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不好做,衣食飽暖不假,卻也勞心傷神,不止是收租時與佃戶擺起威風。佃戶不喜時,地主日子也不好過。譬如眼下,程老太公一去,佃戶內便有那不安份之心,欲借程家易主、萬事艱難之時來占幾分便宜。
程老太公的成例,乃是每年年初,便要理一理佃戶,天災**十分窮困的周濟一二、遊手好閑十分懶惰的便不與他地種。這法子早經教過程謙,程謙並不打算更改,不意他不欲改,旁人卻還想改上一改。
程家並非那一等盤剝克扣之家,更因子嗣艱難,反要修善積德,比旁家尚要寬容一二。卻不知人心總有不足,固有那一等念著程家寬和,盼著與他家長久租種田地的,亦有那一等要趁火打劫的。因想:“程家大戶,也不在我這幾兩銀子。他們拔根汗毛,比我腰還要粗,得少交些租子,家中也寬裕些。”心中另有一等不能言明的想法:程家現是女戶,一個男人是贅婿,當不得家、做不了主,餘下一家子女人,又能剛強到哪裏去?
一頭是自家將將溫飽,稍有個差池便要餓死,一頭是一家子肥羊,有便宜不占,是無天理!
然則鬧也要有個名堂,恰程老太公死了,扯他老人家名頭出來,真真是死無對證!便信口雌黃了起來,因指莊頭:“老太公在日曾我家艱難,要與我減租。你並不懂,休要多言。我隻與他家戶頭,不理那贅婿。”
這莊頭是莊頭,卻與豪貴人家之莊頭不同,不過是擔個名兒,代收些租子、傳個話,與那一等“二地主”實有霄壤之別。不得不又跑一趟江州,將這話軟和些兒與程家。
程謙冷笑道:“我便知有些東西按捺不住。”
莊頭道:“姑爺,老兒倚老賣老一句兒,這等無賴,沾不得。他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哩。待答應時,又怕有人跟著學。待不答應,鬧將起來,與府上麵兒上又不好看。”他這了一串子話,也沒給程謙出個主意。
程謙道:“我知道了。捧硯帶老丈去廚下用了飯再回,再與老丈一陌錢雇輛車兒回家。”
莊頭看一看程謙,亦不知他要做何打算,欲言又止,終跟著捧硯去了廚下。他心中也犯疑,亦想看一看程老太公去後,程家有何變動,是以隻事,並不出主意,隻冷眼旁觀。若能立得起來,他便一意幫忙支應,若立不起來,他也好趁早找新門道,改換門庭之前提醒程家一下,若種不得地,索性賣了,於城中置幾間鋪子取租,左右在眼前,也好看顧。否則縱是良田,隻要侍弄的人不上心,三、五年下來也該荒了。
程謙回來與林老安人、秀英一這事,林老安人便道:“哪處都有好人、哪處都有沒良心的哩,犯不著為這一個兩個無賴置氣,戶頭豈是他想見便可見得的?素姐身上有重孝,怎能輕易出門?你們兩下去一回,與他做個了斷。把玉姐也帶上,她也當曉事了。”
<a href="http:///"></a>
秀英抿一抿嘴,看一眼林老安人,見她滿頭銀發,額上眼角堆著皺紋,想她一把年紀尚要為子孫操心,便不在她麵前咒罵,以免林老安人跟著鬧心,隻:“我們下鄉去了,家中隻有阿婆與娘,還要招泥水匠修葺房舍,如何看顧得過來?”
林老安人道:“都去,都去,我知道你不放心你娘,有我在,你怕甚哩?她身上尚有三年重孝,且與我在佛堂裏為她爹誦三年經罷!想來你阿公日日看她誦經,知她不曾出去惹事,便也安心了。”
當下定,程謙一家三口兒便往鄉間理事,依舊住在前番所住之處。到得下處,且不理事,程謙與秀英商議:“且把那一等無賴晾上一晾,將正事辦完。”秀英道:“你甚便是甚。”程謙不由多看秀英一眼,以秀英的脾氣,合該放下其餘,先將那鬧事的喚過來一頓好罵才是。
秀英終忍不住道:“你看我做甚?這裏事情原是你管,自是你懂的多。我又不是那一等無知婦人,要做甚也不急在這一時。太公在日也曾教我,先將正事料理完是正經,這世上總是好人多,隻要這些人在,就走不了大褶兒,且將人心定下,有甚事也無關大局。”
程謙笑道:“娘子的是。”
秀英一甩手兒,起身道:“油嘴滑舌。我去看看玉姐,朵兒家在這裏,那丫頭忠字上頭甚好,我還想留她長久伴著玉姐哩。止她家裏不好,總要想個法子絕了後患,免得拖累玉姐。”
程謙道:“這又何難?教她知道她爹娘是甚樣人,縱有骨肉之情,也不至為那樣父母而賣主。”
秀英哼一聲:“得輕哩,我須得去看著。”
當下各行其是,程謙喚來莊頭,將各家佃戶情形與戶頭一一核實,秀英往看玉姐。次日,程謙先將那等老實佃戶喚來,一總與他們話:“我們年輕,又逢大喪,往後須倚仗諸位,一切還依老太公在時例,我不增上一分兒。諸位家中實有難處,也可與我。如無異議,咱們便如是辦。”
當下便有那淳樸鄉民,參差不齊應了,程謙與他們談妥,每畝田交租若幹,餘者全歸他們。最後方叫來那欲減租之人,令他訴明緣由:“休要拿老太公來話,太公成例,一年一議,為的就是怕年景不好,你們交不上租子憂心,看年景議了租子。如今你手上又無契書,我又不是三歲兒,由你哄了去,但有文書趁早拿來,若無,便依舊例,否則,還請另謀高就。”
莊頭此時便插話道:“老太公在日待大家不薄,人一旦去了,卻又這般擠兌人家晚輩,不是做人的道理哩。”
程謙也不管那人應與不應,止與莊頭道:“左右不過三十畝田,我也不在乎這些個,若無人肯種時,尋一經紀賣了,且看新田主還是不這般好話。”
從來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程謙擺出光棍兒架式,噎得人無話可,那人亦知程家田租較之旁家為少,否則便不會有這許多人不與他一處鬧,實是怕了程家與他們一拍兩散,再無處尋這等寬厚地主。當下莊頭合,那人與程謙磕了頭,自打了兩三個嘴巴:“人豬油蒙了心,大官人大人不計人過,寬宥則個。”又巴不得與程謙立了文書,低頭回去了。
程謙心道,且壓下這一出,早晚打發了這不安份的才好!
————————————————————————————————
那一頭,秀英肚裏一輪轉,叫喜:“取兩塊銀子一陌錢來。”把一塊一兩多沉的與了朵兒:“你到我家這些時日,也忠心伏侍姐兒,這一塊與你拿回家去,交與你爹,也好使他知曉你在姐兒身邊兒不曾受苦,倒好放心,不致要爭了你回去。”
朵兒漲紅了臉:“我不回去!”她猶記得年前父親鬧過一場,麵上十分不好看。近來她隨玉姐上課,聽蘇先生些忠義仁信之語,也知父親做事不地道。
秀英道:“甚傻話!縱賣了你,也是一家人,誰個閑來賣兒賣女?”
朵兒羞紅了臉,訥訥道:“娘子每月與我一陌錢,我都攢著哩,要拿,我也有些錢。”
秀英笑罵:“倒學會巧嘴兒了!與你就拿著,”又掂起一塊有三兩沉的,將兩塊銀子放於一個錢囊內,“這塊大些兒的,與你娘修個墳兒,你那月錢,自家拿些兒出來,往村頭野店裏買壺酒、買幾碟果子、菜、香燭,與你娘磕個頭去。李媽媽跟著她,休叫人哄了她去。”
因把錢囊交與朵兒:“拿好了,丟失了我可不與你補來!索性與你一天假,今天姐兒隨我,你隻管辦你家中事。”
朵兒與秀英磕了頭,又拜別玉姐,玉姐見母親這般做,也從荷包內取出兩粒銀珠子:“這個你也拿了去,再有旁的用項。不收我便惱了。”
朵兒十分感念,帶了銀子,往家中去。家中繼母見她來,居然給了幾分笑臉,她爹見她穿著十分整齊,又跟著個媽媽,也有些體麵,也覺妻子主意甚好。拿袖子抹了抹凳兒,與兩個坐下。李媽媽雖是貧苦出身,在程家這些年,眼界也高了些兒,雖瞧不上他們二人,卻與朵兒些麵兒,當下坐了,卻並不喝他家水。
隻:“娘子與姐兒朵兒離家時日長哩,使她回來看看。恐她年紀,叫我送了來。”因目視朵兒。
朵兒拿出錢囊來,於中揀出塊銀子遞與父親:“爹,這是娘子與我拿往家中來的哩,我在那家是極好,家中人也和氣,你別再……”她到底懼怕父親,話便沒往下。
朵兒爹將拳頭攥緊,也不嫌握著銀子硌,也聽不清朵兒甚,隻笑道:“好閨女,好生伺候主人家。常回來看看哩,叫你娘與你做菜團子吃。”又伸眼看朵兒手裏錢囊,他與妻子看得分明,那錢囊鼓鼓分明還有東西,聽得清楚,錚叮之聲,怕是銀子在響。
李媽媽一挑眉,朵兒後母果然已堆笑來問朵兒:“你手裏拿的甚?還有餘錢罷?可見在那家裏過得極好哩,知道你過得好,我們便安心了。常來家中看看你弟妹,他們想你哩,見人便,阿姐在城裏,回來把銀錢與他們買糖吃。”
李媽媽咳嗽一聲,暗道我還在哩,你們就這般哄孩子錢。朵兒伸兒拿出一陌錢道:“這個與他們買糖吃罷。”朵兒爹見女兒並不取銀子來,亦有些急,拿眼睛看妻子,朵兒後母又拿話來哄朵兒。
朵兒道:“這是娘子與我娘修墳的錢,不能與你們哩。”
朵兒後娘道:“把與我,我雇人與你修。你孩子家,哪知經紀?你總要伺候姐兒去,哪得看著?這位媽媽,我得可在理?”
李媽媽皺眉道:“這錢是與亡人修墳的,貪了的人可傷陰德哩。”朵兒娘道:“我自看顧得好。”強從朵兒手裏取過錢囊來,入手一顛,笑眯了眼兒。
李媽媽道:“現還沒春耕,眾人閑著,有人出錢,再沒有不出工的理兒,一、二日總能修得好。後日我還稟了娘子,帶朵兒去拜她娘哩。這三塊銀子,好有六、七兩沉,鄉裏土墳,統共也用不了二、三兩,你且好賺五兩銀子,便要把香燭果品辦好!”
言畢帶了朵兒回稟秀英,秀英聽了,把朵兒後娘一頓好罵,叫李媽媽:“問明了工價,他那頭動,我把錢與朵兒娘修去。我看他們辦香燭也未必肯盡心哩,拿些殘破的充數也不像話兒,你再取一兩銀子,辦些香燭果品來。”玉姐見秀英這般作派
李媽媽一一辦來,不過二兩銀子完事,又日日催逼朵兒家。朵兒後娘得了銀子,都存起來:“與大郎娶媳婦用哩。”卻拿出幾十錢來,與朵兒娘修墳、辦果品。修墳也不用雇人,便使朵兒爹拿把鍬往墳上攏土,辦的香燭果品更不能與秀英備下的相比。
到了上墳那日,李媽媽自挎隻籃兒,內放著香燭、紙錢、雞、肉、菜、豆腐、饅頭幾樣供菜,並些果子。到了地頭一看,朵兒後娘亦挎一隻籃兒,揭開蓋兒,也是這幾樣,卻與李媽媽所置不能比。
朵兒知李媽媽花費,再看這墳頭也修得不甚齊整,菜也辦得不好,眼淚隻在眼眶兒裏打轉,李媽媽與她擺放祭品。她後娘又推他兄弟:“須得自家男丁供得才吃得到哩。”
朵兒漲紅了臉,自布了祭品,暗想老太公祭品也是老安人、娘子、姐兒幾個安放,哪有這等講究?!
事畢,李媽媽攜朵兒回還,秀英聽李媽媽:“必是昧下了朵兒銀子,他們辦得十分不成樣子。”秀英便道:“休當著兒女麵人父母不是哩,我便再出幾個錢,與朵兒娘修個墳罷。”
玉姐從旁聽了道:“我出罷。”秀英道:“也好。”
晚間秀英悉與程謙,程謙道:“這樣也好,那些個總是養不熟的,早識清了早不受拖累,於朵兒也好。”
秀英道:“可不是,真待她好,能就賣了她?左右是朵兒不如旁個兒女在他們心裏有份量,有甚事,先拋她出來去死。早離了那家早好。”
程謙道:“有這等忠仆,於玉姐也好,你不知,忠仆極難得,要緊時能救命、使不絕嗣哩。”
秀英道:“我自知道,待朵兒事一完,咱們可回城了?”
程謙道:“可。”
————————————————————————————————
程謙秀英辦完鄉間事,攜玉姐還家,到得巷口,卻見一片縞素,兩人不由心驚,使人問了,方曉得是楊家老太公故去,也在辦喪事。少不得回家稟了林老安人,又往楊家走一遭。
許是柳家鬧得不成話,使街坊取笑,楊家雖也分家,卻分得極平和,辦完喪事,各取了自己一份家私,另尋房子過活去了。楊家宅子亦空下來。
林老安人便喚來程謙:“我知你手上有一注銀子,白放也是放,楊家宅子要變賣,不如你買將下來。不幾年你便要歸宗哩,那時節玉姐還,你們再有個哥兒姐兒,須留一個姓程,孩子幼離不得父母。不若就近買了這一處,也是你洪家一分家業,你看如何?”
程謙本不欲動那一注錢,隻想何時再舍出去,今見老安人如是,低頭一想,白放也是放著,不如買了房兒,便道:“安人的是。”
林老安人道:“他那處宅子作價隻要一千五百兩,同是街坊,還下一、二百來,也可整修整修。不要怕空了,待你歸宗,我與秀英辦一份體麵嫁妝,也裝得下哩。”
程謙道:“我的妻兒,自能養。”
林老安人道:“從你嶽母起,我盼了幾十年哩,就盼著能為這些女孩兒備一回嫁妝送出去,總送不出去哩,你當與我圓一回心願罷。”罷便流淚。
程謙無奈,道:“全聽安人的。”
作者有話要:下麵會再次拉快進度條,進入玉姐模式,大家準備好了嗎?
!
程老太公的成例,乃是每年年初,便要理一理佃戶,天災**十分窮困的周濟一二、遊手好閑十分懶惰的便不與他地種。這法子早經教過程謙,程謙並不打算更改,不意他不欲改,旁人卻還想改上一改。
程家並非那一等盤剝克扣之家,更因子嗣艱難,反要修善積德,比旁家尚要寬容一二。卻不知人心總有不足,固有那一等念著程家寬和,盼著與他家長久租種田地的,亦有那一等要趁火打劫的。因想:“程家大戶,也不在我這幾兩銀子。他們拔根汗毛,比我腰還要粗,得少交些租子,家中也寬裕些。”心中另有一等不能言明的想法:程家現是女戶,一個男人是贅婿,當不得家、做不了主,餘下一家子女人,又能剛強到哪裏去?
一頭是自家將將溫飽,稍有個差池便要餓死,一頭是一家子肥羊,有便宜不占,是無天理!
然則鬧也要有個名堂,恰程老太公死了,扯他老人家名頭出來,真真是死無對證!便信口雌黃了起來,因指莊頭:“老太公在日曾我家艱難,要與我減租。你並不懂,休要多言。我隻與他家戶頭,不理那贅婿。”
這莊頭是莊頭,卻與豪貴人家之莊頭不同,不過是擔個名兒,代收些租子、傳個話,與那一等“二地主”實有霄壤之別。不得不又跑一趟江州,將這話軟和些兒與程家。
程謙冷笑道:“我便知有些東西按捺不住。”
莊頭道:“姑爺,老兒倚老賣老一句兒,這等無賴,沾不得。他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哩。待答應時,又怕有人跟著學。待不答應,鬧將起來,與府上麵兒上又不好看。”他這了一串子話,也沒給程謙出個主意。
程謙道:“我知道了。捧硯帶老丈去廚下用了飯再回,再與老丈一陌錢雇輛車兒回家。”
莊頭看一看程謙,亦不知他要做何打算,欲言又止,終跟著捧硯去了廚下。他心中也犯疑,亦想看一看程老太公去後,程家有何變動,是以隻事,並不出主意,隻冷眼旁觀。若能立得起來,他便一意幫忙支應,若立不起來,他也好趁早找新門道,改換門庭之前提醒程家一下,若種不得地,索性賣了,於城中置幾間鋪子取租,左右在眼前,也好看顧。否則縱是良田,隻要侍弄的人不上心,三、五年下來也該荒了。
程謙回來與林老安人、秀英一這事,林老安人便道:“哪處都有好人、哪處都有沒良心的哩,犯不著為這一個兩個無賴置氣,戶頭豈是他想見便可見得的?素姐身上有重孝,怎能輕易出門?你們兩下去一回,與他做個了斷。把玉姐也帶上,她也當曉事了。”
<a href="http:///"></a>
秀英抿一抿嘴,看一眼林老安人,見她滿頭銀發,額上眼角堆著皺紋,想她一把年紀尚要為子孫操心,便不在她麵前咒罵,以免林老安人跟著鬧心,隻:“我們下鄉去了,家中隻有阿婆與娘,還要招泥水匠修葺房舍,如何看顧得過來?”
林老安人道:“都去,都去,我知道你不放心你娘,有我在,你怕甚哩?她身上尚有三年重孝,且與我在佛堂裏為她爹誦三年經罷!想來你阿公日日看她誦經,知她不曾出去惹事,便也安心了。”
當下定,程謙一家三口兒便往鄉間理事,依舊住在前番所住之處。到得下處,且不理事,程謙與秀英商議:“且把那一等無賴晾上一晾,將正事辦完。”秀英道:“你甚便是甚。”程謙不由多看秀英一眼,以秀英的脾氣,合該放下其餘,先將那鬧事的喚過來一頓好罵才是。
秀英終忍不住道:“你看我做甚?這裏事情原是你管,自是你懂的多。我又不是那一等無知婦人,要做甚也不急在這一時。太公在日也曾教我,先將正事料理完是正經,這世上總是好人多,隻要這些人在,就走不了大褶兒,且將人心定下,有甚事也無關大局。”
程謙笑道:“娘子的是。”
秀英一甩手兒,起身道:“油嘴滑舌。我去看看玉姐,朵兒家在這裏,那丫頭忠字上頭甚好,我還想留她長久伴著玉姐哩。止她家裏不好,總要想個法子絕了後患,免得拖累玉姐。”
程謙道:“這又何難?教她知道她爹娘是甚樣人,縱有骨肉之情,也不至為那樣父母而賣主。”
秀英哼一聲:“得輕哩,我須得去看著。”
當下各行其是,程謙喚來莊頭,將各家佃戶情形與戶頭一一核實,秀英往看玉姐。次日,程謙先將那等老實佃戶喚來,一總與他們話:“我們年輕,又逢大喪,往後須倚仗諸位,一切還依老太公在時例,我不增上一分兒。諸位家中實有難處,也可與我。如無異議,咱們便如是辦。”
當下便有那淳樸鄉民,參差不齊應了,程謙與他們談妥,每畝田交租若幹,餘者全歸他們。最後方叫來那欲減租之人,令他訴明緣由:“休要拿老太公來話,太公成例,一年一議,為的就是怕年景不好,你們交不上租子憂心,看年景議了租子。如今你手上又無契書,我又不是三歲兒,由你哄了去,但有文書趁早拿來,若無,便依舊例,否則,還請另謀高就。”
莊頭此時便插話道:“老太公在日待大家不薄,人一旦去了,卻又這般擠兌人家晚輩,不是做人的道理哩。”
程謙也不管那人應與不應,止與莊頭道:“左右不過三十畝田,我也不在乎這些個,若無人肯種時,尋一經紀賣了,且看新田主還是不這般好話。”
從來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程謙擺出光棍兒架式,噎得人無話可,那人亦知程家田租較之旁家為少,否則便不會有這許多人不與他一處鬧,實是怕了程家與他們一拍兩散,再無處尋這等寬厚地主。當下莊頭合,那人與程謙磕了頭,自打了兩三個嘴巴:“人豬油蒙了心,大官人大人不計人過,寬宥則個。”又巴不得與程謙立了文書,低頭回去了。
程謙心道,且壓下這一出,早晚打發了這不安份的才好!
————————————————————————————————
那一頭,秀英肚裏一輪轉,叫喜:“取兩塊銀子一陌錢來。”把一塊一兩多沉的與了朵兒:“你到我家這些時日,也忠心伏侍姐兒,這一塊與你拿回家去,交與你爹,也好使他知曉你在姐兒身邊兒不曾受苦,倒好放心,不致要爭了你回去。”
朵兒漲紅了臉:“我不回去!”她猶記得年前父親鬧過一場,麵上十分不好看。近來她隨玉姐上課,聽蘇先生些忠義仁信之語,也知父親做事不地道。
秀英道:“甚傻話!縱賣了你,也是一家人,誰個閑來賣兒賣女?”
朵兒羞紅了臉,訥訥道:“娘子每月與我一陌錢,我都攢著哩,要拿,我也有些錢。”
秀英笑罵:“倒學會巧嘴兒了!與你就拿著,”又掂起一塊有三兩沉的,將兩塊銀子放於一個錢囊內,“這塊大些兒的,與你娘修個墳兒,你那月錢,自家拿些兒出來,往村頭野店裏買壺酒、買幾碟果子、菜、香燭,與你娘磕個頭去。李媽媽跟著她,休叫人哄了她去。”
因把錢囊交與朵兒:“拿好了,丟失了我可不與你補來!索性與你一天假,今天姐兒隨我,你隻管辦你家中事。”
朵兒與秀英磕了頭,又拜別玉姐,玉姐見母親這般做,也從荷包內取出兩粒銀珠子:“這個你也拿了去,再有旁的用項。不收我便惱了。”
朵兒十分感念,帶了銀子,往家中去。家中繼母見她來,居然給了幾分笑臉,她爹見她穿著十分整齊,又跟著個媽媽,也有些體麵,也覺妻子主意甚好。拿袖子抹了抹凳兒,與兩個坐下。李媽媽雖是貧苦出身,在程家這些年,眼界也高了些兒,雖瞧不上他們二人,卻與朵兒些麵兒,當下坐了,卻並不喝他家水。
隻:“娘子與姐兒朵兒離家時日長哩,使她回來看看。恐她年紀,叫我送了來。”因目視朵兒。
朵兒拿出錢囊來,於中揀出塊銀子遞與父親:“爹,這是娘子與我拿往家中來的哩,我在那家是極好,家中人也和氣,你別再……”她到底懼怕父親,話便沒往下。
朵兒爹將拳頭攥緊,也不嫌握著銀子硌,也聽不清朵兒甚,隻笑道:“好閨女,好生伺候主人家。常回來看看哩,叫你娘與你做菜團子吃。”又伸眼看朵兒手裏錢囊,他與妻子看得分明,那錢囊鼓鼓分明還有東西,聽得清楚,錚叮之聲,怕是銀子在響。
李媽媽一挑眉,朵兒後母果然已堆笑來問朵兒:“你手裏拿的甚?還有餘錢罷?可見在那家裏過得極好哩,知道你過得好,我們便安心了。常來家中看看你弟妹,他們想你哩,見人便,阿姐在城裏,回來把銀錢與他們買糖吃。”
李媽媽咳嗽一聲,暗道我還在哩,你們就這般哄孩子錢。朵兒伸兒拿出一陌錢道:“這個與他們買糖吃罷。”朵兒爹見女兒並不取銀子來,亦有些急,拿眼睛看妻子,朵兒後母又拿話來哄朵兒。
朵兒道:“這是娘子與我娘修墳的錢,不能與你們哩。”
朵兒後娘道:“把與我,我雇人與你修。你孩子家,哪知經紀?你總要伺候姐兒去,哪得看著?這位媽媽,我得可在理?”
李媽媽皺眉道:“這錢是與亡人修墳的,貪了的人可傷陰德哩。”朵兒娘道:“我自看顧得好。”強從朵兒手裏取過錢囊來,入手一顛,笑眯了眼兒。
李媽媽道:“現還沒春耕,眾人閑著,有人出錢,再沒有不出工的理兒,一、二日總能修得好。後日我還稟了娘子,帶朵兒去拜她娘哩。這三塊銀子,好有六、七兩沉,鄉裏土墳,統共也用不了二、三兩,你且好賺五兩銀子,便要把香燭果品辦好!”
言畢帶了朵兒回稟秀英,秀英聽了,把朵兒後娘一頓好罵,叫李媽媽:“問明了工價,他那頭動,我把錢與朵兒娘修去。我看他們辦香燭也未必肯盡心哩,拿些殘破的充數也不像話兒,你再取一兩銀子,辦些香燭果品來。”玉姐見秀英這般作派
李媽媽一一辦來,不過二兩銀子完事,又日日催逼朵兒家。朵兒後娘得了銀子,都存起來:“與大郎娶媳婦用哩。”卻拿出幾十錢來,與朵兒娘修墳、辦果品。修墳也不用雇人,便使朵兒爹拿把鍬往墳上攏土,辦的香燭果品更不能與秀英備下的相比。
到了上墳那日,李媽媽自挎隻籃兒,內放著香燭、紙錢、雞、肉、菜、豆腐、饅頭幾樣供菜,並些果子。到了地頭一看,朵兒後娘亦挎一隻籃兒,揭開蓋兒,也是這幾樣,卻與李媽媽所置不能比。
朵兒知李媽媽花費,再看這墳頭也修得不甚齊整,菜也辦得不好,眼淚隻在眼眶兒裏打轉,李媽媽與她擺放祭品。她後娘又推他兄弟:“須得自家男丁供得才吃得到哩。”
朵兒漲紅了臉,自布了祭品,暗想老太公祭品也是老安人、娘子、姐兒幾個安放,哪有這等講究?!
事畢,李媽媽攜朵兒回還,秀英聽李媽媽:“必是昧下了朵兒銀子,他們辦得十分不成樣子。”秀英便道:“休當著兒女麵人父母不是哩,我便再出幾個錢,與朵兒娘修個墳罷。”
玉姐從旁聽了道:“我出罷。”秀英道:“也好。”
晚間秀英悉與程謙,程謙道:“這樣也好,那些個總是養不熟的,早識清了早不受拖累,於朵兒也好。”
秀英道:“可不是,真待她好,能就賣了她?左右是朵兒不如旁個兒女在他們心裏有份量,有甚事,先拋她出來去死。早離了那家早好。”
程謙道:“有這等忠仆,於玉姐也好,你不知,忠仆極難得,要緊時能救命、使不絕嗣哩。”
秀英道:“我自知道,待朵兒事一完,咱們可回城了?”
程謙道:“可。”
————————————————————————————————
程謙秀英辦完鄉間事,攜玉姐還家,到得巷口,卻見一片縞素,兩人不由心驚,使人問了,方曉得是楊家老太公故去,也在辦喪事。少不得回家稟了林老安人,又往楊家走一遭。
許是柳家鬧得不成話,使街坊取笑,楊家雖也分家,卻分得極平和,辦完喪事,各取了自己一份家私,另尋房子過活去了。楊家宅子亦空下來。
林老安人便喚來程謙:“我知你手上有一注銀子,白放也是放,楊家宅子要變賣,不如你買將下來。不幾年你便要歸宗哩,那時節玉姐還,你們再有個哥兒姐兒,須留一個姓程,孩子幼離不得父母。不若就近買了這一處,也是你洪家一分家業,你看如何?”
程謙本不欲動那一注錢,隻想何時再舍出去,今見老安人如是,低頭一想,白放也是放著,不如買了房兒,便道:“安人的是。”
林老安人道:“他那處宅子作價隻要一千五百兩,同是街坊,還下一、二百來,也可整修整修。不要怕空了,待你歸宗,我與秀英辦一份體麵嫁妝,也裝得下哩。”
程謙道:“我的妻兒,自能養。”
林老安人道:“從你嶽母起,我盼了幾十年哩,就盼著能為這些女孩兒備一回嫁妝送出去,總送不出去哩,你當與我圓一回心願罷。”罷便流淚。
程謙無奈,道:“全聽安人的。”
作者有話要:下麵會再次拉快進度條,進入玉姐模式,大家準備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