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年紀,本該還是個習文練武的少年郎,他卻早已接任家主令,為暄氏籌謀。十八歲他以蕭九卿的名義在江湖初露頭角,一舉揚名,直至以江湖第一的名號穩穩坐上玄霄宮的宮主之位,收了滿門上下幾百餘人的心。直到真正的雙十成年加冠之禮,他早已成了心計深沉,手段狠辣,極擅玩弄人心的政客。鹹陽城外魚水情,他遇見了北祁,這個足以改變他一生軌跡的人。
如果說,從前的他隻為暄氏而活,隻為了自己死的不明不白的父親而生,那麽從遇到北祁之後,便徹底偏離了人生本該有的軌跡。
當初入仕,隻為北祁的識才惜才。一句“先生教我”讓他心甘情願為其入得大周的廟堂,從此一生羈絆,再難脫身。可這段堪比玄亮,可比肩青山鬆柏的君臣情分卻終究也是他暄景郅親手所毀。他姓暄,他此生的任何決定都要為此付出代價。當年的禮部暄侍郎,從來都不是個善與之輩,當年他入朝,也終究滿懷著矛盾與為難。暄家是當年的南烜國倖存下來的後裔,而當今天下歸一的大周,卻是當年三分天下之時的西周,本就世代為宿敵,哪來的什麽煙消雲散。
誠然,古來今往,從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寇,如果當年的南烜不曾被滅國,他暄景郅亦會是一國之君,與北祁,與北豫,分毫不差。北氏一族與暄氏一族,本就是世代的恩怨情仇,家國之恨。事到如今,若真的要怪,也隻能怪天意弄人,覆水難收。
二十餘年的因因果果,是是非非,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做下的。事到如今,他自然猜得出北豫將他急召回京究竟是為了什麽,事實上,早在碧岩山上他便已經猜出定是顧言之已然開始行動。但,即便猜得出,他也毫無辦法,甚至是連一句為自己開脫的說辭都沒有,又能說什麽呢?是江家血案,還是棲梧長公主?他自己一樁一件做下的,又如何能夠解釋得了半句。
二十年前,他看著北祁最寵的毓妃之兄江翎易穩居朝中三省中書首輔,又兼任刑部尚書,可謂是位高權重,極受北祁信賴,本以為當真是一段君臣佳話,誰料幾次議事的言談之中便聽出了北祁的心思。北祁身為帝王,有這般心思本也不足為奇,彼時的暄景郅正愁不能攪一攪這朝堂的渾水,於是,他便與當年的燕離墨和顧言之聯手布了一個天衣無縫的局。於北祁而言,這也無疑便是瞌睡送來枕頭,一切,都剛剛好罷了。
要說,那時的暄景郅不過二十五六的年歲,與如今的北豫一般大小,對於生生死死的殺伐決斷早已見得多了,但唯獨,江家的那樁慘案,是他至今都無法忘懷的一幕,亦是他此生都不能釋懷的過錯。
是他親手把那個明媚的如同三春暖陽一般的江瓷推向深淵;是他親手給北祁膝下最喜愛的長子長女冠上了“逆賊之後”的名頭;是他,把江翎易,那個才能與膽識樣樣皆全的才子陷入萬劫不復。可憐當年盛極一時的江家滿門百餘口的性命,一夜之間便命喪黃泉再難生還,可憐北豫與棲梧,本是高高在上的金枝玉葉,一朝落得母家被抄,家破人亡。
一樁一件,皆為血債,有因有果,報應不爽。時至今日,暄景郅依舊記得清楚,他第一次見到江瓷時,是在午後的未央宮。那時,宮中的傳聞多的不勝枚舉,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關於這位毓妃娘娘。
關於刑部尚書的親妹,北祁的寵妃江瓷,暄景郅並不陌生。北祁後宮女人不算少,可真正身負恩寵的,數遍了三宮六院的多少人,也隻能數出兩位來,一位林婉儀,是北祁獨下旨意進宮的,很是有幾分恩寵,另一位,便是這位毓妃——江瓷。北祁未曾立後,是故平日裏開宴設席身邊帶的都是毓妃,暄景郅隻遙遙的看過一個身影,隻知這位毓妃娘娘的身段是極佳的,偶有幾聲笑語亦是玲瓏清脆的很是悅耳,除此之外,暄景郅旁的一概不知。
隻是聽得傳聞之中說,毓妃娘娘能文能武,性子爽朗,極得宮中之人的口碑。暄景郅一向對這些事不留心,更何況,又是天子的家事,他自然也沒什麽心思去理,隻道是這位毓妃甚是好處便罷了。但直到那日未央宮中打了照麵,暄景郅這才如夢初醒般覺得,原來這天下,真的有這樣的女子......不對,應該說,原來這後宮之中,也能有這樣的女子。
她一雙眼生的堪比那江南山間最清澈的一汪泉水,純淨的沒有半分雜質,卻又不是那種不諳世事的單純;一襲嫣紅的緞衣長裙,配著一整套八寶玲瓏金釵,眉心若有似無的花鈿襯的其肌膚勝雪。雍容華貴之下的大氣,竟讓暄景郅萌生了此女便是當今皇後的錯覺。
那天,暄景郅與江瓷坐在未央宮的園子中飲茶賞花,相談甚歡,後來北祁也來了,三人便一道用了晚膳,直至最後天色將暗,暄景郅要出宮之時,江瓷還拉著北祁的衣袖嬌嗔道:“祁哥定要叫侍郎常進宮才好。”
就是這樣一個本該高高在上不被任何俗人所玷汙的女子,卻在數月後穿著囚衣麵容灰敗的跪在鹹陽城中最骯髒的菜市口,被幹淨利落的斬下頭顱,甚至是連死,她也是帶著微笑的。那個傲的不屑絲毫功名利祿的女子,那個幹淨明媚的猶如山間清泉般的女子,就這樣被草草了斷了一生。
這一切,都是拜他暄景郅所賜!
江瓷,視他為知己;北祁,視他為肱骨。便是如此,他卻親手毀了他們一家本該幸福閑意的一生。他親眼看著北祁在江瓷死後日復一日的變化,變得如何冷漠,變得如何絕情。絕情到連自己膝下的一雙親生兒女也不願意善待。那個時候,他才知道,是他親手殺了那個鹹陽城外那個曾說出說“先生教我”的帝王,看著他日益陰鷙,日漸偏激,再難回頭。
</br>
如果說,從前的他隻為暄氏而活,隻為了自己死的不明不白的父親而生,那麽從遇到北祁之後,便徹底偏離了人生本該有的軌跡。
當初入仕,隻為北祁的識才惜才。一句“先生教我”讓他心甘情願為其入得大周的廟堂,從此一生羈絆,再難脫身。可這段堪比玄亮,可比肩青山鬆柏的君臣情分卻終究也是他暄景郅親手所毀。他姓暄,他此生的任何決定都要為此付出代價。當年的禮部暄侍郎,從來都不是個善與之輩,當年他入朝,也終究滿懷著矛盾與為難。暄家是當年的南烜國倖存下來的後裔,而當今天下歸一的大周,卻是當年三分天下之時的西周,本就世代為宿敵,哪來的什麽煙消雲散。
誠然,古來今往,從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寇,如果當年的南烜不曾被滅國,他暄景郅亦會是一國之君,與北祁,與北豫,分毫不差。北氏一族與暄氏一族,本就是世代的恩怨情仇,家國之恨。事到如今,若真的要怪,也隻能怪天意弄人,覆水難收。
二十餘年的因因果果,是是非非,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做下的。事到如今,他自然猜得出北豫將他急召回京究竟是為了什麽,事實上,早在碧岩山上他便已經猜出定是顧言之已然開始行動。但,即便猜得出,他也毫無辦法,甚至是連一句為自己開脫的說辭都沒有,又能說什麽呢?是江家血案,還是棲梧長公主?他自己一樁一件做下的,又如何能夠解釋得了半句。
二十年前,他看著北祁最寵的毓妃之兄江翎易穩居朝中三省中書首輔,又兼任刑部尚書,可謂是位高權重,極受北祁信賴,本以為當真是一段君臣佳話,誰料幾次議事的言談之中便聽出了北祁的心思。北祁身為帝王,有這般心思本也不足為奇,彼時的暄景郅正愁不能攪一攪這朝堂的渾水,於是,他便與當年的燕離墨和顧言之聯手布了一個天衣無縫的局。於北祁而言,這也無疑便是瞌睡送來枕頭,一切,都剛剛好罷了。
要說,那時的暄景郅不過二十五六的年歲,與如今的北豫一般大小,對於生生死死的殺伐決斷早已見得多了,但唯獨,江家的那樁慘案,是他至今都無法忘懷的一幕,亦是他此生都不能釋懷的過錯。
是他親手把那個明媚的如同三春暖陽一般的江瓷推向深淵;是他親手給北祁膝下最喜愛的長子長女冠上了“逆賊之後”的名頭;是他,把江翎易,那個才能與膽識樣樣皆全的才子陷入萬劫不復。可憐當年盛極一時的江家滿門百餘口的性命,一夜之間便命喪黃泉再難生還,可憐北豫與棲梧,本是高高在上的金枝玉葉,一朝落得母家被抄,家破人亡。
一樁一件,皆為血債,有因有果,報應不爽。時至今日,暄景郅依舊記得清楚,他第一次見到江瓷時,是在午後的未央宮。那時,宮中的傳聞多的不勝枚舉,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關於這位毓妃娘娘。
關於刑部尚書的親妹,北祁的寵妃江瓷,暄景郅並不陌生。北祁後宮女人不算少,可真正身負恩寵的,數遍了三宮六院的多少人,也隻能數出兩位來,一位林婉儀,是北祁獨下旨意進宮的,很是有幾分恩寵,另一位,便是這位毓妃——江瓷。北祁未曾立後,是故平日裏開宴設席身邊帶的都是毓妃,暄景郅隻遙遙的看過一個身影,隻知這位毓妃娘娘的身段是極佳的,偶有幾聲笑語亦是玲瓏清脆的很是悅耳,除此之外,暄景郅旁的一概不知。
隻是聽得傳聞之中說,毓妃娘娘能文能武,性子爽朗,極得宮中之人的口碑。暄景郅一向對這些事不留心,更何況,又是天子的家事,他自然也沒什麽心思去理,隻道是這位毓妃甚是好處便罷了。但直到那日未央宮中打了照麵,暄景郅這才如夢初醒般覺得,原來這天下,真的有這樣的女子......不對,應該說,原來這後宮之中,也能有這樣的女子。
她一雙眼生的堪比那江南山間最清澈的一汪泉水,純淨的沒有半分雜質,卻又不是那種不諳世事的單純;一襲嫣紅的緞衣長裙,配著一整套八寶玲瓏金釵,眉心若有似無的花鈿襯的其肌膚勝雪。雍容華貴之下的大氣,竟讓暄景郅萌生了此女便是當今皇後的錯覺。
那天,暄景郅與江瓷坐在未央宮的園子中飲茶賞花,相談甚歡,後來北祁也來了,三人便一道用了晚膳,直至最後天色將暗,暄景郅要出宮之時,江瓷還拉著北祁的衣袖嬌嗔道:“祁哥定要叫侍郎常進宮才好。”
就是這樣一個本該高高在上不被任何俗人所玷汙的女子,卻在數月後穿著囚衣麵容灰敗的跪在鹹陽城中最骯髒的菜市口,被幹淨利落的斬下頭顱,甚至是連死,她也是帶著微笑的。那個傲的不屑絲毫功名利祿的女子,那個幹淨明媚的猶如山間清泉般的女子,就這樣被草草了斷了一生。
這一切,都是拜他暄景郅所賜!
江瓷,視他為知己;北祁,視他為肱骨。便是如此,他卻親手毀了他們一家本該幸福閑意的一生。他親眼看著北祁在江瓷死後日復一日的變化,變得如何冷漠,變得如何絕情。絕情到連自己膝下的一雙親生兒女也不願意善待。那個時候,他才知道,是他親手殺了那個鹹陽城外那個曾說出說“先生教我”的帝王,看著他日益陰鷙,日漸偏激,再難回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