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利以往的每一次憤怒都是精心準備過的,是他激勵球員的手段。”魔術師約翰遜說:“但在1987年西部決賽,萊利失控了,他碰到阿甘總是會失控。”
第四場比賽結束後他在更衣室痛罵每一個人,說他們打得是一坨狗屎,防不住,投不進,放任阿甘在籃下得分。
過去他這樣做時,球員們會羞愧,會驚恐,會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為下一場積蓄力量。
可這次不同。
萊利發現手下的球員都麵無表情,根本沒在聽他講話,他們已經不再理會他的訓斥。
萊利轉過身,將怒火發泄到消防器具的玻璃櫃上,一拳把玻璃砸得粉碎,手被玻璃碎片劃傷。
鮮血從他那件量身定製的阿瑪尼白襯衣袖口滴下,萊利默然走出更衣室,關上了門,隻有隊醫跟上了上去。
沒有人說一句話,湖人球員們在沉默中換好衣服,然後回到隊車上等待。
20分鍾後,萊利才坐到他專有的前排位置上,手上纏著厚厚的紗布,一直回到洛杉磯他都一言不發。
“沒人再提那件事,”約翰遜說,“那是不能談及的話題。否則萊利就必須承認他自己也有弱點,而他不想那樣做。”
四天後,開拓者隊將湖人淘汰出局,他們殺入了總決賽。
湖人的1987賽季結束了,他們有一個絢爛的過程,令人振奮的拿下64勝18負,魔術師約翰遜的表現放在過去任何一年都能拿到常規賽mvp。
但他們遇到了波特蘭開拓者和阿甘,阿甘的場均38分和單場81分過於震撼,導致約翰遜“失寵”,和1986年的拉裏-伯德一樣。
魔術師約翰遜仍是他手下的領袖,也仍是他可以信任的朋友,但他能感覺到,約翰遜對自己的執教能力不再信任。
當萊利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在湖人隊已經時日無多。
老板傑裏-巴斯很快召見了萊利,並告訴他,最好的選擇是解除他的主教練職位。
那是一次真摯的會談,巴斯真心感謝萊利為湖人做出的貢獻,並為他的下課提供了數額可觀的經濟補償。
巴斯還同意,將以“雙方共同決定”的名義,宣布萊利交出湖人帥位。
萊利很不甘心,約翰遜剛剛步入巔峰,在他看來湖人的實力絕對可以再拿一到兩枚總冠軍戒指。
但很不幸,就像60年代擁有韋斯特和阿爾金-貝勒的湖人,他們才華橫溢卻始終無法跨過凱爾特人。
阿甘和突然崛起的波特蘭開拓者就是80年代的波士頓凱爾特人。
萊利接受了這個決定,然後他第一個去見的人是魔術師約翰遜。
魔術師約翰遜家的門鈴響了,開門後驚訝地發現萊利正站在自己家門口。
“小公鹿,我要走了,”萊利說,“大家已經不再響應我的話,現在是我離開的時候了。”
小公鹿是魔術師約翰遜剛到洛杉磯湖人時大家給他起的綽號,那時候他充滿活力總是蹦蹦跳跳,臉上帶著人畜無害的笑容,像一頭新生的小鹿。
此刻,萊利像第一次見約翰遜時那樣稱呼他,來結束他們教練-球員身份的最後一次見麵。
兩人的淚水都湧上了來。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萊利坐在魔術師約翰遜家門外的台階上,一邊啜泣一邊與後者道別。
萊利對這次分別感到萬分遺憾,他說洛杉磯湖人還有著遠大的未來,他們的征程尚未結束。
魔術師約翰遜同意萊利的觀點,但他知道萊利離開是必然,萊利已經失去了球員們的支持,甚至跟傑裏-韋斯特的關係也受到了影響。
韋斯特陷入了對開拓者極大的恐懼中,他有綠軍ptsd,如今看到一個新的比爾-拉塞爾和凱爾特人崛起,韋斯特無法再忍耐球隊不斷輸給開拓者。
韋斯特認為萊利浪費了湖人陣容的天賦,他過於情緒化的執教在麵對波特蘭時讓球隊缺乏韌性,陷入了負麵情緒的黑洞中。
而萊利認為韋斯特沒有重視球隊內線的建設,1986年沒有拿下沃頓,1987年沒有交易到詹姆斯-唐納森,韋斯特忽略了波特蘭的威脅。
不過很多年後他們言歸於好,並承認當時的情況是沒有辦法的,阿甘是超越時代的人。
帕特-萊利正式宣布辭職那天,拉裏-伯德感到一絲自己也無法解釋的悲傷。
其中一部分來自於兩個世仇球隊連續兩年在總決賽相遇的羈絆。
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這種羈絆從1986-1987年開始消失,再不會回來。
在洛杉磯湖人輸掉西部決賽後三天,波士頓凱爾特人在波士頓花園球館輸掉了和底特律活塞的搶七大戰。
這是一輪肮髒、疲憊,令人身心俱疲的係列賽,活塞隊用七場比賽拖垮了波士頓人,拖垮了伯德、麥克海爾和帕裏什。
蘭比爾在係列賽中幾乎要殺死伯德,第七場擊敗凱爾特人後,他得意洋洋的朝著全場球迷鞠躬,慶祝勝利。
凱爾特人失去了進入總決賽向波特蘭開拓者發起複仇的機會——實際上伯德知道,就算進入總決賽,他們也很難是開拓者的對手。
底特律人欣喜若狂,通過一係列交易、選秀和球隊建設,他們迅速崛起,在東部挑戰了凱爾特人的王權,拿下東部冠軍。
約翰遜和伯德都失敗了,接連被新的挑戰者擊敗,屬於他們的時代正迅速落下帷幕。
但在這次失敗後,他們兩人的關係卻變得更親近。
在1984年、1985年總決賽結束後,匡威想讓他們合作拍攝廣告。
得到的答複是“想都別想”,兩個人都異常堅定,將對方視若仇敵。
這次失敗讓他們明白,這種仇視毫無意義,賽場上的爭奪終究要結束要散場的。
約翰遜同意了廣告的拍攝,他前往印第安納伯德的家中做客,伯德媽媽、哥哥熱情接待了他。
令約翰遜驚訝的是,伯德媽媽是伊賽亞-托馬斯的鐵杆球迷,哪怕活塞在東部決賽擊敗了她兒子,她依舊熱愛托馬斯。
約翰遜意識到,球場上的仇恨沒有那麽重要,籃球隻是籃球,他和伯德傾心交談,發現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能談得來。
他們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開始了一段漫長的友誼。
而帕特-萊利在略作休整後,在1987年夏天做出重要決定——他要前往南海岸,參與到聯盟新球隊的建設中。
邀請他的人正是波特蘭開拓者曾經的總經理,斯圖-茵曼,後來一同前往的還有開拓者的營銷副總裁斯波爾斯特拉。
萊利開始了針對波特蘭開拓者的複仇,一場漫長的複仇。】
————2003年出版,傑基-麥克馬倫編著《whenthegamewasours》,節選。
(本章完)
第四場比賽結束後他在更衣室痛罵每一個人,說他們打得是一坨狗屎,防不住,投不進,放任阿甘在籃下得分。
過去他這樣做時,球員們會羞愧,會驚恐,會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為下一場積蓄力量。
可這次不同。
萊利發現手下的球員都麵無表情,根本沒在聽他講話,他們已經不再理會他的訓斥。
萊利轉過身,將怒火發泄到消防器具的玻璃櫃上,一拳把玻璃砸得粉碎,手被玻璃碎片劃傷。
鮮血從他那件量身定製的阿瑪尼白襯衣袖口滴下,萊利默然走出更衣室,關上了門,隻有隊醫跟上了上去。
沒有人說一句話,湖人球員們在沉默中換好衣服,然後回到隊車上等待。
20分鍾後,萊利才坐到他專有的前排位置上,手上纏著厚厚的紗布,一直回到洛杉磯他都一言不發。
“沒人再提那件事,”約翰遜說,“那是不能談及的話題。否則萊利就必須承認他自己也有弱點,而他不想那樣做。”
四天後,開拓者隊將湖人淘汰出局,他們殺入了總決賽。
湖人的1987賽季結束了,他們有一個絢爛的過程,令人振奮的拿下64勝18負,魔術師約翰遜的表現放在過去任何一年都能拿到常規賽mvp。
但他們遇到了波特蘭開拓者和阿甘,阿甘的場均38分和單場81分過於震撼,導致約翰遜“失寵”,和1986年的拉裏-伯德一樣。
魔術師約翰遜仍是他手下的領袖,也仍是他可以信任的朋友,但他能感覺到,約翰遜對自己的執教能力不再信任。
當萊利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在湖人隊已經時日無多。
老板傑裏-巴斯很快召見了萊利,並告訴他,最好的選擇是解除他的主教練職位。
那是一次真摯的會談,巴斯真心感謝萊利為湖人做出的貢獻,並為他的下課提供了數額可觀的經濟補償。
巴斯還同意,將以“雙方共同決定”的名義,宣布萊利交出湖人帥位。
萊利很不甘心,約翰遜剛剛步入巔峰,在他看來湖人的實力絕對可以再拿一到兩枚總冠軍戒指。
但很不幸,就像60年代擁有韋斯特和阿爾金-貝勒的湖人,他們才華橫溢卻始終無法跨過凱爾特人。
阿甘和突然崛起的波特蘭開拓者就是80年代的波士頓凱爾特人。
萊利接受了這個決定,然後他第一個去見的人是魔術師約翰遜。
魔術師約翰遜家的門鈴響了,開門後驚訝地發現萊利正站在自己家門口。
“小公鹿,我要走了,”萊利說,“大家已經不再響應我的話,現在是我離開的時候了。”
小公鹿是魔術師約翰遜剛到洛杉磯湖人時大家給他起的綽號,那時候他充滿活力總是蹦蹦跳跳,臉上帶著人畜無害的笑容,像一頭新生的小鹿。
此刻,萊利像第一次見約翰遜時那樣稱呼他,來結束他們教練-球員身份的最後一次見麵。
兩人的淚水都湧上了來。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萊利坐在魔術師約翰遜家門外的台階上,一邊啜泣一邊與後者道別。
萊利對這次分別感到萬分遺憾,他說洛杉磯湖人還有著遠大的未來,他們的征程尚未結束。
魔術師約翰遜同意萊利的觀點,但他知道萊利離開是必然,萊利已經失去了球員們的支持,甚至跟傑裏-韋斯特的關係也受到了影響。
韋斯特陷入了對開拓者極大的恐懼中,他有綠軍ptsd,如今看到一個新的比爾-拉塞爾和凱爾特人崛起,韋斯特無法再忍耐球隊不斷輸給開拓者。
韋斯特認為萊利浪費了湖人陣容的天賦,他過於情緒化的執教在麵對波特蘭時讓球隊缺乏韌性,陷入了負麵情緒的黑洞中。
而萊利認為韋斯特沒有重視球隊內線的建設,1986年沒有拿下沃頓,1987年沒有交易到詹姆斯-唐納森,韋斯特忽略了波特蘭的威脅。
不過很多年後他們言歸於好,並承認當時的情況是沒有辦法的,阿甘是超越時代的人。
帕特-萊利正式宣布辭職那天,拉裏-伯德感到一絲自己也無法解釋的悲傷。
其中一部分來自於兩個世仇球隊連續兩年在總決賽相遇的羈絆。
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這種羈絆從1986-1987年開始消失,再不會回來。
在洛杉磯湖人輸掉西部決賽後三天,波士頓凱爾特人在波士頓花園球館輸掉了和底特律活塞的搶七大戰。
這是一輪肮髒、疲憊,令人身心俱疲的係列賽,活塞隊用七場比賽拖垮了波士頓人,拖垮了伯德、麥克海爾和帕裏什。
蘭比爾在係列賽中幾乎要殺死伯德,第七場擊敗凱爾特人後,他得意洋洋的朝著全場球迷鞠躬,慶祝勝利。
凱爾特人失去了進入總決賽向波特蘭開拓者發起複仇的機會——實際上伯德知道,就算進入總決賽,他們也很難是開拓者的對手。
底特律人欣喜若狂,通過一係列交易、選秀和球隊建設,他們迅速崛起,在東部挑戰了凱爾特人的王權,拿下東部冠軍。
約翰遜和伯德都失敗了,接連被新的挑戰者擊敗,屬於他們的時代正迅速落下帷幕。
但在這次失敗後,他們兩人的關係卻變得更親近。
在1984年、1985年總決賽結束後,匡威想讓他們合作拍攝廣告。
得到的答複是“想都別想”,兩個人都異常堅定,將對方視若仇敵。
這次失敗讓他們明白,這種仇視毫無意義,賽場上的爭奪終究要結束要散場的。
約翰遜同意了廣告的拍攝,他前往印第安納伯德的家中做客,伯德媽媽、哥哥熱情接待了他。
令約翰遜驚訝的是,伯德媽媽是伊賽亞-托馬斯的鐵杆球迷,哪怕活塞在東部決賽擊敗了她兒子,她依舊熱愛托馬斯。
約翰遜意識到,球場上的仇恨沒有那麽重要,籃球隻是籃球,他和伯德傾心交談,發現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能談得來。
他們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開始了一段漫長的友誼。
而帕特-萊利在略作休整後,在1987年夏天做出重要決定——他要前往南海岸,參與到聯盟新球隊的建設中。
邀請他的人正是波特蘭開拓者曾經的總經理,斯圖-茵曼,後來一同前往的還有開拓者的營銷副總裁斯波爾斯特拉。
萊利開始了針對波特蘭開拓者的複仇,一場漫長的複仇。】
————2003年出版,傑基-麥克馬倫編著《whenthegamewasours》,節選。
(本章完)