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騎兵營, 是韓嫣心血所在, 也是他的大本營。這裏的士兵,可算得上是他的入門弟子,雖然數量多了點——三千。韓嫣就是被禁足在家, 也是通過李家兄弟與這裏沒斷了聯係的。此時見韓嫣歸來,眾人自是高興萬分, 於是,韓嫣回營的第一天, 就在與大家分享別後重逢的喜悅裏渡過了。看著周圍一張張憨厚真誠的笑臉, 韓嫣這才覺得心裏暖了起來,臉上也有了笑影。
瞧著韓嫣笑了周圍靈醒的人才鬆了一口氣,韓嫣此次回來, 給大家的感覺變了不少。還是一樣的平和, 卻更冷,那氣勢, 看著讓人喘不過氣來。雖然以前訓練的時候, 韓嫣也是要求極嚴,在大家心裏挺有威嚴的,隻是如今這威嚴裏更添了點東西,讓人覺得他好像把什麽都看透了,那雙眼睛掃過你的時候, 不用特意盯著,隻如一泓冷泉浸了全身,你會覺得自己三歲時搶了鄰居家小孩子零食的事他都已經知道了。
過了一會兒, 見韓嫣給人的感覺沒那麽磣人了,這些機靈的開始活躍了,一時間氣氛好得不行。直到午飯時,大家才慢慢散去。
上午的時間是給大家夥的,下午的時間就是給一些比較親近的人的了,再說,這畢竟是營地,全堆在一塊兒也不像話,於是,士兵們很有眼色地退下操練去了。韓嫣繼續與李當戶等人交流信息。
李廣掌未央,消息自然可靠些,李家三兄弟此時便把朝廷動態又給報了一遍。這其中最大的事件,無過於新丞相的人選了——太常許昌做了丞相。空出來的太常之位交給了南陵侯趙周,而郎中令則由老實頭石奮家的兒子石建擔任,大理、大行令、內史,也都有了新人。
得,都是崇無為的,年紀還都不小,改變觀念費了死勁了,尤其是石家,一向以恭謹著名,想讓他們家的腦子轉過來,真是難如登天,真是有得磨了。大家歎了一會兒,又巡視了一下營地,韓嫣便自回家了——他仍住在城外,城內的宅子隻餘吉利帶著奴婢看守,住得遠了自然不能留得太晚,況且莊子上還有正在整理的文件需要繼續用功。
<a href="http:///"></a>
—————————————————————————————————————————
次日朝會,韓嫣就正式露麵了。他到場,大家並不驚訝,韓嫣複出並不是件秘密的事情,事先得到風聲的人也不少,令大家驚訝的,卻是複出後的韓嫣給人的感覺全不一樣。大家略一尋思,也就釋然了:少年得誌,難免心高氣傲。能與竇太後硬扛,自然是有風骨的,是咱以前沒注意罷了。再者,經過前事曆練之後,人,總是要長大的。於是,得出結論——這孩子長大了,長大了跟小時候就不一樣了。這裏麵,韓則的輿論宣傳,功不可沒。
經了去年東宮一事,韓嫣的人氣倒上升了不少,加之關於學說討論的積累之類,如今他往大家跟前一站,倒有點不怒自威的感覺了。其實,如果大家前衛一點,可以用另一句話來形容:天然的強力冷氣機,在四月初夏,為大家帶來一陣地獄般的清涼。
朝會,尤其是現在的朝會,能有什麽大事呢?眾臣舞拜完畢,大家就開始大眼瞪小眼了。劉徹很無聊,大家也很無聊,隻是大臣與皇帝想的不一樣:多一樣不如少一事,隻要皇帝別再折騰大家也就老實地呆著吧,別再把老太太給折騰出來了,到時候朝上再洗一次牌,還不定得折騰成什麽樣兒呢?
本著這樣的心思,大漢朝的朝會保持著安靜的品質,一直沉默了一刻鍾。
劉徹不耐了:“誰有事要奏?”
眾默。朝上奏事也要講究個品級資曆的,不能丞相不說話,你一個郎官在殿外哭天搶地說有冤案,這不是明顯的拆台麽?起碼,得靜一會兒,見排在你前頭的人都不出來了,你再說話。於是,大家的眼睛一級一級地從上往下看,三公沒有說話的意願,九卿也沒人願意站出來。
韓嫣見前麵沒人有奏事的意思,這才出列:“臣韓嫣有事要奏。”
剛一回來,就生事?半年來沒有正事做隻在朝上裝雕塑的大臣頓時來了興致,也都想知道韓嫣這回又要說些什麽,他說的這些與皇帝有多大的關係,會不會對以後的朝政產生影響。
韓嫣奏請的事情卻是大家都知道的——點校經籍。不管真也好假也好,竇太後是發了話讓他做這個事情了,之前把他禁足,用的就是這個比較文雅的說法。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事做不得準,且不論當時韓嫣的名——忠孝之名與博學之名,那是兩碼子事,也不論他的年紀——這是個強行提前加冠的人,單說這樣工作吧,這時的書籍,沒有後世那樣“浩如煙海”卻也是“汗牛充棟”了,韓嫣又是個主張“兼容並包”的,各家學說都要理一下,並不是單治哪一家,單憑他一個人,怎麽點得完?
如今,韓嫣回來了,他就借著這個由頭,把這事又重新提了出來。不能自己一個人在那兒幹,希望劉徹能夠組織相關專業人士參與。朝中無大事,如今有了個能拿上台麵的,大家都來了熱情。再說,點校經籍啊,得是多大的事兒?點完了,是要國家明令頒行,為後世之範的,做這樣的事情,哪怕隻是在點校組裏掛個名,都是名垂青史的買賣。
韓嫣能得這個差使,一是因為他是最早用標點的,對標點非常熟悉,又因著獻紙的功勞才得了這個任務,二是當日竇太後打發他回家的時候用的也是這個借口,不然,他想進這個點校組,還真是沒這個可能——年紀太小、資曆又淺,新學說講得不錯,可大家點的是原來的舊書——遑論如今是他領銜主管此事。
之前韓嫣也跟劉徹說過這事,劉徹此時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了:“既這麽著,就著博學之士會同修訂新書吧。”
整個朝會,也就這麽一件大事兒,確定下來了以後,也就散了。這會兒,再沒有人敢說“勿奏事東宮”了,未央宮的朝會散了,又去長樂宮報備了一下。
老太太最近被劉徹哄得不錯,前日韓嫣又已經跟他報備過了,尋思著隻要劉徹別動了她的根本,其他的,也就隨這個孫子鬧騰了,況且,點校經籍,也不是獨尊哪一家,老太太對於韓嫣的政見,倒還算放心。
“成了,這事兒你們看著辦吧,去尋些有真本事的,別找那些不安份的。”竇太後同意了。
“喏。”
韓嫣交給劉徹的名單裏,是各家都有的,當然,此時最主要的還是偏向黃老與偏向儒家的,還有一部分是法家的——法家畢竟實用,想把國家治理好,沒有法家還真不行。
劉徹看了名單,很想把偏黃老的全給劃了去:“這麽好的事情,居然讓他們也分一杯羹。”
“臣此番是奉命點校經籍,這些書,以前臣也讀過的,隻是要論精通,畢竟不如他們。對事不對人。況且——”指了指名單,“這些人,在長樂宮那裏頗說得上話,給他們麵子,對陛下也是有好處的。”
“唔,”劉徹點頭,“這倒是了,”忽又想了起來,“怎麽又弄這些虛禮?這兒又不是朝上。”
“回陛下,今時不同往日,還是謹慎些好。”
“你今天怎麽了?不對!這兩天,你都不大對勁兒,出什麽事兒了?”劉徹很不解,伸手撫上韓嫣的臉。
韓嫣一偏頭,躲開了:“回陛下,沒什麽。就是剛複職,事兒多了一點兒,”不讓劉徹插話,又指了另一些名字,“這些,有先前陛下命舉賢良方正時入選的,也有在京中頗有名望的,有些人被閑置有半年了,不如,就趁這個機會召回來,也算有個理由。”不用說,這些人都是劉徹一邊的。
“還有這些,家學淵源,本人或許名聲不顯,可家教還在,說不定會有啟發,點校經籍,不但是確定了句讀、寫法,還有注解的。”這是中立派的。
相信以劉徹的腦袋,不會想不通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果然,劉徹眼前一亮,要說什麽,又止住了。唇角卻壓不住的往上翹,最後終是笑開了花:“阿嫣——”
韓嫣微點了一下頭。
“修書是件大事,臣請陛下將修編之地放在石渠閣,那兒地方大,存的舊書本就多,想要翻查也方便。”石渠閣在未央宮,這麽多有名望的博學之士齊聚未央,估計與商山四皓出山也差不多了吧?
劉徹這下是真的笑出聲來了:“真是太好了。”
笑完了,劉徹嚴肅地望著韓嫣:“正事兒說完了,說說你吧。”
原來我不是正事兒,韓嫣還是有些不舒服,也不答話,靜聽下文。
“你到底怎麽了?這兩天都不開臉兒,”越想越覺得是這樣,“生氣了?誰氣你了?”
“臣——”不過是自己折騰自己,“剛回來,覺得宮裏肅靜了不少,不由得讓人也跟著肅靜了。”
劉徹陰了臉,當然肅靜了,他身邊的人都給杖斃了。
半晌,劉徹言道:“如今你是兼著兩頭差使呢,建章、未央兩頭兒跑,你忙得過來麽?”
“回陛下,建章騎兵已經成軍,現在不過是日常操練而已,那裏本來就是輪番帶隊的。石渠閣這裏,臣不過是領個頭,真正要臣做的,也不多,不過就是跑跑腿的功夫,還不算忙。”
劉徹點頭:“原本怕你累著,可建章的兵我也不想交給旁人,”其實是不放心,半年前東宮朝會,多少看似忠厚的人,最後緘口不語,給劉徹造成的心理陰影是巨大的,“這些書,也得你給看一下,省得有人夾雜不清,弄些不該弄的東西出來。”
韓嫣靜聽著,覺得情況很不好,好像劉徹如今能用的人,真的除了自己就沒什麽人了,不是這裏不合適,就是那裏不合適。
“好啦,也就累這些日子,等那邊兒書點得差不多了,這裏頭興許就有能趁手的給你分擔一下了,你也能卸下擔子。”劉徹又道。
韓嫣心裏打了一聲招呼:漢武帝,你好。現在就開始折騰分權了,劉徹果真是適合皇帝這個職業的。
麵上仍不動,向前伏了一下身子:“喏。”
“怎麽又來了?”劉徹上前,攬住韓嫣的腰,兩人額頭碰額頭,“這不是已經熬過來了麽?風浪都過得差不多了,你怎麽反倒不快活了?”
韓嫣掙開劉徹:“陛下,淮南王還在長安。”
劉徹抽抽嘴角,翻了個白眼:“別提他了行不行?聽著這名兒就煩!”
“煩也得提。”
“是我讓他住下的,如今,要怎麽趕?”
“按製,藩王入京,停留不得超過五日,有人上書就行了。”
劉徹看著韓嫣:“你已經把他得罪了,不要再出麵了,這些藩王一個比一個難對付,別讓他惦記上你了。我找人!”
“喏,”韓嫣也不想就這麽跟一個藩王撕破臉,保持距離是一回事,廷辯是一回事,直接上書讓人家滾蛋,就是另一回事了,“臣先告退。”
“哎?”劉徹看著韓嫣,“去哪?”
“再過幾日,石渠閣就要修書了,臣得趁這功夫把這些人,”揚揚手上的名單,“給拜訪一下,彼此熟了,才好做事;建章宮的事,也要理一下。”
“不是還有幾日麽?”劉徹纏了上來,挨緊了,“先放一放,”再接再勵把人圈住,“這麽久不見了,昨天都沒好好說話,讓我仔細瞧瞧你。”
韓嫣又掙開了:“臣無非就是這個樣子,有什麽好瞧的?臣,告退。”
再纏:“這樣還說沒事?以前你可不會這樣,”緊了緊手臂,腦袋也湊了上來,含住一邊耳垂,吮了一下,又輕咬著。
韓嫣如遭電擊,猛地掙開劉徹,後退三步,捂著耳朵,心下恚怒,臉上有些發紅:“陛下!”
劉徹被他弄得一頭霧水,喜歡的人就在眼前,想親熱一下,老是被打斷,慢慢有些生氣了:“這麽多天不見,你脾氣可變了!”
韓嫣不語,咬著下唇,手也從耳朵上垂了下來。見了劉徹,韓嫣不想再糾纏,到底也不能跟沒事人似的,不管怎麽樣,劉徹靠得近了,他還是有點別扭的。想要雁過無痕,還要繼續磨煉。得了,當脫敏治療了吧。
劉徹最近是強顏歡笑,被王太後告誡、威脅、提點完了,他堆著笑臉兒去哄阿嬌,心裏要多窩囊有多窩囊——哪怕原本是喜歡這個女人的,隻要一想到是為了討好老太太才被迫不得不這樣做,真是有一種賣笑的感覺啊——堂堂皇帝,做這種事,真是裏子麵子全沒了。好不容易,哄得阿嬌回轉了,連帶的跟竇太後關係改善了,竇太後開始給他麵子,慢慢開始管得他鬆了,把劉徹看好的人,選幾個老實的也慢慢召了回來——韓嫣就是在這兩人和解的情況下才被竇太後給召回的。
劉徹本想著韓嫣回來,自己生活會變得鮮活一點,果然,韓嫣沒讓他失望,一個修書,就給了一個絕佳的召回人手的借口。高興之餘,便想親近一下——做著讓他自己覺得都沒麵子的事情,劉徹實在是難過到家了——與韓嫣也有數日不見,小別,那個勝新婚。
沒想到,韓嫣居然推三推四的!劉徹惱了,狠狠地瞪著韓嫣:“你也跟我長脾氣啊?”
韓嫣心說,泥人還有三分土脾氣呢,何況我是一直有,如今不是長了脾氣,隻是表現出來罷了。
正在這時,春陀來報:“皇後娘娘那邊兒的全寧來了,說是娘娘請陛下去遊園。”
“既如此,臣告退,陛下見娘娘要緊。”人家才是正經夫妻啊。第三者還是靠邊站比較好,哪怕是決定退出的前第三者。
不等劉徹點頭,韓嫣便抬腳走了,沒兩步,就聽得一聲:“朕要你走了麽?”
朕啊——
韓嫣停住步子,低下了頭:“聽陛下吩咐。”
劉徹卻不吩咐了,揮揮袖子,春陀退下了。
“不過是為了哄老太太開心罷了,”劉徹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帶著濕熱的氣息弄得耳朵很癢,韓嫣下意識地抖了抖耳朵,身體有些僵硬,劉徹笑了,“為這生氣了?嗯?”
再纏上去:“別生氣了啊~我不過是應個景兒罷了。明兒晚上留在宮裏好麽?好久沒有好好說說話了……”
韓嫣猛退幾步,冷聲道:“臣告退。”
身後傳來劉徹的笑聲。
瞧著韓嫣笑了周圍靈醒的人才鬆了一口氣,韓嫣此次回來, 給大家的感覺變了不少。還是一樣的平和, 卻更冷,那氣勢, 看著讓人喘不過氣來。雖然以前訓練的時候, 韓嫣也是要求極嚴,在大家心裏挺有威嚴的,隻是如今這威嚴裏更添了點東西,讓人覺得他好像把什麽都看透了,那雙眼睛掃過你的時候, 不用特意盯著,隻如一泓冷泉浸了全身,你會覺得自己三歲時搶了鄰居家小孩子零食的事他都已經知道了。
過了一會兒, 見韓嫣給人的感覺沒那麽磣人了,這些機靈的開始活躍了,一時間氣氛好得不行。直到午飯時,大家才慢慢散去。
上午的時間是給大家夥的,下午的時間就是給一些比較親近的人的了,再說,這畢竟是營地,全堆在一塊兒也不像話,於是,士兵們很有眼色地退下操練去了。韓嫣繼續與李當戶等人交流信息。
李廣掌未央,消息自然可靠些,李家三兄弟此時便把朝廷動態又給報了一遍。這其中最大的事件,無過於新丞相的人選了——太常許昌做了丞相。空出來的太常之位交給了南陵侯趙周,而郎中令則由老實頭石奮家的兒子石建擔任,大理、大行令、內史,也都有了新人。
得,都是崇無為的,年紀還都不小,改變觀念費了死勁了,尤其是石家,一向以恭謹著名,想讓他們家的腦子轉過來,真是難如登天,真是有得磨了。大家歎了一會兒,又巡視了一下營地,韓嫣便自回家了——他仍住在城外,城內的宅子隻餘吉利帶著奴婢看守,住得遠了自然不能留得太晚,況且莊子上還有正在整理的文件需要繼續用功。
<a href="http:///"></a>
—————————————————————————————————————————
次日朝會,韓嫣就正式露麵了。他到場,大家並不驚訝,韓嫣複出並不是件秘密的事情,事先得到風聲的人也不少,令大家驚訝的,卻是複出後的韓嫣給人的感覺全不一樣。大家略一尋思,也就釋然了:少年得誌,難免心高氣傲。能與竇太後硬扛,自然是有風骨的,是咱以前沒注意罷了。再者,經過前事曆練之後,人,總是要長大的。於是,得出結論——這孩子長大了,長大了跟小時候就不一樣了。這裏麵,韓則的輿論宣傳,功不可沒。
經了去年東宮一事,韓嫣的人氣倒上升了不少,加之關於學說討論的積累之類,如今他往大家跟前一站,倒有點不怒自威的感覺了。其實,如果大家前衛一點,可以用另一句話來形容:天然的強力冷氣機,在四月初夏,為大家帶來一陣地獄般的清涼。
朝會,尤其是現在的朝會,能有什麽大事呢?眾臣舞拜完畢,大家就開始大眼瞪小眼了。劉徹很無聊,大家也很無聊,隻是大臣與皇帝想的不一樣:多一樣不如少一事,隻要皇帝別再折騰大家也就老實地呆著吧,別再把老太太給折騰出來了,到時候朝上再洗一次牌,還不定得折騰成什麽樣兒呢?
本著這樣的心思,大漢朝的朝會保持著安靜的品質,一直沉默了一刻鍾。
劉徹不耐了:“誰有事要奏?”
眾默。朝上奏事也要講究個品級資曆的,不能丞相不說話,你一個郎官在殿外哭天搶地說有冤案,這不是明顯的拆台麽?起碼,得靜一會兒,見排在你前頭的人都不出來了,你再說話。於是,大家的眼睛一級一級地從上往下看,三公沒有說話的意願,九卿也沒人願意站出來。
韓嫣見前麵沒人有奏事的意思,這才出列:“臣韓嫣有事要奏。”
剛一回來,就生事?半年來沒有正事做隻在朝上裝雕塑的大臣頓時來了興致,也都想知道韓嫣這回又要說些什麽,他說的這些與皇帝有多大的關係,會不會對以後的朝政產生影響。
韓嫣奏請的事情卻是大家都知道的——點校經籍。不管真也好假也好,竇太後是發了話讓他做這個事情了,之前把他禁足,用的就是這個比較文雅的說法。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事做不得準,且不論當時韓嫣的名——忠孝之名與博學之名,那是兩碼子事,也不論他的年紀——這是個強行提前加冠的人,單說這樣工作吧,這時的書籍,沒有後世那樣“浩如煙海”卻也是“汗牛充棟”了,韓嫣又是個主張“兼容並包”的,各家學說都要理一下,並不是單治哪一家,單憑他一個人,怎麽點得完?
如今,韓嫣回來了,他就借著這個由頭,把這事又重新提了出來。不能自己一個人在那兒幹,希望劉徹能夠組織相關專業人士參與。朝中無大事,如今有了個能拿上台麵的,大家都來了熱情。再說,點校經籍啊,得是多大的事兒?點完了,是要國家明令頒行,為後世之範的,做這樣的事情,哪怕隻是在點校組裏掛個名,都是名垂青史的買賣。
韓嫣能得這個差使,一是因為他是最早用標點的,對標點非常熟悉,又因著獻紙的功勞才得了這個任務,二是當日竇太後打發他回家的時候用的也是這個借口,不然,他想進這個點校組,還真是沒這個可能——年紀太小、資曆又淺,新學說講得不錯,可大家點的是原來的舊書——遑論如今是他領銜主管此事。
之前韓嫣也跟劉徹說過這事,劉徹此時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了:“既這麽著,就著博學之士會同修訂新書吧。”
整個朝會,也就這麽一件大事兒,確定下來了以後,也就散了。這會兒,再沒有人敢說“勿奏事東宮”了,未央宮的朝會散了,又去長樂宮報備了一下。
老太太最近被劉徹哄得不錯,前日韓嫣又已經跟他報備過了,尋思著隻要劉徹別動了她的根本,其他的,也就隨這個孫子鬧騰了,況且,點校經籍,也不是獨尊哪一家,老太太對於韓嫣的政見,倒還算放心。
“成了,這事兒你們看著辦吧,去尋些有真本事的,別找那些不安份的。”竇太後同意了。
“喏。”
韓嫣交給劉徹的名單裏,是各家都有的,當然,此時最主要的還是偏向黃老與偏向儒家的,還有一部分是法家的——法家畢竟實用,想把國家治理好,沒有法家還真不行。
劉徹看了名單,很想把偏黃老的全給劃了去:“這麽好的事情,居然讓他們也分一杯羹。”
“臣此番是奉命點校經籍,這些書,以前臣也讀過的,隻是要論精通,畢竟不如他們。對事不對人。況且——”指了指名單,“這些人,在長樂宮那裏頗說得上話,給他們麵子,對陛下也是有好處的。”
“唔,”劉徹點頭,“這倒是了,”忽又想了起來,“怎麽又弄這些虛禮?這兒又不是朝上。”
“回陛下,今時不同往日,還是謹慎些好。”
“你今天怎麽了?不對!這兩天,你都不大對勁兒,出什麽事兒了?”劉徹很不解,伸手撫上韓嫣的臉。
韓嫣一偏頭,躲開了:“回陛下,沒什麽。就是剛複職,事兒多了一點兒,”不讓劉徹插話,又指了另一些名字,“這些,有先前陛下命舉賢良方正時入選的,也有在京中頗有名望的,有些人被閑置有半年了,不如,就趁這個機會召回來,也算有個理由。”不用說,這些人都是劉徹一邊的。
“還有這些,家學淵源,本人或許名聲不顯,可家教還在,說不定會有啟發,點校經籍,不但是確定了句讀、寫法,還有注解的。”這是中立派的。
相信以劉徹的腦袋,不會想不通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果然,劉徹眼前一亮,要說什麽,又止住了。唇角卻壓不住的往上翹,最後終是笑開了花:“阿嫣——”
韓嫣微點了一下頭。
“修書是件大事,臣請陛下將修編之地放在石渠閣,那兒地方大,存的舊書本就多,想要翻查也方便。”石渠閣在未央宮,這麽多有名望的博學之士齊聚未央,估計與商山四皓出山也差不多了吧?
劉徹這下是真的笑出聲來了:“真是太好了。”
笑完了,劉徹嚴肅地望著韓嫣:“正事兒說完了,說說你吧。”
原來我不是正事兒,韓嫣還是有些不舒服,也不答話,靜聽下文。
“你到底怎麽了?這兩天都不開臉兒,”越想越覺得是這樣,“生氣了?誰氣你了?”
“臣——”不過是自己折騰自己,“剛回來,覺得宮裏肅靜了不少,不由得讓人也跟著肅靜了。”
劉徹陰了臉,當然肅靜了,他身邊的人都給杖斃了。
半晌,劉徹言道:“如今你是兼著兩頭差使呢,建章、未央兩頭兒跑,你忙得過來麽?”
“回陛下,建章騎兵已經成軍,現在不過是日常操練而已,那裏本來就是輪番帶隊的。石渠閣這裏,臣不過是領個頭,真正要臣做的,也不多,不過就是跑跑腿的功夫,還不算忙。”
劉徹點頭:“原本怕你累著,可建章的兵我也不想交給旁人,”其實是不放心,半年前東宮朝會,多少看似忠厚的人,最後緘口不語,給劉徹造成的心理陰影是巨大的,“這些書,也得你給看一下,省得有人夾雜不清,弄些不該弄的東西出來。”
韓嫣靜聽著,覺得情況很不好,好像劉徹如今能用的人,真的除了自己就沒什麽人了,不是這裏不合適,就是那裏不合適。
“好啦,也就累這些日子,等那邊兒書點得差不多了,這裏頭興許就有能趁手的給你分擔一下了,你也能卸下擔子。”劉徹又道。
韓嫣心裏打了一聲招呼:漢武帝,你好。現在就開始折騰分權了,劉徹果真是適合皇帝這個職業的。
麵上仍不動,向前伏了一下身子:“喏。”
“怎麽又來了?”劉徹上前,攬住韓嫣的腰,兩人額頭碰額頭,“這不是已經熬過來了麽?風浪都過得差不多了,你怎麽反倒不快活了?”
韓嫣掙開劉徹:“陛下,淮南王還在長安。”
劉徹抽抽嘴角,翻了個白眼:“別提他了行不行?聽著這名兒就煩!”
“煩也得提。”
“是我讓他住下的,如今,要怎麽趕?”
“按製,藩王入京,停留不得超過五日,有人上書就行了。”
劉徹看著韓嫣:“你已經把他得罪了,不要再出麵了,這些藩王一個比一個難對付,別讓他惦記上你了。我找人!”
“喏,”韓嫣也不想就這麽跟一個藩王撕破臉,保持距離是一回事,廷辯是一回事,直接上書讓人家滾蛋,就是另一回事了,“臣先告退。”
“哎?”劉徹看著韓嫣,“去哪?”
“再過幾日,石渠閣就要修書了,臣得趁這功夫把這些人,”揚揚手上的名單,“給拜訪一下,彼此熟了,才好做事;建章宮的事,也要理一下。”
“不是還有幾日麽?”劉徹纏了上來,挨緊了,“先放一放,”再接再勵把人圈住,“這麽久不見了,昨天都沒好好說話,讓我仔細瞧瞧你。”
韓嫣又掙開了:“臣無非就是這個樣子,有什麽好瞧的?臣,告退。”
再纏:“這樣還說沒事?以前你可不會這樣,”緊了緊手臂,腦袋也湊了上來,含住一邊耳垂,吮了一下,又輕咬著。
韓嫣如遭電擊,猛地掙開劉徹,後退三步,捂著耳朵,心下恚怒,臉上有些發紅:“陛下!”
劉徹被他弄得一頭霧水,喜歡的人就在眼前,想親熱一下,老是被打斷,慢慢有些生氣了:“這麽多天不見,你脾氣可變了!”
韓嫣不語,咬著下唇,手也從耳朵上垂了下來。見了劉徹,韓嫣不想再糾纏,到底也不能跟沒事人似的,不管怎麽樣,劉徹靠得近了,他還是有點別扭的。想要雁過無痕,還要繼續磨煉。得了,當脫敏治療了吧。
劉徹最近是強顏歡笑,被王太後告誡、威脅、提點完了,他堆著笑臉兒去哄阿嬌,心裏要多窩囊有多窩囊——哪怕原本是喜歡這個女人的,隻要一想到是為了討好老太太才被迫不得不這樣做,真是有一種賣笑的感覺啊——堂堂皇帝,做這種事,真是裏子麵子全沒了。好不容易,哄得阿嬌回轉了,連帶的跟竇太後關係改善了,竇太後開始給他麵子,慢慢開始管得他鬆了,把劉徹看好的人,選幾個老實的也慢慢召了回來——韓嫣就是在這兩人和解的情況下才被竇太後給召回的。
劉徹本想著韓嫣回來,自己生活會變得鮮活一點,果然,韓嫣沒讓他失望,一個修書,就給了一個絕佳的召回人手的借口。高興之餘,便想親近一下——做著讓他自己覺得都沒麵子的事情,劉徹實在是難過到家了——與韓嫣也有數日不見,小別,那個勝新婚。
沒想到,韓嫣居然推三推四的!劉徹惱了,狠狠地瞪著韓嫣:“你也跟我長脾氣啊?”
韓嫣心說,泥人還有三分土脾氣呢,何況我是一直有,如今不是長了脾氣,隻是表現出來罷了。
正在這時,春陀來報:“皇後娘娘那邊兒的全寧來了,說是娘娘請陛下去遊園。”
“既如此,臣告退,陛下見娘娘要緊。”人家才是正經夫妻啊。第三者還是靠邊站比較好,哪怕是決定退出的前第三者。
不等劉徹點頭,韓嫣便抬腳走了,沒兩步,就聽得一聲:“朕要你走了麽?”
朕啊——
韓嫣停住步子,低下了頭:“聽陛下吩咐。”
劉徹卻不吩咐了,揮揮袖子,春陀退下了。
“不過是為了哄老太太開心罷了,”劉徹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帶著濕熱的氣息弄得耳朵很癢,韓嫣下意識地抖了抖耳朵,身體有些僵硬,劉徹笑了,“為這生氣了?嗯?”
再纏上去:“別生氣了啊~我不過是應個景兒罷了。明兒晚上留在宮裏好麽?好久沒有好好說說話了……”
韓嫣猛退幾步,冷聲道:“臣告退。”
身後傳來劉徹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