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登基頭一仗,九哥是極看重的。勝了,他也麵上有光彩,且能叫胡人老實數年,與他些時間喘息,收拾先帝時留下的一地雞毛。
先帝在位三十年,不曾窮奢極欲、不曾窮兵黷武、不曾縱容人、不曾縱容苛政酷吏……單這般聽來,也算得上個好皇帝。然他懦弱怕事、受製於外戚,做事拿不定個主意,誰個聲兒高他便聽誰個的。長此以往,整整三十年,能有個甚的好國家?不過因他沒個誌氣,故爾有個錯事,他也沒本事將錯事做大而已。
先帝駕崩前,曾有近一年光景悉心“教導”九哥,教則教矣,導卻未必。教的全是為國之難,這也難那也難,國家白養的廢物越來越多、收上的稅越來越不夠花、加稅也越來越難。導的全是往一條路上走:能維持便不易,想變法難上加難,是自找麻煩,不若盡力維持,休要得罪人。
九哥卻不是先帝這般脾氣,雖性子沉穩,談不上甚銳意進取,卻性情剛毅,看這些亂七八糟便不上眼,想著要“澄清”一下兒。想要做事,好是專心,休來個旁的事來與他分心。
若是敗了,九哥眼前便隻有四個字——內外交困。這內外,並非家內家外,這則是國之內外。
朝廷也極重視這一仗,打得好了,自上至下也好在新君麵前表一表功,打敗了,非特這一仗的錢要白花了,戰後與胡人的“賞賜”也不會少,更要添一種新愁。
關山之外,陳熙與胡人以命相搏。天朝原有防備不假,也暗中預備著明春反擊,那也是明春,不是今秋!胡人確是殺了天朝一個措手不及。好在天朝並非全無防備,守城本就是天朝強項,秋收一過,又有舊年積蓄,將城門一閉,足夠堅守了。隻是羞成怒——原想趁著兩下盟誓麻痹了旁人,好撿個便宜,沒想到旁人也不傻,反手先往自己身上討便宜來了。
陳熙因著自家上下不爭氣,自己須得將這全家的氣都給爭了,是以有十分力氣也要拿出十二分來。
那頭虜主也是騎虎難下,天朝穀糧易儲存,北地近幾年冬天尤其冷,牲畜不好養活,是叫肚子逼著南下的。
兩下碰上,陳熙先叫堅守不出,又寫了折子進京,言辭肯切,言明胡人來勢洶湧,當要等得他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才好開門迎敵。蓋因天朝士卒實不如胡人體格強健氣勢強,須得依著堅城深澗耗了敵人士氣,對陣時勝算才好大些。
九哥看了奏疏,心頭有些兒焦躁,理是這個理兒,看著實有些憋。政事堂又怕他有旁的想頭兒,忙上來勸著:“陳熙的在理,眼下已入秋,不日便是寒冬,堅守縱非上上策,也絕非下策,總不會有甚損失的。冒然出擊,才是禍患。”九哥知他們的是這個理兒,隻得道:“隻恐前線糧草不支。”
梁宿道:“盡夠的,便是明春反擊,也是夠的。”
九哥這才不話了。
陳熙也有幾分本事,傳令邊城皆不許出城應戰,虜主無計,行動已有雜亂跡象,消息傳來,朝廷上下都鬆一口氣。
慈壽殿裏,更是喜氣。
原侯夫人撇著嘴角兒,嘲笑道:“這些個人,先時口上著不在意,心裏實不盼著大郎過於出挑,更樂得‘江山代有才人出’隻盼著好多出幾個‘天降奇才’來才好。如今娘娘再看,還不是要盼著大郎穩贏了才好?”
太皇太後如今脾氣好了許多,眼看著皇太後那一陣慘敗的樣兒,再看看帝後二人如今待她極客氣,這脾氣如何能不好?陳熙這仗隻要不是慘敗,官家必不會虧待了他,太皇太後如今也算得無兒無女,唯有娘家這個牽掛,熬到如今,便也無旁的期盼了,如此甚好。
是以聽著原侯夫人語氣帶著輕蔑,便開口斥道:“大郎前頭拚命,是為著滿門老少,為著陳家基業綿延,不是為著叫你拿來嘴痛快的!”
她積威之下,原侯夫人將脖兒一縮,口裏聲道:“我好容易生個好兒子……”
淑太妃聽她嘴硬,於旁道:“大郎自是好的,好孩子不須父母掛心,嫂嫂少幾句兒,卻好將眼睛往三郎身上放上一放,休要他哥哥前頭賣命拚來的光彩,他於後頭抹了灰!”
太皇太後亦問她:“三郎還闖禍不曾?”
原侯夫人本就是極疼陳烈的,便要代為關:“還叫他爹關著哩,娘娘,事情過去麽久,他一個男人,怎能關在家裏?”
太皇太後頭道:“也是,”原侯夫人心頭一喜,正待遊,太皇太後續道,“總要有個緣故才好叫他接著關。你們兩口子若不忍心,我親使人去將他另條腿也打折了,如何?”
原侯夫人嚇得麵如土色,這才想起來,原先聽過,這位婆家姑母勳貴家的姐兒,性極烈,縱嫁與先帝,也是不改初衷,後因著實吃了些虧兒,又有了兒子。為了前程為了兒子,也為著受了教訓,這才斂了脾氣的。否則也做不出能扶著先帝上位,又製了先帝幾十年的事兒來。
隻因原先太皇太後向著娘家,原侯夫人在其庇佑之下,隻覺其對外人狠,種種手段不使在自家人身上,便以她是個仁慈長者。乍一變臉,將原侯夫人心裏那絲懼意悉勾了出來。
太皇太後調兒平平、聲兒低低,不緊不慢道:“我如今隻好盼著大郎有出息,休墜了祖先名聲,誰個與大郎生事,我便要他好看。”
原侯夫人再坐不住,更不敢為陳烈情,連:“大郎也是我親生的兒子,保有盼著他好,沒有盼著他不好的。我們還要指望著他養老哩,哪能弄壞了他?”
太皇太後這才收回了眼,道:“你還沒糊塗到家,也好,”忽地抬高了調兒,“把二姐與我管好了!哪有婦人總與丈夫爭吵的?一不如意就拿娘家壓人,她既嫁了,便是旁人家的人了!有這樣的女兒,家裏旁的女孩兒還要不要婆家了!”
<a href="http:///"></a>
原侯夫人唯唯,太皇太後冷道:“我都忍得,她便忍不得?”
————————————————————————————————
原侯夫人本是來得意事,卻挨了一回嘴巴回去,心內羞惱,卻安份不少。然這京中,多的是人,有安份的,自然也有不安份的。
皇太後自崇慶殿遷入慈明殿是京中貴婦人口中一件大新聞,嗣母子、婆媳、新仇舊恨,最宜磕瓜子時閑。便是家風極好的人家內眷,不好往外頭與人大聲議論,自家關起門來,也有一二手帕交聲嘀咕。
眾人原先真個不甚喜皇太後,這婦人因自己在宮裏叫太皇太後壓著,又有個淑妃在,覺著自己壓抑了,便要在旁人麵前擺個譜兒,好圖個心裏舒坦。誰個生來便愛看人擺譜的?皇太後又總為難孝湣太子,風評更差。
然她死了兒子,又與嗣子不合,處境又可憐,那一等好心的便忍住了不她是非。她偏又好自鬧出些個事來,叫人不得不。
縱是不喜歡她的人也要:“過繼了旁人家兒子的人可憐,寡婦過繼了旁人家兒子的更可憐。”又有玉姐,新皇後出身不高是一個好道的,永嘉侯究竟是不是朱沛又是一段公案。皇後母親娘家女戶人家,還是拿來饒舌的好話頭兒。再端莊婦人,不好,也想聽一聽,好曉得一二是非,免得因不知內情犯了忌諱。
這日,三、五夫人,原也是閨中手帕交的,聚作了一處。不好聽戲文、觀歌舞,正好專了心的嚼舌頭。
內有嫁得好的,已是崇安侯夫人的先開了口:“皇太後這回叫治得有苦不出了。”她與皇太後閨中相識,原比皇太後過得好,不想皇太後一時走運,做了繼後,便常在她麵前拿個架子壓她,兩個都不是甚眼光深遠的,彼此心中都不快,崇安侯夫人最愛傳皇太後的不好。
與她相熟的人都曉得她這愛好,眼下更不用畏這皇太後,那一個丈夫隻掛一中散大夫職的便道:“叫她招惹皇後去,那是個好招惹的人麽?才入宮便好打她臉的一個人!官家又不是她親生兒子,能向著她?”
另一丈夫正丁憂娘子錢氏的道:“也不怪皇後,看她先時在外頭這婆家時,那會兒我家還不在孝裏,也去那家吃喜酒來——真真親如母女。原是那家夫人相中求了來的,親為婆母做羹湯,又與妯娌大姑子處得極好。也是宮裏那個生事。”
崇安侯夫人道:“這也是看緣份哩。”
那中散大夫家娘子道:“也看相處哩。皇後看著嬌嬌怯怯南蠻子模樣兒,心裏硬哩。聽……原是女戶人家養出來的,性烈心硬。這回明擺著是一個要拿捏另一個,另一個也要立威。竟是誰個心狠誰個能贏。”
錢氏道:“哪有這等事?皇後好個佛道,極心善的一個人兒。又是那蘇先生學生,知書達理的人,能心硬到哪裏去?難道不是依著禮來的?”
崇安侯夫人道:“將過門兒,嗣婆婆一出手兒便與丈夫十二個花朵般閨女,為的是個甚?明眼人兒一眼便瞧得出來,不生氣,難不成還要等著叫治死?”
中散大夫娘子道:“這也是。也是皇太後犯了昏了,哪家個婆婆不想著兒子家宅和睦的?她便好弄攪家精去叫兒媳過得不安!可見不是親生的,便不為兒子想,隻想著自己好拿捏兒子媳婦。既不以真心待人,也不怪旁人與她也隻是麵子情了。”
崇安侯夫人道:“是皇太後不在理,皇後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真個是南邊蠻子地裏來的,心忒精細了。”
京中貴婦多是北人,對南方人實有些兒瞧不大上,玉姐雖不好惹,卻又年輕。崇安侯夫人更有一恨,她的庶子越淩得了洪謙青眼,帶往西南走了遭兒,做了個縣令,正經有了官身。越淩心疼生母,百般求告,將生母攜至任上,從此脫了崇安侯夫人的辣手。崇安侯夫人少了個出氣筒兒,心內自是不喜。一罵越淩不守規矩,是個忤逆子,二也犯洪謙多事。前者好罵,後者不敢罵,隻好事時,時時拐到他家添上一二句無關痛癢的話。
中散大夫娘子大有知己之感,原本她丈夫曾有一實職可任,不想沒爭過一個南人,她更不喜南來的,掩口兒一笑道:“聽,皇後又裁宮中用度,減了許多宮人,燭也不許多、脂粉也不許多買。還帶著兒子與官家一同擠著隆佑殿,真真是精細蠻子的脾氣。”
崇安侯夫人道:“蠻子從來精細的,你哪裏知道?這與官家一處住了,正好看著,免叫偷嘴哩。”
她兩個得高興,卻忘了京中勳貴姻親盤根錯節,這錢氏乃是義安侯董格的妹子的兒媳婦兒,因家大兄弟多,分房兒出來居住。義安侯的孫女兒卻是與了金哥的,這親戚近不近,遠實不甚遠——皇後娘家親戚少而又少,義安侯家是比林家還要正經的親戚。
董格乃是她丈夫的親舅,若走對了門路,以皇後之能,與官家夫妻相偕,吹吹枕頭風兒,又或是永嘉侯伸伸手兒朝官家進進言,她丈夫也好得一實職。且這兩位話也確是不敬皇後,捎帶了官家,忠心之人,也當一。又,與皇後遠近是門親戚,有人了親戚家出嫁女的不是,親戚也當傳個話兒,提醒一二不是?
這錢氏便往永嘉侯府來,朝秀英如此這般一,秀英謝道:“謝夫人告與我,我便與娘娘去,請她防些兒人閑話。多問一句兒,如此這般的,京中人多不多?”
錢氏麵露難色,道:“是略有些兒,南北風俗是有些不大一樣的。”
秀英便心中有數,送走錢氏,便朝宮中請見。
先帝在位三十年,不曾窮奢極欲、不曾窮兵黷武、不曾縱容人、不曾縱容苛政酷吏……單這般聽來,也算得上個好皇帝。然他懦弱怕事、受製於外戚,做事拿不定個主意,誰個聲兒高他便聽誰個的。長此以往,整整三十年,能有個甚的好國家?不過因他沒個誌氣,故爾有個錯事,他也沒本事將錯事做大而已。
先帝駕崩前,曾有近一年光景悉心“教導”九哥,教則教矣,導卻未必。教的全是為國之難,這也難那也難,國家白養的廢物越來越多、收上的稅越來越不夠花、加稅也越來越難。導的全是往一條路上走:能維持便不易,想變法難上加難,是自找麻煩,不若盡力維持,休要得罪人。
九哥卻不是先帝這般脾氣,雖性子沉穩,談不上甚銳意進取,卻性情剛毅,看這些亂七八糟便不上眼,想著要“澄清”一下兒。想要做事,好是專心,休來個旁的事來與他分心。
若是敗了,九哥眼前便隻有四個字——內外交困。這內外,並非家內家外,這則是國之內外。
朝廷也極重視這一仗,打得好了,自上至下也好在新君麵前表一表功,打敗了,非特這一仗的錢要白花了,戰後與胡人的“賞賜”也不會少,更要添一種新愁。
關山之外,陳熙與胡人以命相搏。天朝原有防備不假,也暗中預備著明春反擊,那也是明春,不是今秋!胡人確是殺了天朝一個措手不及。好在天朝並非全無防備,守城本就是天朝強項,秋收一過,又有舊年積蓄,將城門一閉,足夠堅守了。隻是羞成怒——原想趁著兩下盟誓麻痹了旁人,好撿個便宜,沒想到旁人也不傻,反手先往自己身上討便宜來了。
陳熙因著自家上下不爭氣,自己須得將這全家的氣都給爭了,是以有十分力氣也要拿出十二分來。
那頭虜主也是騎虎難下,天朝穀糧易儲存,北地近幾年冬天尤其冷,牲畜不好養活,是叫肚子逼著南下的。
兩下碰上,陳熙先叫堅守不出,又寫了折子進京,言辭肯切,言明胡人來勢洶湧,當要等得他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才好開門迎敵。蓋因天朝士卒實不如胡人體格強健氣勢強,須得依著堅城深澗耗了敵人士氣,對陣時勝算才好大些。
九哥看了奏疏,心頭有些兒焦躁,理是這個理兒,看著實有些憋。政事堂又怕他有旁的想頭兒,忙上來勸著:“陳熙的在理,眼下已入秋,不日便是寒冬,堅守縱非上上策,也絕非下策,總不會有甚損失的。冒然出擊,才是禍患。”九哥知他們的是這個理兒,隻得道:“隻恐前線糧草不支。”
梁宿道:“盡夠的,便是明春反擊,也是夠的。”
九哥這才不話了。
陳熙也有幾分本事,傳令邊城皆不許出城應戰,虜主無計,行動已有雜亂跡象,消息傳來,朝廷上下都鬆一口氣。
慈壽殿裏,更是喜氣。
原侯夫人撇著嘴角兒,嘲笑道:“這些個人,先時口上著不在意,心裏實不盼著大郎過於出挑,更樂得‘江山代有才人出’隻盼著好多出幾個‘天降奇才’來才好。如今娘娘再看,還不是要盼著大郎穩贏了才好?”
太皇太後如今脾氣好了許多,眼看著皇太後那一陣慘敗的樣兒,再看看帝後二人如今待她極客氣,這脾氣如何能不好?陳熙這仗隻要不是慘敗,官家必不會虧待了他,太皇太後如今也算得無兒無女,唯有娘家這個牽掛,熬到如今,便也無旁的期盼了,如此甚好。
是以聽著原侯夫人語氣帶著輕蔑,便開口斥道:“大郎前頭拚命,是為著滿門老少,為著陳家基業綿延,不是為著叫你拿來嘴痛快的!”
她積威之下,原侯夫人將脖兒一縮,口裏聲道:“我好容易生個好兒子……”
淑太妃聽她嘴硬,於旁道:“大郎自是好的,好孩子不須父母掛心,嫂嫂少幾句兒,卻好將眼睛往三郎身上放上一放,休要他哥哥前頭賣命拚來的光彩,他於後頭抹了灰!”
太皇太後亦問她:“三郎還闖禍不曾?”
原侯夫人本就是極疼陳烈的,便要代為關:“還叫他爹關著哩,娘娘,事情過去麽久,他一個男人,怎能關在家裏?”
太皇太後頭道:“也是,”原侯夫人心頭一喜,正待遊,太皇太後續道,“總要有個緣故才好叫他接著關。你們兩口子若不忍心,我親使人去將他另條腿也打折了,如何?”
原侯夫人嚇得麵如土色,這才想起來,原先聽過,這位婆家姑母勳貴家的姐兒,性極烈,縱嫁與先帝,也是不改初衷,後因著實吃了些虧兒,又有了兒子。為了前程為了兒子,也為著受了教訓,這才斂了脾氣的。否則也做不出能扶著先帝上位,又製了先帝幾十年的事兒來。
隻因原先太皇太後向著娘家,原侯夫人在其庇佑之下,隻覺其對外人狠,種種手段不使在自家人身上,便以她是個仁慈長者。乍一變臉,將原侯夫人心裏那絲懼意悉勾了出來。
太皇太後調兒平平、聲兒低低,不緊不慢道:“我如今隻好盼著大郎有出息,休墜了祖先名聲,誰個與大郎生事,我便要他好看。”
原侯夫人再坐不住,更不敢為陳烈情,連:“大郎也是我親生的兒子,保有盼著他好,沒有盼著他不好的。我們還要指望著他養老哩,哪能弄壞了他?”
太皇太後這才收回了眼,道:“你還沒糊塗到家,也好,”忽地抬高了調兒,“把二姐與我管好了!哪有婦人總與丈夫爭吵的?一不如意就拿娘家壓人,她既嫁了,便是旁人家的人了!有這樣的女兒,家裏旁的女孩兒還要不要婆家了!”
<a href="http:///"></a>
原侯夫人唯唯,太皇太後冷道:“我都忍得,她便忍不得?”
————————————————————————————————
原侯夫人本是來得意事,卻挨了一回嘴巴回去,心內羞惱,卻安份不少。然這京中,多的是人,有安份的,自然也有不安份的。
皇太後自崇慶殿遷入慈明殿是京中貴婦人口中一件大新聞,嗣母子、婆媳、新仇舊恨,最宜磕瓜子時閑。便是家風極好的人家內眷,不好往外頭與人大聲議論,自家關起門來,也有一二手帕交聲嘀咕。
眾人原先真個不甚喜皇太後,這婦人因自己在宮裏叫太皇太後壓著,又有個淑妃在,覺著自己壓抑了,便要在旁人麵前擺個譜兒,好圖個心裏舒坦。誰個生來便愛看人擺譜的?皇太後又總為難孝湣太子,風評更差。
然她死了兒子,又與嗣子不合,處境又可憐,那一等好心的便忍住了不她是非。她偏又好自鬧出些個事來,叫人不得不。
縱是不喜歡她的人也要:“過繼了旁人家兒子的人可憐,寡婦過繼了旁人家兒子的更可憐。”又有玉姐,新皇後出身不高是一個好道的,永嘉侯究竟是不是朱沛又是一段公案。皇後母親娘家女戶人家,還是拿來饒舌的好話頭兒。再端莊婦人,不好,也想聽一聽,好曉得一二是非,免得因不知內情犯了忌諱。
這日,三、五夫人,原也是閨中手帕交的,聚作了一處。不好聽戲文、觀歌舞,正好專了心的嚼舌頭。
內有嫁得好的,已是崇安侯夫人的先開了口:“皇太後這回叫治得有苦不出了。”她與皇太後閨中相識,原比皇太後過得好,不想皇太後一時走運,做了繼後,便常在她麵前拿個架子壓她,兩個都不是甚眼光深遠的,彼此心中都不快,崇安侯夫人最愛傳皇太後的不好。
與她相熟的人都曉得她這愛好,眼下更不用畏這皇太後,那一個丈夫隻掛一中散大夫職的便道:“叫她招惹皇後去,那是個好招惹的人麽?才入宮便好打她臉的一個人!官家又不是她親生兒子,能向著她?”
另一丈夫正丁憂娘子錢氏的道:“也不怪皇後,看她先時在外頭這婆家時,那會兒我家還不在孝裏,也去那家吃喜酒來——真真親如母女。原是那家夫人相中求了來的,親為婆母做羹湯,又與妯娌大姑子處得極好。也是宮裏那個生事。”
崇安侯夫人道:“這也是看緣份哩。”
那中散大夫家娘子道:“也看相處哩。皇後看著嬌嬌怯怯南蠻子模樣兒,心裏硬哩。聽……原是女戶人家養出來的,性烈心硬。這回明擺著是一個要拿捏另一個,另一個也要立威。竟是誰個心狠誰個能贏。”
錢氏道:“哪有這等事?皇後好個佛道,極心善的一個人兒。又是那蘇先生學生,知書達理的人,能心硬到哪裏去?難道不是依著禮來的?”
崇安侯夫人道:“將過門兒,嗣婆婆一出手兒便與丈夫十二個花朵般閨女,為的是個甚?明眼人兒一眼便瞧得出來,不生氣,難不成還要等著叫治死?”
中散大夫娘子道:“這也是。也是皇太後犯了昏了,哪家個婆婆不想著兒子家宅和睦的?她便好弄攪家精去叫兒媳過得不安!可見不是親生的,便不為兒子想,隻想著自己好拿捏兒子媳婦。既不以真心待人,也不怪旁人與她也隻是麵子情了。”
崇安侯夫人道:“是皇太後不在理,皇後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真個是南邊蠻子地裏來的,心忒精細了。”
京中貴婦多是北人,對南方人實有些兒瞧不大上,玉姐雖不好惹,卻又年輕。崇安侯夫人更有一恨,她的庶子越淩得了洪謙青眼,帶往西南走了遭兒,做了個縣令,正經有了官身。越淩心疼生母,百般求告,將生母攜至任上,從此脫了崇安侯夫人的辣手。崇安侯夫人少了個出氣筒兒,心內自是不喜。一罵越淩不守規矩,是個忤逆子,二也犯洪謙多事。前者好罵,後者不敢罵,隻好事時,時時拐到他家添上一二句無關痛癢的話。
中散大夫娘子大有知己之感,原本她丈夫曾有一實職可任,不想沒爭過一個南人,她更不喜南來的,掩口兒一笑道:“聽,皇後又裁宮中用度,減了許多宮人,燭也不許多、脂粉也不許多買。還帶著兒子與官家一同擠著隆佑殿,真真是精細蠻子的脾氣。”
崇安侯夫人道:“蠻子從來精細的,你哪裏知道?這與官家一處住了,正好看著,免叫偷嘴哩。”
她兩個得高興,卻忘了京中勳貴姻親盤根錯節,這錢氏乃是義安侯董格的妹子的兒媳婦兒,因家大兄弟多,分房兒出來居住。義安侯的孫女兒卻是與了金哥的,這親戚近不近,遠實不甚遠——皇後娘家親戚少而又少,義安侯家是比林家還要正經的親戚。
董格乃是她丈夫的親舅,若走對了門路,以皇後之能,與官家夫妻相偕,吹吹枕頭風兒,又或是永嘉侯伸伸手兒朝官家進進言,她丈夫也好得一實職。且這兩位話也確是不敬皇後,捎帶了官家,忠心之人,也當一。又,與皇後遠近是門親戚,有人了親戚家出嫁女的不是,親戚也當傳個話兒,提醒一二不是?
這錢氏便往永嘉侯府來,朝秀英如此這般一,秀英謝道:“謝夫人告與我,我便與娘娘去,請她防些兒人閑話。多問一句兒,如此這般的,京中人多不多?”
錢氏麵露難色,道:“是略有些兒,南北風俗是有些不大一樣的。”
秀英便心中有數,送走錢氏,便朝宮中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