境界。
石猴則是交代一番,需怎樣閉目蹲身,便起身向瀑中一跳,高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
隻看這群猴,有膽大的,都跳了進去。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
也虧的是有石猴引路,若讓這群猴皆第一次嚐試。
試的多了,或有一二可入。但大部分總得落不得一個好下場。即使進入此中的那一二,也斷不會如石猴這般大公無私,傾囊相向,必會占為己有。
這也說不得是石猴見識淺薄,未經苦事。卻是石猴這些時日相處來,並不覺得霜寒痛苦,風雨難忍,雷聲駭人了。單隻是見不得群猴勞苦,大善所至也。
合的是:
眾而當產麒麟子,善意加身本赤誠。造化命裏天自定,一人得道百家名。
進了水簾洞,群猴性子頑劣自是顯現,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再無一個寧時,隻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人言有道“人之初,性本善。”然石猴此時見此景,則感不同。隨即端坐於上麵道:
“列位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
有了禮製綱常,則有了秩序。眾猴當是對己有了約束。美猴王則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遊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
美猴王享樂天真,未期時日。真道是:
富貴人間無人,情隨心猿失心。王權看盡繁華落,終知此意在本身。
隻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石猴忽然憂惱,墮下淚來。
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
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
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
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
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麵悲啼,俱以無常為慮。
人世中又何嚐不是如此,窮苦人家求個衣食溫飽,得了富貴便縱橫享樂。真當從確君王,接著就是想長生,永掌權赫。如若不此,便也存著為後人鋪路搭橋,傳個二三世罷了。
正當群猴意隨王主,隻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
猴王聽此聲嗓,心中自是有所熟念,這通背不就是當初那無聊的賴種,此時悲上心頭,聽此猿有計,便也懶得追究,出聲問尋道:“你知那三等人?”
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猴王壓住心中喜追問道:“此三者居於何所?”
猿猴道:“他隻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
猴王聞之,心喜更勝。自是心猿急動,不肯停歇,但相處日久,本就有了定所之心,與群猴富貴享樂,難舍之意。但眼前繁華猴王說是膩過顯矯情,唯追道之心更為切,隨即開口便言:
“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也與你們個富貴長久來!”
眾猴鼓掌稱揚,雖有猴子猴孫舍不得這個平日裏亦無架子,也可嬉戲打鬧的大王。但稍顯挽留之意,卻被自家長輩決然拉住,以越嶺登山,廣尋果品,設宴送大王為由一一勸走。
猴王出走,則是一下成了定數。
痛飲了一日。次日,美猴王早起,教:“小的們,替我折些枯鬆,編作筏子,取個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類,我將去也。”
眾猴接應,自是從洞府仙山尋來材料,不肖片刻,便成舟做筏。
猴王也果獨自登筏,盡力撐開,飄飄蕩蕩,徑向大海波中,趁天風,來渡南贍部洲地界。當此時,猴王尋仙心切,也顧不得都是生於這孤島仙山,為何單這通背老猿知曉這麽多。
看著猴王意氣風發,乘水而下。群猴中,猴王早已忘卻的通背老猿,卻雙膝跪下。並為朝一路飛馳的猴王,反而背麵向北位叩拜,口中喃喃道:
“主上善福仁大,老奴不辱聖命。”
且看猴王,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
尋了處水淺之地,跳上岸來。隻見海邊有人捕魚。他走近前,見奇心喜。
潑猴脾性盡顯,弄個把戲。嚇得那些人丟筐棄網,四散奔跑。
猴王則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搖搖擺擺,穿州過府,在市塵中,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一心裏訪問佛仙神聖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
紅塵曆練,猴王花果仙山已是稱王。如今入世看這人間繁華,雖吃食住所不同,但醃臢事,兄弟情,父子孝,生死離。弱肉強食,周天複始。與在洞天仙山中規律也是並無大差。
隻見這世人皆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可謂是: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隻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於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餘。
忽行至西洋大海,多年遊曆,俗人中都傳著海外必有神仙。
求道無果,猴王也隻得獨自個依前作筏,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
途中自是隨浪逐波,合得該此猿赤子之心不改,求道之意不疑。筏上瓜果吃食盡耗一空,本本魁梧俊美的猴相,此時受苦挨餓,風吹其麵皮,雨浪澆他筋骨。已是失了風範,蜷坐在筏上,唯一雙睛目,堅定且充滿希望。
一日霧起,浪波減緩。待驕陽驅霧,猴王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幽深。
當即驅舟上岸,他也不怕狼蟲,不懼虎豹,登山頂上觀看。
果是好山:起伏巒頭龍脈好,必有高人隱姓名。
正觀看間,忽聞得林深之處,有人言語,急忙趨步,穿入林中,側耳而聽,原來是歌唱之聲。歌曰: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穀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逕秋高,對月枕鬆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
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美猴王聽得此言,滿心歡喜道:“神仙原來真真藏在這裏!”
急忙跳入裏麵,仔細再看,乃是一個樵子,在那裏舉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
頭上戴箬笠,乃是新筍初脫之籜。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綿撚就之紗。腰間係環絛,乃是老蠶口吐之絲。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執一鋼斧,擔挽火麻繩。扳鬆劈枯樹,爭似此樵能!
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
那樵漢慌忙丟了斧,轉身答禮道:“不當人!不當人!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
樵夫明顯是慌了神,此前上身,當是好好打扮了一番,這潑猴豈能一眼認出真身。立覺心中不好,怕是要此子起疑,壞了前程。是身上這采辦的樵夫行頭過新?還是那猴嗬聲老神仙,我丟斧漏了馬腳?
一時這樵夫模樣的男子,似是與猴王也似是與自己這般暗暗生氣。斧也不撿,柴也不拾。
二者當是無言。隻留猴王心中暗惱自己尋仙心切,怕是激怒了麵前的神仙,但想想自己似乎也無任何禮數不周之地。隨即也是有些氣急,開口便道:
“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
樵夫聽此言語,在看那猴神態不似作偽,並無異樣,隨即也是試探的出聲道:
“我說甚麽神仙話?”
猴王道:“我才來至林邊,隻聽的你說:‘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
樵夫聽此,心中得知這廝並未識破自己真身,隻是得歌中之字。此番發問倒也合情合理,反而是自己太過不沉穩。但事關重大,自己也是反應使然。
隨即笑嗬嗬地,似是討好,似是賠罪說著自己早已斟酌推演過幾遍的話:
“實不瞞你說,這個詞名做滿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
猴王見此人轉變如此之快,也是心中起疑不由問道:
“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
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隻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隻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塵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猴王也是不傻,自有念神以來這些年月增長,加之紅塵中尋仙奔走九年。也是因自己尋仙心切,被那些好事無聊之徒戲耍過的。
麵前此人言語漏洞頗多,一副我實話盡出,你必要信我的神態。世人皆羨成仙,既與神仙為鄰,學個一招半式,哪怕不成仙,也定能求個富貴,何需還要在這駭獸橫行的深山中斫柴求生?
唯此人一句滿庭芳,端是盡道真意。
且深山古林,若是凡人俗體,早就被異獸吞吃幹淨了。還與神仙為鄰?這仙山孤島的。正經人家哪個不是期居鬧市,況且家中尚有老母,居於市井,那方便頗多才是,何必讓老母也在這山林中受此勞累。
看來此樵夫定是個仙神,隻不過真人不露相,似有怪癖,故意喬裝打扮,試探自己是否求仙心誠罷了。
想通此中緣由,猴王便不打算點破麵前這個看似對自己毫不在意,有意沒有正對自己反而側身而立,實則眼神時不時打量自己的老神仙。
猴王心中意念通達,隨即順著老神仙的意思擺出一副麵對凡人的姿態說道:
“據你說起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向後必有好處。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拜訪去也。”
樵夫看著猴頭全然相信自己所說,頓時滿眼欣喜,急道:
“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裏遠近,即是他家了。”
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
猴子也不是那種任人欺淩的貨色,俗世中那幾個騙過猴王的凡夫俗子,每次待猴王確定了神仙所在為虛之後,定要打的那些醃臢貨一個個成了豬頭。麵前此人雖是神仙,言語中盡是自賣自誇,猴子邀其一同前去,也是存心看一會到了地方,這老神仙不得已漏出真身的笑話。就算他是神仙,也得臊了麵皮,當的是個小難堪。
誰知樵夫一聽此話,頓時怒罵道:“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說罷便拾斧撿柴,看都不看猴子,樂嗬地哼著不知名的小曲,一溜煙便閃入深林,不見身影。唯有那林中,還有輕哼回蕩。
猴王看此人作態與如此蹩腳的借口,更加堅信自己所猜無疑。攤上這樣一個不要麵皮的老神仙,猴王心中也是有些許無奈。
但既然尋到了,定是要前去訪一訪的。念頭至此,猴王也不複再想。眼前道途已定,隨即輕身上路,方向:
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