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郡守楊溯素來垂涎蘇嫣美色,某日飲宴借醉輕薄蘇嫣,被逐,懷恨於心。
慶元九年,二月初六,諫議大夫楊緒告廬江王行巫蠱事,此言一出,石破天驚,大齊屢因巫蠱興大獄,動輒牽連數百人,開國以來共有兩位皇後,一位太子,三位皇子,數位公主因巫蠱案獲罪而死,而發起巫蠱之案者,往往也沒有好下場。
巫蠱乃帝王大忌,縱使廬江王曾為太子,景帝對其多有愧疚,仍命廷尉徹查,並召廬江王回京。
廬江王剛入睢安,即被關進廷尉府大獄,不日竟自盡而亡,彼時案情尚無進展。就在當日,廬江王遺書到了太後手中,竟是字字驚心。
據書中所言:楊緒族兄楊溯任廬江郡守,某日受邀於王府飲宴,席間垂涎王府舞姬,求之不得,多有威脅之語。臨江王不忿,命人攆其出府。楊溯因此記恨,曾秘密派人潛入王府行巫蠱事,被廬江王查獲,上書稟於景帝,這封書信卻至今不見蹤跡,更可恨的是廷尉府竟不許廬江王自辯,連紙筆也不肯給。直至平襄侯念及師生之誼,去廷尉府探望,廬江王才能得紙筆,不想他寫的竟是遺書。平襄侯一離開廷尉府,廬江王便自盡了。
太後看完這封遺書,隻覺得頭一陣陣發暈,幾乎站立不住,撐著桌子好一會才緩過氣來,恨然道“俱是該死之人。”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太後雖比不得天子,但要弄死幾個人,也是輕而易舉。因景帝不曾召見廬江王,太後便連著景帝也惱了,直接下旨對廷尉府看守廬江王之人嚴刑拷問。
景帝不曾召見廬江王,卻是因為李夫人。李夫人對景帝說,靠近施巫蠱術之人,損壽傷身,她雖相信廬江王之清白,卻不願景帝去冒這個險,話說的情真意切,景帝便聽了進去。
廷尉府那邊在杖斃了數人後,終於有了結果,有一看守廬江王之小吏招認是受了陳美人指使。據供詞所述,廬江王被關當日,有一美貌宮女手持令牌,聲稱自己是陳美人宮中女官,奉陳美人之命,提點他們,廬江王沾上巫蠱,為不詳之人,稍有親近,即會受到詛咒。至於他們不給廬江王紙筆是因為廬江王欲寫信給皇帝,他們怕其中隱藏咒術。
太後立即命人找出蘭林殿所有宮女畫像,送去廷尉府,經指認那位神秘宮女喚作青梅,已經失蹤數月,線索生生斷在這裏。
另一邊廷尉都譯查明廬江王行巫蠱之術乃子虛烏有,楊溯亦招認因被攆出王府,心中記恨,遂以假證,騙楊緒狀告廬江王。
縱然外麵疾風暴雨,儀元殿依舊波瀾不驚,皇後約了禦和長公主品茶。
新貢的雲霧,長於廬山之巔,茶湯清澈,入口香濃甘甜,初春時節,飲來最佳。皇後因身懷有孕,不宜用,便隻斟給長公主,長公主不由笑道“這上好的茶葉,竟都便宜了我。”
皇後舒眉道“聞香而隻雅意,我聞這茶香便如品了一般。”
長公主眼微眯,言語中似有未盡之意“確是茶香四溢。”隨後沉吟“那宮女……”
皇後眸微冷“她本就是李夫人的人,在李夫人宮中出現再合適不過。”
長公主從來相信皇後的手段,隻是茲事體大,出於謹慎,還是問道“可有紕漏?”
皇後麵色沉靜“我們隻不過收買了一個已經被徐溯滅了口的舞姬而已。”
誰能想到一個微不足道的舞姬在這樁驚天大案裏起著怎樣重要的作用。
勾引楊溯的是她,推拒楊溯亦是她。
替楊溯出主意以巫蠱之術栽贓廬江王的是她,對廬江王說出楊溯圖謀的還是她。
助楊溯攔下廬江王信件,說服楊溯一不做二不休,找族兄上奏廬江王行巫蠱之術,並親自在廬江王府掩埋汙穢之物的是她,將那些汙穢之務挖出來銷毀的仍然是她。
能在廬江王與楊溯之間周旋,揮灑自如,如魚得水,端是好人才,隻可惜這樣的人才,往往都不長命。
長公主喝完最後一盅茶,就見清歌曼步而來,屈身道“太後找到那個宮女了。”
皇後緩緩起身,扶上清歌的手對長公主道“公主不妨回去靜候佳音。”
長公主移步與皇後並肩“季節交替,容易著涼,娘娘保重身子。”
皇後微微頷首,送長公主出儀元殿。
作者有話要說:
本來昨天可以更新的,在單位碼字,突然停電沒保存,再碼,又停電,這次保存了,但沒拷下來,太悲催了 ~~~~~~~~ 今天休息,又重新碼了一遍。趙榮以漢景帝之子劉榮為原型,景帝中元二年,劉榮又因侵占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被傳到中尉府受審。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請求給他刀筆,欲寫信直接向景帝謝罪,郅都不許。竇太後堂侄魏其侯竇嬰派人悄悄送給劉榮刀筆,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後,在中尉府自殺,這一段我做了比較大的改動。
第22章 收局
太後素來喜靜,安樂宮少有嬪妃能夠踏足。從前也曾有妃嬪日日過來請安,在被皇帝藉故整治了一番後,便再無此等自作聰明之人。蕭皇後初登後位,也試過多往安樂宮走動,發現太後確實不喜,也就不大來了。
今日太後主動召集眾妃過來,卻也難得,皇後入門時恰好見到麗少使哭倒在地,髮髻淩亂,臉上紅一塊白一塊的,竟有幾分可怖,哪還有當初半分風采。
皇後朝看了她一眼,就從她身邊繞過,給太後行禮,禮還未行一半,太後已然叫起,賜座。
</br>
慶元九年,二月初六,諫議大夫楊緒告廬江王行巫蠱事,此言一出,石破天驚,大齊屢因巫蠱興大獄,動輒牽連數百人,開國以來共有兩位皇後,一位太子,三位皇子,數位公主因巫蠱案獲罪而死,而發起巫蠱之案者,往往也沒有好下場。
巫蠱乃帝王大忌,縱使廬江王曾為太子,景帝對其多有愧疚,仍命廷尉徹查,並召廬江王回京。
廬江王剛入睢安,即被關進廷尉府大獄,不日竟自盡而亡,彼時案情尚無進展。就在當日,廬江王遺書到了太後手中,竟是字字驚心。
據書中所言:楊緒族兄楊溯任廬江郡守,某日受邀於王府飲宴,席間垂涎王府舞姬,求之不得,多有威脅之語。臨江王不忿,命人攆其出府。楊溯因此記恨,曾秘密派人潛入王府行巫蠱事,被廬江王查獲,上書稟於景帝,這封書信卻至今不見蹤跡,更可恨的是廷尉府竟不許廬江王自辯,連紙筆也不肯給。直至平襄侯念及師生之誼,去廷尉府探望,廬江王才能得紙筆,不想他寫的竟是遺書。平襄侯一離開廷尉府,廬江王便自盡了。
太後看完這封遺書,隻覺得頭一陣陣發暈,幾乎站立不住,撐著桌子好一會才緩過氣來,恨然道“俱是該死之人。”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太後雖比不得天子,但要弄死幾個人,也是輕而易舉。因景帝不曾召見廬江王,太後便連著景帝也惱了,直接下旨對廷尉府看守廬江王之人嚴刑拷問。
景帝不曾召見廬江王,卻是因為李夫人。李夫人對景帝說,靠近施巫蠱術之人,損壽傷身,她雖相信廬江王之清白,卻不願景帝去冒這個險,話說的情真意切,景帝便聽了進去。
廷尉府那邊在杖斃了數人後,終於有了結果,有一看守廬江王之小吏招認是受了陳美人指使。據供詞所述,廬江王被關當日,有一美貌宮女手持令牌,聲稱自己是陳美人宮中女官,奉陳美人之命,提點他們,廬江王沾上巫蠱,為不詳之人,稍有親近,即會受到詛咒。至於他們不給廬江王紙筆是因為廬江王欲寫信給皇帝,他們怕其中隱藏咒術。
太後立即命人找出蘭林殿所有宮女畫像,送去廷尉府,經指認那位神秘宮女喚作青梅,已經失蹤數月,線索生生斷在這裏。
另一邊廷尉都譯查明廬江王行巫蠱之術乃子虛烏有,楊溯亦招認因被攆出王府,心中記恨,遂以假證,騙楊緒狀告廬江王。
縱然外麵疾風暴雨,儀元殿依舊波瀾不驚,皇後約了禦和長公主品茶。
新貢的雲霧,長於廬山之巔,茶湯清澈,入口香濃甘甜,初春時節,飲來最佳。皇後因身懷有孕,不宜用,便隻斟給長公主,長公主不由笑道“這上好的茶葉,竟都便宜了我。”
皇後舒眉道“聞香而隻雅意,我聞這茶香便如品了一般。”
長公主眼微眯,言語中似有未盡之意“確是茶香四溢。”隨後沉吟“那宮女……”
皇後眸微冷“她本就是李夫人的人,在李夫人宮中出現再合適不過。”
長公主從來相信皇後的手段,隻是茲事體大,出於謹慎,還是問道“可有紕漏?”
皇後麵色沉靜“我們隻不過收買了一個已經被徐溯滅了口的舞姬而已。”
誰能想到一個微不足道的舞姬在這樁驚天大案裏起著怎樣重要的作用。
勾引楊溯的是她,推拒楊溯亦是她。
替楊溯出主意以巫蠱之術栽贓廬江王的是她,對廬江王說出楊溯圖謀的還是她。
助楊溯攔下廬江王信件,說服楊溯一不做二不休,找族兄上奏廬江王行巫蠱之術,並親自在廬江王府掩埋汙穢之物的是她,將那些汙穢之務挖出來銷毀的仍然是她。
能在廬江王與楊溯之間周旋,揮灑自如,如魚得水,端是好人才,隻可惜這樣的人才,往往都不長命。
長公主喝完最後一盅茶,就見清歌曼步而來,屈身道“太後找到那個宮女了。”
皇後緩緩起身,扶上清歌的手對長公主道“公主不妨回去靜候佳音。”
長公主移步與皇後並肩“季節交替,容易著涼,娘娘保重身子。”
皇後微微頷首,送長公主出儀元殿。
作者有話要說:
本來昨天可以更新的,在單位碼字,突然停電沒保存,再碼,又停電,這次保存了,但沒拷下來,太悲催了 ~~~~~~~~ 今天休息,又重新碼了一遍。趙榮以漢景帝之子劉榮為原型,景帝中元二年,劉榮又因侵占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被傳到中尉府受審。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請求給他刀筆,欲寫信直接向景帝謝罪,郅都不許。竇太後堂侄魏其侯竇嬰派人悄悄送給劉榮刀筆,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後,在中尉府自殺,這一段我做了比較大的改動。
第22章 收局
太後素來喜靜,安樂宮少有嬪妃能夠踏足。從前也曾有妃嬪日日過來請安,在被皇帝藉故整治了一番後,便再無此等自作聰明之人。蕭皇後初登後位,也試過多往安樂宮走動,發現太後確實不喜,也就不大來了。
今日太後主動召集眾妃過來,卻也難得,皇後入門時恰好見到麗少使哭倒在地,髮髻淩亂,臉上紅一塊白一塊的,竟有幾分可怖,哪還有當初半分風采。
皇後朝看了她一眼,就從她身邊繞過,給太後行禮,禮還未行一半,太後已然叫起,賜座。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