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宮再不曾想到玉姐將將及笄之年,竟然有這般心思,一時不慎,叫她打了個措手不及。慈宮還好,她隻是“病”了,給然病的時候兒有些兒巧,然她年高,愛甚時病便甚時病,雖有些兒任性,也不算太過。皇後那處便是騎牆難下,她確是存了為難玉姐的心思,卻真個不曾必要逼得九哥如何如何,豈料玉姐眼裏揉不得砂子,反將了她一軍。
皇後自入宮來,頭上雖著太後,太後還要護著個淑妃,除此而外,日子卻真個過得順遂。蓋因先前為難旁人,總有太後在後頭為她鎮著,淑妃又間或幫她一幫。此時挨了玉姐當頭一棒,腦袋便如叫人敲了一棍了,登時三屍神暴跳、七竅內生煙:“她怎麽敢?!”
她再如何,也是著太後姑侄兩個活到現在的皇後,也受她兩個些兒壓製,終是有些兒心機的,此時一想便明,這封奏章雖是上與慈宮的,內裏罵得最狠的,還是她!她幾可確信,這奏章縱慈宮不會泄漏,外頭也必能知道,不消數日,便要鬧得有盡皆知,人皆曉得她這個皇後不懷好意,輕的要她非特為難太子妃、做個惡婆婆卻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重的倒要她故意帶壞太子、引太子喪期宣淫。
皇後氣極敗壞,欲待喚了玉姐來訓斥,卻聞太子尋官家請罪去了。道是:“太子妃純真質樸,隻知循依禮法而來,勸諫也太正直了,恐慈宮氣惱,請官家恕罪。”竟一字也不提她。皇後幾要氣昏過去,太子妃正直隻知循禮法而來,傻子才信哩!慈宮閉門時,太子妃是怎生勸的?“受大走,毋陷慈宮於不慈”能想到這個,怎就不能悄悄兒將事情熄了?這是明擺要將事情鬧大!皇後心中,太子妃真不是個好人!
豈知官家聽了太子之言,反太子妃:“童言無忌,正直無私,甚好。”童言無忌四個字,意思可好可壞,加上正直無私,是人都曉得官家對皇後是不滿了。
<a href="http:///"></a>
官家是開心的,他受著慈宮幾十年的管製,至今依然不大敢反抗,有人敢出頭,他是樂不迭。這也是朝臣數十年如一日的勸諫起效之故。朝臣們也有些顧忌,讀書人雖狠,不叫逼到份兒上,也不好下決心去“離間母子”,如蘇先生這般的,因著禮法,官家初登基時見生母次數多過見嫡母,還要諫上一諫。也就是陳氏越來越過火,朝臣們叫逼得無奈了,才智計百出。又有諸王之事,方促得官家硬起心腸來。
世間事情便是如此,同是辯白,你為自己辯白,總不如你旁人為你辯白,縱是一模一樣的話兒,連語氣也是一樣的,他出來,人便更想信。也不知是為了個甚?譬如有夫婦二人,做娘子的護著夫君,做夫君的護著娘子,無論手段如何激烈,都有情可原,若是各自護各自的,雖結果相同,卻不如相互回護的了。
九哥為玉姐“請罪”,官家非但不問罪,反而誇他兩個猶記得諸王之喪,是有良心的好孩子。這卻是玉姐先就想著了的。
她所在意,從來不在宮內,向來便在宮外。這年頭,女人想要生出甚事端來,總是要倚著男人的。陳氏已叫這朝廷從上到下不喜了,縱生出事端來也是有限,她也對付得了。隻是,今日之事她上完表章便有些兒後悔,這事做得,有些兒尖銳了。怕有人她,是以溫言軟語要九哥做她靠山。
那日表章一上,東宮無事,九哥便:“萬事有我,你總要時時在這宮裏,與兩宮這般硬扛,恐她們曉得你不好拿捏,更生毒計。”九哥心中,兩宮才不是好人。
玉姐道:“你也我是要時時在這宮中的,你總不能時時在我身旁。我不打頭起便施以顏色,此時旁觀的便也要來尋我晦氣以討好旁人了。再者……我不能放你與深宮婦人周旋,有些事兒,你曉得因果就好,你該去做大事的。為些許事煩心,累你大誌。眼光總放在後宮這一畝三分地上,要將你眼界變淺窄,天立地好男兒變作隻與深宮婦人鬥氣的人,便是我誤了你了。”
九哥硬硬地道:“我過,不叫你受氣。”
玉姐噗哧一笑:“誰個與我受氣了?你沒見著是我氣旁人來?隻要有你在,便沒人能欺我。我為甚敢這般做派?還不是全因身後有個你?你可要好好的,好叫我倚靠。還有……在這宮裏,隻許與我一個撐腰,不許給旁人撐腰子來氣我。”
九哥道:“我自然隻護你一個。”
“現在這樣,往後可不一定,再來個戴花兒著彩衣的,你護誰來?”她這話時半真半假,帶著些兒取笑,眼裏卻是認真。
九哥卻不想這許多,依舊道:“你。”
玉姐掩口笑道:“我可不聽你現在口中抹蜜,我有這話,休與我聽,與你自個兒聽,給你的心聽。你心裏記住了,我有眼睛,自是看得到的。”九哥悶聲道:“那你方才還那個話。”玉姐含嗔看他一眼:“幾多人當你是唐僧肉,好要咬一口哩,這不要下口的都來了?不看緊些兒,我怕你連骨頭都要叫人嚼著咽了。到時候娘……嬸子管我要人,我拿甚給她老人家?”
九哥攬她細腰,附耳上道:“我是唐僧,你便是佛祖成不?十世輪回,隔著十萬八千裏也總要尋到你麵前去。”
玉姐自識得他以來,從未聽他過這般話話,臉都羞紅了,結巴道:“你你你你,哪裏學的這個話來?你不許學!學壞了叫聽了愛上了可怎麽是好?”羞得往九哥身處拍了幾巴掌,再看九哥時,他的臉兒比她還要紅。玉姐又笑了,這番笑得可比方才暢快多了。
九哥的臉越發紅了,也板得越發硬了,他實也是平生頭一遭這個話,出口來自家也不好意思,玉姐一笑,他便……更不好意思了。
好容易玉姐止了笑,也使雙手摟他腰上,輕聲道:“咱們兩個便這個樣兒,可真好。”
【是啊,可真好……】九哥低下頭,偷偷在她鬢上香了一記。
————————————————————————————————
東宮尚有心打情罵俏,慈宮連笑,都要笑不出來了!
【……敢請毋命太子為此不悌不義之事,而陷太子於好色無道之名,則國家幸甚、東宮幸甚。再拜頓首。】
“再拜頓首、再拜頓首,哈!”表章是上與皇太後的,皇太後自然要看看裏頭寫的是個甚。不看則已,看了便是又驚又怒,隻覺背上寒毛都豎了起來。淑妃自齊王薨逝,平日裏再無旁的事好做,便往慈宮來服侍。
淑妃現隻做三件事:一咒趙王早死、二咒太子早死、三禱慈宮長壽。見慈宮緊繃著臉,要上來勸撫,慈宮卻一擺手,叫她先退。淑妃滿眼憂慮,終是輕手輕腳退了出去。獨留慈宮一臉肅靜。
慈宮麵上愈平靜,心中便愈是驚濤駭浪,她是經過大陣仗的人,經過的波瀾也不少。此時感受,仿如當年先帝要立個逆臣之女做賢妃,百般寵愛,宮中幾百上千雙眼睛都在看著她、等她反應一般。不能自亂陣腳,慈宮心裏默念著,幾十年不願想的往事又浮上心頭。
先帝不是凡人,他年幼時國家初建,百業待舉,雖已天下一統,卻也時有叛亂。打天下的事情他隻遇上了個尾子,不及立下甚大功,平叛卻叫他趕了個正著。雖不是開國天子,倒也有那麽一絲氣度。天下實是在他手上安定下來的,又獎勵生產,安撫萬民,創了一番盛世。這般天子常有個通病:好任性。
他們任性也任性得有個明君模樣兒:國家大事上從不鬧大糊塗,宮廷內於女色上頭偏不講究,最可怪乃是好好清白女人不要,哪個矯情作幺、撒嬌弄癡、胡攪蠻纏、來曆不明、出身不正,總是哪樣女人不好碰,便喜歡碰哪個。弄得人目瞪口呆,隻因他外麵明白,連讀書人都不好宣揚他這個陰私,隻在史書上略記幾句罷了。[1]
慈宮亦是功臣女,初時還鬧一兩回,她鬧一回,先帝哄一再,再鬧,先帝索性不理她了。終鬧到寵妃幾與皇後並坐,大臣們聽聞了,實忍不下去了,為著禮法,狠諫一回。先帝方收斂了些兒,卻不是不親近女色了,隻是寵愛也稍有個度,不叫人嘴而已。
慈宮見了許多,便知,從來這男子聖明與否,與他對妻子好不好,沒個絲毫關係。隻要國治得好,便是個好人,管他是不是冷落糟糠妻、麒麟兒,偏寵那妖嬈妖精,妖精一哭,便道是結發妻虐待於她,一誣,便信了妻子是惡人。縱如此,隻消他將這國治得好了,這些便都是“節”。朝臣們也不好太多個嘴,隻在禮法之下胡亂諫上一諫,縱了,先帝也好將他們糊弄過去。
那時節,慈宮兒子因是嫡子,又做太子,慈宮便常以前漢竇太後自喻,縱是目不能視,隻消兒子立得住,餘者也不足為懼。如此,她便強忍下這口氣來,端的是賢良隱忍,反有個賢後之名。
每每勸自己:好歹有個兒子,正宮嫡子,將來做官家。隻要熬過這一節,日後自然光明。那時候的她,真個是規行矩步,步步為營,真個慈和大度、賢良淑德,內外交口稱讚,皆敬她母儀天下之風度。原以為總有苦盡甘來的一日,哪料獨生的兒子十二歲上一場病就去了!眼瞅開始議婚了都!一刹間,看著後宮來來往往的妖嬈婦人,看著她們嬌笑著逗弄兒女,慈宮忽爾明白呂太後之恨。
可她終不敢去做呂太後。不得已,揀後宮個軟弱皇子,冠以仁德善納諫之名,扶了今上上位。因她名聲又好,不行差踏錯,娘家又是開國功臣之家。後宮也實有兩個鬧得不像話的宮妃,她們的兒子自受其母牽連。朝臣也叫先帝這樣弄得有些兒累了,終叫慈宮如願。
然獨子早亡,明明做到太子了,卻在離禦座一步之遙跌死了,終不得登臨,這便成了慈宮心魔。必要叫與自己有絲血緣的人做一回官家,她心氣才平。且官家彼時雖有妃,卻無子。成婚六載,無嫡子降生,慈宮這才做主將侄女與他做了東宮良娣,次年便生了後來的齊王——彼時齊王真是眾望所歸。不幸齊王生不久,王氏便生出嫡子來。此後便是一通混鬧,兩敗俱傷。
慈宮也越陷越深,一頭紮了進去,不曾冷靜下來。昔年為妃妾所迫之辱、喪子之慟,她總不願回憶。
今番諸般盤算落空,齊王、魯王皆遭滅門,儲君又非她所喜,太子妃出手狠辣,陳氏又遭創,慈宮方忍不住去想那前事。真個是舒心日子過得久了,有些兒肆無忌憚了。慈宮打了個寒噤,若換了先帝,遇上今日之事……
算來,扶今上登基,實是她此生做得最對的一件事了。又有些兒懊悔,不該鬼迷心竅,淑妃入宮也便罷了,次後實不該將遠房侄女兒弄來做這個皇後。更不該在太子薨後,鬧出這許多事來。她原先能這般穩,便是有禮法做倚仗,有朝臣輿論相護。眼下,這些恐怕都離她而去了,朝臣裏先前有多讚她,此時便要多厭她了。最可憂者,官家似也有不滿,與東宮也生隙了。
慈宮冷靜了下來。再難,還有以前難麽?慈宮靜思,究竟還有無旁路可走。眼下,真如當年一般,不可急躁,越急,越亂,越好出錯。慈宮默想前事,心中一動:確是不該動的。譬如眼下之事,她不動,所受非議便。皇後動了,外間便有:“尋常人家略有些善心的婆婆且不會做下這等事體來哩,正新婚哩。”朝臣也覺皇後此事做得欠妥,更有一等人,言道太子冊封之禮未成,一理爆出有甚失德之舉,則冊封禮也不須辦了。
慈宮愈悔:當初不該將這皇後弄過來的!若彼時繼後另有他人,叫那人與東宮互鬥去,自家正好坐山觀虎鬥,兩敗俱傷時,齊王揀個便宜。思及此,慈宮恨恨捶床。眼下她縱袖手,大事全由皇後擔了,她也不免要受一二牽連,誰個叫皇後也姓個陳呢?
思前想後,慈宮眼前卻擺著兩條路:要麽徹底安靜,蟄伏下來,有甚後果,她有這個身份在,便是原侯家,不至有滅之災,硬挨一回,一時難過是有的,終不至無力翻身。隻是這日子確是委實難熬了。然而她知道,官家是個心軟的人,東宮因過繼,也要礙著物議,不好下辣手。國家不好殺士大夫,勳貴之家也不好隨意處置的,又有八議之條。這些個死書呆子有千般不是,卻也有一條好兒,便是內裏終有些個人是認死理的。慈宮想,若有那麽一日,隻恐受她排擠的蘇正,怕是第一個出頭來話的人了。
要麽……先蟄伏,再反擊。隻消伏得深,諸人不備之時,倒好出手。不能十拿九穩,也比眼下要好。隻是成王敗寇,結果難料
做是不做?慈宮猶豫半晌,不能即時決斷。
————————————————————————————————
宮內猶豫,宮外卻果斷,誠如皇後所想,這封本不該廣為流傳的奏表,不街知巷聞,也已傳播開來。也是她這事做得不仔細,更是太子妃抓著了禮法大義,叫人辯無可辯,街頭巷尾,乃至許多官員心中,太子妃此事做得極好!平日裏隻聽著兩宮跋扈的傳聞,聽得人氣悶,如今皇後踢到鐵板,怎能不是大快人心?
卻更有一等有識之士,於欣慰之餘,也有些擔憂:“年輕人,銳氣頗盛。”太子妃不好拿捏是件好事情,又緊扣一個禮字。仍有些人覺著此事做的,將母後臉麵撕了,叫人皇家不甚和睦,並不太好。不如前太子與太子妃,事事忍讓。
此等傳聞戴銘等人自也是聽著的,便來與九哥出主意:“做些個旁的,好遮遮眼兒。”九哥道:“凡事,總是做事的引人注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便是。此事不可深究,再做下去,便是畫蛇添足,流言越辯傳得越遠,叫它自家散了去罷。京裏再有旁的熱鬧新聞,人便不這個了。”
戴銘想九哥的也是,也不再,轉與九哥上課了。
外頭秀英聽了,還有些兒掛心,她本是個好強的性子,然女兒嫁了,她又不想女兒也一般好奇,恐名聲不好,因將憂心與洪謙。洪謙笑道:“不妨事兒,眼下兩宮不得人心。且玉姐若是尋常新婦,這般事忍也便忍了。九哥卻是個過繼的,宮中多少雙眼睛看著,隻等看他立不立得起來。那處人最多,最愛欺軟怕硬,打開頭兒不能鎮得住他們,日後不定要添多少麻煩。鎮住了,凡有人與東宮做對,也沒人敢做幫手。”
秀英道:“初往那裏頭去,該叫人覺著和氣才好,似這般……好叫人忌諱哩。”
洪謙道:“這卻是不怕的,你且看,玉姐必有所為的。”
這一年三月是玉姐十五歲生日,前人所的及笄之年,方好嫁人。她未行及笄禮便匆忙成婚。玉姐卻一絲兒也不在意,反表明心意:亦在孝期,如何得慶賀?上書請一切從簡。果真止加幾桌菜,也不大慶祝。禮物卻是全收了,人也不多請。這般做派,讀書人便要歎一聲好,忘她先時上表時透出的“剛強”。也有人覺她這般行事,未免過於清白,品性高潔是好,卻有些個不食人間煙火一般,禮法得多了,叫人不好親近。
慈宮因許秀英等入宮,與玉姐做個伴來。眾人雖詫異,卻也領受其恩。九哥愈慚,心道,未婚之前是立誓要叫妻子享福的,不料如今連個生日也做不好。見洪謙時,待這嶽父便愈恭敬。洪謙反安慰他:“不消多心。總會好的。”
那頭秀英又玉姐:“做事繞個彎兒罷,你樣樣周到了,卻叫人怕哩。”玉姐笑道:“瞧娘的,我省得哩。待過了冊封大禮,出了孝,我自有主張。那年節,我也好溫言勸人,九哥先生,我也殷勤尊敬。宗室長輩,我也用心禮遇。”
秀英口上不,心裏明了,隻盼自家肚子裏這個是個帶把兒的,才好有底氣。眼下所倚者,一是洪謙,二卻是玉姐了。便又多兩句:“叫人怕不如叫人敬,叫人敬,不如叫人愛。”玉姐笑道:“卻不如又愛又敬又怕。我好叫人曉得,我也不念舊惡,也不好欺。不叫人怕一時得罪我,便不得上岸來,又要連坐,平白添許多仇人來。”
秀英道:“你從來是個肚裏明白的,便不須我教來。”
玉姐道:“我便頭發白了,娘眼裏還是孩兒時。”
秀英嗔道:“你又促狹來!我卻有個話兒要問你,你爹要與朱家玨哥兒親,求娶蘇先生家五姐兒,兩頭都還不曾,你看可使得?”
玉姐知這蘇五姐,單名一個敏字,生得清秀文雅,又通詩書、又會女紅,也見得人、也做得事。唯一短處,乃是嫁妝不夠,然則蘇先生之孫,又豈是看嫁妝的人家?玉姐道:“玨哥若是尋常勳貴子弟還罷了,若是求進之人,隻恐還是他高攀哩。”
秀英道:“你爹也是如是。”
玉姐道:“爹心裏明白,那便不礙的,玨哥雖有傲氣,也不是不通情喇人。更兼五姐溫柔可愛,也不是目下無塵之輩。正好。”
!
皇後自入宮來,頭上雖著太後,太後還要護著個淑妃,除此而外,日子卻真個過得順遂。蓋因先前為難旁人,總有太後在後頭為她鎮著,淑妃又間或幫她一幫。此時挨了玉姐當頭一棒,腦袋便如叫人敲了一棍了,登時三屍神暴跳、七竅內生煙:“她怎麽敢?!”
她再如何,也是著太後姑侄兩個活到現在的皇後,也受她兩個些兒壓製,終是有些兒心機的,此時一想便明,這封奏章雖是上與慈宮的,內裏罵得最狠的,還是她!她幾可確信,這奏章縱慈宮不會泄漏,外頭也必能知道,不消數日,便要鬧得有盡皆知,人皆曉得她這個皇後不懷好意,輕的要她非特為難太子妃、做個惡婆婆卻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重的倒要她故意帶壞太子、引太子喪期宣淫。
皇後氣極敗壞,欲待喚了玉姐來訓斥,卻聞太子尋官家請罪去了。道是:“太子妃純真質樸,隻知循依禮法而來,勸諫也太正直了,恐慈宮氣惱,請官家恕罪。”竟一字也不提她。皇後幾要氣昏過去,太子妃正直隻知循禮法而來,傻子才信哩!慈宮閉門時,太子妃是怎生勸的?“受大走,毋陷慈宮於不慈”能想到這個,怎就不能悄悄兒將事情熄了?這是明擺要將事情鬧大!皇後心中,太子妃真不是個好人!
豈知官家聽了太子之言,反太子妃:“童言無忌,正直無私,甚好。”童言無忌四個字,意思可好可壞,加上正直無私,是人都曉得官家對皇後是不滿了。
<a href="http:///"></a>
官家是開心的,他受著慈宮幾十年的管製,至今依然不大敢反抗,有人敢出頭,他是樂不迭。這也是朝臣數十年如一日的勸諫起效之故。朝臣們也有些顧忌,讀書人雖狠,不叫逼到份兒上,也不好下決心去“離間母子”,如蘇先生這般的,因著禮法,官家初登基時見生母次數多過見嫡母,還要諫上一諫。也就是陳氏越來越過火,朝臣們叫逼得無奈了,才智計百出。又有諸王之事,方促得官家硬起心腸來。
世間事情便是如此,同是辯白,你為自己辯白,總不如你旁人為你辯白,縱是一模一樣的話兒,連語氣也是一樣的,他出來,人便更想信。也不知是為了個甚?譬如有夫婦二人,做娘子的護著夫君,做夫君的護著娘子,無論手段如何激烈,都有情可原,若是各自護各自的,雖結果相同,卻不如相互回護的了。
九哥為玉姐“請罪”,官家非但不問罪,反而誇他兩個猶記得諸王之喪,是有良心的好孩子。這卻是玉姐先就想著了的。
她所在意,從來不在宮內,向來便在宮外。這年頭,女人想要生出甚事端來,總是要倚著男人的。陳氏已叫這朝廷從上到下不喜了,縱生出事端來也是有限,她也對付得了。隻是,今日之事她上完表章便有些兒後悔,這事做得,有些兒尖銳了。怕有人她,是以溫言軟語要九哥做她靠山。
那日表章一上,東宮無事,九哥便:“萬事有我,你總要時時在這宮裏,與兩宮這般硬扛,恐她們曉得你不好拿捏,更生毒計。”九哥心中,兩宮才不是好人。
玉姐道:“你也我是要時時在這宮中的,你總不能時時在我身旁。我不打頭起便施以顏色,此時旁觀的便也要來尋我晦氣以討好旁人了。再者……我不能放你與深宮婦人周旋,有些事兒,你曉得因果就好,你該去做大事的。為些許事煩心,累你大誌。眼光總放在後宮這一畝三分地上,要將你眼界變淺窄,天立地好男兒變作隻與深宮婦人鬥氣的人,便是我誤了你了。”
九哥硬硬地道:“我過,不叫你受氣。”
玉姐噗哧一笑:“誰個與我受氣了?你沒見著是我氣旁人來?隻要有你在,便沒人能欺我。我為甚敢這般做派?還不是全因身後有個你?你可要好好的,好叫我倚靠。還有……在這宮裏,隻許與我一個撐腰,不許給旁人撐腰子來氣我。”
九哥道:“我自然隻護你一個。”
“現在這樣,往後可不一定,再來個戴花兒著彩衣的,你護誰來?”她這話時半真半假,帶著些兒取笑,眼裏卻是認真。
九哥卻不想這許多,依舊道:“你。”
玉姐掩口笑道:“我可不聽你現在口中抹蜜,我有這話,休與我聽,與你自個兒聽,給你的心聽。你心裏記住了,我有眼睛,自是看得到的。”九哥悶聲道:“那你方才還那個話。”玉姐含嗔看他一眼:“幾多人當你是唐僧肉,好要咬一口哩,這不要下口的都來了?不看緊些兒,我怕你連骨頭都要叫人嚼著咽了。到時候娘……嬸子管我要人,我拿甚給她老人家?”
九哥攬她細腰,附耳上道:“我是唐僧,你便是佛祖成不?十世輪回,隔著十萬八千裏也總要尋到你麵前去。”
玉姐自識得他以來,從未聽他過這般話話,臉都羞紅了,結巴道:“你你你你,哪裏學的這個話來?你不許學!學壞了叫聽了愛上了可怎麽是好?”羞得往九哥身處拍了幾巴掌,再看九哥時,他的臉兒比她還要紅。玉姐又笑了,這番笑得可比方才暢快多了。
九哥的臉越發紅了,也板得越發硬了,他實也是平生頭一遭這個話,出口來自家也不好意思,玉姐一笑,他便……更不好意思了。
好容易玉姐止了笑,也使雙手摟他腰上,輕聲道:“咱們兩個便這個樣兒,可真好。”
【是啊,可真好……】九哥低下頭,偷偷在她鬢上香了一記。
————————————————————————————————
東宮尚有心打情罵俏,慈宮連笑,都要笑不出來了!
【……敢請毋命太子為此不悌不義之事,而陷太子於好色無道之名,則國家幸甚、東宮幸甚。再拜頓首。】
“再拜頓首、再拜頓首,哈!”表章是上與皇太後的,皇太後自然要看看裏頭寫的是個甚。不看則已,看了便是又驚又怒,隻覺背上寒毛都豎了起來。淑妃自齊王薨逝,平日裏再無旁的事好做,便往慈宮來服侍。
淑妃現隻做三件事:一咒趙王早死、二咒太子早死、三禱慈宮長壽。見慈宮緊繃著臉,要上來勸撫,慈宮卻一擺手,叫她先退。淑妃滿眼憂慮,終是輕手輕腳退了出去。獨留慈宮一臉肅靜。
慈宮麵上愈平靜,心中便愈是驚濤駭浪,她是經過大陣仗的人,經過的波瀾也不少。此時感受,仿如當年先帝要立個逆臣之女做賢妃,百般寵愛,宮中幾百上千雙眼睛都在看著她、等她反應一般。不能自亂陣腳,慈宮心裏默念著,幾十年不願想的往事又浮上心頭。
先帝不是凡人,他年幼時國家初建,百業待舉,雖已天下一統,卻也時有叛亂。打天下的事情他隻遇上了個尾子,不及立下甚大功,平叛卻叫他趕了個正著。雖不是開國天子,倒也有那麽一絲氣度。天下實是在他手上安定下來的,又獎勵生產,安撫萬民,創了一番盛世。這般天子常有個通病:好任性。
他們任性也任性得有個明君模樣兒:國家大事上從不鬧大糊塗,宮廷內於女色上頭偏不講究,最可怪乃是好好清白女人不要,哪個矯情作幺、撒嬌弄癡、胡攪蠻纏、來曆不明、出身不正,總是哪樣女人不好碰,便喜歡碰哪個。弄得人目瞪口呆,隻因他外麵明白,連讀書人都不好宣揚他這個陰私,隻在史書上略記幾句罷了。[1]
慈宮亦是功臣女,初時還鬧一兩回,她鬧一回,先帝哄一再,再鬧,先帝索性不理她了。終鬧到寵妃幾與皇後並坐,大臣們聽聞了,實忍不下去了,為著禮法,狠諫一回。先帝方收斂了些兒,卻不是不親近女色了,隻是寵愛也稍有個度,不叫人嘴而已。
慈宮見了許多,便知,從來這男子聖明與否,與他對妻子好不好,沒個絲毫關係。隻要國治得好,便是個好人,管他是不是冷落糟糠妻、麒麟兒,偏寵那妖嬈妖精,妖精一哭,便道是結發妻虐待於她,一誣,便信了妻子是惡人。縱如此,隻消他將這國治得好了,這些便都是“節”。朝臣們也不好太多個嘴,隻在禮法之下胡亂諫上一諫,縱了,先帝也好將他們糊弄過去。
那時節,慈宮兒子因是嫡子,又做太子,慈宮便常以前漢竇太後自喻,縱是目不能視,隻消兒子立得住,餘者也不足為懼。如此,她便強忍下這口氣來,端的是賢良隱忍,反有個賢後之名。
每每勸自己:好歹有個兒子,正宮嫡子,將來做官家。隻要熬過這一節,日後自然光明。那時候的她,真個是規行矩步,步步為營,真個慈和大度、賢良淑德,內外交口稱讚,皆敬她母儀天下之風度。原以為總有苦盡甘來的一日,哪料獨生的兒子十二歲上一場病就去了!眼瞅開始議婚了都!一刹間,看著後宮來來往往的妖嬈婦人,看著她們嬌笑著逗弄兒女,慈宮忽爾明白呂太後之恨。
可她終不敢去做呂太後。不得已,揀後宮個軟弱皇子,冠以仁德善納諫之名,扶了今上上位。因她名聲又好,不行差踏錯,娘家又是開國功臣之家。後宮也實有兩個鬧得不像話的宮妃,她們的兒子自受其母牽連。朝臣也叫先帝這樣弄得有些兒累了,終叫慈宮如願。
然獨子早亡,明明做到太子了,卻在離禦座一步之遙跌死了,終不得登臨,這便成了慈宮心魔。必要叫與自己有絲血緣的人做一回官家,她心氣才平。且官家彼時雖有妃,卻無子。成婚六載,無嫡子降生,慈宮這才做主將侄女與他做了東宮良娣,次年便生了後來的齊王——彼時齊王真是眾望所歸。不幸齊王生不久,王氏便生出嫡子來。此後便是一通混鬧,兩敗俱傷。
慈宮也越陷越深,一頭紮了進去,不曾冷靜下來。昔年為妃妾所迫之辱、喪子之慟,她總不願回憶。
今番諸般盤算落空,齊王、魯王皆遭滅門,儲君又非她所喜,太子妃出手狠辣,陳氏又遭創,慈宮方忍不住去想那前事。真個是舒心日子過得久了,有些兒肆無忌憚了。慈宮打了個寒噤,若換了先帝,遇上今日之事……
算來,扶今上登基,實是她此生做得最對的一件事了。又有些兒懊悔,不該鬼迷心竅,淑妃入宮也便罷了,次後實不該將遠房侄女兒弄來做這個皇後。更不該在太子薨後,鬧出這許多事來。她原先能這般穩,便是有禮法做倚仗,有朝臣輿論相護。眼下,這些恐怕都離她而去了,朝臣裏先前有多讚她,此時便要多厭她了。最可憂者,官家似也有不滿,與東宮也生隙了。
慈宮冷靜了下來。再難,還有以前難麽?慈宮靜思,究竟還有無旁路可走。眼下,真如當年一般,不可急躁,越急,越亂,越好出錯。慈宮默想前事,心中一動:確是不該動的。譬如眼下之事,她不動,所受非議便。皇後動了,外間便有:“尋常人家略有些善心的婆婆且不會做下這等事體來哩,正新婚哩。”朝臣也覺皇後此事做得欠妥,更有一等人,言道太子冊封之禮未成,一理爆出有甚失德之舉,則冊封禮也不須辦了。
慈宮愈悔:當初不該將這皇後弄過來的!若彼時繼後另有他人,叫那人與東宮互鬥去,自家正好坐山觀虎鬥,兩敗俱傷時,齊王揀個便宜。思及此,慈宮恨恨捶床。眼下她縱袖手,大事全由皇後擔了,她也不免要受一二牽連,誰個叫皇後也姓個陳呢?
思前想後,慈宮眼前卻擺著兩條路:要麽徹底安靜,蟄伏下來,有甚後果,她有這個身份在,便是原侯家,不至有滅之災,硬挨一回,一時難過是有的,終不至無力翻身。隻是這日子確是委實難熬了。然而她知道,官家是個心軟的人,東宮因過繼,也要礙著物議,不好下辣手。國家不好殺士大夫,勳貴之家也不好隨意處置的,又有八議之條。這些個死書呆子有千般不是,卻也有一條好兒,便是內裏終有些個人是認死理的。慈宮想,若有那麽一日,隻恐受她排擠的蘇正,怕是第一個出頭來話的人了。
要麽……先蟄伏,再反擊。隻消伏得深,諸人不備之時,倒好出手。不能十拿九穩,也比眼下要好。隻是成王敗寇,結果難料
做是不做?慈宮猶豫半晌,不能即時決斷。
————————————————————————————————
宮內猶豫,宮外卻果斷,誠如皇後所想,這封本不該廣為流傳的奏表,不街知巷聞,也已傳播開來。也是她這事做得不仔細,更是太子妃抓著了禮法大義,叫人辯無可辯,街頭巷尾,乃至許多官員心中,太子妃此事做得極好!平日裏隻聽著兩宮跋扈的傳聞,聽得人氣悶,如今皇後踢到鐵板,怎能不是大快人心?
卻更有一等有識之士,於欣慰之餘,也有些擔憂:“年輕人,銳氣頗盛。”太子妃不好拿捏是件好事情,又緊扣一個禮字。仍有些人覺著此事做的,將母後臉麵撕了,叫人皇家不甚和睦,並不太好。不如前太子與太子妃,事事忍讓。
此等傳聞戴銘等人自也是聽著的,便來與九哥出主意:“做些個旁的,好遮遮眼兒。”九哥道:“凡事,總是做事的引人注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便是。此事不可深究,再做下去,便是畫蛇添足,流言越辯傳得越遠,叫它自家散了去罷。京裏再有旁的熱鬧新聞,人便不這個了。”
戴銘想九哥的也是,也不再,轉與九哥上課了。
外頭秀英聽了,還有些兒掛心,她本是個好強的性子,然女兒嫁了,她又不想女兒也一般好奇,恐名聲不好,因將憂心與洪謙。洪謙笑道:“不妨事兒,眼下兩宮不得人心。且玉姐若是尋常新婦,這般事忍也便忍了。九哥卻是個過繼的,宮中多少雙眼睛看著,隻等看他立不立得起來。那處人最多,最愛欺軟怕硬,打開頭兒不能鎮得住他們,日後不定要添多少麻煩。鎮住了,凡有人與東宮做對,也沒人敢做幫手。”
秀英道:“初往那裏頭去,該叫人覺著和氣才好,似這般……好叫人忌諱哩。”
洪謙道:“這卻是不怕的,你且看,玉姐必有所為的。”
這一年三月是玉姐十五歲生日,前人所的及笄之年,方好嫁人。她未行及笄禮便匆忙成婚。玉姐卻一絲兒也不在意,反表明心意:亦在孝期,如何得慶賀?上書請一切從簡。果真止加幾桌菜,也不大慶祝。禮物卻是全收了,人也不多請。這般做派,讀書人便要歎一聲好,忘她先時上表時透出的“剛強”。也有人覺她這般行事,未免過於清白,品性高潔是好,卻有些個不食人間煙火一般,禮法得多了,叫人不好親近。
慈宮因許秀英等入宮,與玉姐做個伴來。眾人雖詫異,卻也領受其恩。九哥愈慚,心道,未婚之前是立誓要叫妻子享福的,不料如今連個生日也做不好。見洪謙時,待這嶽父便愈恭敬。洪謙反安慰他:“不消多心。總會好的。”
那頭秀英又玉姐:“做事繞個彎兒罷,你樣樣周到了,卻叫人怕哩。”玉姐笑道:“瞧娘的,我省得哩。待過了冊封大禮,出了孝,我自有主張。那年節,我也好溫言勸人,九哥先生,我也殷勤尊敬。宗室長輩,我也用心禮遇。”
秀英口上不,心裏明了,隻盼自家肚子裏這個是個帶把兒的,才好有底氣。眼下所倚者,一是洪謙,二卻是玉姐了。便又多兩句:“叫人怕不如叫人敬,叫人敬,不如叫人愛。”玉姐笑道:“卻不如又愛又敬又怕。我好叫人曉得,我也不念舊惡,也不好欺。不叫人怕一時得罪我,便不得上岸來,又要連坐,平白添許多仇人來。”
秀英道:“你從來是個肚裏明白的,便不須我教來。”
玉姐道:“我便頭發白了,娘眼裏還是孩兒時。”
秀英嗔道:“你又促狹來!我卻有個話兒要問你,你爹要與朱家玨哥兒親,求娶蘇先生家五姐兒,兩頭都還不曾,你看可使得?”
玉姐知這蘇五姐,單名一個敏字,生得清秀文雅,又通詩書、又會女紅,也見得人、也做得事。唯一短處,乃是嫁妝不夠,然則蘇先生之孫,又豈是看嫁妝的人家?玉姐道:“玨哥若是尋常勳貴子弟還罷了,若是求進之人,隻恐還是他高攀哩。”
秀英道:“你爹也是如是。”
玉姐道:“爹心裏明白,那便不礙的,玨哥雖有傲氣,也不是不通情喇人。更兼五姐溫柔可愛,也不是目下無塵之輩。正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