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i與淑嘉這一對夫婦這一生, 似乎總是在與一些通往看起來前景美好的願望的道路上的坑爹障礙奮鬥。那些美麗的前景是那麽的好, 值得人傾盡一生以期與之一會。但是,在通往每一個美麗公主的城堡的路上,總有一條惡龍當附贈障礙, 阻止你去揩公主的油。有的時候,惡龍還不隻一條。
這一次也不例外。想要解決出路問題?行, 先給朝臣們一個交待再說。
比起胤i,淑嘉身上的壓力要小很多——她不用直麵朝臣。很多時候, 君主的想法和朝臣的會是截然相反的, 這裏麵,不一定是誰對誰錯,立場不同而已。同樣的, 由於所處位置的不同, 他們之間想要相互理解,很難。
胤i情知這些人算是沒有壞心的, 卻不得不認為他們目光短淺。而大臣們覺得胤i還算是個稱職的皇帝, 又不能不覺得他好大喜功。
從朝臣們的角度來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國家的情況你皇帝又不是不知道,缺衣少食不說,還漏洞百出, 大家想辦法彌補都來不及了,你又生事!
從胤i的角度來看,正是要找出路的時候, 你們還固步自封,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真是沒眼光!
兩下就圍繞著年羹堯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朝臣們在朝上還是頗為注意措詞的,私下心幾乎要拿隋煬帝作比了。隋煬帝征一個沒用的高麗,斷送了大好江山。對於大部分大臣來說,呂宋那個地方,真是“被扔到爪哇國去了”。拿來有什麽用?!
至於年羹堯所奏稱的該地物產豐饒,抑或是需要朝廷去主持正義,不少人雖為後一條理由打動了一下,但是,想想眼下的國情,又克製住了這個念頭。反而說:“年羹堯強詞奪理,為掩其過,強加狡辯而已。”一口咬定年羹堯是為了開脫自己,而偽借大義的旗幟。
胤i一個頭兩個大,皇帝的乾綱獨斷在大多數時候是管用的,卻也得注意一點方式方法。他能夠跟天下讀書人開戰,卻不能對為他效力的官員太狠。
每天淑嘉就聽胤i複述著朝臣們的言論,然而在她麵前加以駁斥,主要是駁斥的語言近乎謾罵,在朝上說出來有損皇帝的形象,也會寒了大臣們的心,不罵又不舒服,隻好窩在老婆這裏背後說人壞話。唉,皇帝當到這個份兒上,也算是個好皇帝了。
“說什麽‘千裏趨利,必厥上將軍!’朕現在缺的就是這個‘利’!”這是今天胤i收到的又一論調。在乾清宮裏不好隨便發牢騷,跑到坤寧宮裏來嘀咕。嘟囔了兩聲,又說:“真要是千秋之利,上將軍厥就厥了吧。”
呃,這種紅果果的利益算盤、不把大臣當幹糧的想法,還真是不能在朝上說,也絕對不能透露出隻言片語。說出來就是一場大禍,他的位子也別想坐穩了。有很多事情,可以想、可以做,但是絕對不能說出來。
即便做了,構成既定事實了,也要另尋一套正大光明的說辭才好。淑嘉默默地記在了心裏。
很多人希望把年羹堯給弄回來,不說革職查辦吧,至少也要冷藏個一段時間。但是胤i不願意,似這等督撫的升降任免,由於等級太高,也就是皇帝有這個權利,即便是吏部,也隻有扯皮的權力而無決定權。
胤i打起了擦邊球,明麵上跟朝臣們扯皮,暗中下旨給年羹堯。朕為了你,可是跟那些人杠上了,你得給朕爭氣啊!
對於胤i來說,南洋是美好前景不假,確實也是遠在海外。成了,好處大大的有,不成,對本土也沒啥惡劣影響不是?隻要年羹堯把兩廣治理好了,外麵的天地就隨他折騰罷了。 普通灑網,碰碰運氣吧。
聽得胤i這樣說,淑嘉也知道,他目前最多也就隻能做到這一步了。他不是不動心,卻也得考慮實情,朝上一片反對之聲,不少都是他的得力幹將,由不得他不表麵妥協一下。心裏,隻怕也沒有一開始那樣堅定了。
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然而古人又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遠與近,總是互相影響,又相輔相成的,哪一個都不能輕易疏忽的。
淑嘉想了一想,道:“讓年羹堯便宜行事,也是極好的,他是總督,本就有撫境安民的責任。不說紅毛劫掠了,沿海的海盜也是有的,備戰也是常理。”
帝後二人都不想跟朝臣硬碰硬,把朝臣們都打趴下了,正在進行著的各項新政誰負責?他們采取了迂回的辦法,在京城與人扯皮,廣東的活卻在照幹。
算盤打得不錯,年羹堯在南洋也辦得很極漂亮,他還真的在那裏圈了一大塊地方,上表獻給皇帝,據說這幾處大種植園收獲頗豐。理所當然地,被朝臣斥責了一番。胤i也被捎帶著批評,皇帝,你不能因為收了年羹堯的好處,就給他說話啊。你這樣幹太掉價了。
朝臣也就這樣扯扯皮了,畢竟好處是看得見的。年羹堯令呂宋的稻米除口糧外,悉數運回國內,這一手確實玩得很漂亮。他還在那裏任命了幾個華人,代為管理當地經常事務。年總督把紅毛打跑了,卻不可能親自去坐鎮管理,派員去,也沒人樂意常駐。
本以為一切就這樣順順當當地過去了,卻沒想到他遇到了新的麻煩。
————————————————————————————————————————
很多事情,中央有了意見支持,還是要靠底下人的執行力。年羹堯無疑是個很有執行力的人,雖然他的性格上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在上頭有人庇護的情況下,他的能力還是得到了充分發揮。
單說這一仗“奇襲”,就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一忍數年,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年羹堯就能,按兵不動,眼看著紅毛悄悄地從他的地盤上拉人走,壓下了所有的消息,隻管擴軍備戰。
總督是有直屬的武裝力量的,數目卻不特別多,戰鬥力也未必可靠,還大部是陸軍。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他能夠整出一隊水師來,還練出了成績足見其能力了。
以有心算無心,年羹堯打了一個漂亮仗,自恃有功,並不把朝廷裏的嘰嘰歪歪放到眼裏。作為一個進士,他有不少同年、老師,紛紛寫信,讓他克製,讓他注意影響。其中不乏苦口婆心之輩,都被他一笑無視。他的父親、哥哥、兒子,也沒少寫信給他,父兄的信看了,回一句我明白的,但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我要有擔當。兒子的信打開一看,挽起袖子就回信,把兒子罵了個狗血淋頭!
年羹堯正在興頭上,手裏還有皇帝的密旨,怎麽會隨便聽了別人的話呢?
他確實春風得意!
朝臣們反對他攻占呂宋的一個理由就是:太遠了,不方便管理。明朝代也對這個地方興過兵,最後還是管不了。
如果朝臣們手上有地球儀和卷尺的話,他們可以量一量,是從中國到這塊地方近呢,還是從歐洲到這塊地方近。
此時,蘇伊士運河尚未開通,想到達這裏,最近的一條航線是繞非洲好望角,經印度洋,過新加坡,路途遙遠,絕對比廣州、瓊州遠得多得多!
歐洲人在亞洲的勢力此時還未全麵張開,比如在印度,很多國家隻是建立貿易據點,而在亞洲的殖民者人數也不夠多。歐洲人的武器相對於不少土著來說,是先進的,真是在人家家門口架幾門大炮就能征服。所以,到亞洲來的歐洲人數量並不多。
在殖民者的心裏,也不需要那麽多的人,憑助他們的軍事實力,這些人足夠控製局麵了。他們還采取了用土著治理土著、挑起不同土著之間的矛盾之類的手法,以加強控製,一直都很順利。
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說,目前吃的兩個最大的虧,一次是在日本,一次是在中國。在日本,惹了人家,日本人幹脆閉關鎖國了。在中國,台灣被鄭成功收複了。
也就是這些了。荷蘭人很放心。
真是放心得太早了!
年羹堯手頭的資源不少,能動用來遠征的不多,但是比起留守的荷蘭人來說,還是占優的。他又是偷襲。對部分牆頭草的華商許以重利,這個利不是錢財上的,而是名譽上的。承認你還是華夏子民,對於背井離鄉的人來說,具有非同一般的誘惑。
可以說,年羹堯不全是靠實力取勝的。
他取勝之後,荷蘭人並不傻,逃出命來的趕緊跑了。前麵提到了那遙遠的航程,如果再遇到惡劣的天氣,幾個月內能回到歐洲就算好運氣了,運氣差一點的,直接掉海裏喂了魚。
好容易回到了本國,報告了壞消息。荷蘭東印度公司內部一片嘩然!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大部分對於亞洲是不了解的,他們對於亞洲的了解,更多的是知道那裏有奢侈品、那片土地目前關係到他們百分之二十的利潤。
此地不可丟!
在歐洲,英國的日漸崛起已經讓荷蘭感受到了威脅,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也是發展迅猛,如果荷蘭一時失勢,很可能被英國所趁,丟了亞洲不說,可能在全世界都要被英國打壓了。誰都知道,英國佬最愛玩陰的,他們要是不趁人之危,那就不是英國佬了。md!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就是死在他們的偷襲上。
事情變得簡單了起來,這不是要不要討回血債的問題,而是一定要保住自家五分之一利潤的問題。現在要討論的,隻是如何做準備而已。連向政府打報告都省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裏有政府股份,早經授權,可以代表國家宣戰。
準備一場戰爭並不容易,即便是財力雄厚的東印度公司,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不但是購買軍火,還要準備人員。接著,就是漫長的航程。等到他們的人趕到了曾經的殖民地,一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年羹堯此時還以為荷蘭人已經被他徹底幹掉了呢。
戰爭,來得毫無征兆。
————————————————————————————————————————
<a href="http:///"></a>
兩國交戰,總要找一點借口的,即便是侵略戰爭。荷蘭人一麵偷襲,一麵發了挑戰書。
接到戰書,年羹堯心裏也有一絲發慌。由於是國書,他沒資格拆看,隻能派人一路“護送”荷蘭使者抵京。
擅開邊釁不是罪過,被人找上門來哭訴也沒關係,隻要你有足夠的功績相抵,給朝廷帶來了足夠多的實惠。問題是,人家打臉來了。挽起袖子來跟你幹架了,在朝廷眼裏,他們固然不是好東西,你也是個禍頭子。
想到之前那些彈章,饒是年羹堯心誌堅定,也連著幾天沒睡好覺。
年羹堯沒想到的是,老天爺給他送了一個幫手來,這幫手正是東印度公司自己。
東印度公司是有著極度的優越感和自豪感的,認為當地土著都是野蠻人,覺得給一封公文就已經是把對方放到平等的地位上了,他們已經很紳士了。按照他們的慣例,這封信寫得修辭還是比較優美的。
實質內容一點也不優美!
先是指責了錯全在中國(呃,這個,實情是大家都辦得不夠地道),然後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外懲辦凶手、要求通商及種種優惠……更過份的是,要求中國承認他們對於呂宋一帶的統治。
要了親命了!
如果隻是要求退兵、辦了年羹堯,這件事情多半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如果加上允許通商,也不是不能談的。千不該、萬不該,提到了朝廷非常敏感的一個問題——宗主。
雖然那地方沒啥大用,好歹名義上是咱們的藩屬,好多年沒上貢的那一種,可那也是咱們的!
年羹堯是該辦,這些荷蘭人也不是好鳥!年某人,你戴罪立功去吧!
淑嘉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給女兒準備嫁妝。烏雲珠已經是個大姑娘了,下嫁正在這兩年,究竟嫁給誰,還是待定。並不是嫁不出去,而是已經挑花了眼。看哪一個都怕虧了女兒。
消息是胤i親自帶來的:“撮爾小國,也敢、也敢……”他老人家氣得樂了。
他問過了傳教士、查了他們帶來的地圖,荷蘭的國土麵積比不過中國一個大省。論財富而言,兩國也是天差地遠。朝廷諸臣不太反對稍微教訓一下這樣一個夜郎自大的國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這個國家實在太小了!
“啊?”淑嘉目瞪口呆。英法聯軍不見了,改成荷蘭人了?
更讓她驚奇的是,即便是現在還沒爛透的軍隊,還有個年魔王坐鎮,接下來居然沒有占到什麽便宜!有所準備的東印度公司展現了它的實力,年羹堯的水師隻能龜縮一隅,竟不能戰勝對方。
這會兒……工業革命還沒開始吧?明明記得工業革命結束之時,正是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之日來的。早了幾十上百年吧?這樣都打不過?!
更令她驚奇的事情還在後頭:那個應該發動鴉片戰爭的國家,也卷了進來,他們……居然表示是站在朝廷這邊的。
邪了門兒了!
這一次也不例外。想要解決出路問題?行, 先給朝臣們一個交待再說。
比起胤i,淑嘉身上的壓力要小很多——她不用直麵朝臣。很多時候, 君主的想法和朝臣的會是截然相反的, 這裏麵,不一定是誰對誰錯,立場不同而已。同樣的, 由於所處位置的不同, 他們之間想要相互理解,很難。
胤i情知這些人算是沒有壞心的, 卻不得不認為他們目光短淺。而大臣們覺得胤i還算是個稱職的皇帝, 又不能不覺得他好大喜功。
從朝臣們的角度來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國家的情況你皇帝又不是不知道,缺衣少食不說,還漏洞百出, 大家想辦法彌補都來不及了,你又生事!
從胤i的角度來看,正是要找出路的時候, 你們還固步自封,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真是沒眼光!
兩下就圍繞著年羹堯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朝臣們在朝上還是頗為注意措詞的,私下心幾乎要拿隋煬帝作比了。隋煬帝征一個沒用的高麗,斷送了大好江山。對於大部分大臣來說,呂宋那個地方,真是“被扔到爪哇國去了”。拿來有什麽用?!
至於年羹堯所奏稱的該地物產豐饒,抑或是需要朝廷去主持正義,不少人雖為後一條理由打動了一下,但是,想想眼下的國情,又克製住了這個念頭。反而說:“年羹堯強詞奪理,為掩其過,強加狡辯而已。”一口咬定年羹堯是為了開脫自己,而偽借大義的旗幟。
胤i一個頭兩個大,皇帝的乾綱獨斷在大多數時候是管用的,卻也得注意一點方式方法。他能夠跟天下讀書人開戰,卻不能對為他效力的官員太狠。
每天淑嘉就聽胤i複述著朝臣們的言論,然而在她麵前加以駁斥,主要是駁斥的語言近乎謾罵,在朝上說出來有損皇帝的形象,也會寒了大臣們的心,不罵又不舒服,隻好窩在老婆這裏背後說人壞話。唉,皇帝當到這個份兒上,也算是個好皇帝了。
“說什麽‘千裏趨利,必厥上將軍!’朕現在缺的就是這個‘利’!”這是今天胤i收到的又一論調。在乾清宮裏不好隨便發牢騷,跑到坤寧宮裏來嘀咕。嘟囔了兩聲,又說:“真要是千秋之利,上將軍厥就厥了吧。”
呃,這種紅果果的利益算盤、不把大臣當幹糧的想法,還真是不能在朝上說,也絕對不能透露出隻言片語。說出來就是一場大禍,他的位子也別想坐穩了。有很多事情,可以想、可以做,但是絕對不能說出來。
即便做了,構成既定事實了,也要另尋一套正大光明的說辭才好。淑嘉默默地記在了心裏。
很多人希望把年羹堯給弄回來,不說革職查辦吧,至少也要冷藏個一段時間。但是胤i不願意,似這等督撫的升降任免,由於等級太高,也就是皇帝有這個權利,即便是吏部,也隻有扯皮的權力而無決定權。
胤i打起了擦邊球,明麵上跟朝臣們扯皮,暗中下旨給年羹堯。朕為了你,可是跟那些人杠上了,你得給朕爭氣啊!
對於胤i來說,南洋是美好前景不假,確實也是遠在海外。成了,好處大大的有,不成,對本土也沒啥惡劣影響不是?隻要年羹堯把兩廣治理好了,外麵的天地就隨他折騰罷了。 普通灑網,碰碰運氣吧。
聽得胤i這樣說,淑嘉也知道,他目前最多也就隻能做到這一步了。他不是不動心,卻也得考慮實情,朝上一片反對之聲,不少都是他的得力幹將,由不得他不表麵妥協一下。心裏,隻怕也沒有一開始那樣堅定了。
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然而古人又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遠與近,總是互相影響,又相輔相成的,哪一個都不能輕易疏忽的。
淑嘉想了一想,道:“讓年羹堯便宜行事,也是極好的,他是總督,本就有撫境安民的責任。不說紅毛劫掠了,沿海的海盜也是有的,備戰也是常理。”
帝後二人都不想跟朝臣硬碰硬,把朝臣們都打趴下了,正在進行著的各項新政誰負責?他們采取了迂回的辦法,在京城與人扯皮,廣東的活卻在照幹。
算盤打得不錯,年羹堯在南洋也辦得很極漂亮,他還真的在那裏圈了一大塊地方,上表獻給皇帝,據說這幾處大種植園收獲頗豐。理所當然地,被朝臣斥責了一番。胤i也被捎帶著批評,皇帝,你不能因為收了年羹堯的好處,就給他說話啊。你這樣幹太掉價了。
朝臣也就這樣扯扯皮了,畢竟好處是看得見的。年羹堯令呂宋的稻米除口糧外,悉數運回國內,這一手確實玩得很漂亮。他還在那裏任命了幾個華人,代為管理當地經常事務。年總督把紅毛打跑了,卻不可能親自去坐鎮管理,派員去,也沒人樂意常駐。
本以為一切就這樣順順當當地過去了,卻沒想到他遇到了新的麻煩。
————————————————————————————————————————
很多事情,中央有了意見支持,還是要靠底下人的執行力。年羹堯無疑是個很有執行力的人,雖然他的性格上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在上頭有人庇護的情況下,他的能力還是得到了充分發揮。
單說這一仗“奇襲”,就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一忍數年,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年羹堯就能,按兵不動,眼看著紅毛悄悄地從他的地盤上拉人走,壓下了所有的消息,隻管擴軍備戰。
總督是有直屬的武裝力量的,數目卻不特別多,戰鬥力也未必可靠,還大部是陸軍。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他能夠整出一隊水師來,還練出了成績足見其能力了。
以有心算無心,年羹堯打了一個漂亮仗,自恃有功,並不把朝廷裏的嘰嘰歪歪放到眼裏。作為一個進士,他有不少同年、老師,紛紛寫信,讓他克製,讓他注意影響。其中不乏苦口婆心之輩,都被他一笑無視。他的父親、哥哥、兒子,也沒少寫信給他,父兄的信看了,回一句我明白的,但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我要有擔當。兒子的信打開一看,挽起袖子就回信,把兒子罵了個狗血淋頭!
年羹堯正在興頭上,手裏還有皇帝的密旨,怎麽會隨便聽了別人的話呢?
他確實春風得意!
朝臣們反對他攻占呂宋的一個理由就是:太遠了,不方便管理。明朝代也對這個地方興過兵,最後還是管不了。
如果朝臣們手上有地球儀和卷尺的話,他們可以量一量,是從中國到這塊地方近呢,還是從歐洲到這塊地方近。
此時,蘇伊士運河尚未開通,想到達這裏,最近的一條航線是繞非洲好望角,經印度洋,過新加坡,路途遙遠,絕對比廣州、瓊州遠得多得多!
歐洲人在亞洲的勢力此時還未全麵張開,比如在印度,很多國家隻是建立貿易據點,而在亞洲的殖民者人數也不夠多。歐洲人的武器相對於不少土著來說,是先進的,真是在人家家門口架幾門大炮就能征服。所以,到亞洲來的歐洲人數量並不多。
在殖民者的心裏,也不需要那麽多的人,憑助他們的軍事實力,這些人足夠控製局麵了。他們還采取了用土著治理土著、挑起不同土著之間的矛盾之類的手法,以加強控製,一直都很順利。
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說,目前吃的兩個最大的虧,一次是在日本,一次是在中國。在日本,惹了人家,日本人幹脆閉關鎖國了。在中國,台灣被鄭成功收複了。
也就是這些了。荷蘭人很放心。
真是放心得太早了!
年羹堯手頭的資源不少,能動用來遠征的不多,但是比起留守的荷蘭人來說,還是占優的。他又是偷襲。對部分牆頭草的華商許以重利,這個利不是錢財上的,而是名譽上的。承認你還是華夏子民,對於背井離鄉的人來說,具有非同一般的誘惑。
可以說,年羹堯不全是靠實力取勝的。
他取勝之後,荷蘭人並不傻,逃出命來的趕緊跑了。前麵提到了那遙遠的航程,如果再遇到惡劣的天氣,幾個月內能回到歐洲就算好運氣了,運氣差一點的,直接掉海裏喂了魚。
好容易回到了本國,報告了壞消息。荷蘭東印度公司內部一片嘩然!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大部分對於亞洲是不了解的,他們對於亞洲的了解,更多的是知道那裏有奢侈品、那片土地目前關係到他們百分之二十的利潤。
此地不可丟!
在歐洲,英國的日漸崛起已經讓荷蘭感受到了威脅,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也是發展迅猛,如果荷蘭一時失勢,很可能被英國所趁,丟了亞洲不說,可能在全世界都要被英國打壓了。誰都知道,英國佬最愛玩陰的,他們要是不趁人之危,那就不是英國佬了。md!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就是死在他們的偷襲上。
事情變得簡單了起來,這不是要不要討回血債的問題,而是一定要保住自家五分之一利潤的問題。現在要討論的,隻是如何做準備而已。連向政府打報告都省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裏有政府股份,早經授權,可以代表國家宣戰。
準備一場戰爭並不容易,即便是財力雄厚的東印度公司,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不但是購買軍火,還要準備人員。接著,就是漫長的航程。等到他們的人趕到了曾經的殖民地,一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年羹堯此時還以為荷蘭人已經被他徹底幹掉了呢。
戰爭,來得毫無征兆。
————————————————————————————————————————
<a href="http:///"></a>
兩國交戰,總要找一點借口的,即便是侵略戰爭。荷蘭人一麵偷襲,一麵發了挑戰書。
接到戰書,年羹堯心裏也有一絲發慌。由於是國書,他沒資格拆看,隻能派人一路“護送”荷蘭使者抵京。
擅開邊釁不是罪過,被人找上門來哭訴也沒關係,隻要你有足夠的功績相抵,給朝廷帶來了足夠多的實惠。問題是,人家打臉來了。挽起袖子來跟你幹架了,在朝廷眼裏,他們固然不是好東西,你也是個禍頭子。
想到之前那些彈章,饒是年羹堯心誌堅定,也連著幾天沒睡好覺。
年羹堯沒想到的是,老天爺給他送了一個幫手來,這幫手正是東印度公司自己。
東印度公司是有著極度的優越感和自豪感的,認為當地土著都是野蠻人,覺得給一封公文就已經是把對方放到平等的地位上了,他們已經很紳士了。按照他們的慣例,這封信寫得修辭還是比較優美的。
實質內容一點也不優美!
先是指責了錯全在中國(呃,這個,實情是大家都辦得不夠地道),然後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外懲辦凶手、要求通商及種種優惠……更過份的是,要求中國承認他們對於呂宋一帶的統治。
要了親命了!
如果隻是要求退兵、辦了年羹堯,這件事情多半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如果加上允許通商,也不是不能談的。千不該、萬不該,提到了朝廷非常敏感的一個問題——宗主。
雖然那地方沒啥大用,好歹名義上是咱們的藩屬,好多年沒上貢的那一種,可那也是咱們的!
年羹堯是該辦,這些荷蘭人也不是好鳥!年某人,你戴罪立功去吧!
淑嘉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給女兒準備嫁妝。烏雲珠已經是個大姑娘了,下嫁正在這兩年,究竟嫁給誰,還是待定。並不是嫁不出去,而是已經挑花了眼。看哪一個都怕虧了女兒。
消息是胤i親自帶來的:“撮爾小國,也敢、也敢……”他老人家氣得樂了。
他問過了傳教士、查了他們帶來的地圖,荷蘭的國土麵積比不過中國一個大省。論財富而言,兩國也是天差地遠。朝廷諸臣不太反對稍微教訓一下這樣一個夜郎自大的國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這個國家實在太小了!
“啊?”淑嘉目瞪口呆。英法聯軍不見了,改成荷蘭人了?
更讓她驚奇的是,即便是現在還沒爛透的軍隊,還有個年魔王坐鎮,接下來居然沒有占到什麽便宜!有所準備的東印度公司展現了它的實力,年羹堯的水師隻能龜縮一隅,竟不能戰勝對方。
這會兒……工業革命還沒開始吧?明明記得工業革命結束之時,正是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之日來的。早了幾十上百年吧?這樣都打不過?!
更令她驚奇的事情還在後頭:那個應該發動鴉片戰爭的國家,也卷了進來,他們……居然表示是站在朝廷這邊的。
邪了門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