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道人,最強的歸元境中期,最弱的武境後期,竟是被那年輕人就這麽一下一個,全都丟出了酒樓。那年輕人根本就沒動用什麽厲害的神通,就是這本伸手抓住對方,然後就這麽扔了出去,關鍵是這些人就像是都被凍住了一般,竟是什麽反抗都沒有。
李明月將這些道人全都扔出去之後,轉身走向不智和尚師徒,然後無事人一般坐了下去,笑著道:「現在的出家人,夥食都這麽好了?不知道貴派還收不收弟子?」
老和尚嗬嗬笑道:「李仙師就莫要打趣咱們師徒了,這可是貧僧積攢了一輩子的積蓄,吃了這頓,還不知道以後的日子怎麽過呢。」
說著,還不忘給不智和尚使了一個眼色,不智心領神會,急忙點頭道:「是是是。」新
李明月笑著道:「放心吧,上次的飯錢我不會找你要的,一頓飯而已,我還沒必要計較,不過今天這頓,得你們出錢。」
不智隻能將目光看向自家師父,同樣對著自家師父使著眼色。
這個時候,外麵那些道人終於緩過氣來,從地上爬起來之後,看著周圍那麽多人都看著他們,頓時覺得顏麵盡失,然後對著酒樓中大聲喊道:「小子,你有種就等著。」
說完,落荒而逃,顯然是回去找師門長輩訴苦去了。
酒樓中,師徒兩人和李明月酒過三巡,話也就多了起來。
李明月畢竟竟是三教同修,跟這些和尚也有話題可聊,席間老和尚一個勁的對著自家徒弟使眼色,最後不智隻得硬著頭皮說出了他們的來意。
李明月聽完,還真覺得有些吃驚,因為按照不智和尚的說法,他們之所以會到這裏來喝酒吃肉,是因為知道李明月會經過這裏,之所以願意拿出所有繼續也要吃一頓最好的,便是想報答上次李明月請不智和尚吃飯的恩情……
一切說得有理有據,李明月不信都很難。
接著不智畫風一轉,就提到了李明月身上那把金剛劍,李明月這才知道,請自己吃飯什麽的,都是假的,真正的目的是衝著那把劍來的。
如今李明月畢竟是輪回鏡修為,所以能看出這老和尚境界不低,跟他不相上下,而不智也是小宗師巔峰,進入大宗師不過是時間問題。同樣的,李明月也能看出金剛劍關係到佛門傳承,這也是李明月為何決定將這把劍交給靈台山的原因,畢竟靈台山是佛門聖地,最能匹配這金剛劍的傳承。
可如今這師徒兩半路殺出來,李明月一時間就有些為難了。
李明月能看出,這師徒兩確實是佛門正宗,將金剛劍交給他們,也算是歸還給了佛門,至於佛門與佛門之間的紛爭,李明月不清楚,也不關心。可如果自己這樣做,靈台山會不會有什麽想法?這是李明月要考慮的問題。
老和尚視乎知道李明月心中所想,笑著道:「靈台山那邊,李仙師不必擔心。靈台山的傳承,全係那位佛子身上,這金剛劍對他卻沒用,反而是儒家的鎮天尺,才能幫到他。我們這一門雖然人丁凋零,如今隻剩下師徒兩個,但跟靈台山同出一脈,都肩負著佛門傳承的重任,就算李仙師將這把劍送到靈台山,最終也會回到我這徒弟手中。」
李明月看著老和尚,覺得這老和尚說的不像是假話,而且關於這種傳承的事情,李明月也算能夠看出一些端倪,這也正是他當初會請這不智和尚吃飯的原因,冥冥之中注定的某種奇妙緣分。
老和尚接著道:「出家人不打妄語,我們雖然不戒葷腥,但絕不敢欺騙李仙師。」
李明月點頭道:「我相信大師,既然如此,我也就不用再跑靈台山了,隻是這金剛劍關係重大,大師還得跟佛門說明,我可不想事後還有人來找我討要。」
老和尚笑著道:「這
是自然,金剛劍到了貧僧這一脈,不出半月,全天下的佛門都會知道。」
李明月便不再說話,直接將金剛劍拿出,掐斷金剛劍之上跟自己的一切關聯。
李明月其實有些舍不得,再怎麽說,這把劍跟了自己那麽久,自己也用了那麽久,如今突然要拿出去,比當初拿出浩然劍更加不舍。
不智並沒有接,這讓李明月不由得皺起眉頭。
老和尚解釋道:「金剛劍是佛門至寶,不能就這麽交付。」
李明月皺眉道:「難不成還要齋戒沐浴啥的?」
老和尚竟是點頭道:「確實如此。」
李明月心中苦澀,不就是一把劍,至於這麽麻煩?自己帶在身邊這麽久,從來都是隨便放,也沒見這把劍對自己有什麽意見,反而更自己越發契合,真要把它供起來,恐怕要驅使的時候,還真沒那麽容易。
不過這畢竟是佛門自己的事情,有著他們自己的規矩,李明月可不想隨便指手畫腳。雖說這樣會耽擱幾天時間,但相較於繞路跑一趟靈台山,幾天時間不算什麽,更何況到了靈台山之後,說不得靈台山比這還要鄭重。
還是儒家好,沒那麽多講究,雖說當初歸還浩然劍的時候不是李明月本身,而是讓江湖幫忙代勞,但從後來遇上那位儒家準聖人就能看出,儒家對浩然劍或許也重視,但沒到這般程度,不然也不會隨便就拿出來用。
至於今後歸還道劍的時候,會不會也是這種情況,李明月現在倒是不怎麽關心,他跟道家的恩怨還沒完全解決,如今也還沒找到可以代表道家接下三清劍的人。
當初李明月覺得清溪道宗那位掌門弟子還不錯,原本也是想將三清劍交到他的手中,由他來傳承道家,可隨著境界越高,李明月發現根本不是那麽回事,至少不是自己看誰順眼就交給誰,而是對方必須能夠承受這把劍,清溪道宗那位掌門弟子雖然不錯,但還無法承受整個道家傳承。
後來遇上玄真小道,李明月覺得他或許可以,可一路下來,李明月總覺得缺點什麽,或許玄真小道並非道家傳承之人,也或許是時機未到,所以也就隻能先把這把劍帶在身上。
關於傳承,這種玄之又玄的事情,李明月如今雖然說不清楚,但卻能夠有所感受,所以歸還這三把劍,真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甚至變成了李明月的一份責任,一個任務。
儒劍還好,畢竟儒家雖然也有規矩,但沒有道家和佛門這麽重視,所以才說儒家最講規矩,又最不講規矩。
儒家那邊,在李明月認識的人中,能夠承受浩然劍的人就有三個,一個是得到文聖傳承的黃傾涵,一個是那位注定未來要扛起整個儒家的武子期,然後就是那位儒家的準聖人孟子生。
浩然劍交給這三個人中的任何一個,都能完成任務,也都不會有什麽麻煩,之所以選擇孟子生,並非是李明月覺得孟子生更容易接受這把劍,而是那個時候,李明月對這三把劍的認識其實還沒現在這麽深刻,隻知道自己注定要將這三把劍分別還給三家,這是他修行三教法門的責任,碰巧那個時候孟子生在金陽帝國抵抗魔族,需要力量,所以李明月就將浩然劍教導了那位準聖人手中。
所以歸還浩然劍,其實算是誤打誤撞,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了,也就完成了歸還浩然劍的人物,跟儒家達成了一個圓滿的接過。
可到了金剛劍,歸還起來就有點麻煩,不僅僅要找到能夠承受金剛劍的佛門弟子,還要是能夠代表整個佛門跟李明月達成一種類似於和解的人物,這就需要這人在佛門中有著一定的地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整個佛門,這也是李明月為何要選擇靈台山的原因。
靈台山那位佛子肯定是能夠承受的,而靈台山作為佛門聖地,是這片人
間界最能代表佛門的存在,由他們接下金剛劍,就能了卻自己跟佛門的牽扯。
如今這師徒兩人,不智和尚確實能夠承受金剛劍,能夠代表佛門傳承,這一點李明月可以感受得出,可要說這師徒兩人就能代表整個佛門了卻自己跟佛門的牽扯,李明月多少有點懷疑。
不過當初李明月見到不智和尚的時候,就覺得這和尚不是一般人,他的師父更是不一般,如今見到,確實如此,李明月甚至有種感覺,將這把金剛劍交給不智和尚,甚至可能比交給靈台山更好。
除此之外,其實就是一點可有可無的私心。
靈台山好不好,強不強,終究遠在宋國,今後佛門發揚光大,受益的也是宋國,但若是不智能夠將佛門發揚光大,成為佛門執牛耳的存在,那對唐國來說,也會是一件不小的好事。
所以李明月也就答應了這師徒兩人,將金剛劍交給他們,即是自己那點小小的私心,也是順從自己的感覺。
再說了,這師徒兩雖然隻有兩人,但這種事情,不是人多人少的事情,就好比清源山,從始至終,就隻有一個師父兩個徒弟,不一樣一夜之間響徹大江南北,成為名副其實的仙門大宗?
如今的清源山,雖然沒什麽正統的傳承,可前來依附的宗門可曾少了?那些宗門的傳承比起清源山,遠了不知道多少個春夏秋冬。
也就是說,歸還金剛劍的任務也算是結束了,自己跟佛門的牽扯也算是做了一個了結,不論佛門今後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都不會牽扯到自己,算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了斷。
可剩下的三清劍,就更加麻煩了。
一來,李明月跟道家有著不小的恩怨,而且之前對道家存在不小的偏見,前不久才得以釋懷,但這也見解影響到了李明月跟道家的那種微妙聯係,使得其有些模棱兩可,模糊不清,導致李明月看待道家的時候,不論是找那個能夠承受三清劍之人還是那個可以了卻他跟道家牽扯的人,都有些看不真切,就像是有什麽東西阻擋其中,必須得將這東西祛除之後,才能看得真切。
當然,這對李明月來說不算什麽大事,畢竟這事他不著急,著急的是道家。
如今道家遭受打壓,更需要一個能夠穩住局麵的人物,需要一個能夠帶領道家走下去的人物,來保證道家傳承不滅,選擇誰,自有道家來做決斷,不用他李明月來操心。
而且李明月並不擔心道家會在這件事上做什麽手腳,雖說這種牽扯對李明月並非沒有影響,但影響不大,畢竟儒家和佛門的牽扯已經了斷,隻剩下一個道家,就是一對二,勝算實在不大。
如果道家選出來的人跟自己不對付,李明月完全可以拒絕將這把代表整個道家傳承的三清劍交出去,甚至可以隨便找個道家弟子丟出這把劍,到時候雖然自己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整個道家必定會受到更加沉重的打擊。
也就是說,如今道家其實比李明宇更著急,更迫切的需要找到一個既可以承受三清劍的人物,又能跟李明月了卻牽扯的人物,兩者缺一不可,否則遭殃的隻會是道家。
當然,前提是李明月能夠先擺平儒家跟佛門,不然三管齊下,他李明月還真難以招架。
除此之外,還得等他去了靜遠宗和九嶷山之後,徹底了結他跟道家的恩怨,一切才會徹底明朗起來,所以歸還三清劍,必須在這兩件事解決之後。當然,不能像真武山那樣,而是要更好的解決,要麽是雙方都沒有意見的和解,要麽就是像靜遠宗,齊雲山這些一樣,直接滅掉。
以前李明月覺得這些事情就隻是他自己的事情,如今才知道,其實這不僅僅是他自己的事情,也是道家的事情,這是道家在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曆的一場劫難,而一些人能夠在這場劫難中自保,比
如真武山,雖然也付出了代價,但相對來說,確實要小很多。
而靜遠宗那位,明顯比其他各家更加明白這件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這幾年靜遠宗對自己幾乎沒有出手,除此之外,道家各大祖庭之間聯合對付自己,靜遠宗也從來沒有參與,其中很大原因,應該就是這個。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靜遠宗那位道家第一人,絕不僅僅隻是為了自保。至於到底是什麽,恐怕隻有到了靜遠宗,真正接觸這位道家第一人之後,才會明白。
wap.
/90/90146/31566129.html
李明月將這些道人全都扔出去之後,轉身走向不智和尚師徒,然後無事人一般坐了下去,笑著道:「現在的出家人,夥食都這麽好了?不知道貴派還收不收弟子?」
老和尚嗬嗬笑道:「李仙師就莫要打趣咱們師徒了,這可是貧僧積攢了一輩子的積蓄,吃了這頓,還不知道以後的日子怎麽過呢。」
說著,還不忘給不智和尚使了一個眼色,不智心領神會,急忙點頭道:「是是是。」新
李明月笑著道:「放心吧,上次的飯錢我不會找你要的,一頓飯而已,我還沒必要計較,不過今天這頓,得你們出錢。」
不智隻能將目光看向自家師父,同樣對著自家師父使著眼色。
這個時候,外麵那些道人終於緩過氣來,從地上爬起來之後,看著周圍那麽多人都看著他們,頓時覺得顏麵盡失,然後對著酒樓中大聲喊道:「小子,你有種就等著。」
說完,落荒而逃,顯然是回去找師門長輩訴苦去了。
酒樓中,師徒兩人和李明月酒過三巡,話也就多了起來。
李明月畢竟竟是三教同修,跟這些和尚也有話題可聊,席間老和尚一個勁的對著自家徒弟使眼色,最後不智隻得硬著頭皮說出了他們的來意。
李明月聽完,還真覺得有些吃驚,因為按照不智和尚的說法,他們之所以會到這裏來喝酒吃肉,是因為知道李明月會經過這裏,之所以願意拿出所有繼續也要吃一頓最好的,便是想報答上次李明月請不智和尚吃飯的恩情……
一切說得有理有據,李明月不信都很難。
接著不智畫風一轉,就提到了李明月身上那把金剛劍,李明月這才知道,請自己吃飯什麽的,都是假的,真正的目的是衝著那把劍來的。
如今李明月畢竟是輪回鏡修為,所以能看出這老和尚境界不低,跟他不相上下,而不智也是小宗師巔峰,進入大宗師不過是時間問題。同樣的,李明月也能看出金剛劍關係到佛門傳承,這也是李明月為何決定將這把劍交給靈台山的原因,畢竟靈台山是佛門聖地,最能匹配這金剛劍的傳承。
可如今這師徒兩半路殺出來,李明月一時間就有些為難了。
李明月能看出,這師徒兩確實是佛門正宗,將金剛劍交給他們,也算是歸還給了佛門,至於佛門與佛門之間的紛爭,李明月不清楚,也不關心。可如果自己這樣做,靈台山會不會有什麽想法?這是李明月要考慮的問題。
老和尚視乎知道李明月心中所想,笑著道:「靈台山那邊,李仙師不必擔心。靈台山的傳承,全係那位佛子身上,這金剛劍對他卻沒用,反而是儒家的鎮天尺,才能幫到他。我們這一門雖然人丁凋零,如今隻剩下師徒兩個,但跟靈台山同出一脈,都肩負著佛門傳承的重任,就算李仙師將這把劍送到靈台山,最終也會回到我這徒弟手中。」
李明月看著老和尚,覺得這老和尚說的不像是假話,而且關於這種傳承的事情,李明月也算能夠看出一些端倪,這也正是他當初會請這不智和尚吃飯的原因,冥冥之中注定的某種奇妙緣分。
老和尚接著道:「出家人不打妄語,我們雖然不戒葷腥,但絕不敢欺騙李仙師。」
李明月點頭道:「我相信大師,既然如此,我也就不用再跑靈台山了,隻是這金剛劍關係重大,大師還得跟佛門說明,我可不想事後還有人來找我討要。」
老和尚笑著道:「這
是自然,金剛劍到了貧僧這一脈,不出半月,全天下的佛門都會知道。」
李明月便不再說話,直接將金剛劍拿出,掐斷金剛劍之上跟自己的一切關聯。
李明月其實有些舍不得,再怎麽說,這把劍跟了自己那麽久,自己也用了那麽久,如今突然要拿出去,比當初拿出浩然劍更加不舍。
不智並沒有接,這讓李明月不由得皺起眉頭。
老和尚解釋道:「金剛劍是佛門至寶,不能就這麽交付。」
李明月皺眉道:「難不成還要齋戒沐浴啥的?」
老和尚竟是點頭道:「確實如此。」
李明月心中苦澀,不就是一把劍,至於這麽麻煩?自己帶在身邊這麽久,從來都是隨便放,也沒見這把劍對自己有什麽意見,反而更自己越發契合,真要把它供起來,恐怕要驅使的時候,還真沒那麽容易。
不過這畢竟是佛門自己的事情,有著他們自己的規矩,李明月可不想隨便指手畫腳。雖說這樣會耽擱幾天時間,但相較於繞路跑一趟靈台山,幾天時間不算什麽,更何況到了靈台山之後,說不得靈台山比這還要鄭重。
還是儒家好,沒那麽多講究,雖說當初歸還浩然劍的時候不是李明月本身,而是讓江湖幫忙代勞,但從後來遇上那位儒家準聖人就能看出,儒家對浩然劍或許也重視,但沒到這般程度,不然也不會隨便就拿出來用。
至於今後歸還道劍的時候,會不會也是這種情況,李明月現在倒是不怎麽關心,他跟道家的恩怨還沒完全解決,如今也還沒找到可以代表道家接下三清劍的人。
當初李明月覺得清溪道宗那位掌門弟子還不錯,原本也是想將三清劍交到他的手中,由他來傳承道家,可隨著境界越高,李明月發現根本不是那麽回事,至少不是自己看誰順眼就交給誰,而是對方必須能夠承受這把劍,清溪道宗那位掌門弟子雖然不錯,但還無法承受整個道家傳承。
後來遇上玄真小道,李明月覺得他或許可以,可一路下來,李明月總覺得缺點什麽,或許玄真小道並非道家傳承之人,也或許是時機未到,所以也就隻能先把這把劍帶在身上。
關於傳承,這種玄之又玄的事情,李明月如今雖然說不清楚,但卻能夠有所感受,所以歸還這三把劍,真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甚至變成了李明月的一份責任,一個任務。
儒劍還好,畢竟儒家雖然也有規矩,但沒有道家和佛門這麽重視,所以才說儒家最講規矩,又最不講規矩。
儒家那邊,在李明月認識的人中,能夠承受浩然劍的人就有三個,一個是得到文聖傳承的黃傾涵,一個是那位注定未來要扛起整個儒家的武子期,然後就是那位儒家的準聖人孟子生。
浩然劍交給這三個人中的任何一個,都能完成任務,也都不會有什麽麻煩,之所以選擇孟子生,並非是李明月覺得孟子生更容易接受這把劍,而是那個時候,李明月對這三把劍的認識其實還沒現在這麽深刻,隻知道自己注定要將這三把劍分別還給三家,這是他修行三教法門的責任,碰巧那個時候孟子生在金陽帝國抵抗魔族,需要力量,所以李明月就將浩然劍教導了那位準聖人手中。
所以歸還浩然劍,其實算是誤打誤撞,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了,也就完成了歸還浩然劍的人物,跟儒家達成了一個圓滿的接過。
可到了金剛劍,歸還起來就有點麻煩,不僅僅要找到能夠承受金剛劍的佛門弟子,還要是能夠代表整個佛門跟李明月達成一種類似於和解的人物,這就需要這人在佛門中有著一定的地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整個佛門,這也是李明月為何要選擇靈台山的原因。
靈台山那位佛子肯定是能夠承受的,而靈台山作為佛門聖地,是這片人
間界最能代表佛門的存在,由他們接下金剛劍,就能了卻自己跟佛門的牽扯。
如今這師徒兩人,不智和尚確實能夠承受金剛劍,能夠代表佛門傳承,這一點李明月可以感受得出,可要說這師徒兩人就能代表整個佛門了卻自己跟佛門的牽扯,李明月多少有點懷疑。
不過當初李明月見到不智和尚的時候,就覺得這和尚不是一般人,他的師父更是不一般,如今見到,確實如此,李明月甚至有種感覺,將這把金剛劍交給不智和尚,甚至可能比交給靈台山更好。
除此之外,其實就是一點可有可無的私心。
靈台山好不好,強不強,終究遠在宋國,今後佛門發揚光大,受益的也是宋國,但若是不智能夠將佛門發揚光大,成為佛門執牛耳的存在,那對唐國來說,也會是一件不小的好事。
所以李明月也就答應了這師徒兩人,將金剛劍交給他們,即是自己那點小小的私心,也是順從自己的感覺。
再說了,這師徒兩雖然隻有兩人,但這種事情,不是人多人少的事情,就好比清源山,從始至終,就隻有一個師父兩個徒弟,不一樣一夜之間響徹大江南北,成為名副其實的仙門大宗?
如今的清源山,雖然沒什麽正統的傳承,可前來依附的宗門可曾少了?那些宗門的傳承比起清源山,遠了不知道多少個春夏秋冬。
也就是說,歸還金剛劍的任務也算是結束了,自己跟佛門的牽扯也算是做了一個了結,不論佛門今後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都不會牽扯到自己,算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了斷。
可剩下的三清劍,就更加麻煩了。
一來,李明月跟道家有著不小的恩怨,而且之前對道家存在不小的偏見,前不久才得以釋懷,但這也見解影響到了李明月跟道家的那種微妙聯係,使得其有些模棱兩可,模糊不清,導致李明月看待道家的時候,不論是找那個能夠承受三清劍之人還是那個可以了卻他跟道家牽扯的人,都有些看不真切,就像是有什麽東西阻擋其中,必須得將這東西祛除之後,才能看得真切。
當然,這對李明月來說不算什麽大事,畢竟這事他不著急,著急的是道家。
如今道家遭受打壓,更需要一個能夠穩住局麵的人物,需要一個能夠帶領道家走下去的人物,來保證道家傳承不滅,選擇誰,自有道家來做決斷,不用他李明月來操心。
而且李明月並不擔心道家會在這件事上做什麽手腳,雖說這種牽扯對李明月並非沒有影響,但影響不大,畢竟儒家和佛門的牽扯已經了斷,隻剩下一個道家,就是一對二,勝算實在不大。
如果道家選出來的人跟自己不對付,李明月完全可以拒絕將這把代表整個道家傳承的三清劍交出去,甚至可以隨便找個道家弟子丟出這把劍,到時候雖然自己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整個道家必定會受到更加沉重的打擊。
也就是說,如今道家其實比李明宇更著急,更迫切的需要找到一個既可以承受三清劍的人物,又能跟李明月了卻牽扯的人物,兩者缺一不可,否則遭殃的隻會是道家。
當然,前提是李明月能夠先擺平儒家跟佛門,不然三管齊下,他李明月還真難以招架。
除此之外,還得等他去了靜遠宗和九嶷山之後,徹底了結他跟道家的恩怨,一切才會徹底明朗起來,所以歸還三清劍,必須在這兩件事解決之後。當然,不能像真武山那樣,而是要更好的解決,要麽是雙方都沒有意見的和解,要麽就是像靜遠宗,齊雲山這些一樣,直接滅掉。
以前李明月覺得這些事情就隻是他自己的事情,如今才知道,其實這不僅僅是他自己的事情,也是道家的事情,這是道家在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曆的一場劫難,而一些人能夠在這場劫難中自保,比
如真武山,雖然也付出了代價,但相對來說,確實要小很多。
而靜遠宗那位,明顯比其他各家更加明白這件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這幾年靜遠宗對自己幾乎沒有出手,除此之外,道家各大祖庭之間聯合對付自己,靜遠宗也從來沒有參與,其中很大原因,應該就是這個。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靜遠宗那位道家第一人,絕不僅僅隻是為了自保。至於到底是什麽,恐怕隻有到了靜遠宗,真正接觸這位道家第一人之後,才會明白。
wap.
/90/90146/3156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