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二年春,正月十五,上元佳節。
入夜之後,一片繁華。街邊各式各樣的花燈將街市照的猶如白晝。
汴京城東南邊的梁園這會兒已經是人山人海,除卻販夫走卒,還有不少穿著儒生長衫的文人舉子。
國子監的學生,各地趕赴而來的考生,還有京城內富有盛名的大儒齊聚一堂。
每年的中秋元宵等等佳節都是梁園舉辦詩會的大好時機。
今年又逢朝廷開科,這場上元詩會便成了才子們爭相鬥豔的舞台。
梁園殿廊亭樓,參差錯落,珍禽怪石,名花異草形成了一幅優美的自然畫卷。
顧廷燁是個愛湊熱鬧的,這麽一場盛會自然少不了他的身影。但這次除了他自己,還把長柏和裴衍一並拉了過來。
裴衍尚在孝期,這樣的活動原本不太適合參與。
但想著或許能在詩會上碰見那位蘇·沒錯又是我·軾,心裏還是有些心動的。
裴衍來到這個世界這麽久,原劇中的人物倒是見了不少,可那些曆史上的名人是一個沒見著。
想想還是有些可惜的。
再說了,上元佳節啊,這麽好的裝x機會,按照小說的劇情發展,身為主角的自己今兒要是不在詩會上把《青玉案·元夕》亮出來,豈不是太丟穿越者麵子了。
自打上回在驛站抄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改編成現代流行曲之後,裴衍是愈發的猖狂起來,抄詩這種事隻有零次和無數次,什麽鄧麗君版的《水調歌頭》,安雯版的《一剪梅》(月滿西樓)啦,但凡裴衍腦子裏有點印象的東西都被拿出來糟蹋了一遍。
小蝶也從一個隻知道洗衣服忙家務替公子梳頭的丫鬟變成了一個實力派偶像歌手。
不過想了想還是忍住了,怎麽說自己還在守孝,這些娛樂活動是能省就省。這次裝不上咱就下次再裝,反正上元節不止這一次,老辛畢竟還要好幾十年才能生出來呢。這羊毛自己想薅隨時都能薅。
梁園詩會人擠人,見沒什麽意思,顧廷燁便準備拉著長柏和裴衍上千春樓吃酒去了。
裴衍有些遺憾還是沒能見到那位大文豪,顯然在追星這件事上裴衍沒什麽天賦。
對於蘇東坡,裴衍一是佩服其曠世卓絕的文采,二來是對他的字抱有極其濃厚的興趣。
---------
千春樓的主家據說姓鄭,是個頗有資產的京城富戶,跟許多官麵上的人也有幾分交情。
雖說比不上樊樓,也在汴京城裏,千春樓的名頭也是響當當的。
雖說是酒樓,但這裏和樊樓一樣,各類娛樂場所應有盡有。那鄭老板自己是個沒什麽文化的,偏偏對文化人崇拜的緊,這千春樓自然也是整的附庸風雅。
整個酒樓呈現四方的口字型結構,中間的天井寬大,上下五層的樓高,布局雅致,雖不比樊樓奢華,但也可見主人家的用心。算是贏在了一個精巧雅致上。
此時底層的諸多擺飾被移到一邊,中間搭了個不大不小的台子,四周圍上名貴的屏風。台上請了廣雲台的樂人前來表演。
若是從高處望去,便可見台上伶人的曼妙風姿,但離得稍遠,又教人看不清容貌,倒是那一手琴音動人心魄,堪稱一絕。
至於樓下的那幫食客,隔著屏風,隻能依稀看見屏風上映射出的影子,若無若無,朦朦朧朧。
不得不感歎這幫青樓女子的手段之高超,對男人的心思也是拿捏的極準,若是毫無遮掩的讓你去欣賞,便是有些驚豔,終究流於皮相,反而是這中若隱若現的美感,隻勾得這幫人百爪撓心。
“現下在台上彈琴的這位便是廣雲台的魏行首,年方不過十六,便已是廣雲台的花魁娘子,這一手琴,隻怕當世能出其右者寥寥無幾。”
顧廷燁半倚著欄杆,手上捧著一杯酒,眼神有些迷離。
這位魏行首可算是他的紅顏知己了,嗯…之一。
回京兩日,顧廷燁都沒怎麽在顧家待著,甚至回京當天也沒有隨來接他的小秦大娘子回去,而是留宿在了廣雲台。
想來便是在這位魏行首的閨閣裏。
顧廷燁年少風流,這在京城裏是素有傳聞,說年少風流還是客氣的,那些不喜顧廷燁作風的,索性便言其浪蕩荒唐,行事無狀。
宋時官員、文人墨客狎妓,是常有的事,不僅政策允許,也長被當成儒雅之事,隻不過在顧廷燁身上卻是半點好的聲音不見傳出來。淨是些風流浪蕩的無狀醜聞。
為這事,顧廷燁算是沒少挨顧侯的板子。
每當此時,家裏便是那位小秦娘子出來護著,可越是如此,顧侯打得便越狠。
偏偏顧廷燁反而覺得自家這位小秦娘子是個好人,他那位身體孱弱的大哥是個好人,反而同父親關係一向不睦。
這不,顧廷燁返京後流連煙花之地的消息又在京城傳開了。
單說這一點,顧廷燁顯然要比裴衍灑脫得多。裴衍可做不到視名聲如浮雲。三人之中顧廷燁的年紀最大,卻也是最需要靠自己建功立業的一個。
裴衍和長柏都是家裏既定的繼承人,唯有顧廷燁頭上還懸著一個嫡長兄。
寧遠侯府這塊牌子落不到他的身上。
想到這裏,裴衍突然有些擔心起顧廷燁來。畢竟這劇自己也沒認真看過兩集,除了知道他們家那小秦大娘子不是什麽好人之外,具體會整哪些幺蛾子他還真不知道。
---------
入夜,皇宮。
汴京城內如今是一片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可在皇城內,嘉佑帝的寢宮裏,氣氛卻顯得十分凝重。
這本是萬家燈火通明,普天同樂的日子。但偏偏是在這個日子裏,大內傳出了消息,嘉佑帝,病了。
雖說隻是在宮宴上請一眾大臣是喝酒吹了風之後偶感風寒,休息兩天也就好了。
但這件事偏偏是發生在百官的眼皮子底下。
這無疑是在給某些人釋出信號。
本想著春闈近在眼前,滿朝文武的目光都匯集在了今年的舉子身上,不是說歐陽學士的學生也是這一科的考生嗎。朝堂上可是一堆人關注著。
嘉佑帝原想著總算能清淨一段時間了,這下倒好,等到朝會再開的時候,有些人又得跳出來作妖了。
隻不過相比朝堂上那幫大臣,嘉佑帝更在意的是那兩位蹦的最歡的侄子。
今夜是上元節,外頭那些這個詩會那個詩會的,把一大幫舉子聚在了一起。嘉佑帝不信這倆人沒派人盯著。
隻怕今夜過後,那些表現的稍微出色些的舉子,就得被兩位王爺請進王府當門客了。
這些年朝堂上吵歸吵鬧歸鬧,嘉佑帝自己可是沒閑著,私下讓左右金吾衛收集了不少兗王和邕王的信息。
曆朝曆代隻要涉及到黨爭,便很難有不流血的。這些年邕王府明裏暗裏弄死了多少人,這些人裏又有多少是兗王故意送到邕王府內的。已經是一筆理都理不清的爛賬了。
而兗王雖說在一些官員心中還有些賢名,可他卻又跟榮妃的兄長榮勝走得極近。
那榮勝是什麽人啊,殿前司都指揮使,統領著殿前諸班以及馬步諸軍。
這是想讓自己覺都睡不好啊。
嘉佑帝以仁孝治天下,雖一向禦下寬和,可這不代表他就軟弱可欺,在其在位的這三十多年裏,整頓吏治,大膽改革,恢複民生,發展商業,可以說在守業這件事上,嘉佑帝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好。這才有了現如今國富民安的大宋朝。
隻可惜老天不開眼,愣是讓自己沒有一個嫡親的接班人,以至於被一幫朝臣裹挾著,在這宗室中選一個繼子。
可不管是兗王還是邕王,顯然都不是嘉佑帝心中可以擔當大任的人。
他一再與朝堂諸位相公之間拖延,除了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來繼承皇位之外,也實在是有些看不上這倆人。
今天這一病,隻怕朝會上又得是一陣風波了。
入夜之後,一片繁華。街邊各式各樣的花燈將街市照的猶如白晝。
汴京城東南邊的梁園這會兒已經是人山人海,除卻販夫走卒,還有不少穿著儒生長衫的文人舉子。
國子監的學生,各地趕赴而來的考生,還有京城內富有盛名的大儒齊聚一堂。
每年的中秋元宵等等佳節都是梁園舉辦詩會的大好時機。
今年又逢朝廷開科,這場上元詩會便成了才子們爭相鬥豔的舞台。
梁園殿廊亭樓,參差錯落,珍禽怪石,名花異草形成了一幅優美的自然畫卷。
顧廷燁是個愛湊熱鬧的,這麽一場盛會自然少不了他的身影。但這次除了他自己,還把長柏和裴衍一並拉了過來。
裴衍尚在孝期,這樣的活動原本不太適合參與。
但想著或許能在詩會上碰見那位蘇·沒錯又是我·軾,心裏還是有些心動的。
裴衍來到這個世界這麽久,原劇中的人物倒是見了不少,可那些曆史上的名人是一個沒見著。
想想還是有些可惜的。
再說了,上元佳節啊,這麽好的裝x機會,按照小說的劇情發展,身為主角的自己今兒要是不在詩會上把《青玉案·元夕》亮出來,豈不是太丟穿越者麵子了。
自打上回在驛站抄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改編成現代流行曲之後,裴衍是愈發的猖狂起來,抄詩這種事隻有零次和無數次,什麽鄧麗君版的《水調歌頭》,安雯版的《一剪梅》(月滿西樓)啦,但凡裴衍腦子裏有點印象的東西都被拿出來糟蹋了一遍。
小蝶也從一個隻知道洗衣服忙家務替公子梳頭的丫鬟變成了一個實力派偶像歌手。
不過想了想還是忍住了,怎麽說自己還在守孝,這些娛樂活動是能省就省。這次裝不上咱就下次再裝,反正上元節不止這一次,老辛畢竟還要好幾十年才能生出來呢。這羊毛自己想薅隨時都能薅。
梁園詩會人擠人,見沒什麽意思,顧廷燁便準備拉著長柏和裴衍上千春樓吃酒去了。
裴衍有些遺憾還是沒能見到那位大文豪,顯然在追星這件事上裴衍沒什麽天賦。
對於蘇東坡,裴衍一是佩服其曠世卓絕的文采,二來是對他的字抱有極其濃厚的興趣。
---------
千春樓的主家據說姓鄭,是個頗有資產的京城富戶,跟許多官麵上的人也有幾分交情。
雖說比不上樊樓,也在汴京城裏,千春樓的名頭也是響當當的。
雖說是酒樓,但這裏和樊樓一樣,各類娛樂場所應有盡有。那鄭老板自己是個沒什麽文化的,偏偏對文化人崇拜的緊,這千春樓自然也是整的附庸風雅。
整個酒樓呈現四方的口字型結構,中間的天井寬大,上下五層的樓高,布局雅致,雖不比樊樓奢華,但也可見主人家的用心。算是贏在了一個精巧雅致上。
此時底層的諸多擺飾被移到一邊,中間搭了個不大不小的台子,四周圍上名貴的屏風。台上請了廣雲台的樂人前來表演。
若是從高處望去,便可見台上伶人的曼妙風姿,但離得稍遠,又教人看不清容貌,倒是那一手琴音動人心魄,堪稱一絕。
至於樓下的那幫食客,隔著屏風,隻能依稀看見屏風上映射出的影子,若無若無,朦朦朧朧。
不得不感歎這幫青樓女子的手段之高超,對男人的心思也是拿捏的極準,若是毫無遮掩的讓你去欣賞,便是有些驚豔,終究流於皮相,反而是這中若隱若現的美感,隻勾得這幫人百爪撓心。
“現下在台上彈琴的這位便是廣雲台的魏行首,年方不過十六,便已是廣雲台的花魁娘子,這一手琴,隻怕當世能出其右者寥寥無幾。”
顧廷燁半倚著欄杆,手上捧著一杯酒,眼神有些迷離。
這位魏行首可算是他的紅顏知己了,嗯…之一。
回京兩日,顧廷燁都沒怎麽在顧家待著,甚至回京當天也沒有隨來接他的小秦大娘子回去,而是留宿在了廣雲台。
想來便是在這位魏行首的閨閣裏。
顧廷燁年少風流,這在京城裏是素有傳聞,說年少風流還是客氣的,那些不喜顧廷燁作風的,索性便言其浪蕩荒唐,行事無狀。
宋時官員、文人墨客狎妓,是常有的事,不僅政策允許,也長被當成儒雅之事,隻不過在顧廷燁身上卻是半點好的聲音不見傳出來。淨是些風流浪蕩的無狀醜聞。
為這事,顧廷燁算是沒少挨顧侯的板子。
每當此時,家裏便是那位小秦娘子出來護著,可越是如此,顧侯打得便越狠。
偏偏顧廷燁反而覺得自家這位小秦娘子是個好人,他那位身體孱弱的大哥是個好人,反而同父親關係一向不睦。
這不,顧廷燁返京後流連煙花之地的消息又在京城傳開了。
單說這一點,顧廷燁顯然要比裴衍灑脫得多。裴衍可做不到視名聲如浮雲。三人之中顧廷燁的年紀最大,卻也是最需要靠自己建功立業的一個。
裴衍和長柏都是家裏既定的繼承人,唯有顧廷燁頭上還懸著一個嫡長兄。
寧遠侯府這塊牌子落不到他的身上。
想到這裏,裴衍突然有些擔心起顧廷燁來。畢竟這劇自己也沒認真看過兩集,除了知道他們家那小秦大娘子不是什麽好人之外,具體會整哪些幺蛾子他還真不知道。
---------
入夜,皇宮。
汴京城內如今是一片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可在皇城內,嘉佑帝的寢宮裏,氣氛卻顯得十分凝重。
這本是萬家燈火通明,普天同樂的日子。但偏偏是在這個日子裏,大內傳出了消息,嘉佑帝,病了。
雖說隻是在宮宴上請一眾大臣是喝酒吹了風之後偶感風寒,休息兩天也就好了。
但這件事偏偏是發生在百官的眼皮子底下。
這無疑是在給某些人釋出信號。
本想著春闈近在眼前,滿朝文武的目光都匯集在了今年的舉子身上,不是說歐陽學士的學生也是這一科的考生嗎。朝堂上可是一堆人關注著。
嘉佑帝原想著總算能清淨一段時間了,這下倒好,等到朝會再開的時候,有些人又得跳出來作妖了。
隻不過相比朝堂上那幫大臣,嘉佑帝更在意的是那兩位蹦的最歡的侄子。
今夜是上元節,外頭那些這個詩會那個詩會的,把一大幫舉子聚在了一起。嘉佑帝不信這倆人沒派人盯著。
隻怕今夜過後,那些表現的稍微出色些的舉子,就得被兩位王爺請進王府當門客了。
這些年朝堂上吵歸吵鬧歸鬧,嘉佑帝自己可是沒閑著,私下讓左右金吾衛收集了不少兗王和邕王的信息。
曆朝曆代隻要涉及到黨爭,便很難有不流血的。這些年邕王府明裏暗裏弄死了多少人,這些人裏又有多少是兗王故意送到邕王府內的。已經是一筆理都理不清的爛賬了。
而兗王雖說在一些官員心中還有些賢名,可他卻又跟榮妃的兄長榮勝走得極近。
那榮勝是什麽人啊,殿前司都指揮使,統領著殿前諸班以及馬步諸軍。
這是想讓自己覺都睡不好啊。
嘉佑帝以仁孝治天下,雖一向禦下寬和,可這不代表他就軟弱可欺,在其在位的這三十多年裏,整頓吏治,大膽改革,恢複民生,發展商業,可以說在守業這件事上,嘉佑帝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好。這才有了現如今國富民安的大宋朝。
隻可惜老天不開眼,愣是讓自己沒有一個嫡親的接班人,以至於被一幫朝臣裹挾著,在這宗室中選一個繼子。
可不管是兗王還是邕王,顯然都不是嘉佑帝心中可以擔當大任的人。
他一再與朝堂諸位相公之間拖延,除了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來繼承皇位之外,也實在是有些看不上這倆人。
今天這一病,隻怕朝會上又得是一陣風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