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毅糾纏著聊了半個多時辰的藝術,最後還不得不現場為海毅做的畫題字,裴衍這才被放過。
海毅特意畫了一幅《中秋賞月圖》,讓裴衍把那天的《水調歌頭》提上,非說這才是此世第一份手稿。
不過這幅畫最終還是沒能落到海毅的口袋裏,海朝雲一直看著二人作畫題字,最後愣是央求著海毅把畫送給了她。作為家中最受寵的幼女,海朝雲的請求極少有被拒絕的。
晚宴後從海家出來,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坐在馬車裏,裴衍拉開車窗簾子,對外頭的東林吩咐道:“告訴林言,香水作坊和釀酒作坊的事情可以放開手去做了,有事可以直接找海毅商量。”
“是。”
“對了,湘君那邊的情況如何?”
處理完工坊的事情,裴衍很快想到了剛來江寧時早先就被派出去的洛湘君一行人。
東林回稟道:“洛將軍傳來消息,正如公子所言,宥陽附近確有小股水匪作祟,這幫人隱居山林水寨之中,雖人數不多,卻像是訓練有素的士兵。”
裴衍的麵色有些陰鬱,他習武已經有幾年時間,連洛湘君都稱讚其天賦過人,在與洛湘君的對戰之中雖依然處處被動,卻不會像最初那般被揍得毫無還手之力。
也正因如此,裴墉曾提議讓他出去曆練一番。
如今邊疆無戰事,各個鄰國之間雖蠢蠢欲動,但也沒真的撕破臉。
北方的遼人雖時有犯邊之舉,但一來朝廷不願輕啟戰端,二來裴墉也不敢真的讓裴衍去北方曆練,畢竟這是他唯一的嫡孫了。
更遑論裴家的根基在西北大營,而非北邊。
但身為武勳,若裴衍一心讀書也就罷了,既起了習武的念頭,若不真的見識見識戰場的殘酷,便永遠隻是紙上談兵。
邊疆去不了,大宋的內部可是有不少山賊水匪的。找他們練練手倒是可以。
裴衍也覺得裴墉的話有道理。
盡管對於殺人這件事依舊有些排斥,但如果不見見血,他這把刀也就跟鏽了沒什麽區別。
邊疆戰事遲早再起,裴衍也不知道這個世界再過六七十年會不會有那場把北宋釘在恥辱柱上的變故,但遠了不說,如果裴衍什麽都不做,都用不了六七十年,再過幾年便會有一場大變動在等著。
那可是波及了全東京的官員勳貴。
在那之前,裴衍必須得有自保的實力。
這一關,他必須過。
也正是因為如此,裴衍隱約記得後來明蘭陪老太太回宥陽的時候,是遭遇過一幫賊匪的。
宥陽與江寧離得極近,裴衍此番下江南,既然來了,何不順便把這幫人一起解決了。也算是給自己的一次曆練。
隻是裴衍也不知道這幫賊人是什麽時候出現在宥陽附近的,於是早在順利抵達江寧之後,便將洛湘君一行人派了出去,喬裝打扮探聽消息。
有漕幫的兄弟作接頭,裴衍想打聽這些事會方便很多。
隻是...
不是普通的山匪,而是訓練有素的士兵嗎?
這可跟裴衍想的有些不一樣了。
若隻是山匪,裴衍借著裴墉的名頭拜訪一下江南大營在宥陽的主將,調集一隊人馬也就剿了,但若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可有說過這背後是什麽人嗎?”
“隻知道那水寨的大當家姓周,早年間手上犯過人命,做了亡命之徒,後來不知怎的聚起了一支隊伍,這兩年慢慢地在宥陽水寨附近聚集。不時地騷擾南下的商船。”
“官府沒管過嗎?”裴衍又問道。
“怎麽沒管,隻是這幫人油的很,一旦見勢不妙立刻打散隱匿,光靠官府的衙役奈何不得他們,到了今年實力壯大之後,若不依靠江南大營的軍隊,就更那他們沒辦法了。”
“酒囊飯袋,如此坐視賊人做大,這幫當官的都是吃幹飯的嗎。”裴衍憤憤不平的罵道。
片刻後,又問道:“既知不敵,為何不找軍隊幫忙。”
東林麵色有些為難,在外頭支支吾吾道:“那宥陽附近戍守軍營的謝將軍,是個世襲的參軍。”
東林的話說的委婉,但意思卻不難理解,所想表達的無非是世襲的參軍,沒什麽能力,靠著祖輩的餘蔭得的官職,實則草包一個。
裴衍理了理思緒,腦海中隱約出現一道身影。
是那個蠢貨!
顧老二初次參軍之時,便是在那人的手下。
這麽看來確實是個草包。
“石當家和車三娘那邊可有什麽消息。”
漕幫這些跑江湖的,每天在碼頭上,接觸的消息或許更多也說不定。
“石當家那邊倒是沒說什麽特別的,但這兩年南下的船隊不時會遇上水賊,倒是生意愈發的難做了,連帶著碼頭上的兄弟們日子也不好過。”
裴衍放下簾子,一個人坐在馬車裏,一片黑暗之中,任誰也看不見他臉上的表情。
江寧府地處南方,往東便是蘇州和杭州地界,往南是杭州。按道理說這地區不會有什麽戰事才對。
但在劇中,顧老二剛參軍那會便撞上了膽敢夜襲軍營的反賊。
從地理位置上看,宥陽和江寧距離很近,而根據船隊屢遭劫掠的事情來看,這幫人,也許並不是單純地水匪。
大概是電視劇裏顧老二贏得太輕鬆了些,以至於最開始裴衍認為這就是一幫散兵遊勇。
但現實不是電視劇,一個不慎就得把命丟了,裴衍可不敢大意。
如果這兩夥賊人確實屬於同一方勢力,那麽事情就沒那麽簡單了。
是賊人造反,還是有人在豢養私兵?
裴衍不敢細想,內心隱約有一絲不安。
擺了擺馬車的門板,沉聲說道:“馬上回府,我需要給祖父去信稟明此事。東林,你去聯係漕幫的兄弟,讓他們聯係洛將軍趕緊回來。”
“是。”東林領了命,立刻轉身朝著碼頭的方向跑去。
裴衍坐在車內閉目養神。
雖然裴衍的印象中仁宗一朝沒發生過什麽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但這畢竟不是自己熟悉的那個曆史朝代,誰也不知道電視劇之外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麽。
如果能把這股尚未完全萌芽的勢力在其幼苗階段徹底拔除,對百姓而言也是件好事。
這樣一來,自己這次的曆練也就不算師出無名了。
裴衍沒有意識到的是,這也是他潛意識裏給出的一個讓自己殺人的理由。
裴衍伸出手放在馬車內一個狹長的木盒子上,一股子冰涼的寒意順著手掌傳了過來。
木盒裏放著的,正是他從洛湘君那索要來的兩把刀。
繡冬,和春雷。
最開始起這個名字隻是裴衍的惡趣味使然,但今後,這兩把刀或將成為他身邊最親密無間的戰友。
相比之他給洛湘君重新打造的兵刃,這兩把刀,可是真正在戰場上飲過血的。
海毅特意畫了一幅《中秋賞月圖》,讓裴衍把那天的《水調歌頭》提上,非說這才是此世第一份手稿。
不過這幅畫最終還是沒能落到海毅的口袋裏,海朝雲一直看著二人作畫題字,最後愣是央求著海毅把畫送給了她。作為家中最受寵的幼女,海朝雲的請求極少有被拒絕的。
晚宴後從海家出來,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坐在馬車裏,裴衍拉開車窗簾子,對外頭的東林吩咐道:“告訴林言,香水作坊和釀酒作坊的事情可以放開手去做了,有事可以直接找海毅商量。”
“是。”
“對了,湘君那邊的情況如何?”
處理完工坊的事情,裴衍很快想到了剛來江寧時早先就被派出去的洛湘君一行人。
東林回稟道:“洛將軍傳來消息,正如公子所言,宥陽附近確有小股水匪作祟,這幫人隱居山林水寨之中,雖人數不多,卻像是訓練有素的士兵。”
裴衍的麵色有些陰鬱,他習武已經有幾年時間,連洛湘君都稱讚其天賦過人,在與洛湘君的對戰之中雖依然處處被動,卻不會像最初那般被揍得毫無還手之力。
也正因如此,裴墉曾提議讓他出去曆練一番。
如今邊疆無戰事,各個鄰國之間雖蠢蠢欲動,但也沒真的撕破臉。
北方的遼人雖時有犯邊之舉,但一來朝廷不願輕啟戰端,二來裴墉也不敢真的讓裴衍去北方曆練,畢竟這是他唯一的嫡孫了。
更遑論裴家的根基在西北大營,而非北邊。
但身為武勳,若裴衍一心讀書也就罷了,既起了習武的念頭,若不真的見識見識戰場的殘酷,便永遠隻是紙上談兵。
邊疆去不了,大宋的內部可是有不少山賊水匪的。找他們練練手倒是可以。
裴衍也覺得裴墉的話有道理。
盡管對於殺人這件事依舊有些排斥,但如果不見見血,他這把刀也就跟鏽了沒什麽區別。
邊疆戰事遲早再起,裴衍也不知道這個世界再過六七十年會不會有那場把北宋釘在恥辱柱上的變故,但遠了不說,如果裴衍什麽都不做,都用不了六七十年,再過幾年便會有一場大變動在等著。
那可是波及了全東京的官員勳貴。
在那之前,裴衍必須得有自保的實力。
這一關,他必須過。
也正是因為如此,裴衍隱約記得後來明蘭陪老太太回宥陽的時候,是遭遇過一幫賊匪的。
宥陽與江寧離得極近,裴衍此番下江南,既然來了,何不順便把這幫人一起解決了。也算是給自己的一次曆練。
隻是裴衍也不知道這幫賊人是什麽時候出現在宥陽附近的,於是早在順利抵達江寧之後,便將洛湘君一行人派了出去,喬裝打扮探聽消息。
有漕幫的兄弟作接頭,裴衍想打聽這些事會方便很多。
隻是...
不是普通的山匪,而是訓練有素的士兵嗎?
這可跟裴衍想的有些不一樣了。
若隻是山匪,裴衍借著裴墉的名頭拜訪一下江南大營在宥陽的主將,調集一隊人馬也就剿了,但若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可有說過這背後是什麽人嗎?”
“隻知道那水寨的大當家姓周,早年間手上犯過人命,做了亡命之徒,後來不知怎的聚起了一支隊伍,這兩年慢慢地在宥陽水寨附近聚集。不時地騷擾南下的商船。”
“官府沒管過嗎?”裴衍又問道。
“怎麽沒管,隻是這幫人油的很,一旦見勢不妙立刻打散隱匿,光靠官府的衙役奈何不得他們,到了今年實力壯大之後,若不依靠江南大營的軍隊,就更那他們沒辦法了。”
“酒囊飯袋,如此坐視賊人做大,這幫當官的都是吃幹飯的嗎。”裴衍憤憤不平的罵道。
片刻後,又問道:“既知不敵,為何不找軍隊幫忙。”
東林麵色有些為難,在外頭支支吾吾道:“那宥陽附近戍守軍營的謝將軍,是個世襲的參軍。”
東林的話說的委婉,但意思卻不難理解,所想表達的無非是世襲的參軍,沒什麽能力,靠著祖輩的餘蔭得的官職,實則草包一個。
裴衍理了理思緒,腦海中隱約出現一道身影。
是那個蠢貨!
顧老二初次參軍之時,便是在那人的手下。
這麽看來確實是個草包。
“石當家和車三娘那邊可有什麽消息。”
漕幫這些跑江湖的,每天在碼頭上,接觸的消息或許更多也說不定。
“石當家那邊倒是沒說什麽特別的,但這兩年南下的船隊不時會遇上水賊,倒是生意愈發的難做了,連帶著碼頭上的兄弟們日子也不好過。”
裴衍放下簾子,一個人坐在馬車裏,一片黑暗之中,任誰也看不見他臉上的表情。
江寧府地處南方,往東便是蘇州和杭州地界,往南是杭州。按道理說這地區不會有什麽戰事才對。
但在劇中,顧老二剛參軍那會便撞上了膽敢夜襲軍營的反賊。
從地理位置上看,宥陽和江寧距離很近,而根據船隊屢遭劫掠的事情來看,這幫人,也許並不是單純地水匪。
大概是電視劇裏顧老二贏得太輕鬆了些,以至於最開始裴衍認為這就是一幫散兵遊勇。
但現實不是電視劇,一個不慎就得把命丟了,裴衍可不敢大意。
如果這兩夥賊人確實屬於同一方勢力,那麽事情就沒那麽簡單了。
是賊人造反,還是有人在豢養私兵?
裴衍不敢細想,內心隱約有一絲不安。
擺了擺馬車的門板,沉聲說道:“馬上回府,我需要給祖父去信稟明此事。東林,你去聯係漕幫的兄弟,讓他們聯係洛將軍趕緊回來。”
“是。”東林領了命,立刻轉身朝著碼頭的方向跑去。
裴衍坐在車內閉目養神。
雖然裴衍的印象中仁宗一朝沒發生過什麽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但這畢竟不是自己熟悉的那個曆史朝代,誰也不知道電視劇之外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麽。
如果能把這股尚未完全萌芽的勢力在其幼苗階段徹底拔除,對百姓而言也是件好事。
這樣一來,自己這次的曆練也就不算師出無名了。
裴衍沒有意識到的是,這也是他潛意識裏給出的一個讓自己殺人的理由。
裴衍伸出手放在馬車內一個狹長的木盒子上,一股子冰涼的寒意順著手掌傳了過來。
木盒裏放著的,正是他從洛湘君那索要來的兩把刀。
繡冬,和春雷。
最開始起這個名字隻是裴衍的惡趣味使然,但今後,這兩把刀或將成為他身邊最親密無間的戰友。
相比之他給洛湘君重新打造的兵刃,這兩把刀,可是真正在戰場上飲過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