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的回複來的很快。
他早就讓洪妍幫忙給盯著,有名人回複他,就立即通知他。
嚴嘉樂,若是按普通明星的知名度算,根本不是明星,他根本沒出道,但是在博客上,他卻算得上是明星。
博客上,他站出來反對洪澤的觀點,分量已經是足夠。
洪澤之前也看過博客,知道嚴嘉樂誇過他的歌曲,一聽說是嚴嘉樂在反對他,他在百忙之中登上了網絡,發了一篇博文。
發完博客,洪澤就去化妝,參加春晚的最後一次彩排,這次彩排過後,所有的節目就將會定下來,洪澤必須得去化舞台妝。
室內舞台妝,晚會妝,室外舞台妝,等等,演出的妝容都不一樣。
洪澤現在還沒有自己的團隊,沒有自己的專屬化妝師,隻能用央視提供的化妝師。
央視春晚的化妝師也分好幾種,像洪澤這種主唱,是有單獨的化妝師,而伴舞們就不行,他們的化妝師就比較少,往往一個伴舞團隊隻有一個化妝師。
洪澤去化妝,沒辦法看他的電腦,也不知道後續的反應如何。
網上,支持他第一篇博客的網友,卻很高興,洪澤的反擊來了。
……
《再過十年你且看》
首先感謝嚴老師的關注,嚴老師此前對我兩首歌的評判很是準確,感謝嚴老師,但我不太同意,您新的觀點。
嚴老師的博客我看了,很有道理,但嚴老師跟我站的角度不太一樣。我個人是站在更廣大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
未來的生活水平會提高,大家的普遍收入會提高,但同時,生活節奏會加快,生活的壓力會更大。在沒有生活壓力,乃至生存壓力的情況下,大家會更多的追求高質量音頻的享受,這是一定的。
但更多的人是無法在無壓力之下生活的,城市的生活節奏加快,更多的人,或者說,百分之九十的普通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享受音樂,卻又喜歡聽音樂,到時候,大家選擇的,將是更方便的一種聽音樂方式,那必然是多功能的手機。
正如我前一篇文章說的那樣,在我的預測中,再過十年,也就是2017年時,大家人人都有手機,音樂的方式多種多樣,大家聽音樂,更多的是用手機聽,隻有音樂發燒友才會去聽專輯。
關於音樂質量,我們現在的網絡歌曲,確實無法完美還原cd的音質,但十年後的科技水平,肯定可以完美還原,屆時,cd的存在,隻能作為藏品來收藏,而不是去真正聽音樂。
甚至在未來,cd播放機,都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會是移動存儲設備,乃至互聯網存儲。
我從未說過專輯形式的音樂會消失,也從未說過cd會消失,隻是說它們將會由大眾淪為小眾,甚至音像店,都會從現在的遍布街角,而變成偌大城市不足數家。
這些話,很多人肯定不信,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很正常的一種情況。
在十年前,我們也無法想象,隨時隨地可以通過視頻聊天,見到萬裏之外的人。
在十年前,我們也無法想象,隻要有網線,就可以在家裏辦公。
科技的發展是不止步的,從而帶來生活方式的變化,也是不停止的。
我所說的問題,核心不在於專輯如何如何,而在於,科技的力量改變,讓音樂載體不得不改變。
我相信十年後,手裏有一部多功能手機,就可以完成許多的工作,不管是處理文件,還是電話聊天,娛樂休閑,那時候,手機將會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
不信的話,再過十年,你且看看。
……
相對於嚴嘉樂的簡單評論,洪澤的回複就多得多。
在文章裏,洪澤不光是回複了嚴嘉樂,還順帶嘲諷了一把網友。
最後的那幾句話,可是把網友嘲諷的不輕。
網友一直在吵的核心,就是【洪澤說專輯將會消失】,支持的支持,反對的反對。
而實際上,洪澤寫上一篇博客和這一篇博客,兩者的核心,都不是專輯會不會消失,洪澤已經在文章裏寫了,專輯不會消失,隻是改了一種形式而已。
洪澤文章的核心,一直都是他對未來社會生活方式的預測。
音樂隻是一種表現形式,跟他更貼近而已。
可惜,幾乎所有人都沒看出來他想表達的什麽,隻在討論,專輯會不會消失的問題。
洪澤的這篇博客發出來,他的博客冷了好長一段時間。
然後,才有人在博客下方回複:“看了洪澤第二篇文章,才知道自己看他第一篇文章看的有點淺薄,回頭重新看一遍,可不是在說生活方式的改變麽,可不是在說科技的變化麽,竟然光顧著跟人吵架,沒仔細看。”
有了第一個回複,就有了第二個:“我也上頭了,被洪澤一提才發現,尷尬。”
“我有點懷疑,這真的是十六歲小孩寫的文章嗎?”
“洪澤這兩篇文章寫的都很好,科技的改變,會引發生活方式的改變,這是不可避免的,隻是對他說的改變方式,我持保留意見。”
“科技的發展沒問題,但一定會朝著洪澤所預料的方式發展嗎?我看不見得。”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出未來發展成什麽樣子,但科技的發展,確實是在往更加便捷上發展了,未來,說不準真如洪澤說的那樣。”
“手機的作用誇大了吧?哪可能處理文件?”
“十年後,我要來看看這篇文章。”
……
博客下方的評論,比之前第一篇文章的劍拔弩張要好很多,被洪澤嘲諷了的網友,紛紛開始自我反思,為什麽當時就上頭了,光顧著吵架,連文章的核心都沒去仔細品。
現在的網友,還不是十年後那種喜歡各種貼標簽,無腦開罵的網友,即使被說也死不悔改。
現在的網民數量還不夠多,年齡層麵也比較高,知識層級也足夠,特別是博客這邊的網友,懂得自我反思。
不光是他們在反思,嚴嘉樂看見這篇文章後,也在思考。
但他不是在思考自己為什麽沒看出內核來,他其實看出來了內核,但他為了熱度,他沒提,更多的在提他的音樂方向。
嚴嘉樂思考的是,該怎麽繼續蹭熱度。
</a></a></p>
他早就讓洪妍幫忙給盯著,有名人回複他,就立即通知他。
嚴嘉樂,若是按普通明星的知名度算,根本不是明星,他根本沒出道,但是在博客上,他卻算得上是明星。
博客上,他站出來反對洪澤的觀點,分量已經是足夠。
洪澤之前也看過博客,知道嚴嘉樂誇過他的歌曲,一聽說是嚴嘉樂在反對他,他在百忙之中登上了網絡,發了一篇博文。
發完博客,洪澤就去化妝,參加春晚的最後一次彩排,這次彩排過後,所有的節目就將會定下來,洪澤必須得去化舞台妝。
室內舞台妝,晚會妝,室外舞台妝,等等,演出的妝容都不一樣。
洪澤現在還沒有自己的團隊,沒有自己的專屬化妝師,隻能用央視提供的化妝師。
央視春晚的化妝師也分好幾種,像洪澤這種主唱,是有單獨的化妝師,而伴舞們就不行,他們的化妝師就比較少,往往一個伴舞團隊隻有一個化妝師。
洪澤去化妝,沒辦法看他的電腦,也不知道後續的反應如何。
網上,支持他第一篇博客的網友,卻很高興,洪澤的反擊來了。
……
《再過十年你且看》
首先感謝嚴老師的關注,嚴老師此前對我兩首歌的評判很是準確,感謝嚴老師,但我不太同意,您新的觀點。
嚴老師的博客我看了,很有道理,但嚴老師跟我站的角度不太一樣。我個人是站在更廣大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
未來的生活水平會提高,大家的普遍收入會提高,但同時,生活節奏會加快,生活的壓力會更大。在沒有生活壓力,乃至生存壓力的情況下,大家會更多的追求高質量音頻的享受,這是一定的。
但更多的人是無法在無壓力之下生活的,城市的生活節奏加快,更多的人,或者說,百分之九十的普通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享受音樂,卻又喜歡聽音樂,到時候,大家選擇的,將是更方便的一種聽音樂方式,那必然是多功能的手機。
正如我前一篇文章說的那樣,在我的預測中,再過十年,也就是2017年時,大家人人都有手機,音樂的方式多種多樣,大家聽音樂,更多的是用手機聽,隻有音樂發燒友才會去聽專輯。
關於音樂質量,我們現在的網絡歌曲,確實無法完美還原cd的音質,但十年後的科技水平,肯定可以完美還原,屆時,cd的存在,隻能作為藏品來收藏,而不是去真正聽音樂。
甚至在未來,cd播放機,都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會是移動存儲設備,乃至互聯網存儲。
我從未說過專輯形式的音樂會消失,也從未說過cd會消失,隻是說它們將會由大眾淪為小眾,甚至音像店,都會從現在的遍布街角,而變成偌大城市不足數家。
這些話,很多人肯定不信,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很正常的一種情況。
在十年前,我們也無法想象,隨時隨地可以通過視頻聊天,見到萬裏之外的人。
在十年前,我們也無法想象,隻要有網線,就可以在家裏辦公。
科技的發展是不止步的,從而帶來生活方式的變化,也是不停止的。
我所說的問題,核心不在於專輯如何如何,而在於,科技的力量改變,讓音樂載體不得不改變。
我相信十年後,手裏有一部多功能手機,就可以完成許多的工作,不管是處理文件,還是電話聊天,娛樂休閑,那時候,手機將會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
不信的話,再過十年,你且看看。
……
相對於嚴嘉樂的簡單評論,洪澤的回複就多得多。
在文章裏,洪澤不光是回複了嚴嘉樂,還順帶嘲諷了一把網友。
最後的那幾句話,可是把網友嘲諷的不輕。
網友一直在吵的核心,就是【洪澤說專輯將會消失】,支持的支持,反對的反對。
而實際上,洪澤寫上一篇博客和這一篇博客,兩者的核心,都不是專輯會不會消失,洪澤已經在文章裏寫了,專輯不會消失,隻是改了一種形式而已。
洪澤文章的核心,一直都是他對未來社會生活方式的預測。
音樂隻是一種表現形式,跟他更貼近而已。
可惜,幾乎所有人都沒看出來他想表達的什麽,隻在討論,專輯會不會消失的問題。
洪澤的這篇博客發出來,他的博客冷了好長一段時間。
然後,才有人在博客下方回複:“看了洪澤第二篇文章,才知道自己看他第一篇文章看的有點淺薄,回頭重新看一遍,可不是在說生活方式的改變麽,可不是在說科技的變化麽,竟然光顧著跟人吵架,沒仔細看。”
有了第一個回複,就有了第二個:“我也上頭了,被洪澤一提才發現,尷尬。”
“我有點懷疑,這真的是十六歲小孩寫的文章嗎?”
“洪澤這兩篇文章寫的都很好,科技的改變,會引發生活方式的改變,這是不可避免的,隻是對他說的改變方式,我持保留意見。”
“科技的發展沒問題,但一定會朝著洪澤所預料的方式發展嗎?我看不見得。”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出未來發展成什麽樣子,但科技的發展,確實是在往更加便捷上發展了,未來,說不準真如洪澤說的那樣。”
“手機的作用誇大了吧?哪可能處理文件?”
“十年後,我要來看看這篇文章。”
……
博客下方的評論,比之前第一篇文章的劍拔弩張要好很多,被洪澤嘲諷了的網友,紛紛開始自我反思,為什麽當時就上頭了,光顧著吵架,連文章的核心都沒去仔細品。
現在的網友,還不是十年後那種喜歡各種貼標簽,無腦開罵的網友,即使被說也死不悔改。
現在的網民數量還不夠多,年齡層麵也比較高,知識層級也足夠,特別是博客這邊的網友,懂得自我反思。
不光是他們在反思,嚴嘉樂看見這篇文章後,也在思考。
但他不是在思考自己為什麽沒看出內核來,他其實看出來了內核,但他為了熱度,他沒提,更多的在提他的音樂方向。
嚴嘉樂思考的是,該怎麽繼續蹭熱度。
</a></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