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清妍在不言語,隻望,他們兄妹二人能夠一世順遂,如這玉璧一般,永不嚐那悲歡離合之苦。


    第42章 蜀道詭變血雨驚


    盛唐李青蓮曾有雲: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年逾知天命年歲的司馬淵身著鎧甲戰袍,足蹬一匹烏雲踏雪身姿矯健。走在兩岸山穀之中的夾道上,白色披風隨著山穀之中的吹過的風向後揚起,雙手緊緊拉住韁繩,後背挺拔如兩旁青山般聳立如斯,略有些渾濁的雙目卻絲毫不顯昏聵,淩厲剛毅的眼風緊緊盯著前方馬蹄下踏過的路。許是數十年的風霜蒼然,又許是多年駐守邊關練就的淩然,司馬淵身上沒有絲毫他這個年紀該有的淡泊祥和。驅馬行在一列隊伍的正前方,身後是一列騎馬隨行的兵士,一行人的數量委實算不得少,但卻是鴉雀無聲。雙側山穀聳立,好似與世隔絕的夾道中隻有馬蹄觸地的聲響,蜀地多瘴氣,是以各類飛禽走獸皆往避之,偶爾幾隻胡雁飛過,發出幾聲頗為悽厲的哀鳴,在如此肅穆的氣氛中,平添幾分詭異。


    自古以來,巴蜀之地以其穀底瘴氣、土地優渥、山勢險峻而聞名。蜀道之難眾所周知,但這其中,卻又並非是全然形似,若是去走平日行人來往稠密之處倒也瞧不出到底有多難。而這最難的,莫過於兩山相挾的一段夾道最是難走,此道原是穀底,故常年多瘴,四季皆往,尤以深秋最盛。古書記載,瘴氣晝熏體,菵露夜沾衣。說的便是此地此地終年瘴氣瀰漫,人煙稀少。雖則如此,但若是想要快速抵達鹹陽,這夾道,卻是必經之地。


    兩岸青山直立,高聳入雲,巴蜀之地,本就多雨,又因其地勢之故,終年濕熱難耐,再加之或多或少的瘴氣繚繞,導致本地百姓在此安身立命頗是不易。雖沃野豐厚,但其山勢之險峻足以叫平常百姓望而卻步。故,這巴蜀山間多的是江湖人在此行走。江湖之人,說的好聽些,是俠肝義膽的居士,說的難聽些,不過就是些山野草寇而已。這其中的區別,無非,就在於這江湖人本身立足於世的根本與出身。


    既是草寇,朝廷自然可以名正言順的派兵剿匪。是以多少年來,真正身懷本事的江湖人不是棲身於蓬門大派便是自居山中,那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山莊早被朝廷剷除的一幹二淨。盡管如此,朝廷卻也幹涉不到真正的江湖中去,自然,江湖人也有自己的立場,絕不會沾染絲毫官場之上的爾虞我詐。自古以來,江湖與廟堂互為依託,又相互牽製。放眼古今,很難講哪一朝的皇族血脈不是出身江湖例,成者為王敗者寇,是王是寇也不過就是勝者道貌岸然的書寫而已,自然,這其中,還是實力說話。例如本朝之中的玄霄宮、泠淵閣,莫說江湖之中,便是當朝廟堂,天子國君,也無人敢說其是草寇,偶爾提到幫內掌門人,還要尊稱上一句:蕭宮主、傅閣主。


    司馬淵等人一踏入巴蜀之地便換了一副麵容,速度減了下來,一雙眼死死的盯著前方崎嶇山路和兩側的夾道山穀。夾道之險之難,並非單就地勢而言,四周遮天蔽日的植被之中,極易藏人。此地,也由是的最怕山匪出沒,敢在此攔路之人,多是亡命之徒,整日茹毛飲血,毒辣異常。此次司馬淵一行人皆是司馬家軍,回京卸職,司馬淵未帶走朝廷的一兵一卒,隻有十來個跟在身邊多年的親信隨行。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縱已年老,腦中卻還算是清晰,司馬淵不願給這位新晉的天子留下任何發難的藉口。


    身懷虎符,萬萬大意不得,由是一行人尤為的小心謹慎。前日鹹陽傳來北豫口信:務必將虎符由司馬將軍親手交回。為此,還專門賜下八百裏加急回京的特諭,東南之地的華亭自西北函穀關內的鹹陽,幾千裏的迢迢路程,北豫卻硬是定死了八日行程務必趕回。


    走在行路以來最為險峻的夾道之上,最怕出事。司馬淵一手緊緊拉著韁繩,一手扶在腰間佩劍的劍柄上,可謂是慎之又慎。穿過此地再走三十裏便是鹹陽,千裏之行就差一步,千萬,莫出什麽事。


    卻,偏偏,怕什麽,便來什麽。


    “嘶!”


    腿下的烏雲踏雪忽然極為悽厲的嘶鳴一聲,響在廖無人煙的山穀中,尤為清晰哀鳴,迴響陣陣,聽入耳中,甚是分明。司馬淵明顯感覺到腿下駿馬前蹄癱軟,隨即倒下,目光所到之處,是沈逸提劍而立,雪亮的劍鋒之上還順著劍尖向下淌著溫熱的血珠。


    司馬淵抬首,冷冷看向來人。淩厲的眼風好似帶了如山的力道打出,周身散開的氣勢和久經沙場的嗜血之氣登時便飆升到極致,手中劍鋒閃爍著的淩冽足以叫三步開外之人癱軟在地。昔日愛駒已然命隕,但眾所周知,為將為帥之人,惜馬如命。


    “沈逸,老夫原想是陛下太過憂慮,卻不料,原是你自毀前程。”


    山中的風吹的越發淩冽,沈逸右手扶著赤峰劍,目光自尚還有餘溫的馬屍上滑過,停在司馬淵的麵上,隻是冷笑:“司馬老兒不必廢話,將虎符交出,保你全屍。”


    “老夫征戰沙場一生,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乳臭未幹的小兒,你還我追風命來!”


    話音剛落,司馬淵便提起長劍一躍而起,劍氣所到之處,將四周的灌木叢盡皆劈開,司馬淵攻勢不減,一腳踏地借力,右手執劍直逼沈逸麵門而去。


    “殺!”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柴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竹筒夫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竹筒夫子並收藏柴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