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山銜落日,野色動高秋。【xiaienxe]鳥入空林外,人來古渡頭。微風飄短發,纖月傍輕舟。十裏城南外,鍾聲咽戌樓。”胤礽用緩緩調子誦著這首《渾河晚渡》。[1]
別說,詩寫得很好,這家夥聲音也還能聽,他背得又特投入。
淑嘉聽著頗覺得有些意境,這聽人背詩、讀詩呢,還是有要求。如果寫得不好,任你聲音再好,那也沒法不笑場。你能想像道明叔一派正經地念“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麽?如果內容不錯,聲音搞笑,那跟五音不全麥霸效果差不多。
兼眼下正住暢春園裏,一片園林風光,前陣兒還下兒小雨,頗有那麽一點讀詩意境。淑嘉也慢慢地點了幾下頭:“頗有古風。”
這裏要再次為胤礽正名,他真不是個隻會把漂亮男人/女人往身下壓主兒,他文化修養很不錯。呃,本人內心還頗具一點浪漫氣息。
但是呢,再浪漫一個人,擱宮裏時間長了,擱著擱著心理也就壓抑了,壓抑著壓抑著,他就容易變態了——還好,後忍住了沒暴發,等來了黎明曙光。然而即使生氣直接喊“杖斃”歲月裏,他文化水平還是沒下降。至少,他寫詩,呃,比他爹強多了。淑嘉看過,可以作證。
現他不用壓抑了,許多本性就暴露了出來。比如現,他就露出一點對文化藝術向往來了。
對了,胤礽選了戴梓,還有一條就是此人詩寫得不壞。
聽淑嘉如此評價,胤礽笑了:“聽得出來?”
這不廢話麽?“要我寫,許是寫不出來,評,倒是能評得出來。你也不會做飯,難道還嚐不出廚子手藝?”不對啊!“我怎麽記得前些年我們天天兒品評詩文,到了現我聽得出來很奇怪麽?”
胤礽搖搖頭:“猜猜,誰寫?”
這哪猜得出來啊?又不是“北國風光”!不過,如果胤礽念一句“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淑嘉絕對要噴他一臉茶葉。“我認識?”
“也不算。”
“我知道?”
“差不多。”
“那我就不知道了,”淑嘉攤手,還是忍不住猜,“當今名士作?”
“唉,戴梓舊作。”
“他?他不是會造槍炮麽?”
真是罪過,作為一個穿越者,本文作者沒給淑嘉安排知道這個人履曆。戴梓為後人稱道武器設計,還是穿過來之後,淑嫻要請戴梓當家庭老師,調查此人背景,順便提了一句。淑嘉對這方麵算是上心了,當時大大地嚇了一跳,就記住了這一條。
由於武器專家身份淑嘉眼裏比個詞臣清流重要得多,她幾乎要忘了此人還是個文化人。脫口而出就是她意那一點,說完了,又想起來,戴梓一度是頂尖那一種文人。
胤礽呷了口茶,品了品:“他會得可真不少呢!是個人才!是冤屈了。”不過案子是他爹判,即使改,也不能說是他爹錯,正可借機踩幾個當年冤案製造者,以起到殺雞儆猴作用——南書房人都敢誣陷,長了天膽了!我可不好糊弄!
由於對戴老先生了解很少,淑嘉隻能呆呆地問:“他都還會什麽?”
“你不知道?蔣霆家沒有告訴過你?”
“哈?她告訴我戴梓學問不壞,會造槍炮事兒還是你說呢。【xiaienxe]”
胤礽調戴梓回來,可不單單是為了讓他擠兌法海而已,區區一個法海,胤礽犯不著冒著“改父道”危險名聲。真正讓他看中是戴梓實務上也頗有才幹,戴老先生沒當家庭老師、沒有這份固定收入之前,除了養家糊口之外,娛樂活動有兩樣:一、寫詩,二、寫書。
他寫不是什麽《我南書房日子》這樣小說,而是《治河十策》!
河清海晏,太平盛世象征,康熙年間為了治理黃河,那是下了死力氣。曾經有至少兩年時間,胤礽幾乎是每個月都要處理兩三件關於河務公文,派誰當河督、哪裏調銀子、怎麽修堤壩。
現看著是治理初見成效了,實際上還是問題多多。作為一個真正處理過國家大事,又巡視過河堤人,胤礽是務實,他不會認為撥一次銀子修完河之後就天下太平了。河務要維護,必須有懂行人。至少,中央裏、顧問團裏、皇帝身邊兒,有專家型人才,明白底下人幹得到底對不對。
要說治河能人,康熙朝不是沒有,就是現,胤礽接手朝廷,搞維護工作人才還是有。
但是,這裏又牽扯到一個問題:他們未必就是皇帝人。說起來有些拗口,但是事實真相就是,作為皇太子,胤礽登基哪怕沒有遺詔,誰也不能說他皇位來路不正。可大臣們支持你登基,不代表人家就是你人了。比如曹寅,他肯定是不會反對太子繼位,但是,對君他就未必如先帝一樣親近了。
隔閡!
收拾法海隻是順帶,戴梓真正作用是向世人昭告:君要開始打造自己班底了。該站隊趕緊站隊!要表白都打好草稿買好鑽戒,別拿兩塊錢一枝玫瑰來糊弄我!
不哼不哈,就暗示大家:都給我老實點兒!老子不是挖不到人!懷揣小九九試試!
這個舉動必須有一個前提:頭一個啟用人、樹起來典型,他得管用!不能你前腳挺完某人,他後腳被人扒了馬甲,不但以前沒人品,現還刷下限。這就壞了!自己找了個豬隊友,撓牆都晚了。
戴梓案子是冤案,平反起來很容易,帶頭整他南懷仁還死了,當年大同謀是張獻忠養子,也不算好人。眼下康熙周年還沒過,嗣皇帝下詔,完全可以用先帝口氣來發。有陳夢雷例子,玩政治都明白,站內敵一邊可比私通外國性質嚴重得多了——雖然發表聲明時候一定是為譴責後者。
老頭兒有聲望,胤礽也不把他直接放到朝裏去,而是擱到南書房,再兼個給自家兒子當老師。
——————————————————————————————————————————
胤礽接見戴梓時候,腦子裏還想著老婆話:“你們一個一個非要把旁人比得像個呆子才肯罷休麽?戴梓會寫詩、造槍炮、還會治河!你年紀隻有他一半兒,怎麽也懂那麽多?”
胤礽確住,當時他老婆是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了,因為他曾經取笑過她不懂某些西洋知識,然後科普之。
戴梓被引入時候胤礽臉上還掛著笑呢。魏珠現很小心,原本跟著康熙身邊很威風,胤礽也要“賞”他不少紅包,現……他寧願把所有紅包加上利息都還回來以換對胤礽對他某些行為選擇性失憶。
魏珠認識戴梓,胤礽便讓他伺候接見。
見了戴梓,胤礽還是吃了一驚:“先生受苦了!”他見戴梓時候,還是差不多二十年前,那會兒戴先生也算是春風得意,很有名士風骨。現也是有風骨,隻是這“骨”字勝過了“風”。胤礽難免感性了一回。
戴梓卻是滿心感慨,沒想到還能再見到這位殿下!戴梓被發配時候,胤礽已經有了一些兒不太好苗頭,不過不嚴重,不至於讓戴梓心生厭惡。那時候胤礽還是個青澀少年,帶著點兒靈性帶著點兒傲氣,做‘壞事’權貴圈兒裏也沒什麽大不了。
現一看,人整個兒大了一圈兒,成熟了許多。此時胤礽南沿兒炕上坐著,日光餘暈透過窗子給他整個人鑲了金邊兒,也讓他形象戴梓眼裏帶了點朦朧感。
戴梓對胤礽還是有好感,此人同意蔣家請他當老師,解決了他很大一部分生活問題。赦了他回京,還召見他,昨天接到通知,胤礽同學認為他當年是冤枉“通東洋還不如通葛爾丹呢!東洋有什麽?!”
<a href="http:///"></a>
重要是,胤礽還專程派人到蔣家去索要了《治河十策》。
對戴梓來說,二十年苦痛經曆,足以讓他看清不少事情,也對政府不太信任。然而蹉跎二十年,終於看到了一展抱複機會了!真是老頭子也熱血。就是不管你家統治如何,我也要做點利國利國事情。對吧?
戴梓內心激動,卻也猶豫,他還不確定胤礽要怎麽做。老先生是見過世麵人,激動也不致失態,禮儀完全到位。
聽到胤礽那仿佛有點熟悉聲音說:“起來說話罷,到這裏坐。”
戴梓有點沸騰,心裏懷疑了,胤礽指是炕上與他隔著炕桌位置。與皇帝對坐?戴梓上前一步,又發現原本有點避光處還站著一個清秀少年,眼前一花,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時候他曾屢次受康熙召見,康熙身邊也站著這樣一個少年,身上太子製服花紋都是一樣。
沒來由,老先生心裏一軟:“昔日老臣召對之時,陛下亦侍立於先帝之側,於今二十年矣。”
胤礽一時也是生出許多感慨:“逝者如斯夫。”方轉頭對弘旦道:“戴先生是有學問人,品性亦好,你可多向先生請教。”
戴梓起身連道:“不敢。”
弘旦已經開口了:“阿瑪說先生好,先生就是好。昨兒我正做著功課,阿瑪就打發人來叫我說,那些東西可看可不看,有一樣是必得看。”
戴梓也看到了炕桌上《治河十策》。
話題也有了,舊情也敘上了。
胤礽口角含笑:“先生不必過謙,先生大作,我已拜讀,我心自有定論。”然後就是關心戴梓現生活狀況,得知他孤身京,又寄居蔣府,便說:“這樣很是不便,”回顧弘旦,“叫內務府挑處近點兒宅子給先生,先生家眷還關外?也接了來罷。”
弘旦應道:“那還缺服侍人手,是內務府裏挑還是外頭雇?先生遠道而來,家什也要重布置。”
“你哪裏來這麽多話?這些交給內務府去辦,你四叔是慣會挑東西人。倒叫先生笑話。”胤礽假意埋怨了一句。
他說“先生”,是想起了舊事,也是因為戴某人現還未正式授職。又有,戴先生詩文寫得不壞。
戴梓眼裏,皇帝和太子真是平易親和,比起當年康熙父子來也不次了。胤礽當年還是太子時候,對於文化人也是頗有禮貌。
接著,胤礽又請戴梓“領工資陪說話”,戴老先生就這樣又回到了南書房,胤礽也多了一個聊天人。
時間是個好東西,它能抹去很多痕跡,包括尷尬。
死亡是個有用東西,它能解決很多問題,包括某些過節。
二十年時間,康熙又死了,胤礽與戴梓交流起來倒也愉。
當然,法海就不愉了。
法海不把人家放眼裏,戴先生也當他是木偶,所謂木偶,就是見麵打招呼、有事說一聲,不無視你比無視你還難受。“我看到你了,但你是布景板”,大概就是這麽個意思了。
戴老先生對權貴好感度不高,你有禮貌一點,他倒也能回之以禮,如果對他比較實,他還是會念著你好。但是,如果你不禮貌了,他也絕對不可能先服軟,眼前就有一個例子:康熙。
法海是照著佟國綱模子倒出來脾氣,這個就……了,對吧?戴梓這算是經過磨難收斂過脾氣人了,擱二十年前,他能當法海不存。
法海有點暴躁了,他號稱有傲骨,戴老先生是流放二十年都沒被打倒;他有出身,戴老先生被太子叫“師傅”;他有學問,他會戴老先生全會、他不會戴老先生還會。要命是,戴老先生隨軍平過三藩,資曆還很老。
法海也火了,經常就某些學術問題與戴梓杠上,一副不辯出個誰對誰錯不肯休態度。親媽入祖墳事情隻好先放一放,胤礽一下子少收了好幾份關於“死人該埋哪裏”折子,心說,這步棋走對了。
終於,法海與戴梓學術討論討論到了胤礽跟前兒來。法海一步不肯讓,戴梓則是胸有成竹模樣,老先生對法海評價又降了一層:居然這樣沉不住氣。
胤礽終於找到了個理由“禦前失儀”,打發法海去了戶部當侍郎,這是一個得罪人差使,即使本來不得罪人,法海去了也能得罪人——胤礽正要清理國庫,還打算派個狠人去壓陣。
作者有話要說:
[1]這首詩沒有找到創作時間,估且當成寫得比較早吧。
關於戴梓生卒年月,《清史稿》上沒有找到,百度和維基說不一樣。不過都說是流放了三十多年,康熙二十五年,荷蘭進蟠腸鳥槍,戴梓還仿造過,流放也該那之後,那他應該至少活到了康熙五十五年,這一點上度娘內容比較靠譜。
別說,詩寫得很好,這家夥聲音也還能聽,他背得又特投入。
淑嘉聽著頗覺得有些意境,這聽人背詩、讀詩呢,還是有要求。如果寫得不好,任你聲音再好,那也沒法不笑場。你能想像道明叔一派正經地念“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麽?如果內容不錯,聲音搞笑,那跟五音不全麥霸效果差不多。
兼眼下正住暢春園裏,一片園林風光,前陣兒還下兒小雨,頗有那麽一點讀詩意境。淑嘉也慢慢地點了幾下頭:“頗有古風。”
這裏要再次為胤礽正名,他真不是個隻會把漂亮男人/女人往身下壓主兒,他文化修養很不錯。呃,本人內心還頗具一點浪漫氣息。
但是呢,再浪漫一個人,擱宮裏時間長了,擱著擱著心理也就壓抑了,壓抑著壓抑著,他就容易變態了——還好,後忍住了沒暴發,等來了黎明曙光。然而即使生氣直接喊“杖斃”歲月裏,他文化水平還是沒下降。至少,他寫詩,呃,比他爹強多了。淑嘉看過,可以作證。
現他不用壓抑了,許多本性就暴露了出來。比如現,他就露出一點對文化藝術向往來了。
對了,胤礽選了戴梓,還有一條就是此人詩寫得不壞。
聽淑嘉如此評價,胤礽笑了:“聽得出來?”
這不廢話麽?“要我寫,許是寫不出來,評,倒是能評得出來。你也不會做飯,難道還嚐不出廚子手藝?”不對啊!“我怎麽記得前些年我們天天兒品評詩文,到了現我聽得出來很奇怪麽?”
胤礽搖搖頭:“猜猜,誰寫?”
這哪猜得出來啊?又不是“北國風光”!不過,如果胤礽念一句“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淑嘉絕對要噴他一臉茶葉。“我認識?”
“也不算。”
“我知道?”
“差不多。”
“那我就不知道了,”淑嘉攤手,還是忍不住猜,“當今名士作?”
“唉,戴梓舊作。”
“他?他不是會造槍炮麽?”
真是罪過,作為一個穿越者,本文作者沒給淑嘉安排知道這個人履曆。戴梓為後人稱道武器設計,還是穿過來之後,淑嫻要請戴梓當家庭老師,調查此人背景,順便提了一句。淑嘉對這方麵算是上心了,當時大大地嚇了一跳,就記住了這一條。
由於武器專家身份淑嘉眼裏比個詞臣清流重要得多,她幾乎要忘了此人還是個文化人。脫口而出就是她意那一點,說完了,又想起來,戴梓一度是頂尖那一種文人。
胤礽呷了口茶,品了品:“他會得可真不少呢!是個人才!是冤屈了。”不過案子是他爹判,即使改,也不能說是他爹錯,正可借機踩幾個當年冤案製造者,以起到殺雞儆猴作用——南書房人都敢誣陷,長了天膽了!我可不好糊弄!
由於對戴老先生了解很少,淑嘉隻能呆呆地問:“他都還會什麽?”
“你不知道?蔣霆家沒有告訴過你?”
“哈?她告訴我戴梓學問不壞,會造槍炮事兒還是你說呢。【xiaienxe]”
胤礽調戴梓回來,可不單單是為了讓他擠兌法海而已,區區一個法海,胤礽犯不著冒著“改父道”危險名聲。真正讓他看中是戴梓實務上也頗有才幹,戴老先生沒當家庭老師、沒有這份固定收入之前,除了養家糊口之外,娛樂活動有兩樣:一、寫詩,二、寫書。
他寫不是什麽《我南書房日子》這樣小說,而是《治河十策》!
河清海晏,太平盛世象征,康熙年間為了治理黃河,那是下了死力氣。曾經有至少兩年時間,胤礽幾乎是每個月都要處理兩三件關於河務公文,派誰當河督、哪裏調銀子、怎麽修堤壩。
現看著是治理初見成效了,實際上還是問題多多。作為一個真正處理過國家大事,又巡視過河堤人,胤礽是務實,他不會認為撥一次銀子修完河之後就天下太平了。河務要維護,必須有懂行人。至少,中央裏、顧問團裏、皇帝身邊兒,有專家型人才,明白底下人幹得到底對不對。
要說治河能人,康熙朝不是沒有,就是現,胤礽接手朝廷,搞維護工作人才還是有。
但是,這裏又牽扯到一個問題:他們未必就是皇帝人。說起來有些拗口,但是事實真相就是,作為皇太子,胤礽登基哪怕沒有遺詔,誰也不能說他皇位來路不正。可大臣們支持你登基,不代表人家就是你人了。比如曹寅,他肯定是不會反對太子繼位,但是,對君他就未必如先帝一樣親近了。
隔閡!
收拾法海隻是順帶,戴梓真正作用是向世人昭告:君要開始打造自己班底了。該站隊趕緊站隊!要表白都打好草稿買好鑽戒,別拿兩塊錢一枝玫瑰來糊弄我!
不哼不哈,就暗示大家:都給我老實點兒!老子不是挖不到人!懷揣小九九試試!
這個舉動必須有一個前提:頭一個啟用人、樹起來典型,他得管用!不能你前腳挺完某人,他後腳被人扒了馬甲,不但以前沒人品,現還刷下限。這就壞了!自己找了個豬隊友,撓牆都晚了。
戴梓案子是冤案,平反起來很容易,帶頭整他南懷仁還死了,當年大同謀是張獻忠養子,也不算好人。眼下康熙周年還沒過,嗣皇帝下詔,完全可以用先帝口氣來發。有陳夢雷例子,玩政治都明白,站內敵一邊可比私通外國性質嚴重得多了——雖然發表聲明時候一定是為譴責後者。
老頭兒有聲望,胤礽也不把他直接放到朝裏去,而是擱到南書房,再兼個給自家兒子當老師。
——————————————————————————————————————————
胤礽接見戴梓時候,腦子裏還想著老婆話:“你們一個一個非要把旁人比得像個呆子才肯罷休麽?戴梓會寫詩、造槍炮、還會治河!你年紀隻有他一半兒,怎麽也懂那麽多?”
胤礽確住,當時他老婆是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了,因為他曾經取笑過她不懂某些西洋知識,然後科普之。
戴梓被引入時候胤礽臉上還掛著笑呢。魏珠現很小心,原本跟著康熙身邊很威風,胤礽也要“賞”他不少紅包,現……他寧願把所有紅包加上利息都還回來以換對胤礽對他某些行為選擇性失憶。
魏珠認識戴梓,胤礽便讓他伺候接見。
見了戴梓,胤礽還是吃了一驚:“先生受苦了!”他見戴梓時候,還是差不多二十年前,那會兒戴先生也算是春風得意,很有名士風骨。現也是有風骨,隻是這“骨”字勝過了“風”。胤礽難免感性了一回。
戴梓卻是滿心感慨,沒想到還能再見到這位殿下!戴梓被發配時候,胤礽已經有了一些兒不太好苗頭,不過不嚴重,不至於讓戴梓心生厭惡。那時候胤礽還是個青澀少年,帶著點兒靈性帶著點兒傲氣,做‘壞事’權貴圈兒裏也沒什麽大不了。
現一看,人整個兒大了一圈兒,成熟了許多。此時胤礽南沿兒炕上坐著,日光餘暈透過窗子給他整個人鑲了金邊兒,也讓他形象戴梓眼裏帶了點朦朧感。
戴梓對胤礽還是有好感,此人同意蔣家請他當老師,解決了他很大一部分生活問題。赦了他回京,還召見他,昨天接到通知,胤礽同學認為他當年是冤枉“通東洋還不如通葛爾丹呢!東洋有什麽?!”
<a href="http:///"></a>
重要是,胤礽還專程派人到蔣家去索要了《治河十策》。
對戴梓來說,二十年苦痛經曆,足以讓他看清不少事情,也對政府不太信任。然而蹉跎二十年,終於看到了一展抱複機會了!真是老頭子也熱血。就是不管你家統治如何,我也要做點利國利國事情。對吧?
戴梓內心激動,卻也猶豫,他還不確定胤礽要怎麽做。老先生是見過世麵人,激動也不致失態,禮儀完全到位。
聽到胤礽那仿佛有點熟悉聲音說:“起來說話罷,到這裏坐。”
戴梓有點沸騰,心裏懷疑了,胤礽指是炕上與他隔著炕桌位置。與皇帝對坐?戴梓上前一步,又發現原本有點避光處還站著一個清秀少年,眼前一花,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時候他曾屢次受康熙召見,康熙身邊也站著這樣一個少年,身上太子製服花紋都是一樣。
沒來由,老先生心裏一軟:“昔日老臣召對之時,陛下亦侍立於先帝之側,於今二十年矣。”
胤礽一時也是生出許多感慨:“逝者如斯夫。”方轉頭對弘旦道:“戴先生是有學問人,品性亦好,你可多向先生請教。”
戴梓起身連道:“不敢。”
弘旦已經開口了:“阿瑪說先生好,先生就是好。昨兒我正做著功課,阿瑪就打發人來叫我說,那些東西可看可不看,有一樣是必得看。”
戴梓也看到了炕桌上《治河十策》。
話題也有了,舊情也敘上了。
胤礽口角含笑:“先生不必過謙,先生大作,我已拜讀,我心自有定論。”然後就是關心戴梓現生活狀況,得知他孤身京,又寄居蔣府,便說:“這樣很是不便,”回顧弘旦,“叫內務府挑處近點兒宅子給先生,先生家眷還關外?也接了來罷。”
弘旦應道:“那還缺服侍人手,是內務府裏挑還是外頭雇?先生遠道而來,家什也要重布置。”
“你哪裏來這麽多話?這些交給內務府去辦,你四叔是慣會挑東西人。倒叫先生笑話。”胤礽假意埋怨了一句。
他說“先生”,是想起了舊事,也是因為戴某人現還未正式授職。又有,戴先生詩文寫得不壞。
戴梓眼裏,皇帝和太子真是平易親和,比起當年康熙父子來也不次了。胤礽當年還是太子時候,對於文化人也是頗有禮貌。
接著,胤礽又請戴梓“領工資陪說話”,戴老先生就這樣又回到了南書房,胤礽也多了一個聊天人。
時間是個好東西,它能抹去很多痕跡,包括尷尬。
死亡是個有用東西,它能解決很多問題,包括某些過節。
二十年時間,康熙又死了,胤礽與戴梓交流起來倒也愉。
當然,法海就不愉了。
法海不把人家放眼裏,戴先生也當他是木偶,所謂木偶,就是見麵打招呼、有事說一聲,不無視你比無視你還難受。“我看到你了,但你是布景板”,大概就是這麽個意思了。
戴老先生對權貴好感度不高,你有禮貌一點,他倒也能回之以禮,如果對他比較實,他還是會念著你好。但是,如果你不禮貌了,他也絕對不可能先服軟,眼前就有一個例子:康熙。
法海是照著佟國綱模子倒出來脾氣,這個就……了,對吧?戴梓這算是經過磨難收斂過脾氣人了,擱二十年前,他能當法海不存。
法海有點暴躁了,他號稱有傲骨,戴老先生是流放二十年都沒被打倒;他有出身,戴老先生被太子叫“師傅”;他有學問,他會戴老先生全會、他不會戴老先生還會。要命是,戴老先生隨軍平過三藩,資曆還很老。
法海也火了,經常就某些學術問題與戴梓杠上,一副不辯出個誰對誰錯不肯休態度。親媽入祖墳事情隻好先放一放,胤礽一下子少收了好幾份關於“死人該埋哪裏”折子,心說,這步棋走對了。
終於,法海與戴梓學術討論討論到了胤礽跟前兒來。法海一步不肯讓,戴梓則是胸有成竹模樣,老先生對法海評價又降了一層:居然這樣沉不住氣。
胤礽終於找到了個理由“禦前失儀”,打發法海去了戶部當侍郎,這是一個得罪人差使,即使本來不得罪人,法海去了也能得罪人——胤礽正要清理國庫,還打算派個狠人去壓陣。
作者有話要說:
[1]這首詩沒有找到創作時間,估且當成寫得比較早吧。
關於戴梓生卒年月,《清史稿》上沒有找到,百度和維基說不一樣。不過都說是流放了三十多年,康熙二十五年,荷蘭進蟠腸鳥槍,戴梓還仿造過,流放也該那之後,那他應該至少活到了康熙五十五年,這一點上度娘內容比較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