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悟想他回來,他閨女也想他回來,便是九哥,也頗思念洪謙,想他早些兒回來。此時洪謙卻不得不滯留江州,兩年未歸,又平步青雲,留於江州的許多事情便不能如前年赴京前安排那般行事了,他須另行籌劃,處置善後。


    “太子他老丈人要回來了!”


    先是,江州知府得到了消息,而後齊同知與洪謙算是“姻親”便也知道了,又有酈玉堂的幾個親家,諸如梅縣縣令等,縱江州知府不告知他們,齊同知也要與這些個姻親上一。又,洪、程兩家在江州皆有舊宅,又有仆人看守,洪謙等人回來是要將林老安人與程老太公遷墳合葬的,少不得還要有林家親眷來吊唁,須得於自家設個靈堂,總要回到自己家裏。再使程實先飛奔來主持打掃,街坊等便都曉得了。


    又有林老安人娘家親戚,程家是事主,他們也須得出麵,舊俗,姑母的喪事,須得娘家侄兒到場,否則便不圓滿。程家在江州,也就隻剩這一門親戚了。


    想當年九哥與玉姐定親時,因酈玉堂乃是江州知府,城裏人人皆知。九哥入京,過繼做了太子,這消息也是明旨傳布天下,江州人尤其“與有榮焉”。連帶江州城的人格外愛聽東宮的消息,有些個風吹草動,便有閑人愛拿來做個談資。洪謙等回鄉之時雖在夏秋,田中正忙,城裏人倒不似鄉下,一農忙起來除開吃飯、睡覺連抱婆娘的力氣都沒了,卻有閑心傳些個消息。


    洪謙一家子船到江州之日,來迎之人委實不少,皆著些個素衣,若非是回來辦喪事兒,隻恐有人還要放炮仗、著錦繡彩衣來。齊同知等姻親自是要到的,洪謙在江州之時,是先朝他見禮的時候居多,更往前些兒,洪謙一白身贅婿,連見也輕易見不著這同知。如今洪謙打京裏繞一圈回來,非特是進士及第的傳臚,還成了東宮嶽父、封了侯爵,天地顛倒。齊同知也隻好歎一句,同人不同命。又因洪謙是進士,齊同知心裏,待這洪謙反親近不少。


    江州新知府亦是進士出身,姓張名嘉瑩,能得江州這一肥缺,為人便算不得太迂腐。待洪謙既不諂媚,更不故作清高挑剔這個“外戚”,隻將洪謙作個歸鄉進士,大家皆是同道中人,不盡的親切和藹。先請洪謙“節哀”,又叫洪謙先忙家中事,但有需幫忙的地方兒,隻管使人與他去。


    這卻也是舊例了,讀書人裏頭許多並非權貴出身,縱家中有家業,較之權貴數代姻親羅織下來的關係,也是寒磣得緊,是以讀書人另有一套親近的辦法。凡科考出來的,見麵便生親近之感,隻消你是進士出身,途經各處,休驛站驗訖公文免費與吃住,當地官員聽了,也要趕來相邀,接風、宴飲、送別。休問先前見未見過,隻消現在見著了,便是同道中人,有甚不方便的要本地官員搭一把手兒,彼此都是責無旁貸。至如日後官場上有些個齟齬,那也是日後的事了。


    張知府如此待洪謙,真個並非特意巴結,他不這般做,反顯得故與“外戚”生份,有沽名釣譽之嫌了。


    林秀才等頗不自安,雖則舊年曾為程、洪兩家幫過些忙,也跑過些腿兒,如今林老安人已逝,素姐與林家還有些個親近之意,到得秀英這一輩兒,已不如老一輩了。且,林秀才心裏有些個尷尬,他與程家幫忙也不是白忙來,程老太公在時尚好,程老太公去後,每逢程家有事相央,必備了厚禮。親戚間行事,林家開頭推讓幾回,次後程家依舊如故,便以“再推讓恐其不安”每每收了。若程、洪兩家還如往常,抑或洪謙隻是尋常舉子,也便含混過去了,今他衣錦還鄉,不權勢滔天,伸隻手兒,也好將江州城的天遮去一半兒。林秀才思及往事,不免心中膽怯,極外陪許多笑臉與這“倍女婿”。


    齊同知以姻親之便,與酈四姐的公公一齊道:“時候不早了,先請入城安置罷,我待也好前往吊唁。”


    當下齊同知等人與張知府皆回,林秀才家卻是一路跟著後頭到了那厚德巷裏。


    ————————————————————————————————


    厚德巷街坊等也是一早曉得這家人家要回來,厚德巷裏這一帶,自九哥做了太子,便叫有些個好事的人叫做個“鳳凰窩兒”,悔得賣了房兒走的兩家人家腸子都青,旁的不論,捱到如今再賣房兒,也好多賣些銀錢。


    巷子的青石板地早叫掃得幹幹淨淨,各家街坊皆穿戴好素衣,又各盡力備下奠禮,又有裏正等人,早早招呼各家:“與理上,凡街坊家裏頭有事兒,咱皆須搭一把手兒,各家勞力都預備下了,人家領不領情,端看造化罷咧。”眾街坊哄然叫好。


    這頭洪謙到了家,先送素姐往程宅裏去,又留金哥與秀英陪她,自往洪宅這裏看程實等收拾完屋子,將洪宅前院亦空中,亦作個待客之所。又叫紮起靈棚來,將諸般事務布置一番。裏正已領了眾街坊來,又明來意:“貴人未必便用得著我們這些粗人,好歹是此處風俗,也是一片心意。”


    洪謙團團一抱拳:“不過離家二年,何以分甚貴與不貴來?諸街坊有義,洪某謝過,連日之事,有勞諸位了。事畢,我請大家吃酒來。”眾街坊看他也不托大,都歡喜,裏正便招呼著自司其職。洪謙又謝一回,道:“我須往那頭看一看,她們女人家恐有不便之處。”


    裏正道:“那一處也該紮靈棚燈,叫這幾個人一道。再叫各家出幾個伶俐媳婦兒,往裏著陪夫人待客去。”


    那頭素姐哭一回,已叫林秀才娘子勸著往佛堂裏歇著了,女人們正圍著秀英,名是道惱,實也有巴結之意。這個:“看秀娘便是有福之人。”那個:“在家多住兩日。”林秀才娘子抽身回來,撇一撇嘴兒,便問秀英:“秀娘一路可累?他們棚兒還未紮好,且歇一歇罷,後半晌便要辦事兒哩,先用些個午飯,都是家鄉菜。”


    秀英在江州時,雖也當家作主,往外時總是奉承旁人居多,縱在京中,女兒做了太子妃,京中也有一幹貴婦人須與周旋,又時時恐露出怯來。今一回來,叫眾人圍簇著,內心不禁生出許多感慨來。聽林秀才娘子如是,便道:“嬸子的是。往後這幾日,還請大家多幫襯來。”眾皆不敢。


    林秀才娘子又親服侍她與素姐吃個飯兒,心裏也歎,這素姐人又懦弱、又不會做事,隻因生了個秀娘,秀娘又生個玉姐兒,致有今日,真個是天上掉下來的福氣了。這世間比她用心過活的人多了去了,好事怎地叫她遇上了?


    秀英吃過飯,便喚了金哥來見林家人,又叫金哥與林秀才娘子見禮。林秀才娘子連:“使不得。”秀英道:“他孩子家,與長輩行個禮又能怎地?”故雖不致叩拜,卻也長揖。林秀才娘子又問起玉姐:“娘娘怎樣哩?”一提玉姐,秀英便眉開眼笑:“懷上了,再幾月便要生哩,隻盼她一索得男。”


    林秀才娘子見她情狀,便知這話對了,順著又誇玉姐有福氣,秀英聽了,不禁更喜。忽地以手加額,道:“我竟忘了這事了。喜兒,娘娘賜下的東西哩?”


    原來玉姐聞秀英要歸鄉,也備了許多禮物叫散與故舊親朋。且囑:“歸鄉休要張狂,從來外戚不易,中規中矩且要背個不好聽的名兒,人聽是外戚,便要側目相看。日後金哥、珍哥想要有出息,好名聲須從現在打理起。爹娘縱為著子孫著想,也須以禮待人。”縱有孕,也收拾許多物什,叫帶回江州來。


    喜兒帶四、五個有力婦人,抬幾抬物什進來,又拿著單子一份一份兒念著。林家自林娘子往下,皆有所賜,雖算不得過於豐厚,卻因宮中所賜之物,格外不同。江州地產絹綢等,玉姐便賜與錦鍛等,正經的蜀錦貢物,一人兩匹,花色各不同,又有金玉鐲子、簪子等物,林秀才娘子額外得一支拐杖。喜得這林秀才娘子與媳女等跪領,又有喜拿出一支匣子,內裏是玉姐單與舊友林月姐兒一套頭麵,道:“娘娘,與月姐乃是故時友,想月姐也到出嫁年紀,來與月姐添妝。”


    月姐叩謝,林秀才娘子與月姐之母一同道謝。


    後半晌諸街坊到,聞玉姐與林家諸人賞賜,都朝林家慶賀,又讚玉姐“不忘故人”。秀英笑道:“故人自是忘不得的。”又太子妃亦記著街坊。卻是分與各家些宮緞,又單與裏正家三姐——亦是幼年玩伴之人——所賜與月姐等,招來許多羨慕。又有謝昔年裏正相幫之誼,洪謙秀英又有京城土儀分散與諸人,整個厚德巷裏,皆讚洪家厚道。


    次日一早,一應白事所需盡皆齊備,吊客亦到,洪謙少不得攜著金哥接待官客,秀英自會堂客。二人於今權未必重,位卻是甚高,不須與諸人施禮,隻因喪家,凡來吊孝者,孝子賢孫須與吊客回禮,初時將好些個人弄得手忙腳亂。洪謙與秀英倒好牢記“安遜”二字,行禮如故。便是張知府也要拿捏著多誇上兩句——這家人做派,實是無可挑剔。


    又因有金哥在側充作順孫,林秀才將洪謙與金哥誇讚作十二分來:“姑丈生前實不曾看錯人,侯果信人。哥兒亦好。”


    待這頭禮畢,外頭卻要將程老太公與林老安人合葬,程家已無宗族,少不得林家跟前跟後,那頭張知府又看他分外順眼格外照顧,其事頗順。因玉姐之故,推恩亡人,程老太公叫追諡了個縣令,這回合葬,正可改葬,將那墳頭兒堆得高高,以應品級。


    待合葬事畢,洪謙又不能走,林老安人的孝到他這裏,忙完這一出,早過了。便換了件月白衣裳,先往拜會張知府,與他些土儀。張知府暗道:這洪謙雖年輕,這國子監司業實也做得。又見洪謙土儀,忙不迭道:“君侯客氣。”


    這張知府見洪謙夫婦此歸,一應的做派是讀書人模樣兒,並不以外戚自居。心裏打一個轉兒,終決心與洪謙交好,縱洪謙回來是辦喪事兒,不好過於歡樂。他卻有個計較,因請洪謙這傳臚進士,往那府學裏去講幾回課,這卻比狎妓飲宴又更添風雅,真個君子之交。


    洪謙再次便往見齊同知,代轉了酈親家交與齊同知之物,又有齊同知女兒女婿托捎的物件兒。齊同知因稱謝,道是凡他在江州一日,洪、程兩家留在江州的產業,便保無虞。洪謙笑道:“這個我卻不是不擔心的,我所慮者,恐留在此處皆是仆役,懼其生事耳。”齊同知一挑拇指,讚道:“聽君一席話,我今日算是真個服了,怪道你做了傳臚,縱不因兒女閑事,也做禦史、揚名天下,簡在帝心。我卻隻好老大年紀,隻做個同知。”洪謙又謙遜幾句,齊同知因打了包票:“放在我身上。”


    裏頭齊同知娘子見了秀英,也是道謝,又多有拜托:“太子出繼,已算不得我那女婿的親兄弟了。我卻要因著舊緣,腆著臉兒賴夫人件事兒,夫人厚道,我那女兒在京中,還請多照看了。”秀英亦笑應了:“縱不是親戚,也是江州鄉親。”同知娘子早經收拾了兩匣子金珠寶貝等,隻等秀英離京好相送。


    又有酈四姐等處,東宮冊封時,四姐、五姐皆入京到賀,卻又因禦史等諫,不得不隨夫出京,此時見了申氏托秀英所攜之物,且喜且哭,又都謝過秀英。


    至如酈家七嫂、八嫂娘家,更對洪謙夫婦千恩萬謝,因洪家借屋與他兩家女兒在京成親之故。此外洪謙便往拜會些個舊年中舉的同年,又有些個熟人,隻作與往昔一般無二,江州城裏人都他好。


    又有盛凱處,因感念其恩,亦有厚贈,且:“明年又是大比之年,再往京裏時,隻管來尋我,清靜房兒也有兩間,總好過與住客棧不安靜,又或與人擠廟裏。”


    盛凱見他,頗不自安。因原傾心玉姐,如今玉姐卻為東宮妃,連著當初不樂意的潘氏,暗中嘀咕兩聲,頗有後悔之意。仿佛這玉姐一嫁九哥,倒將原該著她家的好運帶走了一般。虧得她雖心下刻薄,卻知道個輕重,口內不敢亂。


    那張知府卻日日叫人將邸報送與洪謙看,洪謙也承他情,直到看著朝廷與胡人開戰,始有些兒焦急——恐九哥主持不好之故。洪謙曉得九哥為人,孩子雖算不得聰明,叫他做個秦皇漢武,那是難為他了,若做個守成之君,倒也使得。隻是擔心他年幼,又是過繼人,朝臣不服管。


    那張知府卻另有打算,喚來第三、第四兩個兒子,領著他們往洪宅裏去。先與洪謙見了禮,又叫兩個兒子報了名兒,一個叫張守禮,一個叫張守智。張知府這兩個兒子皆是正室夫人所出,生得也是端正,都在讀書。


    洪謙見他這般作派,心中略有所覺,隻管笑招待,且看張知府是何道理。他先讚洪謙之才,與洪謙寒暄幾句,方表明心意:“這兩個犬子也在進學年紀,他們母親有些兒溺愛,我想著慈母多敗兒,不若遠遠打發了,好叫他們也知道些兒世情,也好磨練磨練。江州地偏,不若京中人才輩出,是以腆顏請君侯攜他們一程。”


    洪謙笑道:“府君是想令郎入書院呢?還是太學?抑或國子監?”張知府道:“想叫他們自家考個功名來。書院是極好的,太學也隻叫他們考,國子監恐不收他們這般人哩。”洪謙笑道:“我知道了,國子監多權貴之子,恐學不著甚東西,倒將心性磨沒了,書院或太學,隻憑他們本事罷了。官場之上,出身要緊,君家若無個世職,不若自己考來。真個與考官不投脾氣,再旁的也不遲。”


    張知府也是這個主意,想有個出息,沒個進士出身,真個難如上青天,乃道:“全憑君侯做主。以我這芝麻官兒的兒子,入了國子監,難道倒好與人提鞋去?君侯想得周到。”洪謙道:“如此,我便攜他們先往石渠書院裏,如何?”張知府道:“得聽蘇先生講課,是他們福份。”


    又叫兩個兒子上來與洪謙磕頭,了許多話兒,方告知而去。


    ————————————————————————————————


    這頭張知府有所托,旁人亦有所托。晚間吃罷飯,洪謙教金哥讀書,授課畢,秀英卻來看他。


    洪謙見她似有話兒要,因問:“老夫老妻,吞吞吐吐卻為個甚來?”


    秀英道:“林家那嬸兒求到我頭上哩,請為她家孫兒謀個出路。”洪謙皺眉道:“她家有舉人進士?”秀英麵上一紅:“沒有。”洪謙道:“這又要如何出路?若有功名在時,倒好看顧一二,以一白身,想做官?我的兒子且要叫人指指,他家兒子,卻不值我這般了。”


    秀英道:“並不是要做官兒,他們想,我還不敢應哩。沒的給玉姐招閑話,這個我懂。嬸子是想,求咱將她孫兒帶往京裏,謀個太學生,將來也好有個前程。”洪謙一皺眉,又問:“她的孫兒能裝一筐了,十分出挑的也無幾個,她想托付哪個來?”


    秀英道:“她那心裏,自是哪個都好,我卻來,京中人多事雜,縱有人回護,孩子自己不機靈,也要生事。有那等好的一、二人,隻消拿得出手兒,我才好與你。”洪謙道:“她家那能拿得出手的孫子,不過辰哥一個。”秀英苦笑道:“做父母尚且有偏心的,何況祖父母?她卻想托付個皓哥。”


    這林皓實不如其堂弟林辰書讀得好,然卻討老人家喜歡。林秀才原使娘子撞木鍾,存著能托幾個是幾個的主意。及秀英朝林秀才娘子了難處:“嬸子也須叫我在官人麵前好做臉。”林秀才娘子便了皓哥。


    林秀才娘子回來因林秀才:“如今秀娘也有個難處,做主的到底不是她,我想著,做長輩的都想孩子個個好,既辰哥自家讀書能讀得出來,何苦白費個人情?皓哥書讀得不如辰哥,不如叫他去見見世麵,如此兩個孩子都能掙出來。”將林秀才氣得眉頭深鎖,幾要罵將出來:“你懂個甚?!這人情是好托的哩?!無知!不將那有望的多推一把,卻與那無能的機會?”


    <a href="http:///"></a>


    林秀才娘子道:“你不也喜皓哥的?”林秀才道:“皓哥可愛,辰哥卻可教哩。你想有霞帔穿,還著落在辰哥身上哩。那頭大官人在江州多少年,家裏事他豈不知?辰哥有出息,許看親戚麵上,他幫也幫了,你弄個扶不上牆兒的硬叫他扶,他是你家甚麽人,好與你出這把子牛力?”


    林秀才娘子道:“先時你也幫過他家……”


    林秀才喝道:“住口!休往前咱幫他家事,他哪回不與咱家厚禮來?我還怕他記著咱每幫忙必要拿人好處的事,心裏不痛快哩。便眼下,你將皓哥托與他,這樣大哥,你覺著要送他甚樣重禮?他可看得上?”得林秀才娘子不言聲了,心中終偏向這皓哥,暗道,多我將私房出來,多備貴重之物罷。


    次日便新往洪宅來,朝洪謙:“是婦人無知,胡言來。是她心疼皓哥心疼得糊塗了。”洪謙道:“原本無可不可,兩個便都帶去又如何?入不得國子監,也可入太學,隻有一條兒,國子監旬月便要考試,我能將入帶入了,帶能代他考試來?到時候一月一考,叫黜落了,我便無所謂,他還要臉不要?”得林秀才老臉通紅,連辰哥之事都不敢了。


    洪謙因掛心朝中事,又不耐煩再有人請托,便要急行回去,卻叫秀英:“掛心東宮娘娘。”便有許多人來送行,前番洪謙往京裏去,便攜了許多貨物發賣,如今不攜貨物,隻帶土儀,也好裝了六、七條船,又有諸人相贈之物。此外齊同知等亦有攜至京與親家之物,張知府兩個兒子隨行,也收拾出一條船兒來,帶諸般物事。張知府中進士時的考官,正在京中,張知府亦備了與他之禮。


    又有商人因著程家商鋪掌櫃,走了門路,想依船入京。洪謙一一核實了,隻攜那積年老字號的商家同行。


    又使程實往林宅遞了帖兒,問林秀才可有甚話。林秀才曉得這是與他家機會,隻得舍了一張老臉攜了辰哥來見。洪謙見了辰哥,先考學問,見他雖不差,卻也並不優異,中平而已。這世間“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剩下的也看教導也看機緣。洪謙掂量再三,將這辰哥收下。


    那頭林秀才娘子卻悄悄與秀英厚贈,將金珠寶貝拿出兩帕子來,以皓哥相托。秀英如何肯收?她在京中也算見識著富貴了,又這金銀雖好,終不及女兒囑咐、兒子前程,故不肯收:“再收親戚錢,我成甚麽人了?”將林秀才娘子臊得滿臉通紅。秀英故意道:“嬸子托了我,我自沒話,那頭老叔曉得不?休要少了一個孫兒,他卻問我要人來。”


    一句話兒,到林秀才娘子羞處,隻得作罷。


    ————————————————————————————————


    當是時,議和之事將定未定,一頭要開五處榷場,一頭隻應開一處,一頭要“賞賜”,另一頭一文也不想與,玉姐稱之為“與上街買個菜兒沒個兩樣,一般討價還價”。將取笑完兩頭,卻收著訊息:太子他老丈人要回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想吃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想吃肉並收藏女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